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澤三。清末民初四川安岳人,考舉不中,人稱溫師爺。著名繪畫書法藝術家,焰火製作大師,紙紮藝人。溫澤三長期生活在四川省威遠縣高石場。
基本介紹
- 本名:溫澤三
- 別稱:溫師爺
- 所處時代:清末民初
- 出生地:四川安岳
- 職業:著名繪畫書法藝術家
名震高石場,安分守己,
名震高石場
他來到高石場,有人接洽他,收留他,他的專長得以發揮,又有搞此行的人崇拜他、恭敬他、扶持他,他就像找到了一個歸宿。當時,像他這種文化人,若考試不中,就沒有奉祿,生活就無著落。而溫師爺除文化方面造詣較高外,主要他還有一身手藝,走到哪裡都有飯吃。
溫師爺來到高石場的第二年,聽說每年威遠的城隍會(五月廿七)出駕很鬧熱,各鄉鎮都要做一個燈彩去威遠縣城遊街行香,另外還辦有很多台戲。滿街鞭炮齊鳴,熱鬧非凡。溫師爺去看後回來說:“做得不好!都是龍燈、獅燈、牛兒燈、車車燈這些常見的東西占多數,明年,我來做個新的燈彩給他們瞧瞧。”
他來到高石場的第三年,便動了很多腦筋,拿出自己的本事,組織了一個大型組合燈叫“麒麟送子燈”,主要是宋紫麟和彭吉祥當他的下手。一切準備停當,城隍會的頭天(五月二十六)便送到威遠做好準備。第二天一亮相整個縣城簡直是一遍歡騰。
高石場的燈彩過來了,請看:前面大鑼大鼓,一對滾子燈牌匾和八個燈籠開道,每個燈籠上寫一個字“高石場麒麟送子燈”,前面是一堂鸞架,旗龍幡傘。接著是四個陪獸:獨角獸、獅子、大象、狴犴,都由人穿戴著耍動。走在中間的是一個很大、很威武、很精彩的麒麟,麒麟後面拖著一個四輪車,車內有五個童子,名曰“五子登科”,後面嗩吶齊奏。這個組合燈彩前後要扯一里多路,需要一百多人上路,是這次城隍會上最精彩、最大型、最熱鬧的燈。從此,高石溫澤三的紙紮便名揚附近州縣。
光緒皇帝滿四十歲那年,普天同慶。因為榮縣出了一個翰林學士趙熙(字堯生),所以榮縣(當時是榮州)要大搞一番,就是舉辦皇會。辦皇會必須要扎各式燈彩,便到威遠找人(當時威遠縣屬榮州管轄),但威遠縣上也要慶祝,人手不夠用。於是縣上才舉薦高石溫師爺,溫師爺當時的條件是要帶兩個得力助手,即得意門生:宋紫麟和彭吉祥。這次又當之無愧拿了頭彩,為威遠爭了光。兩個徒弟也隨著老師增長了見識,提高了技藝。
原來自貢市屬富順縣管轄,分別叫自流井、貢井、大安等,盛產食鹽,大老闆多,有錢人多,很是熱鬧。我們這些鄉鎮上的生意再好,家裡再富裕,跟這些大老闆比起來就已是小巫見大巫了。就連附近的三多寨也是個富饒的地方,寨內王、李二姓最多。在此住的糧戶有收租千多石的(如威遠郭家),辦鹽廠的有一百多口圈(一口圈就是一口灶)的,寨子上養有保衛隊。
溫師爺聽說富順的自流井很熱鬧,便趁曾客長的生意淡月時到自流井去走走。他想憑自己的勢力打入上流社會,就拿出自己的書畫作品去走訪社會名流。他的東西確是很好,無論是詩詞歌賦,書畫作品,其藝術水平在同行中都是當仁不讓,人們無不視為珍寶。每到一處都上請下迎,迎風接洽,宴席款待。酒席桌上,當場吟詩作對,作畫寫字,深受人們敬仰。還有些所謂二、三流文人甘願為他當下手,隨其左右。
有次,一位很有錢的東家老闆特意登門請他到家做畫。為了招待好溫師爺,還專門請了幾位陪客,這些陪客都是些“儒士”、“雅士”。在原來,稱得上儒士的人都是人們認為很有學問的文人,而儒士是最受人尊敬的人。真湊巧,這次請的陪客中就有長期在自流井教書,教有錢人家子弟的曾漢儒,這個曾漢儒就是高石場半邊街曾伯常的祖父(另外,高石場硯台壩的儒士朴鶴階也在自流井教書)。主人家設宴席熱情款待,人們正在酒性正濃之時書畫筆墨侍候,當場作畫。那真是妙筆生花,突然間恭維喝彩之聲四起。又重新上桌吃飯時,曾漢儒也隨口說了一句“恭敬話”:“溫師爺真不簡單,他在威遠高石場舉辦的‘麒麟送子燈’那才叫絕,在威遠全縣的城隍會中拿來了頭彩……”。說“恭敬話”的人也許有意,也許無心,這句話把溫師爺一下子從天上說到了地下。頓時,當場的人都目瞪口呆。溫師爺怎么了……,啊!?原來他是個手藝人、匠人……太掃興了……。從此,溫師爺在自貢讓人瞧不起。
安分守己
在那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裡,讀書人和藝人的級差很大。只有所謂真正的讀書人,才受人尊敬。一個匠人算什麼?下等的手藝人怎敢與文人墨客平起平坐。其實憑心而論,好多真正的所謂“文人”哪比得上溫澤三溫師爺呢?只不過溫師爺走上了藝術這條路。其實,溫師爺才是真正的文人與藝術家。經過這次遭遇後,溫師爺就沒再去各處顯能了。他也知道這個社會容不下真正的能人,容不下藝術人才,他們看重的只是表面上的東西。於是,溫師爺就一直在高石場老老實實做自己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