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支教團

滇西北支教團

滇西北支教團(Teaching Corps in North-westYunnan)是一支2007 年8月組建的支教團隊,迄今為止已發起組織各類型支教79次,輸送支教老師超過4000名,覆蓋總計68所學校。十二年支教之路,使滇西北支教團形成了一套制度完整,職業化程度高的支教後台。同時根據山區需要,滇西北支教團又總結出“以支教為主,助力山區教育均衡發展”的支教扶貧新模式。滇西北支教團年均向山區免費提供500名價值約千萬元的支教志願者。同時發動社會各界資源,在支教地區廣泛開展校園設施改造、多媒體新能源設備援建、師生拓展培訓、文體用品捐助、貧困生資助等公益項目。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滇西北支教團提倡“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理念,堅持在山區開展音、體、美、衛生、職業教育等課程。2017年,滇西北支教團創始人楊曦霆獲得第四屆CCTV年度慈善人物稱號,2018年,滇西北支教項目獲得北京市民政局4A級項目,滇西北支教團這種“安全、真實、可落地”的支教模式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下,滇西北支教團將與社會各界朋友一道,在支教扶貧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滇西北支教團
  • 外文名:TeachingCorps in North-west Yunnan
  • 組織性質:公益、教育
  • 成立時間:2007年
  • 口號:滇西北支教團-用愛守護你成長
  • 簡稱:TCNY
支教團簡介,項目發起,理念特點,大事記,支教模式,管理體系,支教成果,志願者招募,

支教團簡介

滇西北支教團(Teaching Corps in North-westYunnan)是一支2007 年8月組建的支教團隊,迄今為止已發起組織各類型支教75次,輸送支教老師超過3700名,覆蓋總計64所學校。十二年支教之路,使滇西北支教團形成了一套制度完整,職業化程度高的支教後台。同時根據山區需要,滇西北支教團又總結出“以支教為主,助力山區教育均衡發展”的支教扶貧新模式。滇西北支教團年均向山區免費提供500名價值約千萬元的支教志願者。同時發動社會各界資源,在支教地區廣泛開展校園設施改造、多媒體新能源設備援建、師生拓展培訓、文體用品捐助、貧困生資助等公益項目,年均捐贈額超過700萬元。在多年蘭辨凶駝的教學實踐中,滇西北支教團提倡“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理念,堅持在山區開展音、體、美、衛生、職業教育等課程。2017年,滇西北支教團創始人楊曦霆獲得第四屆CCTV年度慈善人物稱號,2018年,滇西北支教項目獲得北京市民政局4A級項目,滇西北支教團這種“安全、真實、可落地”的支教模式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下,滇西北支教團將與社會各界朋友一道,在支教扶貧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項目發起

十二年前(2007年),21歲的楊曦霆在麗江上大學時結識白族朋友。一次火把節的盛情邀請,他偶然進入雲南小涼山。 眼前的一切讓他驚呆了,大山深處物資匱乏、教師短缺。看到孩子們一雙雙期盼的眼睛,楊曦霆第一次給孩子們上了一節“課”。自此之後,他再也放不下山裡的孩子們。截止2019年6月,楊曦霆和他發起的滇西北支教團已經64次進入小涼山支教。十二年中,3000餘名支教老師幾乎走遍了小涼山區內的各所中國小校。

