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湛江森林公園位於
中國大陸最南端城市——
湛江市區西南3公里處。是南粵最近城市的
森林公園,其以靈秀的
自然景觀令人神往。環山依水,湖光山色,大小不一的山嶺連綿起伏,山溝峽谷形態各異,林木茂盛,雲蒸霞蔚,鳥語花香,是一個集旅遊、觀光、科普教育、
休閒度假和運動娛樂於一體的生態
郊野公園。
森林公園植物十分豐富,有喬木318種、灌木536種、植被270種。其中屬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六種;
野生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共有脊椎動物4綱18目35科89種,其中屬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9種。
公園已開發景區面積1800畝,有湖水清澈,景色宜人的600畝赤溪湖;融南亞熱帶林相特色為一體的十片公益林以及集娛樂功能於一身的休閒活動區。先後建設旅遊觀光瞭望塔、水榭、休閒觀景亭多座、願望廣場、歡樂世界、
生態園、
盆景園、
泰國文化村、大型動物表演、森林生態旅遊等。
公園定位為生態型郊野公園,規劃為“一湖四區、“一環九心”。“一湖”即是赤溪湖;“四區”即是動態活動區、湖濱休閒度假區、科教觀光區、生態休閒養生區。“一環”即是環湖道路景觀帶,串聯著九大核心功能節點,“九心”即是指核心景區九大核心功能節點,分別為:主入口核心區;生態風情區;
野生動物保護區;農業觀光區;休閒養生區;
濕地保護區;森林保育區;康體活動區;休閒度假區。
湛江市森林公園以其靈秀的自然景觀令人神往。環山依水,湖光山色,大小不一的山嶺連綿起伏,山溝峽谷形態各異,林木茂盛,雲蒸霞蔚,鳥語花香。是一個集旅遊、觀光、野炊、燒烤、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生態型郊野公園。
湛江市已把三嶺山森林公園的開發建設列入該市
重點建設項目,將公園定位為生態型郊野公園,
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已對公園進行
總體規劃,開發期為8年,總投資22509萬元,湛江市財政每年將劃撥資金進行投資建設。建成後公園將分為七大景區:赤溪湖
遊覽區、湖濱健身娛樂區、牛母嶺山林沙谷遊覽區、沙坡嶺樹木園遊覽區、三嶺山生態教育區、中心服務區、生活服務區,將與
湖光岩風景區連為一體,與湛江市另一著名景觀
東海島旅遊區共同組成湛江市西部旅遊區域。 三嶺山森林公園園景
公園已開發景區面積3100畝,包括湖水清澈,景色宜人,現四周山林環繞水面積600畝的赤溪湖;融南亞熱帶林相特色為一體的十片生態公益林以及集娛樂功能於一身的休閒活動區。現已建有瞭望塔、休閒亭、水榭、遊客服務樓、垂釣區、願望廣場、
體育健身區、環湖園道、生態園、緬泰文化村等景點設施。已開闢
生態旅遊項目主要有:在森林中野餐、宿營、垂釣、划船、飛艇環湖觀光、森林浴、登山、採集標本、生態素質教育、燒烤等,年接待遊客量20萬人次。在建項目有:長3.2公里長,兩車道寬綠化帶湛江市
霞山區至公園混凝土公路已接近完工期,長3.5公里,寬7米通往公園各景點的環赤溪湖混凝土路。
“遠離塵囂、親近自然”,三嶺山森林公園青山、綠水、藍天、白雲是廣大市民休閒避暑、踏青登高、盡享野趣森林游的好去處。
歷史傳說
傳說一
廣東·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嶺山”名字由來
具史料記載,三嶺山的古稱叫牛姆嶺,傳說因山中安葬著一頭捨己救人的母牛而得名,那為什麼改為三嶺山了,這就要說到我們南粵高涼的一位名人了,還是一位巾幗英雄,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冼英
冼夫人,她曾被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高度評價為“巾幗英雄第一人”,同時也享有“嶺南聖母,巾幗英雄的美譽” 冼夫人是
高涼郡(今
茂名市境內)人,生於梁代(公元512年前後),其家族世代為俚人部落首領,隋朝封
譙國夫人。冼夫人自小賢良聰穎,武藝超群,善行軍用兵,少年時代就得到遠近部落的擁護,連
