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
檔案編號: 濟政發〔2017〕9號 發布日期: 2017-06-08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為大力實施品牌強市戰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品牌建設的意見》(魯政發〔2016〕24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為主線,加快形成一批擁有核心競爭力、高附加值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知名品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推動相結合。遵循品牌經濟發展規律,體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點,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進一步規範市場競爭秩序,營造良好環境,激發品牌發展活力。
2.堅持品牌培育與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相結合。
找準品牌培育與新舊動能轉換的契合點,抓住新舊動能轉換關鍵環節,最佳化資源配置,加快提升以自主品牌為主導的品牌創新能力,促進品牌向高端化邁進。
3.堅持最佳化供給與引導消費相結合。
通過品牌引領、增加品種、提升品質,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優價高效供給。提倡優質消費,引導消費者提高對自主品牌的認知度和信任度,保障優質優價,為品牌發展創造良好消費環境。
4.堅持質量為先與誠信至上相結合。
弘揚工匠精神,夯實質量基礎,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建立完善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制度體系,引導企業增強以質量和誠信為核心的品牌意識。
5.堅持自主發展與對外開放相結合。
注重發揮我市基礎優勢,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增強自主發展能力。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鼓勵自主品牌“走出去”創造更大發展空間。
(三)主要目標。
1.品牌數量持續增加。到2020年,培育山東名牌180個,獲得中國質量獎(含提名獎)單位2家以上,省長質量獎(含提名獎)單位12家以上,其中山東名牌每年獲認定30家以上。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達到1200個(每年新增70個以上),農產品地理標誌達到25件以上。全市國內有效註冊商標總量達到14.5萬件,馬德里國際註冊商標達到288件,其中國內有效註冊商標每年新增1.5萬件以上,馬德里國際註冊商標每年新增40件以上。推動高標準建設泉城國際旅遊標誌區,推進千佛山風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新增2-3家五星級酒店,我市五星級酒店達到5家以上。每年新增“老字號”企業5家,“老字號”企業達到70家以上(其中“山東老字號”25家以上,“中華老字號”12家以上)。國家5A級物流企業達到10家。
2.品牌競爭力全面提升。
到2020年,培育國家級標準化示範(試點)單位3個,省級標準化示範(試點)單位6個,牽頭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2項,主導制修訂國家標準25項,新增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1家,其中每年主導制修訂國家標準6項以上。新增國家級智慧財產權優勢示範企業10家,每年通過《專利合作條約》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不低於90件,到2020年不低於100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017年達到21件,以後每年增加1件,至2020年達到24件;每年推薦申報國家級智慧財產權品牌服務機構2家以上,至2020年達到10家。每年推動20家企業開展智慧財產權貫標工作。全市大中型企業研發強度增長10%以上。
3.品牌經濟貢獻率顯著提高。
到2020年,全市重點行業前10位品牌企業銷售收入占同行業銷售比重進一步提高,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占全市比重力爭達到20%以上。
二、重點工作
(一)加強品牌基礎建設。
1.堅持先進標準引領。實施標準提升工程,全面推進標準化建設。鼓勵企業積極承擔國際、國家、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以及制定國際、國家標準,提升企業話語權,消除企業產品遇到的貿易技術壁壘。提高消費品國內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推動實現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探索實施“標準領跑者”制度,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市質監局牽頭,市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質量全面提升。
引導企業強化質量管理,提升計量、標準、認證和質量管理水平。支持企業提高質量線上監測、線上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組織開展重點行業工藝最佳化行動,提升關鍵工藝過程控制水平。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推動企業開展質量管理體系等自願性認證,倡導重點企業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提高民眾性質量管理活動普及率,促進工業產品實物質量提升。推動現有資源整合,鼓勵檢驗檢測機構提升能力,提高權威性和公信力。(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質監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實施商標品牌戰略。
普及商標知識,指導企業制定商標戰略和商標管理制度。推進商標註冊便利化改革,引導企業加強商標註冊。鼓勵企業運用商標權進行投資入股、質押融資、許可使用及轉讓,切實提升商標品牌價值。(市工商局牽頭,市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升品牌科技內涵。