理念特點

理念
滇西北支教團締結了以灑院承“持續、自然”的支教精神為方向,以“用愛守護你成長”的支教理念為目標,意為既要堅持去改善教育問題,又應結合客觀環境實際,選擇適當的方式有效改善教育問題。我們非常注重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禮貌素質、思維模式的養成,注重選擇真正需要支教老師的學校,注重對學生產生積極的支教教育影響,注重為支教志願者提供可靠的後勤保障。希望通過安全、有效的後台組織工作,持續為每一位踏上支教旅程的志願者架設一條可以放心前往的支教之路。
特點
01、安全。滇西北支教團運行十二年來,有一套完整而嚴格的支教安全制度。這包括支教審核、支教數據、支教踩點、支教出隊、支教保險、安全控制、領隊巡訪、部門聯保、危機處置等方面的內容。每位支教老師都經過三道考驗與長達數周的培訓篩選才可上崗;每個支教學校都由支教團領隊經過數次實地踩點評估與多批短期適應性教學才能發布;至今,我們已為上千名長短期支教老師提供安全服務,我們也希望今後為更多有志支教的志願者保駕護航。
02、有效。滇西北支教團對當地教育教學有長達十二年的經驗與教學資料,通過支教教研部門可以對支教教學目標、課堂教案、學生問題、應試能力、素質培養、心理衛生等開展有效研究,統一安排,持續改善;通過支教項目部門又可以聯合社會組織展開對嘗碑山區的物質、資金層面的幫助。這種幫助是建立在支教老師長期深入當地實際的前提下展開的有針對性,投放準確,效果持續;
03、持續自然。滇西北支教團秉承“持續、自然”的支教欠台滲理念,十二年來一直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去默默影響著孩子們。由於支教團選擇的支教地點往往是那些貧困問題突出、少數民族聚居、教育教學發展緩慢的山區,因此我們從一開始就認識到支教教育教學所產生的變化不會很快也不會很大,而應該潛心紮根到基層,紮根到孩子身邊,用自身的陪伴慢慢去影響去改善。
04、服務同在。滇西北支教團每一位支教老師,都葛店犁是一個火種,都是一顆明亮的星。我們十分珍惜和保護支教老師這種資源,力爭通過專業的支教後台服務,為他們的支教之旅提供全程的陪伴與支撐。滇西北支教團從志願者報名開始,會由TC中心進行簡歷審核並由經驗豐富的老志願者章欠幾樂進行測試培訓;在志願者到達支教地後,會有貼心的後勤人員全程接待、陪伴;在志願者出發上山,會由支教團職業領隊親自帶隊輸送,並協助支教老師展開首周支教教學生活;在支教老師長短期支教過程中,支教後台和片區項目經理會實時關注了解,保持同步;同時,滇西北支教團秘書處、教研中心、後勤部、宣傳部、項目部等部門始終站在支教老師身後,準備隨時為他們提供服務。

大事記

2007.
在麗江市玉龍縣,創始人楊曦霆偶然發現山區大量留守兒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師資短缺櫃愚放問題,於是他發起成立了滇西北支教團。
2008.
滇西北支教團開始在高校招募支教志願者,對附近山區國小進行假期素質課程支教,並捐助大量文體用品。
2009.
滇西北支教行動拓展到麗江市區及臨近三個縣的十餘所學校,其中包括環境較為艱苦的寧蒗彝族自治縣。同期,支教團捐助大量衣物及文體用品。
2010.
支教團開始面向社會招募長期(一學期以上)支教志願者。同年,由於組織支教需要,創始人出資在北京設立了辦公室並招募專職人員,進行支教招募、培訓、輸送、管理等支教後台工作。
2011.
滇西北支教項目覆蓋更多貧困山區學校,開始系統招募、培訓、輸送及管理志願者,主要支教學科為“基礎教育”及“素質課程”。
2012.
滇西北支教團在條件艱苦的山區堅持支教,後勤保障壓力與支教成本明顯提升。支教老師年輸送量繼續增長,平均每年100餘名。
2013.
在對貧困山區支教的同時,不斷加大對山區衛生、貧困學生、學校設施等方面的改善與捐助,年均發起近10個物資捐助項目。
2014.
滇西北支教團發展成為年輸送支教志願者300人次、捐助價值數十萬元助學物資的支教組織。
2015.
滇西北支教項目規模及影響力不斷擴大,創始人註冊成立了北京四海弘洋公益基金會,更加規範地組織支教活動。
2016.
經過九年的沉澱與積累,滇西北支教項目已覆蓋29所山區中國小校,參與支教人數約1500名。未來,滇西北支教項目將首次向社會募集資源,提高支教老師保障水平,增強支教後台服務能力,繼續為改善貧困山區教育教學狀況努力。
2017.
2017年是支教團成立十周年,滇西北支教項目參與支教人數達到2000多名左右,覆蓋當地48所學校,首次接受央視及騰訊等媒體報導,並開展滇西北宿改工程及滇西北駐校義工等項目,開放平台,結合更多有社會責任感的本土企業,更好的為改善貧困山區教育教學及環境狀況努力。
滇西北支教團