海南島的1000多洞俚人也慕名歸附。其後與漢人高涼太守
馮寶聯姻,協助馮寶處理政務,並在部落中大力推行法治,改造俚人舊俗,“人莫敢違”。
梁武帝末年至隋代初年,天下較亂,一些賊匪乘機占據牛母嶺為據點,他們攔道搶劫,四出擄掠,無惡不作,使得牛母嶺一帶百姓不得安寧。鎮守嶺南的高涼冼夫人遂於655年出兵剿滅山匪,才使牛母嶺一帶的百姓得以安居
樂業。冼夫人還在嶺上派駐軍旅,訓令軍隊:“民是國之本,土乃國之基”,並給將士下了3道命令:“一、保護地方安寧;二、打擊賊匪及地方惡勢力;三、不得騷擾百姓”。這3條軍令被刻于山上的大石上,自始當地百姓即把牛母嶺稱之為“三令山”,後來又演繹成現在的“三嶺山”。
傳說二
廣東·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赤溪湖
很久以前,在三嶺山腳下的一間小屋裡住著一名吃喝無度遊手好閒者,人稱“酒徒人”。每年春夏之交,他常尋找蛇、青蛙作為下酒菜,而其妻勤勞賢慧靠紡棉花度日。有一年四月初七,酒徒不知從何處弄來兩小一大油菜花蛇(無毒蛇),將兩條小蛇烹煮供自己食用,囑妻將大蛇暫養籠中待次日與友共嘗。至深夜,妻察覺蛇身有亮光,似有哀求流淚之聲,甚覺憐憫,遂提籠至九山河放生,欲回時蛇復游來繞其雙足,使之移動不得。不久只聽一聲巨響,小屋倒塌,酒徒死於非命。蛇救婦命免受滅頂之災,婦感蛇恩,於廢墟之所挖地三尺,灌水成池,購蛇放生,每年四月初八均如此。後人將此池取名“放生池”。在改革開放以後,放生池不斷發展,規模也越來越大,漸漸發展成為人們農田灌溉的水庫,作為一個水庫,人們將其名改為赤溪湖,傳說
慈禧太后曾在此湖洗過澡,因在
廣東方言中,慈禧和赤溪是諧音,因此人們便將此湖改名為赤溪湖。另外,每到夏天傍晚,夕陽的餘暉映在湖面上,整個湖面霞光一片,給人一種神秘色彩。
傳說三
廣東·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山稔子
清末光緒年間,楊梅縣出了一位刺繡奇女,姓韋,名稔子。慈禧太后七十大壽時,曾指名要八幀廣繡(又稱粵繡)。
兩廣總督遂令韋稔子繡八幀“八仙慶壽”為慈禧祝壽。
稔子自小極聰慧,不管什麼技藝,只要她看過一眼,就會過目不忘,無師自通,並在實踐中進一步革新,發揚光大。只因她是女孩子,所以她的家人只準她學習女紅刺繡,其它的就都免了。十歲時,稔子的刺繡就聞名整個楊梅縣;十四歲時,稔子的刺繡就在兩廣尤其是粵方言區婦孺皆知了。
稔子不僅繡得好,還繡得極快。她給慈禧太后繡的八幀“八仙慶壽”只用了半天時間,使者立等可取。兩廣總督見繡得如此迅速,懷疑繡品有什麼質量問題,可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任何瑕疵,就給慈禧送去。沒想慈禧竟異常喜歡,當即把兩廣總督擢升為官位最大的
直隸總督;當知道“八仙慶壽”竟出自一個十五歲的女孩子之手後,尸居餘氣的慈禧因心情好,還顫巍巍地拿起毛筆給稔子寫了兩個大字“福壽”,並下令把那條貫穿整個楊梅縣的
西江支流改名為繡江,以彰顯楊梅廣繡之有名,這一稱呼一直沿用至今。
收到慈禧太后的手墨後,曾有人勸韋稔子改名為韋福壽以提高身價,但稔子只微微一笑,仍叫韋稔子。
稔子的本意是當地一種野生灌木,學名桃金孃,生命力極其頑強,
漿果成熟時呈紫黑色,甘甜異常,可入藥治盜汗,安穩睡眠。韋稔子
的外祖父孫逸夫是楊梅縣的名醫,除了善用針灸治病外,還善用稔子治盜汗,所以在外孫女出生時,他就給她取名叫稔子。
孫逸夫跟韋稔子的祖父
韋鐵是多年的至交。韋鐵在楊梅縣城開了家四龍武館,善放飛刀,所以有韋飛刀之稱。孫逸夫只有一個女兒,韋鐵只有一個兒子,所以後來兩人就對了親家。可在稔子五歲時,她的父母外出春遊時不幸遭到土匪殺害。孫逸夫和韋鐵看到稔子小小年紀就無父無母,從此對她更加關愛。稔子曾想跟外祖父學針灸,但孫逸夫覺得那不是一個女孩子學的手藝;想跟祖父學放飛刀,但韋鐵覺得那更不是一個女孩子學的東西。兩位老人只讓稔子學刺繡,將來嫁個平常人家過平常日子。
果不負兩位老人所望,稔子的刺繡技藝越來越精湛。在稔子十五歲時,甚至還學會了飛針刺繡,即在四周豎起四塊繃緊的布,圍成口字狀,稔子端坐中間,她左右兩手各拿一把串了各色絲線的針,刷,她兩手朝兩邊的布幅一撒,針線穿過布幅,之後她旋轉九十度,又把手中的針線朝兩邊的布幅上一撒,站在布幅旁邊的人把針線拉回來交到她手裡後,她又刷地一撒……如是者再。半天后,四幅不同圖案的刺繡就同時繡好了!
