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施資源,國際合作,科研成就,科研成果,學術期刊,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研究生會,機構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時間 大事記 1958年–1962年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籌建時期。先後經歷了遼寧電子技術研究所自動化(903)專業、中國科學院遼寧分院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東北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等階段。
1968年–1970年
業務工作由國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代管。
1970年7月
回歸中國科學院。
1972年8月
名稱確定為“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1958年–1978年
主要研究方向為自動化技術、計算機套用、光電跟蹤系統、數控技術等。
1984年
依託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建設的國家機器人示範工程正式啟動。
1989年
建立中國科學院機器人學開放實驗室。
1996年
依託機器人示範工程建立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1997年
中國科學院開展研究所分類定位試點工作,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成為全院首批獲得批准進行分類定位的單位之一,定位為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領域高技術研究與開發基地型研究所。
1999年
作為首批12個試點單位之一,率先成為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開始全面啟動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
1979年–1998年
主要研發領域是:以機器人技術為主導方向,發展自動控制技術、高精度電視跟蹤技術、工程自動化總體技術。
2000年
建立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工業機器人產業化邁出實際的步伐。以新松公司註冊獨立運行為標誌,研究所投資的高技術公司開始與研究所主體分離,並市場化運營。
2007年
依託於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國家科技部批准,實驗室各項建設逐步展開。
1999年起
確定以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為主要學科領域,在智慧型機器和先進制造系統兩個方向開展研發工作。
2011年6月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進入中國科學院“創新2020”整體擇優支持研究所行列。
資料來源: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4年底,全所有員工10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6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近400人。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于海斌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 科研部門 截至2014年底,該所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成為“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先進制造基地”和“國家863計畫成果產業化基地”所在地。
自動化所正門 該所另設有機器人學研究室、海洋技術裝備研究室、空間自動化技術研究室、光電信息技術研究室、智慧型檢測與裝備研究室、裝備製造技術研究室、信息服務與智慧型控制技術研究室、工業控制網路與系統研究室、自主水下機器人技術研究室、數字工廠研究室、機電產品製造中心等11個科研生產部門。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 光電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網路化控制系統重點實驗室
設施資源 瀋陽自動化所圖書館前身是圖書情報室(建於1958年),自20世紀70年代起,始終將文獻信息資源的擴充作為文獻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務來抓,形成了以自動化技術為核心,以機器人與先進制造技術為特色的館藏體系。
據2015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該所圖書館印本藏書5萬冊,期刊991種(外文636種,中文355種),自動化領域核心期刊占90%。此外,該所通過多種方式科學、合理引進中國國內外文獻信息資源,如EI、INSPEC、Web of Science、IEL、Elsevier、Springer、Wiley、ACM、ProQuest、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位論文資料庫、超星電子圖書及相關國外專業學會學術文獻和科技報告全文資料庫等。
截至2008年底,該所能夠訪問的中國國內外網路資料庫近百種,可供使用的中外文電子期刊1.5萬餘種,中文電子圖書100多萬種,可獲取的資源量數千萬條。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 據2015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達11821萬元,3142台(套),其中通用設備2015萬,2116台(套),專用設備5531萬,573台(套),測試儀器4275萬,453台(套)。公共實驗平台包括儀器計量室、成像半實物仿真實驗室、水下機器人數字仿真實驗室、水下條件實驗室、綜合環境實驗室等,公共實驗平台面積達2550平方米,集中了40套價值為2985萬元的大型儀器設備,可共享使用。
平台中心可完成半導體雷射氣體分析、雷射激發光譜元素分析、多層雷射掃描、多功能雷射加工、各種電信號綜合測量與分析、CCD性能測試、紅外跟蹤設備性能測試、基於掃描探針顯微鏡的納米操作、三維運動測量等測試和分析,具備了完善的高低溫實驗、振動試驗、電磁兼容試驗、水下設備壓力試驗等綜合環境試驗能力。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儀器設備共享一覽表 序號 專業機組 儀器名稱 儀器型號 1
機器人設備機組
半導體參數分析儀
4155C
2
納米移動平台
E-710
3
掃描探針顯微鏡
NanoMan2
4
掃描探針顯微鏡2
