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 (2019—2025年)

 為全面提升我市養老服務中的醫療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進一步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以下簡稱“醫養結合”)發展,根據《四川省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2018-2025年)》(川辦發〔2018〕8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瀘州市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 (2019—2025年)
  • 頒布時間:2019年9月25日
  • 實施時間:2019年
  • 發布單位:瀘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印發的通知,政策解讀,

全文

一、規劃背景
  (一)基礎良好,資源優勢明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近年來,積極推動西南醫療健康中心和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新院區等重大醫療項目建設,以及縣級公立醫院、鄉鎮衛生院提檔升級,積極促進社會辦醫,切實增強了區域醫療健康中心的實力。至2018年底,全市有醫療衛生機構4616個(其中三級醫院9個)、實有床位31839張、衛生技術人員2752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9824人,註冊護士12913人),機構、床位、人員等主要指標在全省排名前列。同時,切實加大養老事業發展力度,全市共有各類養老機構204個,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77個,農村養老互助幸福院303家,開發養老床位3.3萬張,養老從業人員1500餘名。這些資源優勢,為推進醫康護養整體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目前,全市有24個醫療機構開展養老護理服務,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均開設老年病科,有 139個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建立合作機制,有18個社區獲得省級“養老服務示範化社區”稱號,65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到93%。一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
  (二)形勢緊迫,服務需求旺盛。
  未來一個時期,是我市人口老齡化程度逐年加重、老年人健康保障需求不斷增加的重要時期。2018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98.04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9.15%;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66.86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06%。據預測, 60歲及以上、65歲及以上和 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25年將分別達到 116.40萬人、82.86萬人和16.55萬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在 2020年、2025年、2035年將分別達到14.44% 、15.88% 、22.88%,撫養比將從2018年的41.23,上升到2025年的44.24,2035年達到59.72,社會撫養負擔是現在的1.5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推動醫養結合,加快發展醫養結合產業已成為我市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三)質量不高,發展問題突出。
  一是運行機制不暢,資源利用不夠。有關醫養結合的體制壁壘、機制障礙和政策衝突並未完全消除,規劃、準入、投入、監管等要素保障不夠到位,部門聯動、上下聯動的合力尚未形成,部分閒置社會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二是服務體系不全,發展不夠充分。截至2018年底,全市醫療機構設定養老機構不足5家,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只有32家(僅占養老機構數的15.68%)。老年病、臨終關懷等相關專科醫院設定還很欠缺。
  三是居家、社區醫養結合能力不強、質量不高。大部分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沒有與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不能充分滿足老年人實際需要。
  四是醫療機構未充分開展基礎性、輔助性老年醫療服務。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比例只有45.6%,65歲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只有73%。在開展老年疾病預防、早期診斷、護理康復和家庭照料以及接續性醫療服務上存在較大不足。
  五是養老服務機構提供醫療、康復等服務單一、質量不高。據測算,取得資格認定的養老護理員與需要治療或照護的老年人比為1:23,老年醫療護理服務滿意度較低。全市護理型床位4222張,僅占全市養老床位數的12.8 %,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市黨代會和有關會議決策部署,以為人民民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為目標,不斷完善健康養老政策,著力在“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上取得突破。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需求放在首位,以維護老年健康權益和滿足老年健康服務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中西醫並重,著力完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和工作機制,激發各類服務主體的潛力和活力,推進老年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全市所有老年人獲得適宜的、綜合的、連續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確保全體老年人共享健康中國、健康四川、健康瀘州發展的新成果,使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發揮政府在規劃編制、政策制定、投入引導、行業監管、環境營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強部門協作,形成各負其責、緊密配合、運行高效的工作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醫養結合的主體,推動形成互利共贏、協調可持續的醫養結合產業發展格局。
