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市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2018—202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於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實施意見的通知》(川辦發〔2016〕57號)、《四川省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2018—2025年)》(川辦發〔2018〕78號)要求,進一步推動我市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需求,全面提升我市養老服務中的醫療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安市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2018—2025年)
  • 頒布時間:2019年2月19日
  • 實施時間:2019年2月19日
  • 發布單位:廣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印發的通知,政策解讀,

全文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基礎。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446個,設定床位18186張,每千人口床位數5.57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1.64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1.85人。全市依法登記民辦養老機構23個,綜合養老福利機構7個,農村敬老院170個,建設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22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320個,農村幸福院 388個,養老床位數 2.76萬張,212名養老護理員取得資格認定,城鄉居家養老服務覆蓋率分別達90% 和 50% ;全市共有醫養結合機構8個,設定床位約1200張,擁有專業技術人員450餘名,177家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建立協作機制。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當前,我市醫養結合正向社會化、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推動醫養結合,加快發展醫養結合產業已成為我市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發展形勢。未來一個時期,是我市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健康保障需求不斷增加的重要時期。2000—2017年,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速 0.75% ,高出全省 0.12個百分點。2017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83.6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5.7% ,比全省水平高 4.52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55.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7.04% ,比全省水平高3.1個百分點。全市人均期望壽命76.48歲,比全省人均期望壽命低0.42歲。據預測,全市 60歲及以上、65歲及以上和 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20年將分別達到 89.6萬人、60.9萬人和10.3萬人;2025年將分別達到99.6萬人、69.7萬人和12.95萬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在 2020年、2025年將分別達到13.1% 、14.99%。
(三)存在的問題。一是醫養結合運行機制不暢,部門聯動、上下聯動尚未形成合力。截至2017年底,全市有6家醫療機構舉辦或內設養老機構,僅占全市醫療機構的0.23% ;2家養老機構開設醫療機構,僅占全市養老機構的1% 。二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覆蓋率不夠廣、能力不夠強、水平不夠高。截至2017年底,與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僅2個,占全市日間照料中心總數的0.6%,17.08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簽約服務率78% 。三是醫療機構老年病科和開展老年常見疾病治療,老年疾病預防、早期診斷、護理康復和家庭照料以及接續性醫療等基礎性、輔助性老年醫療服務不足。我市5所二級醫療機構開設了老年病科;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 管理率66.77% ,65歲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61.51%。四是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醫療、康復等服務單一、質量不高。老年護理人員嚴重短缺,老年醫療護理服務滿意度較低。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和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決策部署,以辦區域性最好的醫療、辦區域性最好的養老為目標,不斷完善健康養老政策,著力在“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上取得突破。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需求放在首位,以維護老年健康權益和滿足老年健康服務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中西醫並重,著力完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和工作機制,激發各類服務主體的潛力和活力,推進老年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廣安所有老年人獲得適宜的、綜合的、連續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確保全體老年人共享健康中國、健康廣安發展的新成果,讓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加強規劃布局與工作機制有效銜接,引導投入、規範市場、營造環境。加強部門協作、上下聯運,形成各負其責、緊密配合、運行高效的工作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社會力量發展醫養結合產業,推動形成互利共贏、協調可持續的醫養結合產業發展格局。
保障基本,統籌發展。以居家養老為基礎,全面保障多數老年人享有基本健康養老服務。以社區為依託,著力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以機構為補充,推動普遍性服務和個性化服務協同發展,滿足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創新服務供給和資金保障方式,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健康養老服務,激發各類服務主體潛力,有效釋放人才資源活力,提高醫養結合服務水平和效率。加快完善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的醫養結合功能,培育醫養結合服務知名品牌。
(三)發展目標。