圍繞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布局,不斷完善科創中心政策支撐體系,設立重大平台專項經費,提升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創新能力。圍繞國家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建設,重點打造區域性科技金融平台,實現科技金融要素集聚。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市科技局牽頭,市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促進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運用。
加強行政執法能力建設,嚴厲打擊智慧財產權侵權假冒行為。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營,完善智慧財產權服務體系。加快智慧財產權金融發展,完善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政策,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突出專利質量及運用實效導向,重點對發明專利授權及維持、優勢企業培育、專利導航、專利技術轉移轉化等進行資助。(市科技局牽頭,市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6.培育品牌示範標桿。
做好政府質量獎工作,積極爭創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質量強市示範城市、產業集群區域品牌、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先進縣)、知名品牌示範區、質量安全示範區等,引導企業開展品牌培育試點,樹立一批質量品牌標桿。結合“四個中心”和“十大千億工程”建設,引領形成一批產業高端、掌握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的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市發改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7.加強品牌人才隊伍建設。
以“泉城雙創”人才計畫為抓手,統籌推進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著眼用好現有人才,穩住關鍵人才,引進急需人才,培養青年人才。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更多“濟南工匠”。支持品牌管理專家學者、領軍人物和高技能人才申報泉城“5150引才倍增計畫”和泉城首席技師等市級人才工程。(市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培育壯大濟南品牌。
1.打造農產品品牌。壯大章丘大蔥、平陰玫瑰等農產品品牌,培育民天麵粉等特色品牌。圍繞糧油、果品、蔬菜、花卉苗木、漁業等十大產業培育一批農產品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以“泉城農品”為主題打造我市農產品整體形象。建立完善品牌評價體系,推進全市知名農產品品牌目錄製度建設。引導特色農產品做好“三品一標”認證和標準制定工作。積極開展我市優質農產品評選推介活動,鼓勵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加農產品展會,支持建設實體店與網店相結合的濟南品牌農產品行銷體系。積極發揮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品牌創建主體作用,鼓勵行業協會聚集品牌效應。(市農業局牽頭,市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製造業品牌。
全面實施《〈
中國製造2025〉濟南行動計畫》(濟政發〔2016〕4號),培育一批製造業精品。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子信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加快培育浪潮集團、聖泉集團等掌握核心技術、有規模的優勢品牌。實施“專精特新”工程,培育“單項冠軍”,依託濟南二工具機集團、中國重汽、濟南重工、山東電工電氣等裝備優勢企業及九陽股份等家電製造企業,推動工業產品價值鏈向高端躍升。加快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智慧型製造工程和新一輪技術改造工程,推動工業設計產業發展,促進制造業升級。(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質監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壯大服務業品牌。
圍繞金融、現代物流、商貿、科技、網際網路和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及文化、旅遊、養老、家政、體育、大眾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培育形成一批以陽光大姐、韓都衣舍、嘉華國旅、凱瑞餐飲等為龍頭的服務品牌。推動房屋建築領域產業化、標準化、集成化發展,提高建築技術水平和質量,加快與國際接軌步伐,培育一批高端品牌。打造12345市民服務熱線、溫暖人社等政府服務品牌,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市發改委、市城鄉建設委、市商務局、市質監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弘揚“老字號”品牌。
充分挖掘“老字號”文化資源,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字號”產品,讓更多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不斷提升宏濟堂、福牌阿膠等“老字號”品牌影響力。(市商務局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鑄造食品藥品品牌。
以“食安山東”、“食安濟南”建設為引領,以安全、放心為核心價值訴求,堅持打、建、創相結合,重塑消費者信心,鑄造食藥品牌。以齊魯製藥、福瑞達集團等製藥企業為骨幹,加快培育生物製藥品牌。著力打造一批餐飲示範街區、放心食品生產基地和放心肉菜示範超市,建立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良好行為規範。依託趵突泉、百脈泉等企業,發展優質酒水飲料品牌;加快壯大以佳寶乳業等乳製品生產企業為重點的乳製品生產集群;圍繞銀座、濟南華聯等連鎖商業企業集團,建立重要商品追溯體系,推進益康、秦老太、稻香園等食品企業品牌發展。(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牽頭,市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6.發展旅遊城市品牌。