  保障基本、多元發展。全面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養老需求,著力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健康養老服務。統籌發展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多種養老模式,通過醫養有機結合,確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養老服務。推動普惠性服務和個性化服務協同發展,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需求。
  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創新服務供給和資金保障方式,充分激發各類服務主體潛力,有效釋放人才資源活力,提高醫養結合服務水平和效率。加快完善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的醫養結合功能,培育醫養結合服務知名品牌,構建區域健康養老高地。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基本建立健康養老服務體系,老年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更加完善;醫養結合服務政策體系、標準規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實現有序共享,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老年醫療護理人才培養機制健全,人才隊伍得到保障。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科比例達60%以上,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開設老年科和治未病科達100%;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75%,中醫藥健康管理率達75%;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70%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護理型床位占全市養老床位數比例達到30%以上;初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培訓養老護理人員1000人,養老護理員崗前培訓率達到 91%;建成一批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服務能力強、促進就業發展的醫養結合產業集群,醫養結合產業增加值達到120億元;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8歲以上。
  到2025年,全面建成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制度和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補貼制度,基本形成醫療康復、食品藥品、器械用品、金融保險、旅遊休閒等相關領域融合發展、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醫養結合產業體系,醫養結合產業增加值達到200億元。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科85%,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開設老年科和治未病科達 100%;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90%,中醫藥健康管理率82%;全市100張以上床位的養老機構,除與醫療機構整合設定的,均內設醫療機構;護理型床位占全市養老床位數40%;建立健全養老保險制度,實施老齡人口長期護理保險全覆蓋,計畫生育特殊家庭住院護理補貼保險全覆蓋;培訓養老護理人員3000人,養老護理員崗前培訓率達到 95%以上;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8.3歲以上。
  三、空間布局
  根據我市醫療資源分布狀況,進行合理調配和科學運用,推動形成資源有效配置、產業突出、特色鮮明、創新發展的“一核、兩翼、兩帶、三區”醫養結合格局。
  一核:以主城區為中心,依託高端優質醫療資源集聚的優勢和一流服務設施,充分做好居家醫養服務,廣泛推進養老照護單元、康復護理院、老年大學、康養公寓、康復護理和全生命周期城市康養社區建設,集中打造適應不同需求的醫養結合品牌機構,形成帶動、輻射全市醫養結合創新發展的核心區。
  兩翼:以主城區以北的龍馬潭區、瀘縣為北翼;以主城區以南的江陽區、納溪區為南翼。利用城市近郊優勢,發展以休閒養生、健康管理、中醫理療、慢性病防治及術後康復、健康文化交流等不同特色的醫養結合項目,致力於打造瀘州一站式養生養老文化標桿。
  兩帶:分別以合江縣和敘永縣、古藺縣為兩個發展帶,發揮遠郊特色優勢,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以一批重點旅遊度假建設項目和康養森林小鎮建設為支撐,引入醫養服務資源,完善醫養配套設施,打造綠色生態文旅康養服務集聚帶。
  三區:一是醫養結合服務示範區。緊靠西南醫療康健中心和市人民醫院(新院區)、市中醫醫院(新院區)等幾大高端醫療資源腹地,重點打造若干能夠提供多層次、全方位、全天候的智慧化、醫療護理一體化的醫養服務綜合體,產生良好的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二是醫養結合產業集聚區。以瀘州市醫藥園區為依託,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圍繞預防保健、醫療衛生、保健食品、中醫藥膳、健康管理、康復護理、智慧型看護等領域開展適老科技研發,深度開發老年人適用護理、輔助、理療、健身、電子呼救等高科技產品,形成和推廣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療效確切、特色突出的康復器具,形成區域內較有影響力的康養產業發展集群。三是醫養結合人才孵化區。以兩江新城醫教園區、長濕新城第二醫教園區為依託,加快醫養結合人才培訓,發展醫養結合學歷教育、職業教育和崗前培訓,力爭每年培養約2000名專業人才,推進醫養結合學科建設、教育體系建設,努力將我市打造成為川渝滇黔結合部醫養結合人才高地。
  四、重點任務
