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羊

藏羊

藏羊又稱藏系羊,英文名稱Tibetan sheep ,這種羊具有抗嚴寒、耐粗飼、適應高海拔、體質強壯、行動敏捷、善於爬高走遠的特點,但發育成熟晚。是我國三大原始綿羊品種之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青海是主要產區。分布廣,家畜中比重最大。依其生態環境,結合生產、經濟特點,可分為高原型、山谷型和歐拉型3類。高原型占全省的90%,是藏羊的主體,主要分布在高寒牧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藏羊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偶蹄目
  • :牛科
產地分布,外貌特徵,生產性能,產毛性能,產肉性能,繁殖性能,

產地分布

藏羊,主產於甘孜、阿壩藏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據統計, 1981 年存欄321.9萬隻,占全省綿羊總數的84.3%。其中適齡母羊140.2萬隻,占藏羊總數的43.6%。藏羊總數中有96.3%分布於三州,其餘分布在渡口、雅安樂山綿陽、 宜賓等地、市境內。

外貌特徵

高原型羊,體格大,身軀長,胸深廣,前胸發達開闊,背腰平直,整個體形似長方形;頭部粗糙,額部較寬,鼻樑隆起,公母羊多有角,母羊無角者僅占 9.6% ,公羊角粗大,長而扁平,呈螺旋形或捻曲狀,尖端向外,向左右伸展,母羊角扁平,比公羊角稍小, 多呈捻曲狀, 有的呈小柱角;四肢粗壯,筋腱發達,蹄黑色或深褐色,蹄質堅實;尾瘦短,圓錐形,母羊尾長13.2±1.73厘米。少數羊頸下有肉鈴。毛色較雜,體軀白色的占48.41%,體軀有花斑的占44.5%,全白的6.6%, 全黑的占0.6%。毛瓣粗長而明顯,頭部、腹部、四肢下部著生刺毛。山谷型羊體格小,結構緊湊,似圓桶狀。頸稍長,背腰平直;頭呈三角形,鼻樑隆起,額部微凸,公羊多有角(占62.1%),短小,向上向後彎曲,母羊多無角, 部分有小釘角(占10.5%)。後肢多呈刀狀,矯健有力,蹄質結實,善爬山遠牧。 尾短小,圓錐形,母羊尾長9.8±1.54厘米。根據毛色統計:體軀白色的占60.9%,體軀有花斑的占17.1%,全白的占3.2%,全黑的占18.8%。大渡河岷江上游的河谷地帶,氣候乾熱,風沙很大, 民眾多選留黑色羊作種用,如丹巴縣全黑羊占97%。山地型羊,隨分布地區的不同,體形外貌有異。長期放牧在海拔2800米以上高山地帶的體格高大,體軀略成方形,頸粗短,背腰平直;頭部粗糙,近似三角形,鼻樑隆起,公母羊多有角。據統計,有角公羊占87.1%,母羊占70.5%。公羊角較發達,角基粗大渾圓,呈螺旋形,母羊角細短,向後扭轉;四肢矯健,蹄質結實。尾瘦小,公羊尾長23.8±0.39厘米,母羊尾長22.5±0.19厘米。分別比高原型的公、母羊長10.1、9.3厘米;比山谷型的長13.6、12.7厘米。毛色雜,以體軀白色的居多。分布在矮山區的山地型羊,體格中等,頸細薄,體軀長而渾圓,背腰平直,行走時頭頸平直前伸,兩耳向後平張,形似箭頭,故有“箭桿羊”之稱;頭較窄長,額寬嘴小,呈銳角三角形,鼻樑隆起,公羊有角或無角,母羊多無角。據調查,115 只公羊中有角的占55.7%、266隻母羊中有角的僅20.3%;臀部稍窄,四肢結實。尾圓錐形,公羊尾長17.5±0.27厘米,母羊尾長16.7±0.10厘米。分別比高原型的公、母羊長3.8、 3.5厘米;比山谷型的長7.3、6.9厘米。毛色雜,一般以體軀白色、 頭肢雜色者為主。
藏羊藏羊