到 2020年,基本建立健康養老服務體系,老年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更加完善;醫養結合服務政策體系、標準規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老年醫療護理人才培養機制健全,人才隊伍得到保障。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比例達 40% 以上,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比例達 70% 以上,且100%設定“治未病科”;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和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均達70% 以上;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90% 的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護理型床位占全市養老床位數比例達到30% 以上;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培訓養老從業人員1.4萬人次,養老護理員崗前培訓率達到 90% 以上;醫養結合產業健康發展,引進一批服務能力強、貢獻力足、有影響力的醫養結合企業。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到77.3歲以上。
到2025年,健康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建立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制度和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補貼制度,醫養結合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比例均達80% 以上,治未病科室標準化率達 100% ;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和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90% 以上、80% 以上;全市100張以上床位的養老機構,除與醫療機構整合設定的,均內設醫療機構;護理型床位占全市養老床位數比例達 40%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 50% 左右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培訓養老從業人員60萬人次,養老護理員崗前培訓率達到 95% 以上;醫養結合產業增加值達到 75億元;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到78.2歲。
三、空間布局
根據全市醫療衛生資源分布狀況和醫養結合發展趨勢,推動形成資源有效配置、產業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創新發展的“一主兩帶三區”的醫養結合格局。
“一主”:以廣安主城區及近郊醫療、養老服務業建設為核心,融合紅色旅遊、養生文化、休閒農業等資源,不斷引進國內外優質資源,建設包括醫療服務、康復療養、健康養老、運動康養、文化養生等在內的醫養結合服務區,形成帶動、輻射全市醫養結合創新發展主陣地。
“兩帶”:以華鎣山旅遊整體開發為契機,利用華鎣山自然資源優勢,發展療養康復、健身、養生休閒等醫養結合產業,培育具有特色的健康療養和健康旅遊示範帶。以嘉陵江流域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利用嘉陵江資源優勢,規劃建設一批集醫療、康復、養老、養生為主的醫養服務業項目、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康養小鎮或中醫藥養生公園,培育服務川渝地區、輻射川東北的醫養結合發展帶。
“三區”:以岳池縣醫藥種植、生產及研發為重點,促進醫藥產業的集群發展,推進醫藥產業園區建設。依託武勝白坪—飛龍鄉村旅遊度假區建設,發展健康養老、養生休閒產業,建設農村康養示範區。以推進中醫藥發展為契機,發揮中醫醫院中醫特色優勢,建設中藥養生療養為特色的綜合養生保健醫療中心區。
四、重點任務
(一)推進城鄉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各區市縣積極穩妥將部分二級醫院轉型為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接續性醫療機構。有序引導二級以下醫療機構轉型為收治高齡、重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醫養結合機構。探索鄉鎮(中心)衛生院、養老院“兩院一體”發展模式,提高醫療養老資源服務效率。鼓勵各區市縣、園區對閒置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改造,用於建設醫養結合機構。
(二)建立完善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支持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通過轉診合作、對口支援、合作共建、建立醫療養老聯合體等形式加強合作。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衛生機構簽約、醫療衛生機構到養老機構設立醫療點等多種方式開展合作,明確雙方責任義務。醫療衛生機構為養老機構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為老年人提供醫療巡診、健康管理、保健諮詢、預約就診、急診急救、中醫養生保健等服務,確保老年人患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救治。通過整合醫療、康復、養老和護理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臨終關懷一體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養老機構內設的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納入全市分級診療體系,作為醫院(含中醫醫院)收治老年人的後期康復護理場所。
(三)推進養老機構開展醫療衛生服務。支持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開辦或內設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優質便捷的診療康復護理服務。按照醫療領域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養老機構內設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實行醫療機構執業備案登記。鼓勵養老機構通過服務外包、委託經營等方式,引進醫療機構參與運營管理。對不具備設定醫療機構條件的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可採取主辦、協辦、託管等形式,參與養老機構的經營管理。醫療機構要定期選派技術骨幹和管理團隊,幫助與其合作的養老機構提升醫療護理能力。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在技術準入、專業技術培訓和推薦評優等方面,與其他醫療機構同等對待。鼓勵衛生技術人員在養老機構開展疾病防控、營養調理、中醫養生等非診療行為的健康服務。
(四)完善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服務功能。大力推進老年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建設,擴增老年醫療、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服務供給。鼓勵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開設老年病科,增設老年醫療護理床位,開展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等工作。支持基層醫療機構開設老年病科、老年門診,增設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老年醫療護理床位,逐步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康復、護理床位占比。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與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合作,為社區及居家老年人提供接續性的醫療、康復、護理和健康管理服務。根據居家老年人需求,為其提供規範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項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照有關要求,及時為轄區內老年人免費提供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範疇內的健康管理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符合條件的高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助醫服務。
