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劭賢

林劭賢,男,廣東省潮陽縣人,一九二一年生。劇協廣東分會會員。五一年六月參加三正順潮劇團,任文化教員,後任編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劭賢
  • 出生地:廣東省潮陽縣
  • 出生日期:一九二一年
  • 職業:劇協廣東分會會員
人物簡介,林劭賢與保留劇目,

人物簡介

林劭賢
三十多年來,他創作或參加編移植的主要劇目有:《白蛇傳》《杜十娘》《春草闖堂》《包公入獄》《趙氏孤兒》《釵頭鳳》《素月孤舟》和《劉胡蘭》。
整理或與人合作整理的傳統劇目有:《火燒臨江樓》《告親夫》《潑水成親》和《姐妹花》。現代劇有《彭湃》等。
其中拍成電影的有:《火燒臨江樓》《告親夫》和《鬧開封》。錄相錄音的有《彭湃》《火燒臨江樓》和《掄傘》。
五五年在三正潮劇團任編劇期間,積極參加戲改工作,被評為汕頭專區戲曲改革二等功臣。六二年被評為五好演職員。
《鬧開釵》《趙寵寫狀》和《潑水成親》等劇目,參加省、地匯演時都得過獎勵。

林劭賢與保留劇目

自50年代便登上潮劇舞台,屢演不衰,成為保留劇上目的《告親夫》、《刺梁驥》、《鬧開封》、《趙寵寫狀》四出傳統戲,前三出並已拍成電影名揚海內外,還有建國後最先拍成電影的潮劇《火燒臨江樓》,其劇本最先整理者是現已退休的潮劇老劇作家林劭賢先生。
林劭賢先生何以能整理出這樣優秀的傳統劇目呢?最根本一條是他有生活。解放初期他便由教師調到三正順潮劇團任文化教員,貼近潮劇舞台,經常向盧吟詞、坤全師傅等老藝人請教,記錄、整理他們口述的劇本,初則合作,繼則獨人創,加上他不譁眾取寵,默默耕耘的編劇作風,所以就能整理出較有堅實基礎的劇本來。1958年底廣東潮劇院成立,肩負著"示範、培養、研究"的重任,對劇目質量要求甚嚴甚高,上述幾個劇本都經由藝術室組織力量協助加工提高,一個個均獲得成功。
《告親夫》一劇,是林劭賢先生早在1956年根據傳統劇目《戒自由》重新整理的,一演出便獲得好評,1960年經鄭文風王江流、馬飛奔三位潮劇藝術骨幹加工而有明顯提高,劇中增加三聖母廟一場戲,十分淒婉動人,於同年拍成電影並發表單行本。可是陰差陽錯,最先作者林劭賢的名字被遺漏了,直到1984年潮劇院二團訪泰演出才得到補正。
《刺梁驥》再加工時,吳峰同志任導演,帶領演員李有存林舜卿到海豐各正字戲老藝人老人學習。大大豐富了表演藝術,劇本加工則仍以林劭賢先生為主,劇作家王菲和筆者都曾參與。此劇於1959年由潮劇一團帶上北京演出,一舉成功。後來汕頭戲曲學校作教學劇目,並和《蘆林會》拍成電影《乳燕迎春》。
《鬧開封》和《趙寵寫狀》是1959年林劭賢先生在潮劇院四團任編劇時整理演出,由潮劇院藝術室主任王江流主持加工,幾乎所有同行都參與動口動筆。花工夫最大的是《趙寵寫狀》,原來此劇連有各一折《桂枝告狀》,無什麼看頭。王江流突發奇思,提議舍後留前,加以充實深化,增加諷刺喜劇色彩,著重刻畫趙寵這個知識分子身上既具正義感又有軟弱性的性格,當時由小生葉清發扮演,非常生動有致。兩劇於1960年9月參加汕頭地區戲曲會演,均占魁首,接著由青年劇團帶領到廣州參加省藝術會演,博得"滿堂紅"。
所有這些保留劇目,當時都署名"廣東潮劇院藝術室整理"。為何如此呢?這首先是林劭賢先生的高尚風格,他不把劇本看作個人私有財產;再者則是當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清風在勁吹,參與的人有的沒想,有的不敢想從中得到個人名利。
潮劇這個藝術長廊里,能增加上述這些保留劇目,林劭賢先生功不可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