生產性能

產毛性能

羊毛產量
高原型羊每年6-7月剪毛一次,成年公、母羊年平均剪毛量分別為1.42±0.43公斤、0.88±0.27公斤;山谷型羊每年4、10月共剪毛兩次,成年公、母羊年平均剪毛量為0.61±0.16公斤、0.53±0.12公斤;山地型羊每年3、7、10月共剪毛3次,成年公、母羊年平均剪毛量為1.43±0.15公斤、1.06±0.02公斤(高山);0.72±0.07公斤、0.62±0.05公斤(矮山)。
羊毛品質
各類型藏羊的毛叢均由細毛、兩型毛、粗毛、乾死毛組成。各類型羊的細毛和兩型毛的含量均較高,占82.3-87.4%,其細毛以高原型羊含量最多,兩型毛以山地型羊含量最多。影響羊毛品質的乾死毛均在10%左右,以山谷型羊含量最多,占12.9%。 羊毛細度:成年母羊體側毛樣的細毛、兩型毛混合平均細度比較:高原型羊平均細度26.11微米,屬58支紗;山地型羊為28.25微米,屬56支紗;山谷型羊為24.17 微米,屬60支紗。羊毛自然長度:高原型羊7月剪毛時,成年公、母羊的細毛長分別為10.2±0.23厘米、10.0±0.20 厘米,粗毛長分別為16.7±0.83厘米、15.5±0.50厘米;山谷型羊10月第二次剪毛時成年公、母羊的細毛長分別為6.7±0.25厘米、6.0±0.15厘米,粗毛長分別為9.4±0.23厘米、8.8±0.17厘米;山地型羊10月第三次剪毛時成年公、母羊的細毛長分別為5.8±0.22厘米、5.4±0.10厘米,粗毛長分別為6.3±0.23厘米、5.8±0.10厘米。由於山谷型和山地型羊的剪毛次數增多,毛纖維的生長時間短,長度也短,從毛紡工業來說,實用價值較低。但主要是少數民族擀制披氈、編織“察爾瓦”、“氆氌”的原料來源。淨毛率:高原型公羊63.11%、母羊61.97%;山谷型公羊78.05%、母羊72.96%;山地型公羊74.2%、母羊78.00%。山谷型和山地型的公、母羊比高原型公、 母羊的淨毛率都高,顯然是因剪毛次數多,毛短,疏鬆,油汗少,雜質不多的緣故。[FS:PAGE]
藏羊

產肉性能

在自然放牧條件下,中等營養狀況的藏羊屠宰率均在42-49%之間,閹羊屠宰率高於公、母羊,周歲羊同成年羊的屠宰率無顯著差異。淨肉率均在30%左右,有的可達37%。肉嫩味美,膻味小,是牧民的主要肉食品之一。毛皮品質:成年羊毛皮,皮板結實,耐磨,毛長,含絨毛多,保暖性強,製成的皮襖(藏語稱“扎巴皮襖”),是牧區人民不可缺少的禦寒用品。6-10月齡的羔皮, 毛較長,有一定的彎曲,皮板薄,製作皮衣,輕便美觀,為牧區人民所喜愛。

繁殖性能

1.性成熟期、初配和利用年限高原型羊一歲左右性成熟,一歲半至二歲開始配種。公羊利用到6歲, 母羊利用到8歲,產羔6-7隻。種羊的公母比例為1:25-30,或100隻母羊配備3隻公羊。 山谷型羊因分布地區氣候較溫和,草場返青早,枯萎遲,冬春以少量農副產物補飼,因而其性成熟期和初配年齡比高原型羊提前4-6個月。因公母混牧,往往提前配種。公羊4歲左右淘汰,母羊3-5歲繁殖力強,終生可產羔5-7隻。山地型羊分布的緯度較低, 氣候溫和,10月齡即性成熟,一歲半開始配種。公羊利用到5歲,母羊利用到7-8歲。
2.配種產羔季節 高原型母羊發情的季節性強,集中在6-9月。牧區民眾喜冬羔,故多在7-9月配種,12月至次年一月產羔。母羊在秋季營養豐富時配種,受胎率高,胎兒發育良好,初生重、大,斷奶後時值牧草生長期,成活率高。 如果 10-11月配種所產的春羔,因胎兒期發育不良,死亡率大。母羊發情持續期30-48小時,據147隻母羊的統計,平均發情周期為17±1.54天。山谷型羊按公母1:5-10的比例組群混牧,隨群配種,產羔季節性不強。也有公母分群放牧的。阿壩州喜春羔,每年10-11月配種,次年3-4月產羔;甘孜州喜冬春,7-9月配種,12月至次年2月產羔。母羊發情持續期多為30小時左右,短者半天,長達3天,發情周期15-20天。山谷型羊按公母1:5-10的比例組群混牧,隨群配種,產羔季節性不強。也有公母分群放牧的。阿壩州喜春羔,每年10-11月配種,次年3-4月產羔;甘孜州喜冬春,7-9月配種,12月至次年2月產羔。母羊發情持續期多為30小時左右,短者半天,長達3天,發情周期15-20天。山地型母羊發情以夏秋雨季最多,每年6-8月配種,多產冬羔。發情持續期以20-30小時為常見。發情周期,據33隻母羊的統計,平均為16.9天,以15-17天最多,18-20天次之。
3.妊娠期和產羔率 高原型母羊,妊娠期為151.8±3.35天。在零下10℃仍能露天產羔。一年一胎,雙羔極少, 個別母羊二年三胎。據石渠縣統計,1980年的適齡母羊的繁殖成活率為63.1%。 山谷型母羊妊娠期140-160天。 雅江丹巴縣有個別一年產兩胎的。 據丹巴縣1980年調查,適齡母羊的繁殖成活率為60.7%。山地型母羊的懷孕期,平均為151.5天,以151-155天最多。146-150天次之。 一年一胎一羔。據鹽源縣1980年統計,適齡母羊的繁殖成活率達75.7%;美姑縣統計,適齡母羊的繁殖成活率為67.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