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為引領,推進千佛山創建國家5A級景區工作。加快推動南部山區多規合一發展,推進北部旅遊“攜河發展”。主動跟進、推介服務萬達文體旅遊城、華誼兄弟影視城等重大項目。推動鄉村旅遊提質升級,打造一批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農家樂、精品採摘園。圍繞“泉城夜宴”產品,策劃精品旅遊線路,推動高標準建設泉城國際旅遊標誌區。(市旅發委牽頭,市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7.培育產業集群區域品牌。
圍繞“四個中心”建設和“十大千億產業”振興計畫,積極培育有條件的基地和園區創建國家知名品牌示範區、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以及國家、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檢驗檢測示範區等區域品牌。大力發展區域性物流品牌,重點推動蓋世物流、佳怡物流等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推進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支持量子通信、數創公社、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加快建設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型製造與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十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提升產業競爭力,提高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將我市由“大明湖時代”推向“黃河時代”。(市發改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質監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8.創造國際自主品牌。
堅持引資、引技與引智相結合,著力推進與跨國公司的戰略合作,吸引更多跨國公司設立加工基地、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鼓勵企業擴大國際市場占有率,推動重汽集團、力諾光伏、玫德鑄造等出口量大的企業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建設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加強國際合作,注重優勢整合,突出產業升級,促進我市經濟跨越發展,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市投資促進局、市商務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品牌推廣,最佳化發展環境。
1.提升服務意識。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最佳化政府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推進簡政放權,簡化辦事流程,最大限度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加快推進一口受理、一網辦理、聯審聯辦、多證合一等制度改革,取締各種不合理收費和攤派,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2.強化品牌宣傳。
組織媒體開展主題宣傳活動,講好濟南品牌故事。鼓勵各類媒體安排自主品牌公益宣傳,支持品牌整體推廣。引導企業制定品牌戰略規劃,強化品牌策劃,開展品牌行銷。深入開展“質量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4·26”世界智慧財產權日、“中國品牌日”等宣傳活動,營造人人愛護品牌、關心品牌、享受品牌的社會氛圍。
3.建立聯合懲戒機制。
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完善聯合懲戒措施。深化企業質量信用檔案和產品質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設,加快歸集、整合產品質量等信用信息,實現信用信息交換共享。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措施,建立黑名單制度,大幅提高失信成本。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對相關企業、責任人依法實行市場禁入。完善經營者對機動車、計算機、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和裝飾裝修等服務的舉證責任倒置制度,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
4.最佳化營商環境。
加大執法力度,深入開展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活動,依法打擊偷工減料、價格惡性競爭、虛假宣傳、惡意詆毀、傍名牌等各類不正當競爭行為。建立電商質量監督機制,規範電商平台管理。支持利用大數據建立企業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三位一體的品牌保護體系,推動品牌保護跨區域合作機制建設。
三、政策支持
(一)加大企業品牌創建資金支持。
1.鼓勵企業提升質量。對我市先進制造業首次入選“世界品牌500強”、“中國品牌500強”的企業最高分別獎勵500萬元、300萬元。對新獲得中國質量獎、山東省省長質量獎、濟南市市長質量獎的法人企業,分別給予3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獎勵。對新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山東省省長質量獎提名獎的法人企業,分別給予150萬元、50萬元獎勵。對獲得上述獎項的個人,按照單位獎勵資金的10%給予獎勵。對新獲得“山東名牌”、“濟南名牌”的法人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獎勵。(市財政局、市質監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鼓勵企業開展商標國家註冊。
對申請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的企業,每件商標每指定一個國家最高獎勵企業2000元;申請逐一國家和地區(含港、澳、台)商標註冊,每成功註冊一件商標最高獎勵企業2000元;當年每個企業最高獎勵5萬元。對新獲行政認定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扶持。(市財政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鼓勵企業爭當標準“領跑者”。