CSPM2000WET
5
示波器
數字模擬混合54832D
6
差分GPS系統
E650
7
三維雷射感測(多層雷射掃描雷達)
ALASCA
8
三維運動測量系統
OPTOTRAK CERTUS TM
9
多功能掃描探針顯微鏡頭
MDLTIMODE
10
三維視頻顯微鏡
KH7700 3-D
11
掃描探針顯微鏡控制器
MULTIMODE
12
水下機器人設備機組
水聲通訊機
UWM2000
13
工業信息學設備機組
半導體雷射氣體分析系統
LASIR NH3
14
雷射激發光譜元素分析系統
LIBS-250
15
計算機開發系統
TRACE32
16
射頻信號發生器
N9310A
17
矢量信號源
E4438C
18
示波器
TDS 5104
19
網路分析儀
E5070B
20
無線連線測試儀
N4010A
21
水下聲納通信及轉能器
ATM891/ATM885/AT408
22
光電信息設備機組
雷射跟蹤儀
AT901-LR
23
雷射設備機組
多功能雷射加工系統
GLS-3B
24
跟蹤檢測系統
DIGI-LAS V2-170
25
工業機器人
IRB4400/60
26
送絲系統
TPS4000
27
固體雷射器
4000W
28
快速成型系統
FDM3000
29
環境試驗機組
高低溫快速溫度變化試驗箱
CTPS715BI
30
高低溫快速溫度變化試驗箱
CTPS715BI
31
高低溫快速溫度變化試驗箱
CTPS710BI
32
高低溫快速溫度變化試驗箱
CTPS710BI
33
高低溫快速溫度變化試驗箱
CTPS715BI
34
振動台
ES-60/LT0808
35
紅外成像綜合測試系統
66712
36
電磁兼容故障診斷系統
RX644EH
37
電子器件老化系統
PCD-J
38
高低溫低氣壓試驗箱
TP710
39
高低溫交變濕熱試驗箱
SDJ710F
40
三軸向電動振動系統
DC-1500-16
資料來源:
國際合作 2013年2月,該所微納米課題組與歐盟五國6家科研機構以及中國國內的4家科研機構等共十一家單位合作,成功獲得歐盟第七框架“瑪麗居里”行動(Marie Curie Actions)“中國-歐盟機器人技術與套用研發平台”(European and Chinese Platform for Robotics and Applications, ECROBT)項目的資助。
2007年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與GE Fanuc簽署GE Fanuc Intelligent Platforms技術合作及高級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Premier Solution Provider)協定。該協定的簽署標誌著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所與GE Fanuc在製造執行系統領域將開展全面系統的技術交流與技術合作,雙方合作內容涉及到技術交流與研討、市場開拓、培訓及共建實驗室等多個領域。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底,該所獲得國家、中科院、各部委及地方獎勵300餘項,形成了機器人技術、光電信息技術、先進制造及自動化技術三大研究方向。
自動化所鳥瞰 研究所在
水下機器人 、
工業機器人 、
工業自動化技術 、
信息技術 方面取得多項有顯示度的創新成果。其中“‘CR-01’6000米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科研成果被評為199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之一,並獲得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工業機器人成功實現產業化,“工業機器人研究開發及工程套用”項目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工業現場匯流排技術打破中國國外壟斷,研發出基於FF現場匯流排技術的系列化產品。“基於現場匯流排的新一代全分散式控制系統(中科SIACON)”2001年被評為“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畫優秀科技成果,“現場匯流排分布控制系統開發及套用”獲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研製電視跟蹤與測量設備多次成功地執行了“神舟”號系列飛船發射、回收的跟蹤與監測任務,受到了中央軍委、國防科工委及總裝備部的表揚與嘉獎。
瀋陽自動化所研製開發了極地機器人、飛行機器人、納米操作機器人、仿生結構智慧型微小機器人、反恐防暴機器人等多種特種機器人,開展了網路化設計與製造、快速成型、納米材料製造設備、工業無線現場匯流排、精準農業、專用集成晶片、汽車電子等多方面高新技術與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獲得大批科研成果,在中國國內外形成技術領先優勢。
科研樓(A樓) 開發的極地機器人先後三次參加中國的極地科考活動,從北極到南極,從陸地到水下,為中國獲取極地科學數據做出貢獻;“靈蜥”系列反恐防暴機器人進入多個省市公安武警系統,成為反恐前線的忠誠衛士;飛行機器人成功完成地震搜救演習並獲得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現場匯流排標準——《用於工業測量與控制系統的EPA系統結構與通信規範》被國際標準化委員會認可,實現了中國在工業自動化國際標準化工作中零的突破,標誌著中國在現場匯流排領域擁有了國際認可的自主核心技術。
學術期刊 《
機器人 》創刊於1979年,原名《國外自動化》,1987年更名為《機器人》;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自動化學會共同主辦的科技類核心期刊,主要報導中國在機器人學及相關領域具有創新性的、高水平的、有重要意義的學術進展及研究成果,由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
機器人
該期刊被Ei 資料庫、Scopus 資料庫、Inspec 資料庫、劍橋科學文摘 (CAS) 資料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中文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
信息與控制 》創刊於1972年,原名《自動化》,1978年更名為《信息與控制》;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自動化學會共同主辦的科技類核心期刊,主要刊載信息與控制科學領域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性的、高水平的、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信息與控制 該刊以控制科學理論為基礎,以信息技術推動控制理論和系統發展為目標,重點關注控制科學與技術、與控制理論相關的套用信息技術在機械製造、能源電力、冶金化工、資源環境、航空工業以及國防工業等國家重要高科技和經濟領域中的套用研究成果。主要內容包括: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2)智慧型信息處理;3)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4)先進控制與最佳化技術;5)企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6)工業控制網路與系統;7)人機系統等。
