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東傑布

湯東傑布

珠欽鐵橋大師湯東傑布是藏傳佛教香巴噶舉的一位著名高僧。湯東傑布吸收民間和宗教中各種戲劇因素編排節目,設計唱腔和動作,改進鼓鈸伴奏,利用並進一步發展、豐富了白面具戲,指導七姐妹排演,以在衛地區進行募捐演出。他以僧人修行不能只待在寺院或山洞裡,而應雲遊大下幫助眾生解除一些實際危難的主張和實踐而聞名於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湯東傑布
  • 國籍:中國
  • 民族:藏族
  • 出生地:今日喀則昂仁縣
  • 出生日期:1361年
  • 職業:藏傳佛教香巴噶舉的一位著名高僧
  • 信仰:藏傳佛教
  • 主要成就:主持建造了桑耶寺,創建了第一個藍面具藏戲迎·日吾齊寺戲班
湯東傑布介紹,藏戲之神,鐵橋活佛,

湯東傑布介紹

湯東傑布是600年前西藏一位傳奇人物,他是今日喀則昂仁縣人,懂建築、冶金,擅長藝術創作,同時還是一名得道高僧。他為解除眾生渡河之災而萌生了架橋的願望,並將這個願望付諸於行動, 他又拓展了藏戲藝術,又被藏戲藝人尊為藏戲的戲神。
南木林發現湯東傑布建造並保存完好的鐵索橋南木林發現湯東傑布建造並保存完好的鐵索橋
1361年湯東傑布出生在日喀則昂仁縣境內的一戶農民家庭中,1485年在昂仁縣逝世。享年一百二十五歲。
古老的西藏傳統藏戲藝術家們對湯東傑布有著特殊的崇敬感,認為他是藏戲的創始人。每當他們演出之前,總是把湯東傑布的唐卡像(繪畫)展現在觀眾面前,以告戒眾人要永遠記住他。
拉薩市的居民們又是以別具一格的方式懷念和崇敬他,每當他們搬進新居時老年人總是要提醒子女們,把湯東傑布的偶像第一個請到新居里。其含義除有著消災解難、長壽富貴的心理寄託外,更重要的是具有一種獨特的極其純樸的懷念之情。
湯東傑布在世一百二十五年,終生為民建立了五十八座鐵索橋,是一位造福人民,博得藏族人民懷念的歷史人物。到了日喀則地區拉孜縣,目睹了一座湯東傑布建立的鐵索橋,其高超工藝實在令人驚佩,便順手拍下了它的風貌。尤其值得一提是,這座古老橋樑以它頑強的魄力,經受了數百年風霜,為當地人民服務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被民眾尊稱為“鐵橋活佛”。 湯東傑布是西藏昂仁人。其生年,一說是生於明洪武十八年(藏曆第六繞迥木牛年,1385)。家有六兄妹,他排行三,名赤烏班丹。他從小性格開朗豪爽,喜喝酒娛樂,尤擅即興編詞,唱歌跳舞。十六歲時他代兄從軍,退役後遵父命帶了部分氂牛尾和麝香作資本,去朵卡地方(今吉隆縣附近)學做生意。路遇尼香七兄弟違反土酋王法要被處死,他獻出全部資本救出七兄弟,空手回家受父責打,由其母引人強定寺出家,在主持尼瑪森格座前受戒,得尊號尊珠桑格。他刻苦學習,精通顯密,對包括戲劇在內的“大小五明”有極高造詣和解悟,眾人遂稱譽其為“湯東傑布”。他曾週遊各地,尋師訪友,參拜過寧瑪、薩迦、覺囊等派的大師。後來去昂仁拜大活佛洛珠多吉和公卻塔為師,還和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先後拜過薩迪派著名僧人仁達巴·宣努洛追為師。他的根本宗師是香巴噶舉派的約浦日貢瓦,比較全面繼承了香巴噶舉教旨和儀規。

