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潮陽市棉城西南約35公里遠,有座古今聞名的勝景翠峰岩。該岩肇於唐朝,置觀音菩薩小殿。唐貞元七年 (791),相傳大顛祖師雲遊至此,擬建寺弘法,後發現對面普寧縣屬白坑湖如明鏡,後山又有“七星伴月”怪石,認為此非佛地,而是女子修真(道家修心養性奉真道)聖所,故離此而去,遺下“雨傘溝”、“飛踏石”、“鼎塢”石跡。果然,到了元朝,就有不遠處成田鄉人林氏女來此修真。她叫林玉雲,享年20多歲。“生於元仁宗年間(1312—1320),降世時異香滿室,空中聞有南無聲。厥後,不飲乳,不茹葷,年長擇配,堅辭不納,遂修真於翠峰岩中。一身外無長物,留有餘者,惟一鍋。相與隨者,惟一犬。迨至元至正二年(1342)冬十一月念七(27)日,紫氣騰,祥雲興,恍惚有神仙飄空而下,引娘飛升,作霄漢客。”(見光緒十年《潮陽翠峰岩林聖母廟碑記》)。元朝時,民感其生平貞潔,抗拒包辦婚煙,好善嫉惡,住過的石洞龍泉,每為世人“消災降祥”,便在其隱居處西華石室,砌石築殿,建起林聖母廟,置田以奉。“後蒙邑俠申奏於(元)朝,聖旨敕封曰:‘翠峰岩’、‘九姨娘娘’,越明聞玉封‘聖母;”(見碑記),自此香火更旺。今在廟旁石上,尚存有高10米、闊2.43米,光緒十年(1884)梁國士敬撰聖母廟碑記。
古剎現狀
該廟地處古岩,較少受破壞。林聖母娘隱居時的西華石室、化身房、出米洞等遺蹟尚存。大革命時期紅軍以此作據點,今留有紅軍石洞、哨石、哨站。聖母廟門匾刻“西華石室”,建築面積254平方米,與聖叔廟(祀聖母娘之叔父,因他來岩勸其歸家反而受到感動也留下。面積約10平方米)、護法老爺廟(140平方米)、諸佛菩薩殿(234平方米)、註生娘娘廟(230平方米)連成一體。此外,後山有福德老爺廟(200平方米)、半嶺有彌陀佛殿(250平方米)和另擇址重新擴建的大聖孤師廟(500平方米),還有誦經堂(225平方米)、電房樓(2層共340平方米)、宿舍樓(二層共383平方米)、食堂樓(二層共960平方米)等,又新添涼亭、蓮花亭、放生亭、天橋、大顛與滴水觀音塑像等,翠峰煥彩,規模壯觀,石奇林美,泉甜景幽,成為迷人的旅遊區(已築有宏大的“翠峰岩道”山門)。
值得一提的,是在聖母廟下東南面數百米處登廟路旁,今存一株已有600多年、相傳是聖母在此親種的不知冬樹,高入雲天,反季節而長,“據省農業廳農藝師稱‘是樹叫單色符木,產東南亞,然棵數不多,在我國實為罕見’。”(見樹下碑記),真是神女栽奇樹。
舊俗上,潮汕各林聖母娘廟理事會代表,每年農曆二月,都前往祖廟翠峰岩“請香火”。毗鄰的銅盂鎮早美鄉於二月十八日、兩英鎮河浦鄉於八月十六日、陳店鎮陳店管區於九月初九日、司馬浦鎮仙港鄉於十一月初十日,都組織英歌隊、大鑼鼓隊,前往敬請聖母娘娘去奉拜,數天后再敲鑼打鼓送回翠峰岩。從這,可見民眾對林九姨聖母之敬重。
古剎拜祭
鄉民把她“羽化飛升”之時十一月廿七日定為誕辰,隆重祭拜。此日,來岩遠近民眾甚多,而古岩內山道較狹,故提前於主廟下的1000餘平方米廣場上,搭建“神廠”,把聖母娘娘暨本岩所有神佛坐像,通通請來擺在其中,讓接踵而來的廣大善男信女拜個夠,場面動人。
翠峰岩石奇景美泉甘,曲經通幽,尤以林聖母娘娘聖跡備受崇敬,加之管理日善,是旅遊勝地。
廟門楹聯
1.玉韞翠峰輝皓月 雲蒸因果澤蒼黎
(聖母廟舊門冠首聯。“玉雲”系林聖母之名字)
2.扶幼英靈勷赤帝 法施香雨福蒼生 (聖叔廟)
3.翠連翠古蹟仙山呈祥瑞綠竹蒼松比勁翠
峰疊峰今賢晚輩更智聰文龍武虎攀高峰 (山門)
4.聖德神明光昭日月護國佑民匡社稷
母慈博愛福萌人間褒賢勵學佐英豪 (山門背面)
5.娘廟淨天空善以傳真祈大同
娘心明有訓勤以致富圖昌盛(山門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