支教模式

滇西北支教項目旨在構建一個持續為貧困山區提供免費師資的公益平台,將那些有支教理想的志願者安全、有效輸送到有需要的孩子身邊。滇西北支教項目採取長短期相結合的支教模式,長期支教老師以“基礎課程”為主,短期支教老師以“素質課程”為主,在夯實學生基礎的同時,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同時,滇西北支教項目對那些在衛生、文體用品,多媒體設備,新能源設備有迫切需求的學校,提供相應的物資捐助。滇西北支教項目通過教育和捐助兩方面去改善當地教育,注重山區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與習慣養成。

管理體系

滇西北支教團平穩運行十二年來,積累了大量支教運作管理經驗,並形成了專業化的支教後台體系。滇西北支教團滿足了志願者來自安全、保障、認同感、培訓、管理及教研方面的需求,同時具備招募、測試、培訓、輸送、評估、管理支教隊伍的能力。滇西北支教團設定九個部門六類機制去運作管理支教項目,通過各類機制去滿足實現支教老師各層次需求,又通過支教後台管理體系保障運作機制的正常運行。支教運作機制與後台管理體系相互搭配,互為保障,極大提高了支教工作的管理質量與組織規範性。專業支教後台的搭建,也向社會提供了參與支教公益的崗位,打通了人才流通渠道,形成了支教工作專業人才的培養成長環境。目前,滇西北支教團有十幾名專職後台和100 多名常年參與出隊任務的專業領隊,極大保障了支教活動的平穩開展。
滇西北支教團

支教成果

滇西北支教團以多年持續性的山區一線項目實踐,積極回響國務院《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提出的集聚公益組織與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支教、捐資助學,助力教育脫貧的號召,深入學習《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推薦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統籌推薦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等重要檔案精神,在寧蒗縣教育局的領導下,秉承“夯實基礎教育,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採取“支教為主、公益項目並行”的工作模式,持續為縣域內偏遠山區學校免費提供音、體、美、英語等短缺科目的師資,捐贈計算機等信息化教學設備,圖書、樂器、畫具、運動用品等教學器材,改善學校教學條件,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做出努力。
滇西北支教團在多年的項目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嚴格的測試培訓、教研管理與後勤保障體系。以教學質量為基礎,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推動學生內涵式發展。在師資配備上,切合山區教學實際,招募、培訓“一專多能”、有多學科教學能力的支教教師,著力幫助當地學校依《實施意見》要求通過“支教、培養全科教師等方式為小規模學校配齊配足音、體、美、英語教師,開齊課程、開足課時。”
在教學方法上,率先使用幻燈片、視頻、網際網路等信息化教育手段開展課堂教學,幫助當地老教師熟悉新技術,運用科學實驗、學科競賽、藝術展演、圖書館管理與閱讀引導等豐富的教學形式,將電子白板、實驗器材、圖書室等資源用到實處,提升校園文化氛圍。同時,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口語、寫作等學習難點展開教學研究與專項訓練,在夯實學生知識基礎、提高應試能力的同時,注重教學創新,擴展學生視野,提高綜合素質。
在教學評價上,支教團根據素質教育理念,對學生採取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在關注學生成績的同時,注重學習態度、實踐能力與養成教育。
嚴格的管理體系保證了穩定且較高質量的支教師資和良好的教學效果,支教團長期駐紮的爛泥箐鄉國中由全縣倒數第一前進到上學期的全縣第二,六年級由第十一升至第三,支教完小畢業生有六人進入全鄉前十名。在新入駐的蟬戰河鄉,支教科目和班級成績優秀,三年級英語包攬了全鄉第一、第二名,部分班級科學、品德科及格率提升逾40%,學生作文獲得全鄉最高分。
01: 滇西北支教團向滇西北山區連續十二年輸送約3000 多名優質的支教志願者,有效彌補當地師資匱乏問題。以“夯實基礎教育,推廣素質教育”為理念,在結構性缺失的支教校點開展音體美等課程,極大提高山區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
02: 通過貧困生資助、宿舍改造、太陽能修建、多媒體室援建等形式,在支教學校發起大量扶貧助困項目,在搭配支教師資投放的良好效果下,為教育均衡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03: 在恰當的宣傳策略與推廣機制下,向社會準確傳達了“教育精準扶貧,通過教育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這一扶貧攻堅思想,弘揚了公益文化,特別對年輕人傳遞了正能量。
04: 探索、建立了一套支教活動組織、管理、運行方法,對支教工作各環節內容做出了規範與定義,並通過十年時間總結了實踐經驗。
規模:總課時:128106小時、覆蓋校次:675校次、支教志願者:3700名、支教學校:64所、惠及人數:135000人、後台義工:7659名、TC培訓時間:20000小時、後台服務:294130小時
滇西北支教團

