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綿羊

漢中綿羊

漢中綿羊為長期飼養於陝西省漢中市西部秦巴山地區的古老綿羊品種,與藏羊同源。因為其中許多個體的雙耳和雙眼周圍有黑色或棕色毛分布,故當地民眾又稱漢中綿羊為“黑耳羊”或“墨耳羊”,是我國動物基因庫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漢中綿羊對於秦巴山區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抗病力強,羊毛細度接近 46~50 支半細毛,繁殖性能好,毛皮質量佳,是我國珍貴的動物品種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中綿羊
  • 別名:黑耳羊、墨耳羊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偶蹄目
  • 亞目:反芻亞目
  • :牛科
  • 亞科:羊亞科
  • :羊族
  • :綿羊屬
  • :綿羊
歷史來源,體型與外貌,產地分布,生產性能,種群現狀,保護措施,

歷史來源

漢中綿羊屬短瘦尾羊。據《漢中府志》《禹貢·梁州》記載,有“厥貢鐵、銀、鏤、馨、熊、狐、狸、織皮”,“織皮”即皮毛及其織物,說明在距今 3000 年左右,漢中就向周王朝貢獻毛皮織物了。據史料記載,在西周到秦漢時期前,漢中一直是羌人的天下,“羌”就是牧羊人的意思。古羌人占據漢中,以牧羊為生,放養羌羊。因此,羌羊入漢中已有至少 2700 多年的歷史,今日的漢中綿羊即來自羌羊。在秦漢以後,漢中羌人逐漸沿著瀾滄江、怒江和金沙江向西、向南遷移,對後來西南地區各民族的形成及其文化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部分羌人入川後除大部分融合為漢人外,其餘居住於深山之中沒有接受佛教文化,所以保存了古代羌人文化。一部分羌人進入西藏後信仰了佛教,發展成為藏族,羌羊也隨之進入西藏。從動物學角度來研究,發現漢中綿羊與藏羊都具有短瘦尾;漢中綿羊與山谷型藏羊又極其相似。這些資料說明,今日的藏羊也來源於羌羊,與漢中綿羊是同源的。

體型與外貌

漢中綿羊體型中等偏小,體質細緻,面貌清秀,頭形狹長,呈三角狀。額部寬平,鼻樑拱隆,耳大下垂,公羊有角或無角,母羊無角。頸長、胸深、肋骨拱張,體軀較長,臀部稍欠豐滿。四肢較高,尾短而瘦小,呈楔形。全身被毛分布較密,彎曲度好,有光澤。被毛以白色為主,膚色為粉紅色,部分個體在頸部、雙耳和雙眼周圍有黑色或棕色毛分布,故又稱黑耳綿羊或墨耳綿羊。個別羊只頭部和四肢下部有黑色斑塊。

產地分布

漢中綿羊產區位於陝、甘、川三省交界處,地處漢中盆地西部、秦嶺和大巴山兩大山系的交匯地帶,漢江嘉陵江流經境內。主要分布於淺山丘陵和低中山區,且屬於秦巴山地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區。
漢中綿羊原產於陝西省漢中市西部的勉縣寧強略陽,目前除勉縣、寧強兩縣山區以外,在其他地方已基本絕跡。主要分布在勉縣的周家山、新鋪,寧強西北部的太陽嶺、蒼社、陽平關、青木川等鄉鎮。

生產性能

產毛性能
據 1981 年資料,漢中綿羊毛纖維數量百分比,公羊為:無髓毛占 62.65%,兩型毛占 26%,有髓毛占 10.6%,乾死毛占 0.74%;母羊分別為 72.9%、16.0%、10.6%和 0.43%。羊毛細度公羊為 35.12µm,母羊為 31.94µm,細度相當於 46—50 支半細毛。2007 年對漢中綿羊 15 只成年公羊、61 只成年母羊進行測定,成年公羊剪毛量為 1.43±0.39kg,最高者達 2.12kg,毛長 16.24±4.66cm;成年母羊剪毛量為 1.08±0.10kg,最高者達 1.25kg,毛長 14.29±3.48cm。被毛顏色潔白,光澤良好,有一定的彎曲。部分個體被毛為半粗毛,主要由較粗的無髓毛和兩型毛組成;部分個體為基本同質半細毛,細度 46~50 支。
毛皮生產性能
漢中綿羊的板皮薄厚均勻,柔軟結實,耐穿,防寒性能好,主要部位毛束明顯,多為軟大花,尤其以羔皮輕軟美觀。據 1981 年測定,宰後鮮皮重 2.0~2.5kg,皮板面積 2726~5400cm。
產肉性能
漢中綿羊生長有明顯的早熟性,一歲前生長發育速度較快,周歲公羊體重達成年體重的 79.31%,周歲母羊達成年體重 73.97%,若肉用育肥,在半歲前去勢,周歲至 18 月齡屠宰可達理想育肥效果。據相關資料報導,漢中綿羊在全年放牧條件下,成年公羊宰前活重為 37.39kg,成年母羊 32.8kg,成年羯羊 38kg,胴體重成年公羊、成年母羊和成年羯羊分別為 16.4kg、12.8kg 和 18.3kg,屠宰率平均為 44.2%,淨肉率平均為 31%,眼肌面積平均為 11.36cm2。2006年對一隻成年公羊進行了屠宰試驗,宰前活重40kg,胴體重15.4kg,屠宰率40.46%,淨肉率35.27%。
繁殖性能
漢中綿羊性成熟較早,初情期為 6~8 月齡,公母羊一般一歲開始配種。母羊終年發情,發情周期平均為 16d,發情持續期平均 39.5h,妊娠期平均 150d。產羔率 141.5%;羔羊成活率 92%。泌乳期三個月,自然斷奶可兩年產三羔。
適應性及抗病性
漢中綿羊對當地自然生態環境條件有較強的適應性,耐濕熱、耐粗飼、抗病力強,在當地陰濕環境下終年放牧也不容易生病。當地民眾一般對漢中綿羊管理較粗放,都是在山區自由放養,清晨將羊趕入山中,晚上趕回家中,一般與豬或牛、馬同圈,平時不加餵任何飼料;在育肥階段,少數養殖戶在晚上會補餵少量飼料。漢中綿羊性情溫順,在自由放養時有跟牛的習慣,便於管理和群養。

種群現狀

由於該品種目前商品價值低,導致數量劇減,分布區域也嚴重縮小,2007年存欄數量不足 300隻,成年羊的數量不足 250 只,其中適繁母羊不足 200 只,已達瀕危等級。其體重、體尺指標也有所減小,種群發生了退化。

保護措施

目前漢中綿羊尚無專門的保種場,僅在漢中市勉縣黑河種豬場內建立了一個漢中綿羊保種基地,對基地內的綿羊逐一進行登記。根據 IUCN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和標準(3.1 版),目前漢中綿羊已達到瀕危等級,處於滅絕的邊緣,建議主管部門採取有力措施,加大財政支持和技術力量的投入,對其進行積極有效的保種,以保證該品種的順利延續。由於現在種群規模很小、分布區域也較為狹窄,在近幾年急需要擴大群體規模,以防止基因快速流失,同時進行嚴格的本品種選育,逐步提高其毛、肉生產性能。鑒於漢中綿羊目前的生產性能較低,不能引起養殖戶的積極性,在群體規模擴大到一定階段後可以在非保種區有計畫的導入外血,選育出一個適於秦巴山區生態環境、羊毛主體細度為 48~50 支的半細毛羊新品系或類群。同時,應引導農民科學養羊,強化飼養管理,提高其經濟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