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漕政
- 外文名:無
- 類別:運糧制度名。
- 用途:漕糧的徵收、監兌政策及辦法
- 職能:統領則置總運
明清以來,凡有關漕糧的徵收、監兌、挽運、督押、領運直到運抵通州交倉之一的規章政策及辦法,統稱為漕政。...
景泰二年(1451)始設漕運總督,與總兵官同理漕政。漕府領衛軍十二總共十二萬七千六百人,運船一萬一千七百隻,另遮洋總(海軍)七千人,海船三百五十隻,專職...
清代漕運總督衙門仍駐淮安,管轄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八省漕政,具體負責漕運、檢選運弁、漕船修造、查驗回空、督催漕欠等事務。從...
漕政名。清代有漕各省中,江蘇、浙江兩省,於同治四年(1865) 奏定減免。但正項減免後,其原加征之輕齎銀兩仍照額徵收,稱之減漕輕齎。江蘇省蘇松糧道所屬減...
清初藍鼎元也認為準許漕船搭載私貨是“裕國裕民之道”(《鹿洲全集·鹿洲奏疏·漕運兼海運》)。近代的包世臣、魏源、孫鼎臣等更主張改革漕政,招商承運,認為船商...
漕糧撥運漕政名。指漕糧轉運薊州、易州,以供守護陵寢及直隸密雲等處駐防官兵俸餉之需。...
漕政名。清代監押漕糧運輸的制度。清制,糧船起運, 即派押運官隨船督押監運,管束運丁,沿途查禁偷盜、摻和、遲延、失火等弊,並定其賞罰。...
顧寰勤於漕政 嘉靖十七年(1538年)四月,顧寰轉任漕運總兵官,出鎮淮安府。 [12-13] 嘉靖十八年(1539年),慈孝獻皇后蔣氏的梓宮經水路被運往承天府(治今湖北...
議覆(議覆) 論議並答覆。 明 馬從聘 《摘陳漕政疏》:“既經該部議覆,再行會議,臣等亦何必執前說之為是。”清 熊開元 《感事贅言一》:“盡革條陳議...
直隸撥船,漕政名。撥船為清代起撥漕糧之用船。直隸省舊設撥船一千五百隻,派撥天津縣三百六十隻, 通州二百四十隻, 武清縣二百二十隻,靜海縣、滄州各八十...
起湖廣按察使,理漕政,時值兵事,以勞悴疾作,解職歸。崇禎八年(1635年)正月,卒於家,終年八十歲。著述甚富,有《閱耕錄》、《歸田錄》、《龍華里志》等傳世...
踢斛,讀音是tī hú,漢語詞語,是漕政用語,是清代漕糧徵收中的一種弊端。指的是各州縣徵收漕糧,蠹役為勒索百姓糧米,在糧米過斗之時,故意震動,以使斗內糧食...
漕政名, 即漕米。清代所征漕糧中,有米、麥、豆、蕎麥等品種,其中以米為主, 稱為正糧1。 ...
漕政用語。清代成造漕船查驗方法之一。驗縫,即查驗新船合板時其板邊是否俱淨,縫口是否細合,不得稍有隙漏1。 ...
漕政用語。清代成造漕船查驗方法之一。驗頭梢鐵扒鋦,襻護頭梢者不許短少,鋪頭鋪梢里料,不許以濫惡充數1。 ...
幫費,清代漕政名詞。是清代政府機關支給承運漕糧幫船貼費之一種。...... 漕政名。清代支給承運漕糧幫船貼費之一種。清制,湖北省各衛所屯田,除完納正餉外,...
僉運,漕政用語。即僉派領運漕糧各弁丁。...... 漕政用語。即僉派領運漕糧各弁丁。清制,僉派領運之員弁及運丁,為各糧道之責。凡僉選運弁,定於每年七月...
嘉靖十二年(1533年),鐘芳改任戶部“右侍郎”,調往北京,總督太倉,大舉漕政。當時山西大同軍亂,鐘芳上疏奏請只誅叛逆,招降脅從,但與當道不合,因此遭到貶謫,後...
漕政名。清代漕運支給運丁之費用。清制,凡各幫漕船兌運漕糧,照例支給運丁羨餘銀。山東、河南二省每運正米一船給銀一兩;江蘇、安徽兩省,每船給銀二兩;...
出督山東學政,又調任浙江溫處道糧漕參政,升任江西按察司,所至政績丕著,人稱神明。又升任湖廣左布政,值滇、蜀、黔三餉轉運絡繹,人心騷動,亟商撫院疏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