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圖案》是2020年8月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滿懿。本書以圖譜形式為主體。經過近20年的積累,著者匯集滿族衣食住行中的圖形,涵蓋了動物、植物、器物、文字等類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滿族圖案
- 作者:滿懿
-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 ISBN:9787518074365
《滿族圖案》是2020年8月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滿懿。本書以圖譜形式為主體。經過近20年的積累,著者匯集滿族衣食住行中的圖形,涵蓋了動物、植物、器物、文字等類別。
《滿族圖案》是2020年8月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滿懿。本書以圖譜形式為主體。經過近20年的積累,著者匯集滿族衣食住行中的圖形,涵蓋了動物、植物、器物、文字等類別。內容簡介 《滿族圖案》以圖譜形式為主體。經過近20年的...
岫巖滿族民間刺繡的題材豐富,圖案以形象為主,抽象為輔,其刺繡的題材均來自於生活生產,內容廣泛,其中包括故事人物、山水樹木、花鳥魚蟲、亭台樓閣、生活陳設、吉祥圖案等,表達了滿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另外,滿漢文字等也成為...
滿族服飾是指男子穿的帶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女子穿的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等。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另外,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等省、自治區以及北京、成都、蘭州、福州...
滿族刺繡是滿族婦女傳統手工工藝之一,是舊時滿族婦女從小就要學習和掌握的一種技藝,主要施用於衣服、鞋、枕頂、各式荷包、桌簾、門帘、幔簾、幔套等。圖案則花鳥、人物故事、詞語詩篇、山水屋舍、家畜水族、吉祥紋樣、幾何圖案等無所不...
在衣服的領口、袖口、下襟處用染成黑色的鹿皮作緄邊,這緄邊是剪成的左右對稱的或二方連續的捲雲圖案,是用皮革作材料的剪紙。手套等物上也有這種剪縫的圖案。(如圖一所示)居住在松花江下游的滿族的分枝——赫哲族,以捕魚為業,用...
旗裝,是滿族的傳統服飾,並作為所有旗人(男女老幼)統一的一種袍式服裝,所以叫旗裝,滿語稱“衣介”。“旗裝”又叫“旗服”,分為單、夾、皮、棉四種。傳統的男式旗人之袍和女式旗人之袍被稱為旗裝,是中國滿族的傳統服飾。女子...
滿族荷包歷史悠久。滿族的先人女真人常年出沒深山老林,同飛禽走獸打交道,因飲食無定,便在腰間掛一個用獸皮做成的囊袋,裡面裝著食物,上口用細細的皮帶子抽緊。隨著女真社會的發展,滿族的先人走出了山林,開始了農耕生活,皮囊也演...
第二節 滿族服飾圖案 227 第三節 滿族色彩特徵 249 第七章 滿族服飾的傳承 259 第一節 滿族服飾自身的傳承與發展 260 第二節 滿族服飾對其他民族服飾的影響 274 第三節 滿族服飾對台灣先住民服飾的影響 278 參考文獻 286 後...
"平底鞋"是滿族婦女的坤鞋。鞋面的材料一般是用布或緞,色澤不一。鞋面上皆繡花卉圖案,鞋前臉多繡"雲頭",也屬家常便鞋。"寸子"是滿族婦女的繡花"旗鞋"。鞋底為二三寸,長度約占全鞋的二分之一。兩頭寬,中間細,俗稱"馬蹄底...
那裡展出的35個滿族圖騰柱(斑吉柱),就是根據從黑龍江、吉林、遼寧滿族聚居地收集的圖案,選用古松木雕刻而成,在國內非常罕見。其中有長白山主(超哈占爺)、方位女神(和碩赫赫)、父親神(烏伸闊馬發)、母親神(佛朵媽媽)、蘑菇...
基本是上身衣滿族對襟汗衫,下身衣裙,上身多為白色,下衣裙色調不一,多以顏色艷麗綢緞為之,其上鑲嵌圖案,周邊精繡彩花,比日常衣飾做工精細,雕琢細緻。人們還主要在裙子下擺上下功夫,繡綴海水、雲朵等紋飾。先民服飾類型 通觀滿族的...