(五)推進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依託各類服務和信息網路平台,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無縫對接。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醫療、護理、康復、健康管理等服務延伸至家庭,為老年人開展家庭醫生簽約和健康養老服務。為社區高齡、重病、失能、半失能以及計畫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健康管理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探索建立醫療護理與養老服務轉介機制,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承接醫療機構內需長期照護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逐步解決醫療機構老年患者“壓床”問題。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工作志願者定期為老年人開展義診,二級以上醫院志願者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門診導醫、出院隨訪等服務。
(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各縣市區、園區在制定醫療衛生和養老相等關規劃時,按規定給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預留空間。支持社會資本通過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市、區市縣(園區)興辦1—3所200張床位以上的示範性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等醫養結合機構,逐步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驅動的健康養老發展格局。鼓勵各區市縣、園區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舉辦各類醫養結合機構,支持各地結合實際引進國內外知名專業醫養結合品牌企業、養老機構、醫療機構、保險機構和具有成功開發運營經驗的相關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
(七)發揮中醫藥在健康養老中的作用。推動中醫藥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和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中醫藥健康養老的活力和可及性。鼓勵中醫醫院為養老機構提供預防保健諮詢、調理、藥膳和食療等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支持養老機構開設中醫診室,提供融合中醫特色健康管理的老年人養生保健、醫療、康復、護理服務。支持公立中醫醫院通過經營等方式,以品牌、技術、人才、管理等優勢資源與養老機構以及社會資本開展合作,新建、託管、協作舉辦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機構。鼓勵中醫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中心)衛生院與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等合作,推廣針灸、推拿、中醫康復等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動優質中醫藥資源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建立中醫藥養老服務實訓基地,加強養老照護人員的中醫藥技能培訓,鼓勵中醫醫師在完成所在醫療機構工作任務的前提下,在養老機構提供保健諮詢和調理等服務。推廣武術、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傳統運動項目,開展具有特色的中醫健康大講堂,加大中醫藥健康養生養老文化宣傳,普及中醫藥健康養老知識。
(八)加快推進醫療衛生、養老服務與旅遊融合發展。依託鄧小平故里、華鎣山、白坪—飛龍等優質養生旅遊資源和岳池中藥材種植基地,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康養、旅遊等產業結合,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建設一批精品康養旅遊線路或項目,打造一批健康旅遊特色品牌,推出一批以療養康復、森林康養等為主題的康養旅遊產品。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在旅遊景區設定連鎖門診部,開展醫療與養生保健服務。鼓勵中醫養生保健機構與旅遊景區或酒店合作,提供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加強旅遊市場宣傳推廣,將健康旅遊特色產品納入旅遊項目推廣計畫。創新服務模式,推進醫療保健、中醫藥健康服務等多種方法綜合干預,鼓勵發展特色醫療康復保健、中醫藥健康旅遊項目,打造中醫藥健康旅遊主題線路。
(九)全力推進老年人智慧健康服務。大力推動“網際網路+健康養老”服務,鼓勵和引導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健康體檢、預約掛號、網上健康諮詢等遠程醫療服務。加快縣級養老服務信息平台建設,支持探索跨社區、跨城區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鼓勵開發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可穿戴移動醫療設備和老年人健康輔助器具智慧型化產品,為老年人提供線上健康管理服務。依託信息系統,開展老年人電子簽約服務,及時更新老年人健康管理檔案信息,動態監控居家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心臟功能監測,協同上級醫療機構對突發心腦血管疾病實施緊急救援和轉診服務。整合資源,實現老年人生活信息、醫療信息共享利用,為老年人提供遠程健康管理、健康指導等服務,做到急症早發現、早救治。組織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視頻診療服務,探索可持續運營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
(十)積極探索建立多渠道保障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和多元化的保險籌資模式,開發或推出包括長期商業護理保險在內的多種老年護理保險,切實保障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需求。建立完善長期照護項目內涵、服務標準以及質量評價等行業規範,探索建立從居家、社區到專業機構等較為健全的專業照護服務體系。落實將符合條件的偏癱肢體綜合訓練、認知知覺功能康復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評定等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範圍的政策,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療性康復提供相應保障。
(十一)推進醫養結合產業發展。推進養老健康服務業發展,加大對養老健康產業規劃、技術、資金、人才、土地等要素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以基金等方式發展市場化的居家、社區和大眾化的健康養老服務,積極開發安全有效的食品藥品、醫療康復、日常照護、文化娛樂等老年人用品器具和服務產品,重點推進骨科、口腔科、康復科等醫療服務與康復輔助器具配置服務有效對接。鼓勵數位化養老健康服務產品和適用於個人及家庭的健康檢測、監測與養老健康物聯網等產品的研發,建設一批醫養結合數據服務中心。支持各地立足實際,合理定位,科學規劃,結合中醫藥、旅遊、文化、養生等特色優勢,發展健康養老服務產業。大力發展道地、特色優勢藥材,以中醫藥健康調理、亞健康恢復、慢性病防治等為重點推進生物醫藥創新研發,加快開發適用於老年人的中藥成品、保健用品、綠色食品等。培育發展適老化的養老地產,拓展房地產業態,促進居家養老與社區服務相結合。支持企業、保險資金和其他社會資本建設具有示範意義的養老健康服務綜合體、老年宜居社區。
