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游日記

滇游日記是明代徐弘祖散文徐弘祖(1586—1641),字振之,號霞客,江陰(今江蘇江陰縣)人。自幼喜歡讀古今史籍、輿地誌和山海圖等書,從21歲起開始漫遊各地,歷時30多年,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所到之處,他都以日記形式,記錄下實地考察過的山川形勝、地質風貌、物產氣候和民俗風情等。他逝世後,由友人將部分日記遺稿,整理編輯為《徐霞客遊記》一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滕青山
  • 作品別名:滇游日記
  • 創作年代明代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徐弘祖
作品概況,作品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關於作者,作者簡介,選段翻譯,

作品概況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滇游日記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徐弘祖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二十七日(1)。
晨起,飯(2)而行。仍取“木膽”(3)肩負之。由岡東南下峽,一里余,復有煙氣鬱勃(4),則熱水復溢塢中(5),與冷水交流而西出峽,其塢皆東大山之環壑(6)也。由其南復上坡,里余,有坑自東山橫截而西,若塹(7)界之者,其下亦水流淙淙。隨坑東向上,一里,從坑墜(8)處,南渡其上;蓋其東未渡處,亦盤壑成坪(9),有村倚東峰下,路當其西南。半里,有岐(10);一,南行坡上;一,東向村間。余意(11)向東者,乃村中路,遂循東峰南行,前望尖山甚近。三里,稍下,見一塢橫前,其西下即塢索之旁村,其南逾即雅鳥之西岰(12)矣。乃情悟此為固棟道(13)。亟(14)轉而東,莽行坡坂(15)間。一里,得南來大路,乃知此為固棟向南香甸道,從之(16)。漸東北上,一里稍平。東向半里,復上坡,平上者一里,行峰頭稍轉而南,半里,即南雅鳥之脊(17)也。從其上可南眺巃嵷山。而北來之嶺,從其北下墜為岰,復起此坡。東隨塢脊平行半里,乃東北下抵岰東,則有路西自岰中來者,乃熱水塘正道,——當(18)從墜坑東村之岐上,今誤迂(19)而南也。於是又東下,一里余,其下盤而為坪,當北山之東,山界頗開(20),中無阡塍(21),但豐草芃芃(22)。東北一峰東突,嶻嶪前標(23),即石房洞山也。其後乃西北而屬於西山。西山則自北而南,如屏之列,即自熱水塘之東,而南度雅鳥者也。於是循西山又北下,半里,見有兩三家倚南坡而廬(24),下頗有小流,東向而墜,而路出其西北,莫可問為何所(25)。已而(26)遇一人,執而詢之;其人曰:“雅鳥山村也“,亟馳去。後乃各此為畏途(27),行者俱不敢停趾(28),而余貿貿焉自適(29)也。又北一里,再逾一東突之坡,一里,登其岰中,始覺東江之形,自其南破(30)雅鳥東峽而去,而猶不見江也。北向東轉而下,一里,有峽自西北來,即嶻嵲(31)後西北之山,與西界夾而成者。中有小水,隨峽東出,有小木橋度其上。過而東,遂循北山之麓,始見南壑中,東江盤曲向西南而破峽;蓋此地,北山東突而嶻嵲,南山自石洞廠南,盤旋西轉,高聳為江東山北嶺,與北對夾,截江西下,中拓(32)為塢,曲折其間。路從其北東行一里,有岐東南,下塢中,截流渡舟(33),乃東趙石洞之道;有路東北挾嶻嵲之峰而轉,乃北趙南香甸道。於是東北一里余,轉嶻嵲峰東,遙眺其塢大開,自北而南,東西分兩界夾這,西山多東突之尖,東山有亘屏(34)之勢。塢北豁然遙達(35),塢東則江東北嶂(36),矗峙(37)當夾,惟東南一峽,窈窕而入,為楊橋、石洞之徑;西南一塢,宛轉而注(38),為東江穿峽之所。
先是,余望此嶻嵲之峰,已覺其奇;及環其麓,仰見其盤亘之崖,層聳疊上;既東轉北向,忽見層崖之上,有洞東向,欲一登而不見其徑,欲舍之又不能竟去(39)。遂令顧仆停(40)行李,守“木膽”於路側,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41)。半里之後,土削不能受足(42),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43)。幸而及(44)石,然石亦不堅,踐之輒隕(45),攀之亦隕;間得一少粘者(46),繃足掛指(47),如平貼於壁(48),不容移一步。欲上既無援(49),欲下亦無地,生平所歷危境,無逾於此。