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的實施意見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單位:

為加快推進我市氣象現代化建設,提升氣象保障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和水平,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的意見》(遼政發〔2014〕16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公共氣象發展方向,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為宗旨,以氣象防災減災、保障糧食安全、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深化氣象改革,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按照“一流裝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標準,加快構建我市氣象現代化體系,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氣象保障。
(二)總體目標。到2017年,在全市建成結構完善、布局科學、功能先進、技術領先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氣象預測預報系統、公共氣象服務系統和氣象科技支撐保障系統。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氣象監測預報能力、公共氣象服務能力、保障生態環境建設能力顯著增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時率、氣象預報準確率、氣象信息發布覆蓋率和氣象服務滿意率明顯提高,氣象事業整體實力居全國領先水平。
二、強化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三)加快推進城市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完善市、區、街道、社區四級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系。開展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社區建設,將國家氣象防災減災社區建設標準納入全市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建設標準體系。建立氣象與農業、林業、交通、規劃國土、
環保、水利、民政、城管、旅遊等部門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城市重大氣象災害預警多部門聯動機制。建立社區、學校、單位電子顯示屏氣象防災減災信息發布機制。加快防雷安全格線化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到2017年,建成50個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社區,實現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進社區、進學校、進單位”。
(四)全面推進農村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完善市、縣、鄉、村四級農村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明確鄉鎮氣象助理員、村氣象信息員的工作職責,完善氣象信息員培訓、評優評先和獎勵等管理制度。開展中央與地方共同支持的“三農氣象服務專項實施縣”建設。開展鄉鎮氣象災害防禦標準化建設和應急準備認證工作。建立完善市、縣、鄉三級人工增雨防雹聯動機制。到2017年,完成7個“三農氣象服務專項實施縣”建設,80%以上鄉鎮通過氣象災害防禦應急準備認證。
三、強化氣象監測預報能力
(五)加快推進氣象綜合觀測系統建設。加強密度適宜、以“四要素”和“六要素”為主的自動氣象站網建設,特別是加大城市人口密集區、地質災害易發區等重點區域的建設密度。加強城市典型下墊面自動小氣候站建設。加強固態降水、雨滴譜、負氧離子、能見度、GPS/MET水汽等特種氣象觀測站建設。適時開展自動氣象站運行社會化保障。到2017年,全市“四要素”自動氣象站空間解析度達5公里,重點區域雨量監測空間解析度達3公里,主要交通幹道能見度監測間距達20公里,城市自動小氣候站及特種氣象觀測站每個區、縣(市)至少建設1個。
(六)全面提高氣象預警預報的精準度。完善區域1公里解析度數值預報模式。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業務平台,開展精細到街道(鄉鎮)的暴雨和強對流天氣預警業務;完善精細化氣象要素預報業務平台,開展精細到街道(鄉鎮)的氣象要素預報業務;建立交通、環境、旅遊等專業專項氣象預警預報業務平台,開展精細到主要交通幹道和交通樞紐的交通敏感天氣預報業務、精細到區縣(市)的空氣品質氣象預報業務、精細到旅遊景點的旅遊氣象預報業務。到2017年,實現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時效平均提高到30分鐘以上、平均預警準確率達85%以上,24小時城鎮晴雨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氣溫預報準確率達80%以上,10天內天氣過程預報準確率達85%以上。
四、強化公共氣象服務能力
(七)大力加強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我市各級政府要把氣象服務納入本級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規劃或行動計畫。要將氣象服務信息全面融入瀋陽信息惠民工程建設。完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完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公共媒體統一發布和傳播機制,加強全媒體發布平台建設。強化城市電子顯示屏和農村大喇叭實時發布功能。升級改造瀋陽市氣象科普館。逐步建立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到2017年,全市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接收設施覆蓋所有社區、村屯,公共氣象服務信息覆蓋率達95%以上,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穩定在85%以上。
(八)全面提升重點領域氣象服務能力。建設標準化農業氣象服務示範基地,建立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機制,提升糧食生產、特色農業、設施農業氣象服務能力。強化森林防火期大風、溫度、濕度等敏感氣象要素監測預警,開展未來7天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預報業務,提升林業氣象服務能力。建立完善針對城管、交通、電力、供暖、供水等部門的氣象服務系統,提升城市生命線運行保障氣象服務能力。建立完善由紫外線、洗車、釣魚、供暖等生活指數預報及旅遊氣象條件預報等公眾生活氣象服務系統,提升氣象服務民生能力。開展現場應急氣象保障服務業務,提升重大活動和應急現場的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到2017年,建成7個標準化農業氣象服務示範基地,基本建立城市生命線運行氣象保障服務業務體系。
五、強化保障生態環境建設氣象服務能力
(九)建立完善生態環境氣象監測預報評估業務。開展霧霾等重污染天氣預警、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等環境氣象預報業務。建立以衛星遙感為主的生態環境氣象監測評估業務系統,開展植被、火情、沙塵、霧霾及地下水位、酸雨等生態環境氣象監測評估業務。加強暴雨、雷電等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到2017年,霧霾天氣預警準確率達100%,預警時效平均提高到1小時以上。
(十)全面做好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加強人工增雨、防雹作業技術裝備建設。強化人工增雨、防雹標準化固定作業點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以農業抗旱減災、增加水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為主的人工增雨作業。逐步開展以保護林果及經濟作物為主的人工防雹作業。積極做好森林防火和重大活動保障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到2017年,年人工增雨作業能力達4億立方米,人工防雹作業保護面積達全市經濟作物和設施農業面積的70%以上,自動化作業裝備比例達80%以上。
六、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和基層台站建設
(十一)依法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我市各級政府要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中涉及空間布局及設施用地等內容納入城市、鎮總體規劃和鄉、村規劃。採取有效措施,禁止氣象探測環境破壞活動。加快推進基層氣象台站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縣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相結合的集約化、標準化綜合氣象業務平台建設。到2017年,基層氣象台站基礎設施達標率達100%。
七、保障措施
(十二)加強組織領導。我市各級政府要建立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協調機制,落實各項任務,協調解決重大問題。要將氣象現代化建設重要指標納入政府綜合考評體系,組織開展督促檢查。市氣象局要組織制定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年度實施方案,報市政府和省氣象局批准後組織實施。
(十三)加強公共財政保障。我市各級政府要將氣象現代化建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快相關項目建設。繼續完善雙重計畫財務體制,明確各級財政的公共氣象支出責任,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切實為氣象現代化建設和運行提供資金保證。 (十四)加強科技與人才支撐。科技主管部門要加強氣象科技項目投入。氣象部門要加強精準化氣象預警預報、生態環境氣象監測預報評估、人工影響天氣等氣象現代化建設重點領域關鍵套用技術的研究和成果轉化,同時要加強高層次人才和青年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隊伍素質,完善專業結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地方氣象機構的氣象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