對當年承擔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扶持;對通過驗收的國家級、省級標準化示範(試點)單位,分別給予最高40萬元、20萬元扶持;當年被確定為國家級企業標準“領跑者”的單位給予最高100萬元扶持。(市財政局、市質監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對當年牽頭制定並獲批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的企業,分別給予最高60萬元、40萬元扶持;對當年承擔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分技術委員會建設的企業,分別給予最高40萬元、20萬元扶持。(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質監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恢復振興“老字號”品牌。
對新獲得“濟南老字號”、“山東老字號”、“中華老字號”認定的企業符合產業資金扶持政策的,分別給予3萬元、5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鼓勵“老字號”企業在我市特色商業街區、旅遊景區入駐經營。(市財政局、市商務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鼓勵區域品牌。
對獲得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山東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的單位,分別給予最高50萬元、20萬元獎勵。加大品牌宣傳力度,設立城市品牌、區域品牌專項推廣資金。(市財政局、市質監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6.鼓勵企業創造智慧財產權。
對獲得中國專利金獎或中國外觀設計金獎的企業,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20萬元扶持。
對獲得我市專利一、二、三等獎的,一次性分別給予8萬元/項、5萬元/項、2萬元/項獎勵。對當年確定的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給予30萬元/家資助,對當年確定的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給予15萬元/家資助。(市財政局、市科技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品牌企業優惠政策支持。
1.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落實國家關於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技術轉讓所得稅減免、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減免等稅收扶持政策,執行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範平台、科技重大專項等有關進出口稅收優惠政策,將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作為申報市級各類科技項目的重要依據。(市財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支持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產業集群發展。對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或產業集群形式申報科技創新項目的企業,優先給予扶持。(市發改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3.對獲得省級以上品牌榮譽稱號的企業,在技術改造、技術引進、科技創新和企業專利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優先列入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範圍。
支持獲得省級以上品牌榮譽稱號的企業進出口業務享受通關一體化等便利措施。(市發改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質監局、濟南海關、濟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大品牌企業融資支持。
對獲得省級以上知名品牌榮譽稱號的企業,其發展項目貸款可優先安排財政貼息資金。鼓勵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加大對品牌企業的扶持力度,將品牌企業優先納入上市重點培育對象和資助範圍。對重點行業、知名品牌,鼓勵金融機構開展商標權質押貸款業務和商標權相關的金融產品創新,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支持民間投資市場主體運用商標權出資、商標質押和商標許可等方式,實現商標無形資產的資本化運作。幫助有條件的品牌企業申請國家各類政策性基金。(市發改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工商局、市質監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工作,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制,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各司其職、企業具體實施、社會廣泛參與的原則,細化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分工,完善保障措施,切實形成推進品牌建設的強大合力。各縣區政府要認真履行品牌建設的工作職責,完善推進機制,整合部門資源,強化保障措施,有序推進本地品牌建設工作。
(二)壓實工作責任。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品牌建設目標任務,結合自身職責分工,進一步明確時間節點和關鍵環節,確保品牌建設各項重點任務有效落實。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斷激發全市企業參與品牌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完善責任追究機制,對工作推進緩慢、政策落實不力的部門和單位,依法依規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三)加大考核力度。
將品牌建設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和政府質量工作考核,科學制定考核指標體系,逐步加大品牌建設工作在政府質量工作考核中的比重。同時,加強督導檢查,提高工作標準,強化質量管理,建立長效機制,確保我市品牌建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