旗的圖案 正白旗龍首向右,龍腹內有五朵祥雲;鑲白旗龍首向左,龍腹內有三朵祥雲 組織形式 基層組織官職——牛錄(佐領)額真 牛錄——滿語中是“箭”的意思。滿族(女真人),狩獵時集體出行,頭人負責所有的“箭”,因此在組織中...
滿族刺繡,俗稱“針繡”、“扎花”、“繡花”,最初主要流行於滿族混居的廣大農村,是學習漢族刺繡後的產物。通常以家織布為底襯,以紅、黃、藍、白為主調的各種彩色絲線,用一根細小的鋼針參照圖案上下穿刺,織繡出各種紋樣。繡品包括...
渤海靺鞨繡起源於距今1300年前的渤海國棘靺鞨刺繡針法,傳承千年的渤海靺鞨繡是流傳在東北滿族,是以牡丹江為中心的東北地區滿族刺繡品的總稱,它是靺鞨、女真、滿族刺繡的民間藝術,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該工藝從傳承到開發融入了...
滿族女子從七八歲就開始學習刺繡,直至七八十歲。滿族姑娘嫻於刺繡,手法靈活多樣,常用有:平繡,補繡,納繡,布貼,釘線,圈金等。其中補繡是克東滿繡特有的傳統刺繡工藝,把染色布或皮革剪成各種圖案,後用多色布塊拼合,貼在底布...
布糊畫的宗源是滿族獨有的傳統藝術“補花”。起源於女真時期,是較具有時代性、民族性、地方性的民族工藝。圖案用針線補在靴、帽、衣服的前胸、後背、弓囊、箭囊、煙荷包、枕頭頂之上,所以稱為“補花”。查閱中國民間藝術發展歷史,布...
扁方為滿族婦女梳旗頭時所插飾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一字形。晚清宮廷梳“大拉翅”所用的扁方有的長達一尺二寸。清宮的翡翠扁方有的碧綠如水,有的則在翡翠上鑲嵌金銀、碧空壽字、團花、蝙蝠等吉祥圖案。這種珍貴的翡翠製作的扁方,戴...
清王朝時段推行剃髮易服,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明朝的冠冕、禮服以及漢族的一切服飾,但滿族服飾同時吸收了明朝服飾的紋理圖案。明代男子一律蓄髮挽髻,著寬鬆衣,穿長統襪、淺面鞋;清時則剃髮留辮...
清代冠服中保留的民族特色與狩獵民族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具有深刻的意義和內涵。如帝後朝袍上的馬蹄袖、披肩領和皇后兩肩所飾被稱為“緣”的半月形裝飾,分別象徵著馬蹄、弓和馬鞍的形象,將滿族騎射征戰“馬上得天下”的輝煌歷史充分...
八團補褂 八團補褂,舊時滿族貴婦服飾。簡稱“八團”。為對襟長褂,衣長過膝,袖長及腕,褂上或繡或緙絲8個團花圖案,故名。滿族貴族婦女在喜慶之日多內穿寬袖蟒袍,外罩此禮服。
在墳地的祭祀是清明節在墳堆頂上插“佛頭”,用五彩紙剪成車枯轆錢的兩方連續圖案意為搖錢樹,掛在一米來長的木棍上,上端系一朵五彩紙紮的花,與漢族迥異,是一種半抽象的剪紙作品。在眾多女神崇拜中,滿族崇拜“姥姥神”即老...
單鼓,是滿族薩滿所用依姆欽的另一種類型,由於它長期在滿漢雜居地區流行,已無滿語稱謂可考。單鼓屬握執型的單面鼓,以其形制特徵而名之,亦稱“單面鼓”、“單環鼓”、“太平 鼓”等。 學術界曾經對滿族薩滿是否使用這種類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