  (一)加快推進城鄉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規劃銜接,統籌資源配置,鼓勵引導各地對閒置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改造,落實醫養結合機構用地指標,大力推進老年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等醫養結合機構建設。積極支持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興辦各類醫養結合機構,鼓勵引進國內外知名專業醫養結合品牌企業、養老機構、醫療機構、保險機構和具有成功開發運營經驗的相關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集中打造好春江酒城嘉苑、金沙酒城嘉苑等一批醫養結合型重點項目,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驅動的健康養老發展格局。在制定相關規劃時充分考慮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發展空間,凡符合準入資質的,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引導一批二級及以下醫院轉型為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接續性醫療機構或發展成為收治高齡、重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醫養結合機構。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開設老年病科、老年門診,增設老年醫療護理床位,開展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提高醫療機構康復、護理床位占比。積極推廣鄉鎮衛生院、養老院“兩院一體”發展模式,提高醫療養老資源服務效率。
  (二)積極促進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深度合作。鼓勵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通過合作共建、對口支援等形式強化合作,組建內涵豐富的醫療養老聯合體,建立健全急救急診、預約就診、雙向轉診、定期巡診、業務指導等合作機制。鼓勵養老機構通過服務外包、委託經營等方式,引進醫療機構參與運營管理。醫療機構要利用專業的醫護團隊和設施設備,幫助與其合作的養老機構提升醫療護理能力,做好醫、康、護、養及臨終關懷等一體化的健康與養老服務。對不具備設定醫療機構條件的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可採取主辦、協辦、託管等形式,參與養老機構的經營管理。積極探索建立醫療護理與養老服務轉介機制,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承接醫療機構內需長期照護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逐步解決醫療機構老年患者“壓床”問題。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與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合作,為社區及居家老年人提供接續性的醫療、康復、護理和健康管理服務。
  (三)大力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衛生服務。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開辦或內設不同類型、級別的醫療機構,配備醫療、康復、護理等專業設備,其中內設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的實行醫療機構執業備案登記。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在技術準入、專業技術培訓和推薦評優、多點執業等方面,與其他醫療機構同等對待。符合條件的,可納入全市分級診療體系,作為醫院收治老年人的後期康復護理場所,並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協定管理範圍。鼓勵衛生技術人員在養老機構開展疾病防控、營養調理、中醫養生等非診療行為的健康服務。
  (四)全面促進醫療衛生機構最佳化養老惠老服務。依託全民預防保健工作並結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將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重點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護理、康復、健康管理等服務延伸至家庭,優先為老年人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健康檔案。免費提供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範疇內的健康管理服務,為社區高齡、重病、失能、半失能以及計畫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務。制定並落實老年人就醫優待政策,鼓勵醫療機構減免老年人普通門診掛號費和貧困老年人診療費。充分發揮醫院志願者服務作用,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門診導醫、出院隨訪等服務,為符合條件的高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助醫服務。規範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項目,將符合規定的醫療護理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五)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推動中醫藥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和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中醫藥健康養老的活力和可及性。促進中醫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為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醫療巡診、健康管理、保健諮詢、預約診療、急診急救、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鼓勵中醫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與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等合作,推廣針灸、推拿、中醫康復等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動優質中醫藥資源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建立中醫藥養老服務實訓基地,加強養老照護人員的中醫藥技能培訓,鼓勵中醫醫師在完成所在醫療機構工作任務的前提下,在養老機構提供保健諮詢和調理等服務。推廣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傳統運動項目,加強中醫藥健康養生養老文化宣傳,普及中醫藥健康養老知識。
