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契約不完備性與企業文化》是2008年12月1日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淑敏 。該書講述了經濟學家們在委託代理框架下,建立了各種經濟激勵模型,...
探究了被激勵者目標、行動與結果關係、產品質量考核以及履約過程等因素與組織內人工設計的激勵契約的不完備性的關係,並強調企業文化對不完備性激勵契約的彌補功能。
激勵契約是通過設定完備的報酬激勵機制使高級管理人員的自身利益與組織發展的目標結合起來的一種激勵制度安排。基於代理理論之企業股東和管理者存在利益衝突的假設而設計...
挑戰和批判;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隨著經濟信息化和知識化地推廣,所謂“知識經濟”的來臨,傳統的企業性質和組織形式發生變化,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得到增強,以...
(2)在激勵方式上,強調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個人激勵、團隊激勵或組織激勵有機結合;(3)在激勵的時間上,強調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的結合,對人力資本的激勵是...
(二)不完全契約理論與企業組織模式選擇 在“惡意違約”普遍存在、信譽機制缺乏、法律執行力弱的現實面前,我國的企業行為與組織形式選擇時更多地基於不完全契約理論...
《專利許可交易中的激勵性契約研究》是2011年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攀藝、朱炎弟。內容簡介 本書套用博弈論、信息經濟學與拍賣理論等基礎理論工具,...
組織層面的知識組織方式弱化了組織記憶與企業業務的聯繫,隱性知識轉化和共享策略遠沒有形成完備的體系,知識管理系統實施理論和方法上基本延續著信息管理系統的體系,...
李曉穎,經濟學博士,現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東北財經大學產業組織與企業組織研究中心專職研究人員。主要從事企業與契約理論方面研究,在核心期刊發表相關學術...
但是,企業隱性激勵是一種非正式的激勵制度安排。相對於正式的顯性激勵契約,它對代理人的激勵作用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企業隱性激勵要充分發揮作用必須具備一定...
監督激勵是一種強制性行為,並不能激發當事人的內在積極性和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第一,由於契約是不完全的,監督也是不完全的。監督不完全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和監督...
即在有利的自然狀態下,最優激勵相容契約會表現為“過度就業”;在不利的自然狀態下, 最優激勵契約會表現為就業不足。總之,在隱性契約模型中引入信息不對稱假設...
企業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導向、激勵等積極作用,企業文化理念里最高層次的文化...思路,張五常提出,企業是契約選擇的一種形式;威廉姆遜則認為,企業是一種科層組織...
不論是哪種模式,都是由其背後深層的政治、經濟、文化、組織、人員素質、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所決定的。英國和美國是典型的股東導向模式。以美國為例,模式主要特徵...
分享製作為一種產權激勵的制度安排,不僅在最佳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組織效率方面有著比支薪制較為明顯的優點,而且還可能產生正的外部效應,對整個巨觀經濟的發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