五、保障措施
(十二)加強統籌協調。各區市縣、園區要建立醫養結合工作推進領導機制,健全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的有效運行機制,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各司其職,密切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發展改革部門要將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完善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網上健康諮詢、居家老年人醫療護理等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關收費標準。民政部門要把醫養結合納入養老服務體系發展規劃,做好醫療衛生機構內設養老機構的準入和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制定完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的建設和服務標準,探索建立相應的政策體系,督導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實。財政部門要落實相關投入政策,積極支持醫養結合深入發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將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納入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協定管理範圍,且把符合規定的醫療護理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定期加強監督管理,及時查處違規行為;將養老機構及所屬醫療機構的護理人員和管理人員納入職業培訓計畫,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自然資源部門要切實保障醫養結合機構的土地供應。住房城鄉建設和規劃部門要統籌規劃醫養結合機構的用地布局。衛生健康部門(含中醫管理部門)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開辦老年康復醫院、護理院和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衛生機構;積極推動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推進醫養結合服務社區化、家庭化,做好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活動的日常監管和醫務人員培訓工作,提高醫務人員診療能力;研究制定中醫藥相關服務標準規範,加強中醫藥適宜技術和服務產品推廣,做好中醫藥健康養老工作。旅遊發展部門要將健康旅遊特色產品納入旅遊項目推廣計畫。老齡工作部門要做好入住醫養結合機構和接受居家醫養服務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工作。
(十三)強化規劃。各區市縣、園區要科學謀劃,在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統籌考慮醫養結合發展的需要,做好用地規劃保障。對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機構,可採取劃撥方式,優先保障用地;對營利性醫養結合機構,應當以租賃、出讓等有償方式保障用地。養老機構設定醫療機構,可將在項目中配套建設醫療服務設施相關要求作為土地出讓條件,並明確不得分割轉讓。依法需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土地的,應當採取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式。企事業單位、個人對城鎮現有空閒的廠房、學校、社區用房等進行改造和利用,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經規劃批准臨時改變建築使用功能提供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服務且連續經營1年以上的,5年內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價,土地使用性質也可暫不作變更。
(十四)健全政策體系。各區市縣、園區要最佳化審批程式,深化醫養結合領域的“放管服”改革,不斷提高醫養結合產業投資便利化水平。推進公益性醫養結合機構的法人治理,提高公益性醫養結合機構健康養老服務效率。推進政府購買公益性基本健康養老服務,逐步擴大購買服務範圍,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平等參與。大力完善多層次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著力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信貸政策、金融監管政策,引導金融資源向醫養結合領域傾斜。
(十五)強化資金保障。建立財政支持醫養結合機制,切實加大財政對醫養結合的投入力度,並最佳化支出結構,建立支持“保基本、廣覆蓋”“以家庭為主、社區為基礎”的長期護理制度和服務體系,探索建立發放“醫養結合服務券”,推動建立與醫療價格改革、成本控制相銜接的財政保障政策。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要適當支持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支持醫藥工業企業參與醫養結合產業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健康服務企業通過上市或發債融資。鼓勵上市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併購重組布局健康養老服務領域,鼓勵證券經營機構、私募基金為健康養老服務提供專業金融服務,鼓勵外資進入養老與健康服務業領域,為其提供跨境結算便利。積極探索多元化保險籌資模式,鼓勵和引導商業保險公司開展相關業務,助推養老、康復、醫療、護理、保險等服務有機結合。
(十六)加強人才培養。支持廣安職業技術學院開設老年照護、老年康復、老年護理等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為養老機構或醫養結合機構輸送專業化、年輕化的老年照護人員。在市、縣三級醫療機構中建立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基地,承接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工作。完善薪酬、職稱評定等激勵機制,鼓勵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完善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積極鼓勵高校畢業生特別是醫療護理專業畢業生到養老機構所屬醫療機構就業。實施人才援助和緊缺人才培養行動,加強中醫藥健康養老人才培養。扶持發展各類志願服務組織,為志願者提供專業職業技能培訓,逐步提高志願者服務能力。
(十七)分步組織實施。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結合本地(單位)實際,主動探索促進醫養結合的有效形式,規劃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示範性強的醫養結合重點項目。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醫養結合工作中土地供應、機構準入、醫保傾斜、財政稅收、金融保險、人才引進等關鍵政策,研究擬定社區及居家養老家庭病床設定、巡診服務標準、老年健康管理等服務規範等。制定出台老年人健康評估、亞健康人群健康干預、健康人群運動風險篩查和臨終關懷醫療質量控制等行業標準。建立完善以落實醫養結合政策、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無縫對接程度、老年人護理服務質量、老年人滿意度等為主要指標的工作評估體系,逐步形成一批可操作、可複製的醫養結合經驗模式。健全完善統計監測體系,開展實時監測分析,動態調整相關政策。衛生健康、民政等有關部門要依據本規劃,結合部門職責,將醫養結合納入本部門年度重點工作進行績效考核,加強對醫養結合工作的日常監督管理,密切跟蹤各區市縣、園區工作進展,適時組織開展工作督導,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總結推廣各地各單位好的經驗和做法,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有效促進我市醫養結合健康發展。

