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江書院

相江書院,前身是濂溪書院,創辦於宋代,是宋代廣東四大書院之一,院址即今韶州師範學院校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江書院
  • 位置:廣東省曲江縣
據史料記載:濂溪書院是相江書院的前身,院址即今韶州師範學院校址。書院創辦於宋代,乾道六年(1170年),韶州知府周舜元為紀念北宋哲學家、理學家周敦頤(周濂溪),在府學東建濂溪祠,濂溪是周敦頤的別號。有史料記載: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周濂溪先生提刑韶陽(韶州),他在韶州傳播教育文化,政績顯著,留下了千古美名。淳熙十年(1183年),韶州教授廖德明將濂溪祠改為濂溪書院,並函請他的老師——理學大師朱熹作韶州《濂溪書院記》。朱熹還曾親自到韶州進行講學活動。
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楊大異提刑韶陽(韶州)。作為後任提刑官,他十分崇拜濂溪先生,自稱是濂溪的熱心信徒,致力宏揚濂溪先生的理論學說。楊大異到韶上任第三天,就前往拜謁韶州濂溪祠,並提出遷移濂溪書院。在他的努力下,在帽峰山麓,韶州高等學府——濂溪書院在湞江之濱得以重建。楊大異還親自為濂溪書院題額,並作《濂溪書院記》。新建的濂溪書院頗具規模。
南宋寶祐二年(1254年),吳燧提刑韶州,提議將濂溪書院改名為“相江書院”。“相”即指賢相張九齡,“江”指曲江和書院面臨湞江。為了此事,提刑吳燧還上書朝廷,請宋理宗皇帝賜額“相江書院”匾牌。從此韶州相江書院聲名遠揚,成為當時廣東四大書院之一(另三座是廣州的番山書院、禺山書院和惠州的豐湖書院)。
隨後歷經元、明、清三代,相江書院又輾轉遷移,特別是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至道光八年(1828年)的100餘年時間,相江書院還一度改名為“韶陽書院”,後又重修復名相江書院。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韶州官方成立六邑勸學所,在相江書院辦公,開設教育管理部門,相江書院作為書院的歷史從此結束。
相江書院,在曲江縣帽峰之麓,相江之濱。宋代已建立。但後來歷代都停辦過,原因是曾3次毀於兵火。到清康熙十年(1671年),知府馬元重建;同治十三年(1874年),張銑又重修一次,並且加以擴大,延聘名師主講。當時發動各方面捐款,經費大大增加。曲江人鐘鼎琛,別字璞園,有道德學問。他關心相江書院的建設,書院越辦越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