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祠,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路湖南大學內,專祀周敦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濂溪祠
- 地理位置: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路湖南大學內
濂溪祠,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路湖南大學內,專祀周敦頤。
濂溪祠,重慶市銅官區安居古城的古建築,本是來自湖南永州的周氏家族的會館。周氏家族尊宋朝理學宗師周敦頤,因周敦頤號濂溪居士,故名為濂溪祠。名稱由來濂溪祠本是來自湖南永州的周氏家族的會館。周氏家族尊宋朝理學宗師周敦頤,周敦頤...
濂溪祠 濂溪祠,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麓山路湖南大學內,專祀周敦頤。周敦頤(1017—1073)。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濂溪祠始建於六君子堂基地,二十五年(1820)遷於今址。祠內懸有“超然會太極”匾,祠內壁上有《移建濂溪祠碑記》石刻,原《濂溪祠記》碑,仍留於今六君子堂內。
寧遠濂溪祠為四進青磚灰瓦木結構古建築。一進為門廳,門廳兩側各有廂房一間。二進為下廳,廳前中金柱上,懸掛著一幅楹聯:師承孔孟闡明五教真諦,道傳程朱開啟理學先河。廳正中,高懸著一塊黑底金字牌匾“光風霽月”,它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對濓溪人格的贊語。濂溪祠三進為中廳,廳前兩對木柱上懸掛的對聯是:...
濂溪祠位於湖南省道縣清塘鎮樓田村道山東側山腳,乃周敦頤後裔為紀念先祖而修建的祠堂。人物簡介 周敦頤(1017~1073年),字茂叔,道州營道縣人(今湖南道縣),北宋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學識淵博,主要著作有《太極圖說》《愛蓮說》《拙賦》及詩歌《書窗夜雨》《靜夜思》等。後人贊其“為人則正而愛民,為政則廉而不...
濂溪書院是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汝城縣城區西南,106國道從東側通過,距汝城縣城區中心800米。是為北宋理學鼻祖周敦頤而建的紀念性建築物。公元1220汝城縣令周思誠建濂溪祠,九易其址,保存至今。書院為仿宋四合院式建築,磚木結構,占地面積3050m²,有大小房屋30多間,布局合理,錯落有致。整個書院前臨秀溪...
永州市道縣濂溪故里景區,位於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清塘鎮樓田村,為宋代理學鼻祖濂溪先生周敦頤出生之地,故名。後山樹木蔥鬱,巨石聳立,刻“道山”二字。山腳有泉水從石竇中湧出,為濂溪河源頭之一,名曰“聖脈”。景區內主要有周敦頤誕生故居、濂溪祠、道山、道岩、聖脈泉、聖脈礦水廠、濂溪風光、濂溪河、愛國主義...
《過道源書院謁濂溪祠》是明代王稱創作的一首詩 。作品原文 百家騁異說,聖道汨其真。運極理必反,光岳生斯人。手探闔辟樞,示我動靜根。絕緒既有授,再見宣人文。二賢韡華萼,中州儀鳳麟。遂開濂洛流,遠接洙泗津。大哉作聖功,疊疊光後塵。我昔披圖書,玩讀忘苦辛。微言冀可會,弱質慚弗振。況經...
《萍鄉道中謁濂溪祠》是明代詩人王守仁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木偶相沿恐未真,清輝亦復凜衣巾。簿書曾屑乘田吏,俎豆猶存畏壘民。碧水蒼山俱過化,光風霽月自傳神。千年私淑心喪後,下拜春祠薦渚蘋。作者簡介 王守仁,明浙江餘姚人,初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
《廬溪謁周濂溪祠》是明代詩人陳天資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庭草青青照昔年,圖書千載發幽傳。幾回獨上萍江望,風定光生月滿川。作者簡介 陳天資,號石岡。饒平人。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進士。官湖廣布政使。致政歸。留心搜輯地方文獻,有《東里志》。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傳。
周濂溪先生祠記 魏了翁[1]了翁嘗聞人道要有三,曰父、曰君、曰師。無父無生,無君無以生,無師猶無生也。唐虞三代盛時,民生於風氣之未漓,又得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為之君師,今其法度紀綱猶可概見,大抵合以井牧[3],聯以比閭,教以庠序,道以師長,維以諫救,考以德藝,無一壤一民不相聯屬焉。正...