志願者招募

師資每年投放周期及人數
師資介紹、要求
基本要求:
· 學歷大本以上,師範類、有教學經驗者優先錄取。
·身體素質過硬,適應能力強,吃苦耐勞。
· 具備團隊意識,善於與人溝通合作。
· 建議具備一定工作經驗,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可以保障順利完成支教工作,並不影響既有職業規劃。
· 參與支教必須通知家人及親朋,並取得他們的認同。
教研要求:
· 對中國小知識點牢固掌握。
· 對山區教育由充分的關注,對教育學及基本授課方法有了解。
· 能夠融入支教團教研系統,充分配合併執行支教團教研部門的教學安排、任務與教研數據整理。
· 適應山區教學環境後,能按學校要求進行教學,配合學校整體教學進度。
· 對學生保持充分耐心,不體罰學生。
後勤、紀律安全方的要求(略)
支教科目
(報名志願者須在基礎科目和素質科目各選一門進行教學。)
基礎教學科目:語文(作文與國語)、英語、科學、思品等。
素質教學科目:音樂、體育、美術、手工、舞蹈等。
招募流程
投遞簡歷(郵件、官網線上填寫)——審核通過——電話交流——初試(網路)——線上一對一培訓——複試(網路)——錄取通知——集合——線下封閉培訓——出隊——試用期1個月——成為滇西北山區支教老師
特點
01、安全。滇西北支教團運行十二年來,有一套完整而嚴格的支教安全制度。這包括支教審核、支教數據、支教踩點、支教出隊、支教保險、安全控制、領隊巡訪、部門聯保、危機處置等方面的內容。每位支教老師都經過三道考驗與長達數周的培訓篩選才可上崗;每個支教學校都由支教團領隊經過數次實地踩點評估與多批短期適應性教學才能發布;至今,我們已為上千名長短期支教老師提供安全服務,我們也希望今後為更多有志支教的志願者保駕護航。
02、有效。滇西北支教團對當地教育教學有長達十二年的經驗與教學資料,通過支教教研部門可以對支教教學目標、課堂教案、學生問題、應試能力、素質培養、心理衛生等開展有效研究,統一安排,持續改善;通過支教項目部門又可以聯合社會組織展開對山區的物質、資金層面的幫助。這種幫助是建立在支教老師長期深入當地實際的前提下展開的有針對性,投放準確,效果持續;
03、持續自然。滇西北支教團秉承“持續、自然”的支教理念,十二年來一直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去默默影響著孩子們。由於支教團選擇的支教地點往往是那些貧困問題突出、少數民族聚居、教育教學發展緩慢的山區,因此我們從一開始就認識到支教教育教學所產生的變化不會很快也不會很大,而應該潛心紮根到基層,紮根到孩子身邊,用自身的陪伴慢慢去影響去改善。
04、服務同在。滇西北支教團每一位支教老師,都是一個火種,都是一顆明亮的星。我們十分珍惜和保護支教老師這種資源,力爭通過專業的支教後台服務,為他們的支教之旅提供全程的陪伴與支撐。滇西北支教團從志願者報名開始,會由TC中心進行簡歷審核並由經驗豐富的老志願者進行測試培訓;在志願者到達支教地後,會有貼心的後勤人員全程接待、陪伴;在志願者出發上山,會由支教團職業領隊親自帶隊輸送,並協助支教老師展開首周支教教學生活;在支教老師長短期支教過程中,支教後台和片區項目經理會實時關注了解,保持同步;同時,滇西北支教團秘書處、教研中心、後勤部、宣傳部、項目部等部門始終站在支教老師身後,準備隨時為他們提供服務。