蓋峭壁有之,無此蘇土(50);流土(51)有之,無此蘇石(52)。久之,先試得其兩手兩足四處不摧之石(53),然後懸空移一手,隨懸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後懸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墜,又手足無力,欲自墜;久之,幸攀而上,又橫貼(54)而南過;共半里,乃抵其並崖。稍循而下墜(55)始南轉入洞。洞門穹然(56),如半月上覆,上多倒垂之乳(57),中不甚深,五丈之內,後壁環擁,下裂小門,批隙而入(58)丈余即止,無他奇也。出洞,仍循北崖西上,難於橫貼之陟(59),即隨峽上躋,冀(60)有路北迂而下,久之不得。半里,逾坡之西,復仰其上崖高穹,有洞當其下,洞門南向,益竭蹶從之(61)。半里,入洞。洞前有巨石當門,門分為二,先從其西者入。門以內輒隨巨石之後東轉,其中夾成曲房,透(62)其東,其中又旋為後室,然亦丈余而止,不深入也。旋從其東者出。還眺巨石之上,與洞頂之覆者尚余丈余,門之東又環一石對之;其石,中懸如台,若置梯躡(63)之,所攬(64)更奇也。出洞、循崖而北,半里,其下亦俱懸崖無路,然皆草根懸綴(65)遂坐而下墜,以雙足向前,兩手反而後揣(66)草根,略逗(67)其投空之勢,順之,一里下,乃及(68)其麓,與顧仆見,若更生(69)也。
日將過午,食攜於路隅(70)。即循西山北行,三里,而西山中遜(71)。又一里,有村倚西山塢中。又半里,遶村之前而北,遂與江遇;蓋江之西曲處也。其村,西山後抱,東江前揖,而南北兩尖峰,左右夾峙,如旗鼓配合甚稱(72)。有小溪從後山流出,傍樹就水,皆環塍為田;是名喇哈寨,亦山居之勝處(73)也。溯(74)江而北,半里,度小溪東注之橋,復北上坡。二里,東北循北尖峰之東麓,一里余,仰見尖峰之半,有洞東向,高穹,其門甚峻,上及峰頂,如檐覆飛空(75),乳垂於外,檻(76)橫於內,而其下甚削,似無陟境(77),蓋其路從北坡橫陟也。余時亦以負荷未釋(78),遂先趨廠(79)。又北一里余,渡一西來之澗,有村廬接叢(80)於江之西岸,而礦爐(81)滿布之,是為南香甸。乃投寓於李老家。時甫(82)過午也。
於是,余止存青蚨(83)三十文,攜之袖中,計不能為界頭返城(84)之用,然猶可糴米為一日供(85)。迨石房洞扒(86)山,手足無主,竟不知拋墮何所,至是手無一文。乃以褶、襪、裙三事(87),懸於寓外,冀售其一,以為行資。久之,一人以二百餘文買紬(88)裙去,余欣然,沽酒市肉(89)令顧個烹於寓。余亟索飯,乘晚探尖峰之洞。
乃從村西溯來之溪,半里,涉其南,從僰彝(90)廬後南躡坡,迤邐(91)南上一里,遂造(92)洞下。洞內架廬三層,皆五楹(93)額(94)其上曰云岩寺。始從其下層折而北,升中層;折而南,升上層。其中神象雜出,然其前甚廠(95)。石乳自洞檐下垂於外,長條短縷,繽紛飄颺(96)或中透而空明,或交垂而反卷,其狀甚異。復極其北(97),頂更穹盤(98)而起,乃因(99)其勢,上架一台;而台之上,又有龕西迸(100),復因其勢,上架一閣。又從台北,循崖置(101)坡,盤空而升,洞頂氤氳(102)之狀,洞前飄灑之形,收覧殆盡(103)。台之北,復迸一小龕南向,更因其勢而架梯通之,前列以小坊(104),題曰“水月”;中供白衣大士。余從來嫌洞中置閣,每掩洞勝(105);惟此(106)點綴得宜,不惟無礙,而更覺靈通(107)。不意殊方(108),反得此神構(109)也!時,洞中道人(110)尚在廠未歸,雲磴(111)不封,乳房無扃(112),憑憩(113)久之,恨不攜囊(114)托宿其內也。洞之南,復有一門駢啟(115),其上亦有乳垂,而其內高、廣俱不及三之一,石色赭黃(116)如新鑿者。攀其上級,復透小穴西人,二丈後,曲而南,其中漸黑,而有水中貯(117),上有滴瀝聲,而下無旁泄竇(118),亦“神瀵”(119)也。洞中所酌(120)惟此。其中穴更深迥(121),但為水隔而黑,不復涉而窮(122)之。乃下,仍從北岩下循舊路,二里,返寓,遂啜酒(123)而臥,不覺陶然。
南香甸,余疑為蘭香之譌(124)。蓋其甸在北,不應以稱也。山自明光分派來,西即阿幸東南下之山,東乃斜環而南,至甸東,乃西突而南下,夾江流於中——其流亦發於明光——北即姊妹山東行之脈也。是為固棟東江之源。此中有“明光六廠”(125)之名,而明光在甸北三十里,實無“廠”也。惟燒炭運甎(126),以供此廠之鼓煉(127)。此廠在甸中,而出礦之穴在東峰最高處;過雅鳥北嶺,即望而見之,皆採挖之廠,而非鼓煉之廠也。東峰之東北,有石洞廠,與西北之阿幸,東南之灰窯,共為“六廠”雲。諸廠中惟此廠居廬最盛(128)。然阿幸之礦,紫塊如丹砂,此中諸廠之礦,皆黃如沙泥,似不若阿幸者之重也。