正德十二年(1517),巡撫王守仁遷建於舊布政司故址,改稱“濂溪祠堂”。崇禎十三年(1640),遷建城南,易名廉泉書院。清順治十年(1653),贛撫劉武元始改名為濂溪書院,招收府屬十二縣生徒肄業其中。其後多有擴建,有東西講堂、濂溪祠、夜話亭、齋舍等建築。我生近聖人居,教澤如新,敢忘魯壁金絲,尼山木鐸;此來繼...
濂溪書院 位於廣東仁化。明嘉靖元年(1522)知縣於祥以城南大街之真武閣改建。前座為大門;二座堂1間,兩邊耳房,上有閣,後堂3間;另有兩廊。隆慶三年(1569)知縣王繼芳捐修,集生徒講學。後廢。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知縣李夢鸞重修。後圮。嘉慶十五年(1820)知縣鄭紹曾遷於試院內,左廂為濂溪祠。同治十二年(...
”時設山長、齋長、主祠掌書院事務。元至正十九年(1359)山長歐誠能等重新祠宇。二十二年通判吳宥率山長戴世榮修葺,建有應門、濂溪祠、楊公祠、兩廡、誠源堂、光風霽月堂、清遠樓、愛蓮亭、瞻德亭等。又援例以周氏子孫之賢能者,世為書院山長,“以奉專祠”。歐陽玄為作《重修濂溪書院記》,戒師生“師道...
《再過濂溪祠用前韻》是明代詩人王守仁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曾向圖書識面真,半生長自愧儒巾。斯文久已無先覺,聖世今應有逸民。一自支離乖學術,競將雕刻費精神。瞻依多少高山意,水漫蓮池長綠蘋。作者簡介 王守仁,明浙江餘姚人,初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
1959年,濂溪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通過修正,當前現已建成了牌樓、門樓、濂溪祠、愛蓮池等景點。濂溪墓的墓址是按傳統的“四神形式”和“風水”學說而選定的。墓背倚栗樹嶺,左右兩山夾持,墓前方數十米,淙淙濂溪長流不息。放眼南望,崎嶇的蓮花峰層巒疊峰,山水一色,構成地形高爽,環境幽靜,合回內向的...
濂溪志補遺卷之一 遺像道範志 周濂溪像 周元公像 周元公遺像 周濂溪像 周濂溪 元公家本行實 明 黃魯直 濂溪志補遺卷之二 遺文芳跡志 濂溪祠圖 濂溪祠圖 濂溪閣圖 月岩圖 月岩圖 月岩圖 道州總圖 月岩仙蹤圖 春陵八景圖 月岩仙蹤圖 蓮池霽月圖 蓮池霽月圖 書岩霽月圖 龍山秀藹 濂溪光風圖 濂溪光風圖 ...
濂溪志卷之七之下古今紀述 記 江州學濂溪祠記林栗 濂溪先生祠堂記朱熹 改修濂溪祠記陳騏 重修祠堂增置祭田記傅楫 重修濂溪先生墓記廖紀 南安初建三先生祠記郭見義 創置書院記盧方春 南安軍司理廳先生祠記陳宗禮 重新三先生祠記金潤 重作書院記葉盛、府治後廳東吟風弄月台記張弼 復興書院記謝鐸 重修吟風弄...
位於湖南衡陽石鼓區,南至司前街,北至瀟湘街。古時,巷內有濂溪祠。民國時改稱五甲巷。文ge時期改為紅旗路二巷,1981年恢復為濂溪巷。濂溪巷的得名與宋代大理學家周敦頤有關。周敦頤是湖南道州營道縣人。宋仁宗天聖2年(公元1024),周敦頤七歲時,因父親去世,母親帶著他來到衡州府投靠哥哥鄭向。當時,鄭向在...
周煌:增置濂溪祠墓田記 濂溪祠墓田檄文 紀事 羅澤南:重修濂溪先生墓記 曾國藩:周子墓地 何之曙:周俊薰復興濂溪祀事記 紀事 彭玉麟:重修周子墓碑記 《申報》:捐廉修墓 《申報》:樹猶如此 紀事 《申報》:潯陽瑣記 紀事 《申報》:重修濂溪先生墓 三、江州濂溪祠 紀事 林栗:江州州學先生祠堂記 謝諤:...