大事記

2007.
在麗江市玉龍縣,創始人楊曦霆偶然發現山區大量留守兒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師資短缺問題,於是他發起成立了滇西北支教團。
2008.
滇西北支教團開始在高校招募支教志願者,對附近山區國小進行假期素質課程支教,並捐助大量文體用品。
2009.
滇西北支教行動拓展到麗江市區及臨近三個縣的十餘所學校,其中包括環境較為艱苦的寧蒗彝族自治縣。同期,支教團捐助大量衣物及文體用品。
2010.
支教團開始面向社會招募長期(一學期以上)支教志願者。同年,由於組織支教需要,創始人出資在北京設立了辦公室並招募專職人員,進行支教招募、培訓、輸送、管理等支教後台工作。
2011.
滇西北支教項目覆蓋更多貧困山區學校,開始系統招募、培訓、輸送及管理志願者,主要支教學科為“基礎教育”及“素質課程”。
2012.
滇西北支教團在條件艱苦的山區堅持支教,後勤保障壓力與支教成本明顯提升。支教老師年輸送量繼續增長,平均每年100餘名。
2013.
在對貧困山區支教的同時,不斷加大對山區衛生、貧困學生、學校設施等方面的改善與捐助,年均發起近10個物資捐助項目。
2014.
滇西北支教團發展成為年輸送支教志願者300人次、捐助價值數十萬元助學物資的支教組織。
2015.
滇西北支教項目規模及影響力不斷擴大,創始人註冊成立了北京四海弘洋公益基金會,更加規範地組織支教活動。
2016.
經過九年的沉澱與積累,滇西北支教項目已覆蓋29所山區中國小校,參與支教人數約1500名。未來,滇西北支教項目將首次向社會募集資源,提高支教老師保障水平,增強支教後台服務能力,繼續為改善貧困山區教育教學狀況努力。
2017.
2017年是支教團成立十周年,滇西北支教項目參與支教人數達到2000多名左右,覆蓋當地48所學校,首次接受央視及騰訊等媒體報導,並開展滇西北宿改工程及滇西北駐校義工等項目,開放平台,結合更多有社會責任感的本土企業,更好的為改善貧困山區教育教學及環境狀況努力。
滇西北支教團

支教模式

滇西北支教項目旨在構建一個持續為貧困山區提供免費師資的公益平台,將那些有支教理想的志願者安全、有效輸送到有需要的孩子身邊。滇西北支教項目採取長短期相結合的支教模式,長期支教老師以“基礎課程”為主,短期支教老師以“素質課程”為主,在夯實學生基礎的同時,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同時,滇西北支教項目對那些在衛生、文體用品,多媒體設備,新能源設備有迫切需求的學校,提供相應的物資捐助。滇西北支教項目通過教育和捐助兩方面去改善當地教育,注重山區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與習慣養成。

管理體系

滇西北支教團平穩運行十二年來,積累了大量支教運作管理經驗,並形成了專業化的支教後台體系。滇西北支教團滿足了志願者來自安全、保障、認同感、培訓、管理及教研方面的需求,同時具備招募、測試、培訓、輸送、評估、管理支教隊伍的能力。滇西北支教團設定九個部門六類機制去運作管理支教項目,通過各類機制去滿足實現支教老師各層次需求,又通過支教後台管理體系保障運作機制的正常運行。支教運作機制與後台管理體系相互搭配,互為保障,極大提高了支教工作的管理質量與組織規範性。專業支教後台的搭建,也向社會提供了參與支教公益的崗位,打通了人才流通渠道,形成了支教工作專業人才的培養成長環境。目前,滇西北支教團有十幾名專職後台和100 多名常年參與出隊任務的專業領隊,極大保障了支教活動的平穩開展。
滇西北支教團

