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殃勒(中草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火殃勒,為大戟科的肉質灌木狀小喬木。乳汁豐富,莖常三棱狀,偶有四棱狀並存,邊緣具明顯的三角狀齒,葉常生於幼枝頂部,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花序單生於葉腋,總苞寬鐘狀,雄花多數,雌花一枚,花柄常伸出總苞之外,花柱3,分離,柱頭2淺裂,蒴果三棱狀扁球形,成熟後三裂。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禁忌,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火殃勒是一種肉質灌木狀小喬木,乳汁豐富。莖常三棱狀,偶有四棱狀並存,高3-5 (8)米,直徑5-7厘米,上部多分枝;棱脊3條,薄而隆起,高達1-2厘米,厚3-5毫米,邊緣具明顯的三角狀齒,齒間距離約1厘米;髓三棱狀,糠質。葉互生於齒尖,少而稀疏,常生於嫩枝頂部,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2-5厘米,寬1-2厘米,頂端圓,基部漸狹,全緣,兩面無毛;葉脈不明顯,肉質;葉柄極短;托葉刺狀,長2-5毫米,宿存;苞葉2枚,下部結合,緊貼花序,膜質,與花序近等大。
花序單生於葉腋,基部具2-3毫米短柄;總苞闊鐘狀,高約3毫米,直徑約5毫米,邊緣5裂,裂片半圓形,邊緣具小齒;腺體5,全緣。雄花多數;苞片絲狀;雌花1枚,花柄較長,常伸出總苞之外;子房柄基部具3枚退化的花被片;子房三棱狀扁球形,光滑無毛;花柱3,分離;柱頭2淺裂。
蒴果三棱狀扁球形,長3.4-4毫米,直徑4-5毫米,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近球狀,長與直徑約2毫米,褐黃色,平滑;無種阜。花果期全年。

分布範圍

全年開花結果。原產印度,我國各地作觀賞栽培。全株入藥,具散瘀消炎、清熱解毒之效。
火殃勒火殃勒
在廣東有人把火殃勒叫做霸王鞭,它的花比較小,很不顯眼,但它挺拔的肉質莖和頂部濃密的像皮革一樣的大葉子,四季常青,有點當年霸王所用鋼鞭那種剛勁有力的威武勁頭。因而舊時的花店都習慣在入口處各擺一盆霸王鞭,很多家庭也喜愛,它猶如兩個手持鋼鞭的守門衛士,具有辟邪的意思。

主要價值

祛風、行氣。用量和用法:
  1. 霍亂、攪腸痧:用鮮莖8兩,去青皮、切片、炒透,清水三碗,煎成一碗,熱服;
  2. 牙痛:鮮莖約二寸,挖去心,藏入鹹欖一個,煨透,去火殃勒,取欖,嚼汁含服;
  3. 久流虛濁:鮮莖4兩,去青皮,切片加豬瘦肉適量,清水五碗,煎成碗半,溫服;
  4. 花柳芒果:切開鮮莖,取汁,取青殼鴨蛋一隻,開小孔,將汁一錢,大黃末5分,入蛋內,煨熟,去殼食,食後瀉下。
(方歌)火殃勒治大症嘉,霍亂花柳絞腸痧,夾色白濁及牙痛,沉疴速起效堪夸。
附錄:(葉)試霍亂,夾色:鮮葉兩片,生嚼,夾色症覺其味甜;霍亂症覺其味酸。正常人嚼之,苦味及刺激舌部。
(根)治牙痛、氣痛:乾根1兩,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溫服。
醫藥
【佤藥】火殃勒,霸王鞭:莖、葉治急性胃腸炎,瘧疾,跌打損傷,疥癬《中佤藥》。
【傈傈藥】恆曲:莖、葉治臌脹,急性胃腸炎,腫毒,疥癩《怒江藥》。
【毛難藥】Yanguolun鴦過論:莖、葉、液汁、全株有毒;莖治吐血,小便不通,外用治皮膚黑痣《桂藥編》。
【仫佬藥】Meiguolong美果龍:全株有毒,莖治吐血,小便不通,外用拔毒消腫《桂藥編》。
【瑤藥】芝弄:全株有毒,莖治吐血,小便不通,急慢性肝炎;葉治肝硬化《桂藥編》。
【壯藥】當高,骨龍鬚,羊怒角,霸王鞭:全株有毒,莖治吐血,小便不通,外用治無名腫毒;葉治急性腸胃炎,外用拔竹刺《桂藥編》。
【德昂藥】阿桑桑:莖葉治急性胃腸炎《德宏藥錄》。
【景頗藥】Punku lvun:莖葉治急性胃腸炎《德宏藥錄》。
【彝藥】擺衣奇弱,每日沖:治腎水腫,輸尿管、膀胱結石,高熱驚厥,抽風不省人事《滇省志》。全株治頭瘡,腹脹,便秘,紅痢《哀牢》。擺衣奇弱:寄生治腎水腫,尿路結石《彝藥志》。
【傣藥】克楞:樹、葉之汁用於便秘《傣藥錄》。淋嗎:消腫,通便,殺蟲《傣醫藥》。克楞(西傣),埂希拉(德傣):莖汁治便秘《滇省志》。克楞(西傣):樹汁治便秘《版納傣藥》。
【基諾藥】麻稀拖裸:全株(去葉)治肺氣腫,肺病,支氣管炎《基諾藥》。

禁忌

初起白濁忌服,本品能使皮膚起泡,嫩肉切用,並不可將其汁入眼。

參考文獻

《廣東中醫驗方交流彙編》治習慣性便秘方:火殃勒流出的汁液,加適量番薯粉為丸,入綠豆大,用新風烘乾候用,每次服一丸(開水調勻)。此丸服後四小時便瀉,無副作用,亦無肚痛。
《廣州市中醫驗方選集第一集》治酒後腳痛驗方:火殃勒樹青3錢,水煮數沸,曬乾為末。取小公雞一隻約十兩,去頭足,內臟等,酒淬之。然後將火殃勒乾末3錢,拌雞肉下鍋以酒再淬三、四次,又下雙料酒1斤半煮沸,飲酒並食雞肉,有效。
《廣州常用草藥驗方集解》治療心胃氣痛經驗方:生火殃勒心三兩(去盡薄皮),用水三碗,煎成一碗,內服。本品汁液有毒,不可入眼,切制時宜注意。其液外敷竹木入肉,可以拔出。其心化氣止痛,治心胃氣痛有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