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中國:漢字與飲食》是2015年1月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維明。
基本介紹
- 書名:漢字中國:漢字與飲食
- 作者:羅維明
- ISBN:9787566809568
- 頁數:211頁
- 定價:29.8元
-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漢字中國:漢字與飲食》是2015年1月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維明。
《漢字中國:漢字與飲食》是2015年1月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維明。內容簡介民以食為天,任何時代,只要有生命存在,“吃”就是每天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漢字中國:漢字與飲食》以與飲食有關的漢字為綱,通過對具體漢...
《漢字與飲食(漢字中國)》一書於2014年6月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本書以漢字為綱,將傳統飲食種類納入相關漢字之下,通過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漢字,對肉食、素菜、風味小吃、酸甜苦辣鹹無謂、佳果、炊具、食器、酒、酒器、茶以及乳酪等方面進行講述,分析字形、字義與闡述文化背景相結合,展現了獨具民族特色的...
《漢字與飲食》是2020年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維明。內容簡介 民以食為天,任何時代,只要有生命存在,“吃”就是每天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僅以品種之豐富、滋味之可口而言,可以說是獨步天下了。而記錄飲食的漢字,是一枚枚珍貴的歷史活化石,形象描述了中國先民的...
《漢字中國》是暨南大學出版社於2014年推出的一套叢書,本叢書從漢字與人、漢字與社會、漢字與經濟、漢字與文化、漢字與自然等五個大的角度來研究漢字,共提出39個研究子課題,每個子課題都寫成一本小書。本叢書的創新點,不是僅就漢字論漢字、僅就漢語論漢字,也不是僅就中國文化來論漢字,而是聯繫它所賴以產生...
第二節 漢字與飲食 第三節 漢字與居所 第四節 漢字與交通 第五講 漢字與古代的民俗文化 第一節 惜字風俗的文化內涵 第二節 字謎製作的智慧特徵 第三節 咬文嚼字的民族性格 第四節 測字背後的文化心態 第五節 名目繁多的文字禁忌 第六節 關涉漢字的年節 文化 第六講 漢字與中國文學的意象創造 第一節 ...
《解字說食:漢字林食字樹》是2017年5月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正格。內容簡介 《解字說食:漢字林食字樹》作者吳正格以多年的從業經驗和閱歷,從飲食文化專家及研究者的角度,整理歸納出大量與食文化相關的漢字加以解讀。以字談食,以食證字,佐證了多個漢字與飲食文化的關係,引經據典闡明中華傳統...
饋(拼音:kuì),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最早見於戰國文字。本義是贈送糧食或飯食,引申為進獻、輸送糧食,還引申為食物及飲食之事;由進獻義又引申為祭祀。(基本信息欄來源:)字源演變 形聲字。《說文》:“從食,貴聲。”食本義是進食;吃,表明與進食有關,今見最早的“饋”字字形在戰國楚系文字中,...
《漢字文化教程》是201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漢字文化教程》是一本從文化學角度研究漢字的學術專著,同時也是作者王琪在多年講授“漢字文化”這一課程的實踐基礎上整理總結的一本高校教材。主要內容包括漢字與文化的關係、漢字的結構及特點、漢字與古代的生產方式、漢字與飲食、漢字與服飾、漢字與建築、...
《漢字與中國文化》是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飛洲。本書以普通文字學為背景,通過對中國古文字的結構規律,發生、發展及演變過程的詳細解讀。內容簡介 《漢字與中國文化》以普通文字學為背景,通過對中國古文字的結構規律,發生、發展及演變過程的詳細解讀,將漢字置身於世界文字的背景下進行...
《中國文化:飲食》是2018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叢書從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中,選取有代表性的10個領域和專題進行介紹,包括哲學思想、文學、藝術、漢字、節日、飲食、工藝、服飾、建築、醫藥等10分冊。通過流暢、輕鬆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使海內外廣大讀者在愉快的閱讀體驗中,領略中國文化的豐富多彩、...
本書作者在研究漢字的過程中,常常被漢字*初的美麗形態所打動而深感震撼。這本書從個人的視角精選了100個*能展現古代生活史的漢字,不僅詳細講解了每一個漢字字形的演變,而且由漢字字形入手,講解了與此漢字有關的古代社會的生活形態、日常禮儀和文化常識,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尋找中國文化的根。圖書目錄 飲食篇 ...
第五章漢字與服飾 第六章漢字與飲食 第七章漢字與建築 第八章漢字與交通 第九章漢字與起居生活 第十章漢字與自然狀態 引用書目簡稱表 主要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王貴元,男,1959年生,山西平定人,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文字學與出土文獻研究。專著有《馬王堆帛書漢字構形系統研究》...
六、依聲託事的假借字 第三編 漢字的字型演變 一、甲骨文: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二、金文:青銅器上的鐘鼎款識 三、隸書:漢字字型的重要轉折 四、楷書:漢字字型的楷模 五、草書:注岸奔涯、凌邃惴慄 六、行書:介於楷、草之間的書體 第四編 漢字與社會風俗人生 一、漢字與傳統服飾 二、漢字與飲食文化 ...