藏戲之神

公元8世紀,蓮花生大師主持建造了桑耶寺。為宣揚佛教思想,蓮花生大師揉合當地民間和宗教的歌舞,演繹佛經故事,發展出了一種類似“羌姆(跳神)”的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這是藏戲的萌芽。表演者臉戴面具,以啞劇的方式表現佛經故審申。
藏戲化妝1937藏戲化妝1937
有關藏戲起源的最早文字記錄,見於藏戲《雲乘王子》的劇本:“往昔,我雪域之最勝成就自在唐東傑伯赤列尊者,以舞蹈教化俗民,用奇妙之歌音及舞蹈,如傘纛覆蓋所有部民……而軌儀殊妙之‘阿佳拉木’遂發其端焉”。這段話里的唐東傑伯,一般寫為湯東傑布,被尊為藏戲始祖;阿佳拉木一般寫為阿吉拉姆,或簡稱“拉姆”。藏語稱仙女為“拉姆”,藏戲的俗稱意為“仙女姐姐”。
從古到今,凡藏戲演出的場地,皆供有湯東傑布塑像或唐卡畫像,視其為戲神。凡開場戲也首先要祭頌湯東傑布,看戲的觀眾捐獻錢物,也首先要向湯東傑布神像獻上哈達
藏戲1937藏戲1937
湯東傑布雖然是十四五世紀的歷史人物,但民間有很多關於他是戲神的傳說。如說他在母親腹中懷孕達六十年之久,生出來就是白鬍子、白眉毛、白頭髮的老頭嬰孩。說他有一大在一個高曠的荒原上修禪人定後,從天空降下紅、黃、藍、白、綠五色神女,並圍繞著他輕歌曼舞,一個神女一句唱詞,合起來的意思為:“廣袤無邊的高曠大壩,瑜伽行者得悟其空性,像無畏國王跌坐壩上,湯東傑布你從此得名。”這實際上是一首嵌字詩,第一句中“大壩”藏語音為“湯”;第二句中“空性”藏語音為“東”;第三句中“國王”藏語音為“傑布”,三句合起來為“湯東傑布”。“湯東傑布”是個尊號,意思是說他是個能端坐於高曠大壩修行得道的瑜伽師國王。

鐵橋活佛

據文物部門專家介紹:日喀則及全西藏境內湯東傑布建造的鐵索留存很多,但像熱當鄉這座保留得如此完好的並不多見。
南木林縣熱當鄉湯東傑布建造的鐵索橋南木林縣熱當鄉湯東傑布建造的鐵索橋
湯東傑布是六百年前西藏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他是今日喀則昂仁縣人,他會建築、會冶金、會藝術創作、還是一名得道高僧,類似於西方的達文西。 一生中共修建了58座鐵索橋,也被民眾尊稱為“鐵橋活佛”。由於建橋的過程中他又發展了藏戲藝術,又被藏戲藝人尊為藏戲的戲神。
在熱當鄉的這座鐵索橋,地處香河流域的支流之上,是連線拉烏宗(舊西藏的縣級建制)與所轄村莊的通道,直到今天,這座橋仍然是聯繫湯麥村和巴洛村的便捷通道並仍在使用之中。和其它鐵索橋的建造過程一樣,該鐵索橋也是先在兩岸壘起類似於碉樓橋墩,然後用手工打製成的兩條鐵鏈穿碉而過,再依附鐵鏈上形成懸掛式的橋面。連線兩岸的鐵鏈,據載是由今林芝地區密木崗地方產出的礦石冶煉出來、並就地打製成的。
這座橋保存得如此完好,主要有受舊宗政府差遣專門看護鐵橋的差戶對它進行日常維護,解放後,因為該橋還是過河的交通通道,村民們每年都要組織人力進行維護。
他從一個十八歲的空行母模樣的姑娘送來拴狗的小鐵鏈獲得啟示,立志在大江急流之上建造鐵索橋,造福於人民。昂仁的日吾齊鐵索橋、堆龍的鐵索橋、曲水渡口的鐵索橋等等,都是在他主持下修建的。在修建曲水渡口鐵索橋時,資金不足,他組織山南七姐妹(一說七兄妹)編演溫巴舞蹈,並演唱“喇嘛嘛呢”“嘛呢強央”等民間藝術,宣傳建橋的意義,以此募得許多錢財物資,最後終於建成了鐵索橋。他在後藏謝通門修建雅魯藏布江上的扎西孜大橋時帶了七姐妹搞募捐演出,當地有幾個當家長的老甲魯喝著酒看演出高興了,拄拐杖上去跳起舞來,扎西孜的姑娘們耐不住也上土表演當地歌舞,這給湯東很大啟示。他在原來溫巴舞蹈基礎上又加進了甲魯舞蹈和姑娘們跳的民間歌舞表演。在後來的演出中,又吸收運用了民間白面具戲和“喇嘛嘛呢”說唱神佛故事的形式,加以綜合發展,用以表現佛本生故事,如《諾桑王子》《智美更登》等,以此來進一步吸引觀眾,從而募捐了大量錢物,修建了五十八座鐵索橋。大量的鐵索橋陸續建起來,“阿吉拉姆”這種藏戲演出形式也隨之發展盛行開來。晚年,湯東傑布把戴白面具表演的“阿吉拉姆”藏戲形式帶回家鄉,在家鄉迥·日吾齊寺改革發展為戴藍面具表演的“阿吉拉姆”,並創建了第一個藍面具藏戲迎·日吾齊寺戲班。所以,人們歷來把他看作是創建藏戲的戲神和修建橋樑的鐵木工匠的“祖師”,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創造、智慧、力量的化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