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懷化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的實施意見》
- 頒布時間:2015-08-30
懷化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的實施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機關各單位:
為加快推進全市氣象現代化,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的意見》(湘政發〔2014〕16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懷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一個中心”“四個懷化”建設的總需求,堅持公共氣象發展方向,以氣象防災減災為主線,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為宗旨,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市綜合氣象監測網路進一步完善,預警服務體系更為健全,防災減災保障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明顯增強,氣候資源開發力度顯著加大,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設施先進、保障有力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二、全面建設氣象防災減災體系
(三)健全氣象災害防禦體制機制。政府統一組織領導氣象災害防禦工作,制定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將氣象防災減災納入地方發展規劃、政府績效考核和公共財政預算,建立健全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加強部門聯合會商和服務聯動,制定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開展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完善預警聯防機制。
(四)完善預報預警信息發布體系。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充分利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台、各部門信息傳播資源和現代通信手段,理順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工作流程,建立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綠色通道”和手機簡訊“全網”發布機制,實現市、縣兩級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統一運行和管理。對預報預警產品進行檢驗評估,確保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發布平均提前15-30分鐘,覆蓋率達95%以上,預警準確率達85%以上。
(五)加強基層氣象災害防禦能力建設。全面推進縣級氣象機構綜合改革,健全基層氣象防災減災、人工影響天氣等工作機構,落實人員,完善投入保障機制。開展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工作。加強中國小校、農村等防雷工程建設,納入政府民生工程。充分發揮氣象協理員、信息員、安全員的重要作用,加強業務培訓,為其配備必要的裝備,給予必要的經費補助。以芷江機場為依託,建設飛機人工增雨基地;以現有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為基礎,建設12個人工影響天氣標準化作業基地,建立人工影響天氣三級指揮平台。
三、加快推進綜合氣象觀測體系現代化
(六)建設現代化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最佳化綜合氣象觀測網,加快懷化新一代天氣雷達站、懷化國家氣象觀測站新址建設,改造升級60個區域自動氣象骨幹站。健全雷達監測網路,與張家界、常德、邵陽、貴州銅仁、貴州凱里、廣西桂林的新一代都卜勒雷達構成無縫隙雷達探測網路。新建1部風廓線探空雷達、12套GPS/MET水汽監測站、12套閃電定位儀,開展雷電監測預警業務,做好雷電監測網組網工作。完善高速公路監測站網,在滬昆、婁懷、上瑞、包茂高速公路懷化段內新建10個交通氣象監測站,加強大霧、風暴、積雪、冰凍等災害性天氣預警。
(七)加強氣象信息網路和裝備保障能力建設。加強氣象防災減災視頻會商系統建設,推進與各級政府相關部門互聯互通。建立和完善氣象與民政、國土資源、環保、交通、水利、農業、林業、旅遊、電力等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完善氣象裝備保障體系,加強設備運行監控,提高常規和應急裝備技術保障能力。
(八)強化氣象探測環境保護。依法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納入各級城鄉規劃,制定專項保護規劃。市、縣政府將氣象主管機構列為當地規劃委員會成員單位。實施基層氣象台站探測環境最佳化工程,不斷最佳化全市氣象探測環境。
四、加快推進氣象預報預測體系現代化
(九)加強氣象預報預測系統建設。加強數值預報產品釋用工作,重點建設災害性天氣預報系統和短時臨近預警系統。加強交通、環境、旅遊、電力、地質災害氣象以及森林火險氣象等級、農業乾旱、城市內澇等專業氣象預報預警業務系統建設。
(十)提高預報準確率和精細化程度。結合我市地理地形及氣候特徵,對多種數值模式產品釋用以及氣象衛星、都卜勒雷達、自動氣象站等探測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套用,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實效性、針對性,確保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83%以上、溫度預報準確率達到85%以上、一般性降水預報準確率達到80%以上。開展城鎮及重要區域精細化天氣預報,發布未來3天逐6小時鄉鎮天氣預報、1-10天城鎮天氣預報以及10-30天延伸期天氣預報趨勢。
