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父愛新覺羅·
載治,乃
乾隆十一子成親王
永瑆之曾孫,過繼於
道光長子隱志郡王
奕緯為嗣,世襲
鎮國將軍、輔國公,兼理民政部總理大臣。溥侗自幼在
上書房按部就班地讀經史,學作詩文,鑽研琴、棋、書、畫,收藏金石、碑帖,精於治印,酷愛劇藝。對於昆、京藝術,生、旦、淨、末、醜兼工,並對戲劇音樂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無所不通。世人尊稱為“侗五爺”,溥侗精於古典文學和文物鑑賞,並通曉詞章音律。清宣統三年(1911年)八月十三日(陽曆十月四日)頒定清朝第一首法定國歌,也是歷史上第一首法定國歌,由嚴復作詞,一等鎮國將軍溥侗作曲,郭曾炘修訂,頒行六天后
武昌起義。1927年曾任“樂律研究所”所長,後被清華大學、女子文理學院等校聘為教授,講授
崑曲。1934年,赴南京任國民政府
蒙藏委員會委員;1935年1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監察委員,文化事業計畫委員會委員。抗日戰爭期間,溥侗未隨政府內遷,住在上海,曾在汪偽政權任過“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於大節有虧。清末民初之際,每逢春秋佳日,溥侗便會約上朋友到西山大覺寺小住,溥侗彈奏一曲《
高山流水》,使人頓入絕塵脫俗之境。1952年病故於上海。
人物生平
溥侗生於光緒二年(1876年),因排行老五,內外行尊稱其為“侗五爺”而不呼其名。溥侗從小酷愛
崑曲與京劇,因是清室宗親家中富有,又兼常接觸一些當時的京昆著名藝人,再加本人悉心鑽研,刻苦練功,遍訪名師,終於達到了文武昆亂不擋,六場通透的化境。
紅豆館主精於崑曲、京劇,對於京劇則生、旦、淨、醜全能,且皆為名家親授,《群英會》一劇能演
周瑜、魯肅、
蔣乾、曹操、
黃蓋五個角色,且都技藝精妙,出神入化。《
許姬傳七十年見聞錄》中說:“有一次義演《群英會》,他扮周瑜,打蓋定計一場,周瑜有四句散板:‘老將軍秉忠心大義凜凜,可算得我
東吳社稷之臣,定下了苦肉計你要全忍’,唱到第四句‘怕的是年紀邁難受苦刑’時,周瑜把
黃蓋的白滿托起來唱……可是這個演員直往後退,弄得周瑜非常尷尬。”原來演黃蓋的演員誤以為侗五爺揪他的鬍子,還背後發牢騷,侗五爺說他這齣戲師自小生名家
王楞仙,而王又是
徐小香的手把徒弟,徐小香這個托黃蓋白滿邊唱邊做的重要身段不僅好 看,而且淋漓盡致地表達了
周瑜愛將的心理。
許姬老在其《七十年見聞》一書中還記述紅豆館主與其兄倫四合演《連升店》,倫四飾小生
王明芳,侗五則飾店家(醜行,此劇重白口),此劇系名醜
羅壽山親傳與他,所以演來也極精妙。《奇雙會》一劇紅豆館主能演趙寵、李桂枝、
李奇三角,均甚出色。老生戲《
定軍山》、《連營寨》、《清風亭》、《
打棍出箱》酷肖“譚大王”(譚鑫培),
旦角戲《金山寺》中“水斗、斷橋”乃陳老夫子
陳德霖所授。紅豆館主還向京昆兼擅的小生名宿
王楞仙學過《牡丹亭·拾畫》及《
鎮潭州》等戲。他所演的《
陽平關》、《戰宛城》的
曹孟德,無論是念白、做派,皆有
黃潤甫(時人呼為
黃三)的神韻,“馬踏青苗”一場的趟馬身段乾淨俐索,氣宇軒昂,煞是好看。此外他還向梅蘭芳的伯父胡琴聖手
梅雨田學過
