炙麻黃的其他名稱:麻黃, 龍沙, 卑相, 卑鹽, 草麻黃, 麻王, 赤根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質莖。 主治傷寒表實,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
麻黃,中藥名。為中藥中的發散風寒藥,是麻黃科麻黃屬植物,高20-40厘米;木質莖短或成匍匐狀。 包括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與中麻黃,為草本狀灌木,...
炙用是中藥炮製的方法之一,是指用液體輔料炮製藥材,以起到矯味、增強功效、去除毒性的作用。...
麻黃科(Ephedraceae)指的是輪藻總門,木賊門(有胚植物門),松綱,麻黃目的一科。屬植物的枝莖常含有多種生物鹼,其中以麻黃鹼為主要有效成分,次為偽麻黃鹼。此外...
草麻黃,學名:Ephedra sinica Stapf,為麻黃科草本狀灌木植物,高20-40厘米。別名麻黃草、華麻黃。產於遼寧、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西北部及陝西等省區。...
麻黃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乾燥草質莖。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莖,曬乾。其性溫,味辛、微苦,有發汗散寒、宣肺...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治陽黃兼表證。發熱惡寒,無汗身癢,周身黃染如橘色,脈浮滑。...... 套用本方加減:炙麻黃10g,連翹10g,銀花10g,三角胡麻10g,蟬衣10g,蛇床子10...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是出自《傷寒論》的藥方,藥方主治症狀是風熱襲肺,或風寒郁而化熱,壅遏於肺。《醫宗金鑒》注提到,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
麻杏二三湯的成分為炙麻黃(6-10g)、杏仁(10g)、化橘紅(12g)、半夏(10g)、茯苓(15g)、炒蘇子(10g)、萊菔子(10g)、白芥子(3-6g)、訶子(6g)、甘草(5g)...
麻杏石甘湯合葦莖湯是一種藥物,材料是炙麻黃、生石膏、杏仁等,每日2劑,水煎服。...... 麻杏石甘湯合葦莖湯是一種藥物,材料是炙麻黃、生石膏、杏仁等,每日2...
狗骨正名為麻黃,主治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別名較多。...
組成蜜炙麻黃1兩,威靈仙8錢,大黃7錢,羌活5錢,白芷5錢,皂刺5錢,銀花5錢,防風5錢,蟬蛻5錢,炙山甲5錢。用法用量先煮爛羊肉1斤,取清湯2碗,兌酒1碗,入前藥...
炙麻黃、杏仁、甘草、瓜蔞、力子、石膏、前胡、川貝、竹葉。 [1] 麻杏甘石湯主治 編輯 麻症發熱脹痛,咳嗽連聲,寒郁毒以致標閉。 [1] ...
連花清瘟片,中成藥名。由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組成。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