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老子當年

《滿江紅·老子當年》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往日風流豪華的生活,下片寫今日蕭索幽獨的生活與心境。全篇以“嗟往事,空蕭索”為中樞,描繪昔盛今衰兩種不同的仕宦生活狀態,構成強烈反差,表達了詞人對於今日飄泊不定、無法有所作為的怨恨與厭倦。結尾直抒胸臆,頗為震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滿江紅·老子當年
  • 作者:辛棄疾
  • 創作年代:南宋
  • 出處:《稼軒詞補遺》
  • 作品體裁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滿江紅
老子當年,飽經慣、花期酒約。行樂處、輕裘緩帶,繡鞍金絡。明月樓台簫鼓夜,梨花院落鞦韆索。共何人、對飲五三鐘,顏如玉。
嗟往事,空蕭索。懷新恨,又飄泊。但年來何待,許多幽獨。海水連天凝遠望,山風吹雨征衫薄。向此際、羸馬獨駸駸,情懷惡。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滿江紅慢”“念良游”“煙波玉”等。以柳永滿江紅·暮雨初收》為正體,雙調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韻,下片十句五仄韻。
⑵花期酒約:賞花飲酒之約。期,約定。
輕裘緩帶:指華貴休閒的衣服。《晉書·羊祜傳》:“祜鎮荊州,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披甲。”輕裘,輕暖的毛皮衣服。緩帶,柔軟寬鬆的衣帶。喻閒雅從容。
⑷繡鞍:有刺繡圖案裝飾的漂亮馬鞍。金絡:飾金的馬絡頭。此二物皆華貴的象徵。
⑸“明月”句:胡仔纂集《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六引“《後山詩話》云:白樂天云:‘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非富貴語,看人富貴者也。”又,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⑹“梨花”句:《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六引苕溪漁隱曰:“故公(指晏殊)每言富貴,不及金玉錦繡,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之類是也。”梨花院落,富貴人家氣象。
顏如玉:指容顏如玉的女子。
⑻嗟(jiē):嘆息,感嘆。
蕭索:蕭條冷落。江淹恨賦》:“秋日蕭索,浮雲無光。”
飄泊:指異鄉仕宦生涯。
⑾幽獨:深隱於心中的孤獨感。
⑿凝遠望:凝神遠望。
征衫:仕宦奔波的披衫。
⒁羸(léi)馬:瘦弱的馬。駸駸(qīn qīn):馬跑得很快的樣子。喻指行色匆匆。《詩經·小雅·四牡》:“駕彼四駱,載驟駸駸。”
⒂情懷惡:心情極壞。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我當年習慣了赴賞花飲酒之約。穿著華貴休閒的衣服,騎上配有繡花馬鞍、飾金籠頭的馬,前去消遣娛樂。在月下樓台之中聽簫鼓,在梨花院落欣賞月色,盪鞦韆。和誰對飲呢?原來是容顏如玉的女子。
感嘆往事,空有蕭條冷落。懷著新的愁怨,仕宦異鄉。一年來等來了什麼呢?只有深隱於心中的孤獨感。凝神遠望,海水連著天際。山風夾雜著細雨吹來,而我衣衫單薄。此時此刻,我像瘦馬一樣奔波勞碌,心情極壞。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或五年(1194)。據“海水連天”“山風吹雨”二句,可知此詞或作於福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是寫詞人厭惡仕宦的惡劣情緒的。它以“嗟往事,空蕭索”為樞紐,描繪出昔盛今衰兩種不同的仕宦生活,並使之形成強烈反差,以表達他對今日的“飄泊”不定、無法有所作為的怨恨與厭倦。
上片寫往日仕宦生活的閒雅、從容與舒適。開頭二句總寫往日仕宦生活之華貴。“老子”而曰“當年”,言此處所寫是對往事的回憶;“花期酒約”而曰“飽經慣”,言其在過去的長時期之內,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這兩句開門見山,一方麵點出上片所寫生活的時間範圍,為下片寫今日仕宦生活設下伏筆;另一方面又以點帶面,反映出詞人往昔仕宦生活之華貴。以下幾句則依據這一總體描述從不同側面作具體描寫。“行樂處”二句寫帥鎮各地時軍旅生活的從容閒雅。《晉書·羊祜傳》說:“祜鎮荊州,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披甲。”此處化用其意,言其出任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安撫使期間,和羊祜一樣輕裘緩帶,駿馬雕鞍,從容閒雅,有儒將風範。“明月”二句寫家庭生活的華貴。此處化用晏殊等人詩意,言其或在樓台之中,明月之下,聽聽簫鼓;或在梨花院落,欣賞溶溶月色,蕩蕩鞦韆。通過對居家生活氣象的描寫,反映其生活之華貴。“共何人”二句寫其聽歌飲酒。“共何人”三字喚起,“顏如玉”三字作答,則其與姬妾“對飲五三鐘”,其家庭生活之樂可知矣。
下片寫今日奔波仕途之苦。前四句寫今昔對比,其中前兩句是說回首往事,徒興蕭條冷落、不堪回首之嘆,照應起句,結住上文;後兩句寫對今日“飄泊”生活之怨恨。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詞人自江陵移帥隆興,到官之三月被召,曾發“聚散匆匆不偶然,三年歷遍楚山川”(《鷓鴣天·離豫章別司馬漢章大監》)之嘆;如今帥閩不到一年,又應召入朝,對過去而言,所以說“懷新恨,又飄泊”了。“但年來”二句寫其帥閩之苦。詞人在《水調歌頭·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中曾明言“壬子三山被召”使他不快,他認為“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要辭官歸里,因為官場險惡。這兩句與之意同,言年來帥閩,默然獨處,令人窒息,不及早歸去還待什麼。“海水”二句寫赴京途中所見所感。言海水連天,茫茫無際;山風吹雨,形勢嚴峻。征衫單薄,前程未卜,借景言情,表達了詞人內心之焦慮。結尾二句寫其惡劣情懷。詞人在《論盜賊札子》里曾慨嘆“臣一身孤危久矣”,這種情況後來也沒有多少改變,所以在詞的結尾說自己年老力衰,孤立無援,此時此地,於匆忙之中奔走於仕途之上,自然不會有什麼好心情了。“情懷惡”三字,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對宦海浮沉的不滿,具有強烈的震撼力量。

名家點評

浙江海洋大學教授程繼紅帶湖與瓢泉:辛棄疾在信州日常生活研究》:這是他對早年攜妓歌舞行樂生活的總結。辛棄疾的一生,從詞集中看,每一個階段都與歌妓有不盡之情,這是他人生的特點,也是宋代士大夫人生的普遍特點。以前對辛棄疾與歌妓之關係,雖間有提及者,但尚乏系統考察。因為不了解他與歌妓的關係,就不明白他的詞何以有摧剛為柔的特徵。辛棄疾生平曾有英雄作為,但英雄情長,卻是他的詞的特質。概觀之,他的詞是風雲氣足與兒女情多的結合體。雄與艷、豪與婉、健與柔不是構成他詞的兩面性,而是融合為一,即所謂剛柔相濟。辛棄疾之雄,來自其家國情感;辛棄疾之柔,來自其兒女情懷。這,才是真實的辛棄疾。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曾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六十八歲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詞存六百二十九首。
滿江紅·老子當年
辛棄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