作品注釋

(1)二十七日——指1639年(己卯年)四月二十七日。作者當時五十四歲,這次離家出遊已進入第四個年頭了。他在這年四月十三日抵達騰越,由此南觀跌水,考大盈江的出路;西遊尖峰,西北游寶峰寺、打鷹山;下由順江村,到固棟,探究龍川支流東,西二江的發源;溯西江而北,出滇灘關,抵阿幸廠;東南雅鳥山,進入東江谷;北趨南竿甸廠。這一則日記,記錄了途經石房洞山,探洞遇險的始末。
(2)飯——吃罷早食(作動詞用)。
(3)“木膽”——作者前三天(四月二十四日)游固棟玉皇閣時所發現的一種植物,當日日記載:“……南出峽門,其門南臨絕壑,上夾重崖,有二木球倒懸其前,仰睇之,其上垂藤自崖懸空下丈余,即結為癭,如瓠匏之綴於蔓者;癭之端綴旁芽細枝,上迎雨露,茸茁夭矯,花葉不一狀,亦有結細子員綴枝聞者,即山僧亦不能名之,但曰‘寄生’,或曰‘木膽’而已……是午,返寺,同顧仆取斧縛竿,負梯而往,……久而後得之。癭圓若葫蘆倒垂,上大下小,中環的頸;一癭環若巨石,兩端圓奏而中空,皆藤懸於上,而枝發於下;如藤者輕而松,如葫蘆者堅而重。余不能兼收,後行時置輕鍘堅者而走。”
(4)鬱勃——煙氣瀰漫的樣子。
(5)熱水——指溫泉。塢——四周高,中間低的地方。作者四月二十六日游熱水塘,當日日記載:“……時猶下午,遍觀熱水所匯,其出甚異。蓋塢中有淚水自東峽中注一而西者,冷泉也。小水這左右,泉孔隨地而出,其大如管,噴竅而上,作鼓沸狀,滔滔有聲,躍起水面者二三寸,其熱加沸,有數孔突出一處者,有從石隙一處者,有從石窞中斜噴者,其熱尤甚。”
(6)壑(huò)——聚水的深谷,山坳里的溝池。
(7)塹(qiàn)——壕溝
(8)墜——往下低落。
(9)坪——平地。
(10)岐——岔道
(11)意——以為,猜測。
(12)其南逾——越過它(指塢)的南邊。岰(yǒu)——山窪,山谷
(13)固棟道 ——通向固棟的道路。
(14)亟——趕緊。
(15)莽行——在草莽中摸索前進。坂——山坡。
(16)從之——順著這條路走。
(17)脊——這裡指山嶺。
(18)當——本應該。
(19)迂——走了彎路。
(20)開——開闊。
(21)阡塍(chéng)——田間的界路。
(22)芃(péng)芃——草木茂盛的樣子。
(23)嶻嶪(jié yè)——山勢高大雄壯。前標——形狀突出顯眼。
(24)倚南坡而廬——靠著南坡築廬。廬,房屋
(25)莫可問為何所——找不到人詢問這是什麼地方。
(26)已而——過了一會兒。
(27)畏途——大家都不敢行走的危險的道路。
(28)停趾——止步不前,歇足。
(29)貿貿焉——滿不在乎,無所謂的樣子。自適——自管自走(也有自得其樂的意思)。
(30)破——穿越。
(31)嶻嵲(niè)——這裡作名詞用,借指前面提到的那座“東突”“前標”的石房洞山。
(32)拓(tuò)——土地平夷開展。
(33)截流渡舟——乘船過江。
(34)亘屏——橫列的屏風。
(35)豁然——開闊。遙達——通往遠處。
(36)嶂(zhàng)——像屏風一樣的山峰。
(37)矗立(chù)峙——兩山高聳對立。
(38)宛轉而注——轉折前行。
(39)不能竟去——捨不得就此而去。
(40)停——放下。
(41)削——陡峭。
(42)不能受足——無法插腳,踩不上去。
(43)不能受指——承受不起手指的攀扯。
(44)及——登上。
(45)輒——馬上就會。隕(yǔn)——往下墜落。
(46)間得——偶得。少(shāo)粘者——稍微牢固些的(指石)。
(47)繃足——緊繃著腳跟。掛指——貼緊雙手。
(48)平帖於壁——(人)像掛在牆壁上。
(49)援——攀扯。
(50)蘇土——鬆動的土。
(51)流土——也是鬆動的土。
(52)蘇石——鬆散的石塊。
(53)先試得其兩手兩足四處不摧之石——先措到了一處可以經得起手攀腳蹬的石塊。
(54)橫帖——斜著身子緊貼在石壁上。
(55)稍循而下墜——又稍微下退了一段距離。
(56)穹然——高高的。
(57)乳——石鐘乳,從石灰岩洞頂下垂的石術,又名鐘乳石
(58)批隙而入——從隙縫間擠身進去。
(59)難於橫帖之陟——比剛才斜著身子緊貼石壁而行更艱難。陟(zhì),走山路。
(60)冀(jì)——希望。