崑曲,向
姚增祿、
李順亭、
余玉琴等學過京劇。他和許多京劇名家同台演出,可從來不唱“翻頭戲”,(即一年之內不唱重複劇目)。可見其腹笥淵博,能戲極多。
紅豆館主天賦甚高,其所以能學啥像啥,還與他有深厚的文化素養有關,他能書善畫,通曉詞章音律,精通古典文學,對所演劇目的故事情節、人物身份及規定情境有深刻領悟,又兼見多識廣,博採眾長,因此對不同人物都有惟妙惟肖的表現。紅豆館主還精於文物賞鑒,實乃才藝俱佳,冠蓋絕倫,系中國戲曲史上一大奇才。著名劇作家,程硯秋之恩師羅癭公所著的《菊部叢談》中對紅豆館主的評價是:“厚齋色色精到,音樂之外,詞翰、繪事、賞鑒,無不精能。兼蓋有唐莊宗、李後主之長,又非其他天潢所能企及耳。”
譚派研究家
陳彥衡說博侗:“有時粉墨登場,名貴之氣出於天然,尤非尋常所能比擬。”(見《舊劇叢談》)
藝術欣賞
在《奇雙會》中,他以飾趙寵為主,但李桂枝、李奇也同樣能演好;在《短橋》一劇,一直演白蛇,到晚年,自談“歲月如流”,不再扮演白蛇。當時滿清近支金光平先生(蒙古大學教授,女真文國際知名學者
金啟琮之父)說:“雖不能飾白蛇,飾
法海仍為人之所不及”。曾與梅蘭芳合演過《奇雙會》等。戲曲界一致稱其“昆亂不擋,六場通透”的“票界大王”。 梅蘭芳、
徐凌雲、
吳梅、王季烈、韓世昌、袁寒雲、劉夢起、言菊朋等都常與之交往。1930年曾任
北京清華大學曲學導師,同時又在北京女子文理學院、北京藝術學院等處任教
崑曲,先後培養學生百餘人,有清華大學的楊文輝(楊忞之父)、
汪健君、
陳竹隱(朱自清的夫人)等,北大學生廖書筠,崑曲愛好者袁敏萱、馬伯夷、張澎聲(顧鐵華之師),北方崑劇院教師葉仰曦等。並在北京成立“言樂社”,地址在
西單牌樓舊刑部的“意園別墅”,每周集會一次。
楊小樓、余叔岩、曹新泉、
焦菊隱、
王瑤卿、
譚小培、姚增祿(崑曲教師)、
唐明春(梅蘭芳先生崑曲教師)、韓世昌、
姜妙香、言菊朋、
馬連良、
侯喜瑞、韓雨田(梅蘭芳夫人
福芝芳教師)、
尚小雲等都經常前往。甘貢三老先生之長子
甘南軒等,也曾跟其學習過昆、京藝術。世人皆尊稱為“侗五爺”。溥侗先生對於治學更為嚴謹,學生學唱
崑曲要求必須拍三十至五十遍方能上笛;要唱、念十分熟練,並能背出,方能說身段;認為演員台上的衣著,體現著角色的地位、風格、氣質,什麼角色穿什麼衣服,寧可穿破,不可穿錯。溥侗先生對於戲劇除了經常演唱、研究之外還親自手抄了曲譜和京劇劇本數十本,並專制了自用的“紅豆館詞曲用箋”。1933年應南京國民政蒙藏委員會之聘,從北京來南京任委員之職。並在業餘時間聯繫了一些崑曲業餘愛好者在南京先後組織“成樂社”,“陽春社”、“公餘聯歡社”等業餘曲社,其中以:“公餘聯歡社”活動內容最為豐富。“公餘聯歡社”,戲劇組由溥侗先生負責,下設
崑曲、京劇、話劇三個小組。崑曲小組組長是甘貢三,參加活動的有甘南軒、劉夢起、
馬伯夷、張樹聲、徐炎之、張善鄉、陶善庭等數十人。溥侗先生1952年6月病故於上海,並在上海樂園殯儀館開了追悼會,前來弔唁者大多數是生前弟子、曲友及文藝界人士百餘人。梅蘭芳先生冒雨趕來,此時棺槨已上蓋,後應梅先生懇切要求,開棺讓梅先生與溥侗先生見了最後一面;梅先生悲痛萬分,含淚與其悼別。後家人遵其遺囑,安葬在崑曲發源地蘇州的靈岩山。
演出劇目
《射戟》(鐵麟甫)
《長坂坡》(林鈞甫)
《雅觀樓》(包丹庭)
《汾河灣》(言菊朋,蔣君稼)