(十一)提升大氣污染防治監測預警能力。加強大氣氣溶膠、霾、酸雨、負氧離子等立體環境氣象觀測系統建設,建立霧、霾和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系統。加強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和重污染天氣影響評估,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改善空氣品質作業試驗。加強氣象、環保等相關部門合作,實現信息共享,制定應急預案,構建區域性重污染天氣應急回響機制,發揮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訊息樹”作用,加強部門聯動與研判,提高大氣污染防治能力。
五、加快推進公共氣象服務體系現代化
(十二)推進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建立市、縣公共氣象服務綜合業務平台,完善市、縣決策氣象服務基礎業務平台,構建公共氣象服務、決策氣象服務體系。廣泛推出決策氣象、公眾氣象、農業氣象、旅遊氣象、交通氣象、電力氣象、城市氣象、氣候與氣候變化、氣象預警信息等氣象預報服務產品,拓展環境氣象、生態氣象服務領域,使氣象信息公眾覆蓋率達96%以上,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達90%以上,基本實現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
(十三)完善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推進特色農業氣象設施建設,加強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評估,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直通式氣象服務。新建60個農業氣象監測站,建立布點合理、探測要素齊全、基本覆蓋全市特色產業的為農氣象服務自動觀測體系。加強農業氣象服務試驗觀測基地建設,開展葡萄、冰糖橙、茶葉、雜交水稻制種、超級稻等特色作物農業氣象研究。將懷化農業氣象試驗站建設成南方葡萄農業氣象條件研究中心,並以其為技術支撐,研發高效快捷的懷化農業氣象服務平台,開展市縣聯動直通式農業氣象服務模式。
(十四)拓展旅遊氣象服務領域。加強旅遊氣象服務設施建設,在洪江古商城、黔城芙蓉樓、通道萬佛山、芷江受降坊、會同高椅、中方荊坪古村等景區建設10套旅遊氣象監測預警系統,及時向遊客發布氣象信息。大力推進生態氣象業務建設,在旅遊景區新建15套大氣負氧離子監測站,開展大氣負氧離子觀測和數據套用研究。
(十五)提高應對氣候變化服務能力。開展精細化氣候資源普查和區劃,加強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以及農業氣候資源監測評估。依法加強城鄉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公共基礎設施等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各級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編制城鄉規劃時,應當徵求氣象主管機構意見。
六、加強氣象現代化支撐能力建設
(十六)加強氣象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創新氣象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工作機制,改善氣象人才隊伍結構,最佳化崗位設定,提高氣象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將氣象人才培養納入地方人才發展規劃和培養計畫。將氣象協理員與信息員隊伍建設納入全市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計畫。
(十七)加強氣象科普宣傳。把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科普工作納入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列入領導幹部教育培訓計畫。充分利用科技、文化、教育等資源,依託各類科普場館、宣傳專欄、氣象台站等建設氣象科普平台。積極開展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等氣象宣傳活動,推進氣象科普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增強社會公眾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意識,提高公眾避災自救互救能力。
七、保障措施
(十八)健全氣象事業公共財政保障機制。各級政府要將氣象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在安排財政預算時,統籌考慮發展氣象事業所需的基本建設投資和事業經費,隨著地方經濟發展和財力增長,加大對氣象事業的投入。
(十九)加強制度建設。加快氣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現氣象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將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列入當地安全生產委員會,做好重大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雷電災害防禦、施放氣球、人工影響天氣等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加強重點工程氣候可行性論證、預報預警發布、行業氣象管理、氣象服務市場監管等社會管理。
(二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氣象現代化工作的領導,統籌推進全市氣象現代化建設,及時協調解決重大問題。要制定推進氣象現代化實施方案,建立氣象現代化建設目標責任制並納入政府綜合考評體系,適時將氣象現代化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績效評估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