支教成果

滇西北支教團以多年持續性的山區一線項目實踐,積極回響國務院《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提出的集聚公益組織與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支教、捐資助學,助力教育脫貧的號召,深入學習《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推薦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統籌推薦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等重要檔案精神,在寧蒗縣教育局的領導下,秉承“夯實基礎教育,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採取“支教為主、公益項目並行”的工作模式,持續為縣域內偏遠山區學校免費提供音、體、美、英語等短缺科目的師資,捐贈計算機等信息化教學設備,圖書、樂器、畫具、運動用品等教學器材,改善學校教學條件,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做出努力。
滇西北支教團在多年的項目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嚴格的測試培訓、教研管理與後勤保障體系。以教學質量為基礎,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推動學生內涵式發展。在師資配備上,切合山區教學實際,招募、培訓“一專多能”、有多學科教學能力的支教教師,著力幫助當地學校依《實施意見》要求通過“支教、培養全科教師等方式為小規模學校配齊配足音、體、美、英語教師,開齊課程、開足課時。”
在教學方法上,率先使用幻燈片、視頻、網際網路等信息化教育手段開展課堂教學,幫助當地老教師熟悉新技術,運用科學實驗、學科競賽、藝術展演、圖書館管理與閱讀引導等豐富的教學形式,將電子白板、實驗器材、圖書室等資源用到實處,提升校園文化氛圍。同時,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口語、寫作等學習難點展開教學研究與專項訓練,在夯實學生知識基礎、提高應試能力的同時,注重教學創新,擴展學生視野,提高綜合素質。
在教學評價上,支教團根據素質教育理念,對學生採取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在關注學生成績的同時,注重學習態度、實踐能力與養成教育。
嚴格的管理體系保證了穩定且較高質量的支教師資和良好的教學效果,支教團長期駐紮的爛泥箐鄉國中由全縣倒數第一前進到上學期的全縣第二,六年級由第十一升至第三,支教完小畢業生有六人進入全鄉前十名。在新入駐的蟬戰河鄉,支教科目和班級成績優秀,三年級英語包攬了全鄉第一、第二名,部分班級科學、品德科及格率提升逾40%,學生作文獲得全鄉最高分。
01: 滇西北支教團向滇西北山區連續十二年輸送約3000 多名優質的支教志願者,有效彌補當地師資匱乏問題。以“夯實基礎教育,推廣素質教育”為理念,在結構性缺失的支教校點開展音體美等課程,極大提高山區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
02: 通過貧困生資助、宿舍改造、太陽能修建、多媒體室援建等形式,在支教學校發起大量扶貧助困項目,在搭配支教師資投放的良好效果下,為教育均衡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03: 在恰當的宣傳策略與推廣機制下,向社會準確傳達了“教育精準扶貧,通過教育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這一扶貧攻堅思想,弘揚了公益文化,特別對年輕人傳遞了正能量。
04: 探索、建立了一套支教活動組織、管理、運行方法,對支教工作各環節內容做出了規範與定義,並通過十年時間總結了實踐經驗。
規模:總課時:128106小時、覆蓋校次:675校次、支教志願者:3700名、支教學校:64所、惠及人數:135000人、後台義工:7659名、TC培訓時間:20000小時、後台服務:294130小時
滇西北支教團

志願者招募

師資每年投放周期及人數
師資介紹、要求
基本要求:
· 學歷大本以上,師範類、有教學經驗者優先錄取。
·身體素質過硬,適應能力強,吃苦耐勞。
· 具備團隊意識,善於與人溝通合作。
· 建議具備一定工作經驗,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可以保障順利完成支教工作,並不影響既有職業規劃。
· 參與支教必須通知家人及親朋,並取得他們的認同。
教研要求:
· 對中國小知識點牢固掌握。
· 對山區教育由充分的關注,對教育學及基本授課方法有了解。
· 能夠融入支教團教研系統,充分配合併執行支教團教研部門的教學安排、任務與教研數據整理。
· 適應山區教學環境後,能按學校要求進行教學,配合學校整體教學進度。
· 對學生保持充分耐心,不體罰學生。
後勤、紀律安全方的要求(略)
支教科目
(報名志願者須在基礎科目和素質科目各選一門進行教學。)
基礎教學科目:語文(作文與國語)、英語、科學、思品等。
素質教學科目:音樂、體育、美術、手工、舞蹈等。
招募流程
投遞簡歷(郵件、官網線上填寫)——審核通過——電話交流——初試(網路)——線上一對一培訓——複試(網路)——錄取通知——集合——線下封閉培訓——出隊——試用期1個月——成為滇西北山區支教老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