該期刊被Scopus資料庫、INSPEC資料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底,該所擁有個8個碩士培養點、6個博士培養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博士點: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電子與信息”
碩士點: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計算機套用技術”、“控制工程”、“電子與信息”
教學建設 據2015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自1981年開始招生以來,瀋陽自動化所研究生教育一直致力於培養高層次專業高技術人才,並採用獨具特色的培養模式,已探索出規範的研究生管理制度。該所在籍研究生已達三百多人,每年招收碩士生60人,博士生40人;此外,研究所同
東北大學 、
瀋陽理工大學 和
瀋陽建築大學 聯合培養招收碩士研究生,每年計畫聯合招收碩士生60名以上,與東北大學聯合招收博士生15人左右。
實驗樓(R樓) 科研課題和經費
研究所每年新申請契約百餘項,科研經費達到數億元。充足的科研課題和經費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較好的平台和環境。研究生能夠參與到國家自然基金、863、973等國家重大項目當中,提高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
研究生待遇
該所研究生培養實行公費制。碩士生助學金900元/月,博士生助學金1600元/月,參加導師課題後,還可享受各種津貼。表現突出者每月收入可達4000元以上。
學習和生活環境
研究所建起了1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研究生公寓。公寓分2人間博士房和3人間碩士房,配備了中央空調,設有閱覽室、自習室、電視房、健身室等各類學習、生活和娛樂設施。
2005年4月,趙懷慈、苑明哲兩位博士申請的項目,“基於數據倉庫技術的商業銀行智慧型管理平台”和“面向複雜工業過程的建模與控制性能監控”,獲得首批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院長獎獲得者科研啟動專項資金”資助,每個項目資助金額10萬元。
南區辦公樓 2006年12月,2名博士夏仁波、俞建成所申請的項目,“基於機器視覺的高準確度實時輪轂識別系統”、“具有爬行與浮游功能的兩棲機器人運動機理研究”,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院長獎獲得者科研啟動專項資金”資助。
備註:以上為部分獲獎內容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設計說明:標識採用瀋陽自動化所的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縮寫SIA組合而成,左半部為S,右半部為I。電子、衛星等高科技象徵環繞其間,整體圖形為A。圖案中字型的結構互相依連,表示自動化的抽象性含義。圖案的整體突出了A字,突出了瀋陽自動化所的重要專業方向,使圖案以簡潔、明快的動感來象徵瀋陽自動化所不斷創新、向前發展。
所徽 研究生會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所研究生會是代表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全體研究生的民眾性學生組織,推動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保障研究生的合法利益。實際工作中,在學術交流、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維權服務、文體活動、對外交流等方面,主動地開展工作,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據2015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所研究生會設體育部,生活部,學習部,文藝部,女生部,宣傳部等部門。此外,研究生會經常組織各種文體活動,如組織研究生春遊、舉辦元旦晚會、籃球比賽等。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所長:于海斌
黨委書記兼副所長:桑子剛
副所長:史澤林
副所長兼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梁 波
歷任領導 姓名 簡介 葉強
1918年7月生,江蘇省人,1962年11月來所工作並擔任黨總支書記兼副所長,1972年任黨委副書記兼革委會副主任,1979年9月調離。
劉守銘
1921年10月生,山東省人,1971年2月來所工作,1972年10月至1979年3月任黨委書記兼革委會副主任,1981年2月至1982年12月任黨委副書記,1982年12月離休,1989年病故。
常毅
1926年1月生,山東省人,1978年3月到所工作,1978年3月至1986年8月任黨委書記,1986年8離休。
蔣新松
1931年8月生,江蘇省人,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畢業,1965年到所,1980年1月任副所長,1980年7月至1994年9月任所長,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7年病故。
王天然
1943年3月生,黑龍江省人,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1970年2月到所工作,1985年5月至1994年8月任副所長,1994年9月至2003年9月任所長,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人大九、十、十一屆代表。
李兆慈
1949年1月生,遼寧省人,研究員清華大學畢業,1974年到所工作,1986年至1999年任副所長,1999年2月至2006年12月任黨委書記兼副所長,2006年12月任紀委書記,2009年1月退休。
艾榮群
1939年11月生,河北省人,研究員,東北工學院畢業,1964年7月到所工作,1985年6月至1986年6月任黨委副書記,1986年7月至1998年8月任黨委書記,1992年9月至1998年8月兼任副所長,1999年11月退休。
王越超
1960年6月生,遼寧丹東人,中共黨員,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工學博士。1977年10月參加工作,2002年8月至2003年9月任副所長,2003年9月至2011年6月任所長。2011年6月調離,先後任中國科學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副局長、局長,中國科學院三亞深海科學工程研究所籌建組組長。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