三面環山,一面環水,被譽為嘉陵江的碼頭古鎮,其歷史已有1400多年。宋朝的理學鼻祖周敦頤因在此講學,後人為紀念此事而建濂溪祠。濂溪祠位於古鎮下河鎮居委會後面,有戲台、正殿,所建的愛蓮池雖面積不大,但池中青蓮亭亭玉立。位於古鎮下河街的萬壽官亦作江西會館,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清晚期,為供奉武聖關羽而...
隱山景區位於縣境西南46公里處的排頭鄉黃荊坪,隱山海拔437米,是湘潭四大名山之一,又名龍山、龍王山,因唐代高僧隱居於此而得名。隱山景區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景點有一寺(慈雲禪寺)、一墓(胡安國墓)、兩祠(濂溪祠、三賢祠)、三樹(元帥樹、古柏、銀杏)、四池(蓮花池、雷公池、洗筆池、化龍池)、...
相江書院,前身是濂溪書院,創辦於宋代,是宋代廣東四大書院之一,院址即今韶州師範學院校址。據史料記載:濂溪書院是相江書院的前身,院址即今韶州師範學院校址。書院創辦於宋代,乾道六年(1170年),韶州知府周舜元為紀念北宋哲學家、理學家周敦頤(周濂溪),在府學東建濂溪祠,濂溪是周敦頤的別號。有史料記載:...
長約1000米的百年古街,除有首尾相連、錯落有致的3000餘套清代民居院落外,還保存有完好的濂溪祠、萬壽宮、武聖宮、畫江樓、沿仙觀等古建築遺址。周子古鎮興於唐宋年間,千年積澱,蘊育了厚重獨特的碼頭古鎮文化。“水、形、文、史”在古鎮和諧交融,渾然天成。“水”是古鎮的“靈魂”,嘉陵江如美人玉帶,飄然而...
村中建有周氏宗祠,又稱“濂溪祠”。三石街 依福溪邊建造了一條一里多長的大石板街,今人又稱此石板街叫“三石街”,中間為一米寬的青石板,最大的有兩米長,兩邊再鑲一塊30厘米寬的石條。門樓 以“三石街”為中心,臨街再建造起了一座座大門樓。福溪村總共有13 座古門樓,門樓面向福溪,建築呈敞開式,...
周敦頤紀念館為國家免費開放名人紀念館,位於九江市廬山區蓮花鎮周家灣之栗樹嶺,濂溪大道與前進南路在此交匯,原址為濂溪墓園。2008年5月,江西省文化廳批覆同意在九江市設立周敦頤紀念館,2008年6月14日正式揭牌成立,為國內首座周敦頤紀念館。現紀念館為2006年濂溪墓大修後的狀況,由牌坊、濂溪墓、愛蓮堂、濂溪祠、...
張栻稱他為“道學宗主”,其名聲逐漸大起,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紛紛建濂溪祠紀念他,寧宗賜敦頤諡號為“元”,因此敦頤又被稱為“元公”,到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開山地位。 周敦頤 周敦頤性情樸實,自述道:“芋蔬可卒歲,絹布是衣食,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吾樂蓋易足,廉名朝暮箴...
而在周敦頤離開合州後不久,就有人為他在合陽南憚這個地方建起生人祠來紀念他。合川至今還有不少紀念周敦頤的建築物,比如“養心亭”、“濂溪祠”、“愛蓮巷”、“書院街”和“書院路”,都是因人而得名。說起“養心亭”,這裡有段故事。合陽士紳張宗范作為周敦頤的弟子,一方面做出了捐辦學校的善舉,另一方面...
”村中建有周氏宗祠,又稱“濂溪祠”。村中的族人也證實,北宋時始有周、蔣二姓最先在福溪定居,北宋末年,又有隨軍南下征剿的陳、何兩姓留在了福溪村定居。●七朝古瑤寨 從沱溪、靈溪到福溪,從北宋到明清,一條小溪經歷了七個朝代的變遷,造就了一座恢宏的古瑤寨。因為生存條件優越,周、蔣、陳、何四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