  (六)不斷推進醫療衛生、養老服務與旅遊融合發展。根據城鄉康養休閒產業不同發展特點,升級近郊鄉村遊憩圈層,銜接遠郊,構築遠郊聯動發展圈層,打造近鄰遠郊休閒養老聯動平台。依託合江縣、敘永縣和古藺縣獨特自然生態旅遊資源和道地中藥材種植,結合一批重點項目和康養小鎮建設,培育康養旅遊產業集聚區、康養旅遊示範區,推出一批以度假型養老、療養康復、森林康養等為主題的康養旅遊產品。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在風景旅遊區設定連鎖門診部,開展醫療與養生保健服務。鼓勵中醫養生保健機構與風景旅遊區或酒店合作,提供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結合區域醫療資源,推出中醫針灸、推拿、理療相結合的特色旅遊線路和服務項目,打造特色醫療、慢性病防治、療養康復、美容保健、中醫藥養生、中醫藥療養康復等健康旅遊品牌產品。將健康旅遊特色產品納入旅遊項目推廣計畫,鼓勵發展特色醫療康復保健、中醫藥健康旅遊項目,推出中醫藥健康旅遊主題線路,提高休閒旅遊對老年人的吸引力。打造瀘州“旅遊+養老”“康復+旅遊”綠色康養服務集聚帶。
  (七)全面推進老年人智慧健康服務。推進社區、機構養老智慧型化,構建安全便捷的智慧型化養老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平台,重點圍繞失能、失智、空巢老年人資料庫建設,拓展大數據套用,建立呼叫服務系統和應急救援服務機制,整合聯通養老服務供應商和為老服務組織,及時提供線上和線下服務。建立養老服務管理信息平台,對服務機構、服務人員、服務場所進行系統管理,對服務情況和質量進行匯總分析。到2020年,全面建成全市養老服務系統,打通養老服務信息共享渠道,推進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台與戶籍、醫療、社會保障等信息資料對接,養老服務信息鄉鎮(街道)全覆蓋。
  (八)探索建立多層次長期照護保障體系。進一步開發包括長期商業護理保險在內的多種老年護理保險產品,鼓勵老年人投保長期護理保險產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培育護理人員和護理服務市場,推進健康產業發展,逐步建立覆蓋全員、多元籌資、保障基本、待遇分級、適合市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穩步解決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需求。建立健全長期照護項目內涵、服務標準以及質量評價等行業規範,探索建立從居家、社區到專業機構等較為健全的專業照護服務體系。落實將符合條件的偏癱肢體綜合訓練、認知知覺功能康復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評定等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範圍的政策,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療性康復提供相應保障。
  (九)強力推進醫養結合產業發展。依託瀘州自然生態、醫療保健、文化教育、休閒養身等資源,加大對健康養老產業規劃、技術、資金、人才、土地等要素的保障,加快推進養老健康服務業發展。大力支持以基金等方式發展市場化的居家、社區和大眾化的健康養老服務,積極開發安全有效的食品藥品、醫療康復、日常照護、文化娛樂等老年人用品器具和服務產品,重點推進骨科、口腔科、康復科等醫療服務與康復輔助器具配置服務有效銜接。支持數位化養老健康服務產品和適用於個人及家庭的健康檢測、監測與養老健康物聯網等產品的研發,建設一批醫養結合數據服務基地(中心)、產品用品研發中心。鼓勵開發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可穿戴移動醫療設備和老年人健康輔助器具智慧型化產品,為老年人提供線上健康管理服務。支持各地立足實際,合理定位,科學規劃,結合中醫藥、旅遊、文化、養生等特色優勢,打造健康養老服務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道地、特色優勢藥材,以中醫藥健康調理、亞健康恢復、慢性病防治等為重點推進生物醫藥創新研發,加快開發適用於老年人的中藥成品、保健用品、綠色食品等。培育發展適老化的養老地產,拓展房地產業態,促進居家養老與社區服務相結合。支持企業、保險資金和其他社會資本建設具有示範意義的養老健康服務綜合體、老年宜居社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各級要建立醫養結合工作推進領導機制,健全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的有效運行機制,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各司其職,進一步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發展改革部門要將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完善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等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關收費標準。民政部門要把醫養結合納入養老服務體系發展規劃,做好醫療衛生機構內設養老機構的準入和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制定完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的建設和服務標準,探索建立相應的政策體系,督導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實。財政部門要落實相關投入政策,積極支持醫養結合發展。醫療保障部門應將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加強監督管理,及時查處違規行為。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要結合醫療、養老發展規劃,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做好用地規劃和土地供應。衛生健康部門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開辦老年康復醫院、護理院和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衛生機構;積極推動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推進醫養結合服務社區化、家庭化,做好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活動的日常監管和醫務人員培訓工作,提高醫務人員診療能力。人社部門要支持養老服務人才的教育培訓。旅遊發展部門要將健康旅遊特色產品納入旅遊項目推廣計畫。老齡工作部門要做好入住醫養結合機構和接受居家醫養服務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工作。中醫藥管理部門要研究制定中醫藥相關服務標準規範並加強監管,加強中醫藥適宜技術和服務產品推廣,加強中醫藥健康養老人才培養,做好中醫藥健康養老工作。