印發的通知

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廣安經開區、棗山園區、協興園區、華鎣山景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
《廣安市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2018—2025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廣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2月19日

政策解讀

一、規劃背景及依據
2017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83.6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5.7%,比全省水平高4.52個百分點。全市人均期望壽命76.48歲,比全省人均期望壽命低0.42歲。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對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不斷釋放。但我市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以及彼此相對獨立的服務體系遠不能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迫切需要醫養相融合的優質服務資源,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延長健康預期壽命,推進健康廣安建設。
為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原省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於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實施意見的通知》(川辦發〔2016〕57號)和《四川省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2018—2025年)》精神,積極適應人口老齡化,推動我市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快速發展,著力為人民民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不斷完善健康養老政策,在“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上取得突破,切實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需求,全面提升我市養老服務中的醫療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2月19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廣安市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發展規劃(2018-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二、主要內容
結合我市市情,《規劃》主要內容包括規劃背景、總體要求、空間布局、重點任務、保障措施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規劃背景。主要描述了全市醫養結合現狀,分析了全市醫養結合的發展形勢和存在的問題。
第二部分總體要求。一是闡述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辦區域性最好的醫療、辦區域性最好的養老為目標,不斷完善健康養老政策,著力在“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上取得突破的指導思想。二是明確了政府引導、市場驅動,保障基本、統籌發展,深化改革、創新機制三項基本原則。三是提出了2020年、2025年醫養結合工作應分別達到11個和9個方面的發展目標。
第三部分空間布局。根據全市醫療衛生資源分布狀況和醫養結合發展趨勢,推動形成帶動、輻射全市醫養結合創新發展主陣地;培育具有特色的健康療養、健康旅遊示範帶,輻射整個川東北的醫養結合發展帶;打造醫藥產業園區、建設農村康養示範區和綜合養生保健醫療中心區。形成資源有效配置、產業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創新發展的“一主兩帶三區”的醫養結合格局。
第四部分重點任務。主要闡述了醫養結合的發展路徑、重點領域。對推進城鄉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完善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推進養老機構開展醫療衛生服務、完善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服務功能、推進醫療服務向社區、家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發揮中醫藥在健康養老中的作用、加快推進醫療衛生、養老服務與旅遊融合發展、全力推進老年人智慧健康服務、積極探索建立多渠道保障體系、推進醫養結合產業發展等11項重點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主要闡述了醫養結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及政策保障,在統籌協調、規劃引領、政策體系、資金保障、人才培養、組織實施等方面提出了促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具體措施。
三、主要特點
本《規劃》主要突出綜合性、前瞻性、創新性及操作性4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綜合性。醫養結合涉及到民政、醫保、規劃、財政、自然資源和衛生健康等多個部門,跨行業,跨領域,在研究和編制中注意了與相關部門規劃的銜接,特別突出了統籌協調,特彆強調了在政府主導下的分工合作、社會參與,明確了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職責,在制定規劃、協調政策、引導投入、規範市場等方面加強協作,統籌各方面資源,促進“醫”和“養”無縫結合、無縫連線。
二是前瞻性。醫養結合既是政府履行責任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健康廣安戰略全面實施、建構健康老齡社會的客觀要求。該規劃融事業發展與產業推進於一體,把完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推進醫養結合事業發展作為履行政府責任的方式、推進產業發展的引擎,把加快醫養結合產業發展、提升醫養結合產品與服務供給水平作為分享改革與發展成果的途徑,讓所有老年人獲得適宜的、綜合的、連續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的同時,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需求。
三是創新性。《規劃》以推進醫養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突出醫療衛生資源的高效利用、社會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閒置資源高效開發,在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結構最佳化和養老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著力創新,促進醫養結合的有效供給、高效供給。同時,《規劃》支持探索基於網際網路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提高醫養結合服務的便捷性。
四是操作性。《規劃》著力解決醫養結合發展中的關鍵環節、重點難點問題,突出可行性、可實施性、可操作性,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積極推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醫養旅融合發展、網際網路+健康養老和康養產品研發、轉化和產業化。同時,健全醫養結合發展體系、完善工作機制、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障制度,加快建設醫養結合人才隊伍,使醫養結合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