(61)竭蹶從之——勉力攀登上去。
(62)透——穿越。
(63)囁(niè)——踩踏(梯子)而登。
(64)攬——收入眼底的景象。
(65)綴——連續一大片的意思。
(66)揣(chuǎi)——拉扯著。
(67)逗——身子晃蕩一下配合出某種姿勢。
(68)及——到達。
(69)更生——重生,死而再生。
(70)攜飯——所帶的乾糧。路隅(yú)——路旁。
(71)中遜——(山脈)中斷的意思。
(72)稱——對稱,相配。
(73)勝處——住處,好地方。
(74)注溯——沿著。
(75)檐覆飛空——就是“覆檐飛空”的意思。飛空,形容結構很生動也形容覆檐很高。
(76)檻(kǎn)——門限。
(77)陟境——可以通行的山路。
(78)釋——卸下,解除。
(79)廠——指南香甸廠。
(80)村廬——房舍。接叢——密接成群。
(81)礦爐——煉礦用的爐子。
(82)甫——剛剛。
(83)止存——只剩有。青蚨——本是蟲名,扣世用作錢的代稱。
(84)計——盤算一下。界頭——作者四月二十八日有界頭之行。再過一天(四月二十九日)回到騰越。城——指騰越。
(85)為一日供——供一天的需要。
(86)迨——及至,等到。扒——同“爬”字。
(87)褶(dié)——袷衣。裙——古代男子所穿的下衣。三事——三件東西(物品)。
(88)紬——同“綢”字。
(89)沽酒市肉——打酒買肉。
(90)僰(bó)彝——古代住豐我國雲、貴一帶的一種少數民族。
(91)迤(yǐ)邐——綿延,連線。
(92)造——抵達。
(93)楹——原本是房柱,這裡引申為屋子的意思。
(94)額——題扁額(作動詞用)。
(95)廠——同“敞”字,高大開闊。
(96)繽紛——花樣繁多。飄颺(yāng)——形容那些鐘乳石柱的形狀非常生動。
(97)極其北——互它的最北頭。
(98)穹盤——向高處盤旋。
(99)因——借,順。
(100)龕(kān)——供奉佛像的小室。迸——突然出現。
(101)置——形成。
(102)氤氳(yīn yūn)——煙氣上升的樣子。
(103)收覽殆盡——幾乎一覽無餘。
(104)坊——牌坊。
(105)每掩洞勝——往往會掩蓋山洞的妙景。
(106)惟此——只有這裡的閣。
(107)靈通——巧妙。
(108)殊方——指邊遠偏僻的地方。
(109)神構——精妙的建築。
(110)道人——修行的人。
(111)雲磴——高入雲中的石級(指通向修行人的山居的道路)。
(112)乳房——鐘乳石所結成的的天然房屋(指深山中修行人的住處)。扃(jiǒng)——鎖,關閉。
(113)憑憩(qì)——藉此休息。
(114)攜囊——帶上行李。
(115)駢啟——並排地張開著。
(116)赭(zhě)黃——天然的褐鐵礦,可以用作黃色顏料。
(117)有水中貯——其中貯藏著水。
(118)旁匯竇——排泄水的小洞。
(119)神瀵(fèn)——源出《列子·湯問篇》:“禹之治水土地,迷而失途,謬之(至)一國。……當國之中有山,山名壺領,關若甔甀,頂有口,狀若員(圓)環,名曰滋穴,有水湧出,名曰‘神瀵’。”這裡借用來形容水池的奇妙。瀵,山頂的泉。
(120)所酌——所飲的水。
(121)迥(jiǒng)——遠。
(122)窮——徹底探查。
(123)啜(chuò)酒——喝點酒。
(124)譌(é)——同“訛”字,謬誤。
(125)“明光六廠”——阿幸、南香甸、灰窯、雅鳥、明光,合稱為“明光六廠”;是著名的銀礦區。
(126)甎——同“磚”字。
(127)鼓煉——用鼓風來煉礦。
(128)居廬最盛——住家最多。
蝴蝶泉:(山麓)有樹大合抱,倚崖而聳立,下有泉,東向淑根竅而出,清洌可鑑。
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蛺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
又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自樹顛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
遊人俱從此月群而觀之,過五月乃已。