  (二)強化規劃引領。各級要科學謀劃,在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統籌考慮醫養結合發展的需要,做好用地規劃保障。經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認定的,開展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服務的項目,可採取劃撥等方式,優先保障用地;醫療衛生用地在土地出讓前可根據需求,在規劃條件中要求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並明確不得分割轉讓。依法需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土地的,應當採取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式。企事業單位、個人對城鎮現有空閒的廠房、學校、社區用房等進行改造和利用,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經規劃批准臨時改變建築使用功能提供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服務且連續經營1年以上的,5年內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價,土地使用性質也可暫不作變更。
  (三)完善政策體系。各級要最佳化審批程式,整合審批流程,深化醫養結合領域的“放管服”改革,不斷提高醫養結合產業投資便利化水平。推進公益性醫養結合機構的法人治理,提高公益性醫養結合機構健康養老服務效率。推進政府購買公益性基本健康養老服務,逐步擴大購買服務範圍,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平等參與。大力完善多層次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著力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信貸政策、金融監管政策,引導金融資源向醫養結合領域傾斜。
  (四)推進多元籌資。建立財政支持醫養結合機制,認真落實《瀘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瀘市府辦發〔2018〕32號),切實加大財政對醫養結合的投入力度,並最佳化支出結構,將護理服務、健康管理、上門巡診等醫養結合服務內容列入政府購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指導性目錄,建立支持“保基本、廣覆蓋”“以家庭為主、社區為基礎”的長期護理制度和服務體系,探索建立發放“醫養結合服務券”,推動建立與醫療價格改革、成本控制相銜接的財政保障政策。社會福利事業中50%用於發展養老事業的福利彩票公益金要適當支持開展醫養結合服務。落實醫養結合服務業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按照相關規定減征所得稅。支持醫藥工業企業參與醫養結合產業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瀘州養老健康服務企業通過上市或發債融資,支持養老健康服務企業在“新三板”和天府(四川)聯合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融資。鼓勵上市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併購重組布局健康養老服務領域,鼓勵證券經營機構、私募基金為健康養老服務提供專業金融服務,鼓勵外資進入養老與健康服務業領域,為其提供跨境結算便利。積極探索多元化保險籌資模式,鼓勵和引導商業保險公司開展相關業務,助推養老、康復、醫療、護理、保險等服務有機結合。
  (五)加強人才培養。支持西南醫科大學積極探索老年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老年醫學、老年照護、老年康復、老年護理等專業人才的培養。推動校企合作辦學,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養老與健康服務類職業院校。鼓勵職業院校開設老年醫療護理相關專業,為老年照護行業培養後備人員,促進老年照護行業隊伍的專業化、年輕化。完善薪酬激勵機制,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對養老照護人員進行分類分層設計,統一納入行業規範管理。實施人才援助和緊缺人才培養行動,加強中醫藥健康養老人才培養。扶持發展各類志願服務組織,為志願者提供專業職業技能培訓,逐步提高志願者服務能力。
  (六)強化工作支撐。以健康城市建設為支撐。進一步完善健康制度體系,有效防控健康危險因素,提升健康服務能力,發展健康產業,提升健康水平,為醫養結合提供強大的健康服務體系支撐;以全民預防保健工作為支撐,鞏固和發展全民預防保健工作成果,深入實施全民免費體檢、人人建立健康檔案、實施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積極探索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的新路徑,為醫養結合提供強大的健康服務技術支撐。
  (七)分步組織實施。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要結合實際主動探索促進醫養結合的有效形式,規劃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示範性強的醫養結合重點項目;著力破解醫養結合工作中土地供應、機構準入、醫保傾斜、財政稅收、金融保險、人才引進等關鍵政策,研究擬定社區及居家養老家庭病床設定、巡診服務標準、老年健康管理等服務規範;制定出台老年人健康評估、亞健康人群健康干預、健康人群運動風險篩查和臨終關懷醫療質量控制等行業標準;建立完善以落實醫養結合政策、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無縫對接程度、老年人護理服務質量、老年人滿意度等為主要指標的工作評估體系,儘快形成一批可操作、可複製的醫養結合經驗模式。進一步完善統計監測體系,開展實時監測分析,動態調整相關政策。衛生健康、民政等有關部門要依據本規劃,結合部門職責,將醫養結合納入本部門年度重點工作進行績效考核,加強對醫養結合工作的日常監督管理,密切跟蹤各地工作進展,適時開展工作督導,推動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不斷完善相關政策,促進醫養結合健康發展。

印發的通知

瀘市府辦發〔2019〕60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級各部門:
  現將《瀘州市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2019-2025年)》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瀘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 9月25日

政策解讀

一、規劃背景
一是醫養基礎良好,資源優勢明顯。至2018年底,全市有醫療衛生機構4616個(其中三級醫院9個)、實有床位31839張、衛生技術人員2752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9824人,註冊護士12913人),機構、床位、人員等主要指標在全省排名前列。同時,全市共有各類養老機構204個,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77個,農村養老互助幸福院303家,開發養老床位3.3萬張,養老從業人員1500餘名。這些資源優勢,為推進醫康護養整體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一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
二是老齡形勢緊迫,服務需求旺盛。2018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98.04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9.15%;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66.86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06%。據預測, 60歲及以上、65歲及以上和 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25年將分別達到 116.40萬人、82.86萬人和16.55萬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推動醫養結合,加快發展醫養結合產業已成為我市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三是服務質量不高,發展問題突出。運行機制不暢,資源利用不夠;服務體系不全,發展不夠充分;居家、社區醫養結合能力不強、質量不高;醫療機構未充分開展基礎性、輔助性老年醫療服務;養老服務機構提供醫療、康復等服務單一、質量不高。這種狀況,迫切需要醫養相融合的優質服務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安寧療護一體化的服務,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延長健康預期壽命,推進健康瀘州建設。
二、主要內容
結合我市市情,《規劃》主要由以下五個方面構成。
第一部分為規劃背景,主要闡述編制《規劃》的必要性,描述全市醫養結合現狀,分析全市醫養結合面臨的嚴峻形勢,研究制約醫養結合發展的因素。
第二部分為總體要求,主要闡述全市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思想,明確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保障基本、多元發展,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基本原則,提出了2020年、2025年醫養結合工作應分別達到8個方面的發展目標。
第三部分為空間布局,提出“一核、兩翼、兩帶、三區”醫養結合格局。“一核”是指主城區,“兩翼”是指龍馬潭區和瀘縣為北翼,江陽區和納溪區為南翼,“兩帶”是指合江縣和敘永縣、古藺縣為兩個發展帶,“三區”是指醫養結合服務示範區、醫養結合產業集聚區、醫養結合人才孵化區。
第四部分為重點任務,主要闡述醫養結合的發展路徑、重點領域。對加快推進城鄉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建、積極促進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深度合作、大力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衛生服務、全面促進醫療衛生機構最佳化養老惠老服務、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不斷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與旅遊融合發展、全面推進老年人智慧健康服務、探索建立多層次長期照護保障體系、強力推進醫養結合產業發展等9項重點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第五部分為保障措施,主要闡述醫養結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及政策保障,在統籌協調、規劃引領、多元籌資、人才培養、組織實施等方面提出了促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具體措施。
三、主要特點
一是開創性。《規劃》以全面貫徹新時代發展理念,按照“事業促進產業,產業帶動事業”的總體要求,明確了未來一個時期瀘州醫養結合發展的基本思路、重點領域、發展路徑和主要目標,提出了促進本規劃落實的保障措施。
二是綜合性。醫養結合涉及到民政、醫保、規劃、財政、自然資源和衛生健康等多個部門,跨行業,跨領域,在研究和編制中注意了與相關部門規劃的銜接,突出了統籌協調、分工合作、社會參與,明確了政府及有關部門的作用,促進“醫”和“養”無縫連線。
三是前瞻性。本規劃融事業發展與產業推進於一體,把完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推進健康產業發展引擎、提升醫養結合供給水平作為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途徑,讓所有老年人獲得適宜的、綜合的、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需求。
四是創新性。《規劃》在認真研究並充分把握醫養結合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以推進醫養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突出醫療衛生資源的高效利用、社會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閒置資源有力開發。
五是操作性。《規劃》著力解決醫養結合發展中的關鍵環節、重點難點問題,突出可行性、可操作性,積極推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醫養旅融合發展、網際網路+健康養老。著力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障制度,逐步擴大覆蓋面、建立多方籌資合理分擔的養老服務補貼長效機制,加快建設醫養結合人才隊伍,使醫養結合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