1936年4月10日,農曆丙子年三月十九日:河北省旅京同鄉會籌募教育基金會義務戲第二天,紅豆館主、甘貢三《金山寺》,言菊朋、
胡菊琴《珠簾寨》。
活動年表
1913—1936
1913年,農曆癸丑年:言菊朋入言樂社票房,向紅豆館主溥侗叩頭。啟蒙第一出為《戰蒲關》
劉忠。侗五又轉請王瑤卿、錢金福、
王長林代教不少。要之,《
四郎探母》、《武家坡》、《
南天門》、《汾河灣》等得之於王瑤卿,《問樵鬧府》、《打棍出箱》、《天雷報》得諸王長林,《
珠簾寨》、《定軍山》、《南陽關》、《
戰太平》得諸錢金福。
1914年,農曆甲寅年,春陽友會票房在北平崇文區東曉市大街129號的浙慈會館成立。創辦人
樊棣生。該會之名取“春陽明媚、生機旺盛”之吉意。名譽會長
李經畲,票房規模設施,猶如正式劇團。特邀錢金福、姚增祿、
鮑吉祥、
李春霖、
王榮山、
曹二庚、律佩芳、諸如香等來此授藝和指導排練。陳德霖、王瑤卿、梅蘭芳、姜妙香、
姚玉芙、
劉硯芳、
余叔岩等以會員身份參加活動。紅豆館主、臥雲居士、
郭仲衡、言菊朋、包丹庭、
朱琴心、王又荃、賈福堂、
松介眉、張小山、
蔣君稼、趙子儀、
恩禹之、
喬藎臣、世哲生、林鈞甫、鐵麟甫、
李吉甫、柏心庭、孫慶棠、趙翰卿、樊杏初、許松庭、文一舟、潘致忱、周袼庭、錢仲明、邱伯安、沈雲階、陳遠亭等均是該會的名票。由於人才濟濟行當齊全,文武戲均能演出,如《探母回令》、《失·空·斬》、《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單刀會》、《四五花洞》、《
寧武關》、《連升店》、《九蓮燈》、《
石秀探莊》、《雅觀樓》、《九龍山》、《廣太莊》、《戰宛城》、《
一箭仇》、《四平山》、《
鐵籠山》、《挑華車》、《長坂坡》、《通天犀》、《小放牛》、《打瓜園》、《湘江會》、《游龍戲風》、《貴妃醉酒》、《
穆柯寨》、《三擊掌》、《戰蒲關》、《
徐母罵曹》、《釣金龜》、《青石山》、《金錢豹》等。
1922年10月18日,農曆壬戌年八月廿八日,晚:1922年10月18日第一舞台演出
本晚第一舞台舉行義務戲,全由票友演出。
相關信息
民國四公子
姓名
| 親屬關係
| 字
| 號
| 愛好事跡
| 生卒年份
|
| | 後齋
| 號西園,別署紅豆館主
| 自幼鑽研琴、棋、書、畫,收藏金石、碑帖,精於治印,酷愛劇藝。
| 1877年—1950年
|
| | 字豹岑,又字抱存、抱公
| 號寒雲,又署龜庵
| 長於詩文,工書法,能演唱 崑曲,著名票友,愛好藏書和古玩,精於鑑賞。 | 1889年—1931年
|
| | 漢卿
| 號毅庵
| | 1901年—2001年
|
| | 家騏
| 號叢碧,別號遊春主人、好好先生
| 痴迷京劇造詣超群,詩詞超逸書法見工,一生醉心於古代文物,致力於收藏字畫名跡。
| 1898年—1982年
|
關於譚派
“言樂會”
正因為紅豆館主博學多才,藝兼文武,昆亂兼擅,所以向他求教者不勝枚舉,據資料載
言菊朋、
李萬春及票界知名人士葉仰曦等一百餘眾皆曾師事之,可謂桃李芬芳。他還曾任教於
清華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北平藝術學院及北京美術學校,其弟子之多,可能要數以千計了。所以紅豆館主不唯是“票界大王”,也可稱為戲曲教育家、活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