關於作者

作者簡介

《徐霞客遊記》在地理學上有重要價值。英國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評價說:“《徐霞客遊記》讀來並不像十七世紀學者的東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紀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此書也是優美的遊記散文集。文章從容自如地記述沿途的所見所感,筆法樸實,不事雕琢,情景真切,語言自然。

選段翻譯

原文:忽見層崖之上,有洞東向,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半里之後,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堅,踐之輒隕,攀之亦隕,間得一稍粘者,繃足掛指,如平帖於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無援欲下亦無地生平所歷危境無逾此者。久之,先試得其兩手兩足四處不摧之石,然後懸空移一手,隨懸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後懸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墜;又手足無力欲自墜,久之,幸攀而上。……
突然發現層層懸崖的上面,有個洞口朝東的山洞,我抬著頭攀岩上去。(懸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路之後,土崖太陡峭擱不下腳,用手抓著草根向上攀登。不一會草根也禁不住我了,幸虧到了石崖地帶;但是石頭也不結實,踩一下就掉落,扒一下也掉落,偶爾能找到一個稍微牢固的石頭,繃緊了腳扒住了手指,就像平貼在崖壁上,不能動一步,想往上沒有援助想往下也沒有地方,是我生平經歷的最危險的境地。過了好長時間,先試著找到兩手兩腳周圍牢固的石頭,然後身體懸空挪動一隻手,隨即再懸空挪動一隻腳,一隻手一隻腳抓牢以後,然後又懸空挪動另一隻手另一隻腳,幸虧石頭沒有掉落;手腳又感到沒有力氣想自己墜落,很長時間,幸好攀上去了。……①【削】陡峭。 ②【隕】墜落。 ③【帖】同“貼”。 ④【摧】崩裂。
徐宏祖徐宏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