說文解字 【卷二】【口部】口 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屬皆從口。苦後切。說文解字注 口,人所言食也。言語、飲食者口之大耑。舌下亦曰。口所以言別味也。頤象傳曰: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象形。苦厚切。四部。凡口之屬皆從口。康熙字典 〔古文〕𠮚𠙵 《唐韻》苦後切。《集韻》《韻會》去...
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是原稱為“華夏”的中原居民,漢代開始,稱為漢族。漢族介紹 漢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有七大方言。現代漢語以北方方言為基礎,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方塊字,共有四萬個字以上,通用的...
《漢字中的餐具/漢字文化體驗叢書·第1輯》是2018年3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金英。內容簡介 餐具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使用器具,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自然物再造的這些餐具,體現著我們先人的智慧,也是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美麗篇章。《漢字中的餐具/漢字文化體驗叢書·第1輯》以...
四、漢字構型/62 (一)同字組合/63 (二)部首在上/64 (三)部首在下/65 (四)部首在左/66 (五)部首在右/66 第四章近現代漢字的發展/68 一、漢字文化圈的傳播/68 二、近代漢字的危機/69 三、簡化字/71 四、漢字的數位化/72 第五章漢字與傳統文化/74 一、漢字與農耕文化/74 二、漢字與飲食...
第六章 從漢字看中國古代衣食住行 一 古代服飾 二 古代飲食烹飪 三 古代建築 四 古代交通 第七章 從漢字看中國古代兵器刑法 一 古代兵器 二 古代刑法 第八章 從漢字看單位名詞 一 紀年名詞 二 季節名詞 三 時間名詞 四 長度名詞 五 重量和容積名詞 第九章 從字到人:古人如何認識自己 一 漢字與人體 ...
棋: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麻將、棋盤等 書(書法、篆刻):漢字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鐘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等 畫(繪畫):中國畫(中國繪畫):中國帛畫和中國國畫(包括: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等古代中國畫,寫實中國畫與寫意中國畫的現代...
4.1 民以食為天——漢字中的飲食文化Lecture one: The Bite and Sup Culture in Chinese Characters 4.2 雲想衣裳花想容——漢字中的服飾文化 Lecture two: The Dress Culture in Chinese Characters 4.3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漢字中的行旅文化 Lecture three: The Travel Culture in Chinese Characters 4.4 ...
飲食在中國文化生活觀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中國的古文字中有許多正是對當時人們飲食生活情景的真實摹寫,體現了社會風俗與古人思維。《漢字的味道》一書挑選中國漢字里與飲食文化歷史相關的漢字,追古溯今,研究它們的來歷、演變以及文化功能。本書屬於“漢字里的中國”系列,作者畢業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
飲食在中國文化生活觀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中國的古文字中,有許多正是對當時人們飲食生活情景的真實摹寫,體現了社會風俗與古人思維。《漢字的味道》一書挑選中國漢字里與飲食文化歷史相關的漢字,追古溯今,研究它們的來歷、演變以及文化功能。作品目錄 寫在前面:酸甜苦辣說漢字 金燦燦的麥穗 香噴噴的黍 不...
中國菜源於中原,其中,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享稱為“八大菜系”。習總書記在廣東考察調研,指出國際上潮州菜是最好的中華料理。粵菜系潮菜連續三次被官方指定作為中國飲食文化唯一代表參與世博會。簡介 中國烹飪,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又稱中華食文化。世界三大菜系(中國菜、法國菜...
其他諸如農業、曆法、工藝美術等內容《中國文化(第3版)/漢語國際教育文化課系列教材》均相應有所介紹。圖書目錄 文化土壤 1 中國地理簡介 2 中國歷史簡介 3 中國古代神話 4 中國少數民族 5 孔子與老子 中國符號 6 中國龍 7 漢字 8 萬里長城 9 秦始皇陵兵馬俑 生活情趣 10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11 中國飲食 12 ...
肉(拼音:ròu),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始見於甲骨文,像動物肉形。本義指供食用的動物肉;又為人的肌肉、脂肪和皮膚的統稱,或專指肌肉;亦引申為蔬菜瓜果的可食部分;還可指中間有環的環狀體的周邊。又據以上詞義引申出果實不脆不酥、行動遲緩性子慢等義。(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字源...
《何以載道:傳統文化五講》是2019年12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迎春。內容簡介 《何以載道:傳統文化五講》是作者近三年開辦的“國學普及系列講座”的講座稿。按五個專題分別講了漢字文化、漢服文化、中國茶文化、中國酒文化、中國玉文化。漢字文化主要講漢字與服飾、漢字與飲食、漢字與居所、漢字...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書寫規律相比,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於索本求源(指...
中國人制醬、食醬的歷史悠久,醬在古人的飲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漢代以後,人們將豆、麥、面等糧食發酵製成糊狀調味品,由此出現了類似於現代的人們所食用的豆醬、面醬等。北魏賈思勰所著農學著作《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了當時豆瓣醬的製作方法。漢代王充《論衡·四諱》“世諱作豆醬惡聞雷”,是說打雷的天氣...
鬲作為一種中國古代煮飯用的炊器讀作lì,新石器時代晚期已出現陶鬲,商周時期陶鬲與青銅鬲並存。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於炊煮加熱。鬲又讀gé,古時用於國名,又音近通“膈”“隔”等字。鬲是漢字部首之一,序號189。用鬲作意符的字大多與炊具、飲食有關,如:融、鬷、鬹、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