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漕政
- 外文名:無
- 類別:運糧制度名。
- 用途:漕糧的徵收、監兌政策及辦法
- 職能:統領則置總運
明清以來,凡有關漕糧的徵收、監兌、挽運、督押、領運直到運抵通州交倉之一的規章政策及辦法,統稱為漕政。...
景泰二年(1451)始設漕運總督,與總兵官同理漕政。漕府領衛軍十二總共十二萬七千六百人,運船一萬一千七百隻,另遮洋總(海軍)七千人,海船三百五十隻,專職...
清代漕運總督衙門仍駐淮安,管轄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八省漕政,具體負責漕運、檢選運弁、漕船修造、查驗回空、督催漕欠等事務。從...
漕政名。清代有漕各省中,江蘇、浙江兩省,於同治四年(1865) 奏定減免。但正項減免後,其原加征之輕齎銀兩仍照額徵收,稱之減漕輕齎。江蘇省蘇松糧道所屬減...
漕糧撥運漕政名。指漕糧轉運薊州、易州,以供守護陵寢及直隸密雲等處駐防官兵俸餉之需。...
踢斛,讀音是tī hú,漢語詞語,是漕政用語,是清代漕糧徵收中的一種弊端。指的是各州縣徵收漕糧,蠹役為勒索百姓糧米,在糧米過斗之時,故意震動,以使斗內糧食...
漕政名, 即漕米。清代所征漕糧中,有米、麥、豆、蕎麥等品種,其中以米為主, 稱為正糧1。 ...
同時指出:“輪船成則漕政興,軍政舉,商民之困紓,海關之稅旺,一時之費,數世之利也。”顯然,他把建設船廠看成是富國強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務。經清廷...
議覆(議覆) 論議並答覆。 明 馬從聘 《摘陳漕政疏》:“既經該部議覆,再行會議,臣等亦何必執前說之為是。”清 熊開元 《感事贅言一》:“盡革條陳議...
起湖廣按察使,理漕政,時值兵事,以勞悴疾作,解職歸。崇禎八年(1635年)正月,卒於家,終年八十歲。著述甚富,有《閱耕錄》、《歸田錄》、《龍華里志》等傳世...
幫費,清代漕政名詞。是清代政府機關支給承運漕糧幫船貼費之一種。...... 漕政名。清代支給承運漕糧幫船貼費之一種。清制,湖北省各衛所屯田,除完納正餉外,...
漕政名。清代漕運支給運丁之費用。清制,凡各幫漕船兌運漕糧,照例支給運丁羨餘銀。山東、河南二省每運正米一船給銀一兩;江蘇、安徽兩省,每船給銀二兩;...
僉運,漕政用語。即僉派領運漕糧各弁丁。...... 漕政用語。即僉派領運漕糧各弁丁。清制,僉派領運之員弁及運丁,為各糧道之責。凡僉選運弁,定於每年七月...
嘉靖十二年(1533年),鐘芳改任戶部“右侍郎”,調往北京,總督太倉,大舉漕政。當時山西大同軍亂,鐘芳上疏奏請只誅叛逆,招降脅從,但與當道不合,因此遭到貶謫,後...
37. 《明史·列傳第一百二十》:大學士葉向高言三才已杜門待罪,宜速定去留,為漕政計。皆不報。 38. 《明史·列傳第一百二十》:已而南京兵部郎中錢策,南京...
平生好學,博綜群籍,學者稱二泉先生,著作甚豐,有《學史》、《端簡二餘》、《定性書說》、《漕政舉要》、《容春堂集》等。袁宗皋逝世...
不過三四年,原先一團糟的漕運政務便被肅清,船丁不再受苦,百姓不再被欺,漕船按期往返,官員安分守己。施世綸修整的漕運善政,多年後仍為百姓們焚香禱祝。 [...
授廣平府推官,十四年丁酉(公元1657)擢貴州道御史,兼視河南漕政,康熙七年戊申(公元1668)進掌河南道,巡河南鹽政。康熙十年辛亥(公元1671)秋,以疾卒。 [1] ...
他認為要解救東南民困,“以人事論,則漕政、河防皆不能無變易”。在京畿附近興修水利,種植水稻,改黃河由故道入海,不使與淮河合而入於長江,這本是早可推行...
主管官為度支大臣,另有左、右侍郎和左右丞、左右參議;下設承政、參議二廳及田賦、漕倉、稅課、莞榷、通阜、庫藏、廉俸、軍餉、制用、會計等十司與金銀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