因這一絕活,稔子很快被譽為神針。
神針稔子不僅擅刺繡,人也長得極美,所以求親者甚眾。楊梅知縣林相堂把慈禧太后的墨寶“福壽”轉交給稔子後,就想把稔子納為第九房姨太太。因此他派人分別去跟稔子的祖父和外祖父提親,但兩
位老人都以“稔子是山野女子高攀不起”為由婉言拒絕。
對楊梅知縣,兩位老人雖對他在十年前嚴懲殺害稔子父母的兇手而深懷好感,但知縣的年紀畢竟過大,比他們還大十多歲,稔子要是嫁過去,鬍子一大把的林相堂就成了他們的孫婿,這像什麼話?再說知縣那幫妻妾明爭暗鬥得十分厲害,稔子嫁過去只會吃虧。所以他們還是覺得稔子嫁個
門當戶對的小伙子穩當。
知縣見兩位老人婉拒,也不勉強。他說,“我屬龍,明年七十大壽,你們叫稔子在黃布上為我繡七十條形態各異的龍為我祝壽,這點總做得到吧?”
兩位老人說可以,就叫稔子繡。兩個月後,神針稔子就把七十條龍繡好了,送給知縣。知縣很高興,從此不再提納妾一事。
不久,孫逸夫的藥鋪來了一個病人。孫逸夫一看,是他過去救過的衙役向南一。孫逸夫給向南一認真把了脈後,知道他患了偏頭痛,就用拿手的針灸為他治療。不一會兒,他就把向南一的痼疾治好了,病人千恩萬謝而去。
第三天,一幫如狼似虎的衙役撲進逸夫藥店,不由分說,一條鐵鏈把孫逸夫拘了拖走。
到了大堂上,知縣林相堂一拍驚堂木:“孫逸夫,你自詡醫術高明,可卻用針灸把我手下的衙役治啞了,該當何罪?”
孫逸夫說,“大人休得胡說……”
“胡說?”知縣說,“人證物證俱在,帶向南一!”
一會兒,衙役把向南一帶了上來,向南一一上來就嘰哩呱啦怪叫。孫逸夫走到向南一旁邊,對著他的耳朵吼了一聲,可向南一卻毫無反
映。名醫孫逸夫馬上知道,向南一被人飲以聾啞之藥,再也不會說話
了。同時知道,自己也被人陷害了。
最後,知縣以孫逸夫庸醫誤人為由,把他投進了大牢,並抄沒了他的藥鋪。韋鐵前去為親家說情,被衙役亂棍打出。
第二天,衙役來到四龍武館,翻箱倒櫃搜查,說有人告發韋鐵欲謀反朝廷,自立為王。韋鐵冷笑:“既然如此,那你們就隨便搜查!”
最後,衙役在韋鐵的衣櫥里搜出了一件黃袍!黃袍上不多不少繡著七十條龍!
韋鐵被投進了死牢。
稔子思考營救親人的辦法,可一籌莫展。
一天黃昏,韋家來了一個神秘人,他對稔子說:“我叫向南一,是一個衙役……”
稔子吃了一驚:“向南一不是啞了嗎?怎么還會說話?”
向南一說,“啞的是我的孿生兄弟向南二。你外祖父曾救過我的性命,可我卻在知縣的威逼下設計陷害他,事後我很後悔,但
胳膊擰不過大腿,所以我現在決定逃出來不幹了。我到這兒來,是想告訴你,知縣這樣陷害你的祖父和外祖父,就是想逼你就範,納你為妾,你只有答應他,你祖父和外祖父才有救。”
稔子聽後一聲冷笑。
第二天,稔子來到縣衙,對知縣說:“我外祖父不慎把向南一治啞了,我可以讓向南一恢復說話;至於那件黃袍,上面繡有七十條龍不假,可那些龍都有目無珠,大人把這樣的‘龍袍’跟真龍天子的皇袍相提並論,豈不是對當今聖上的褻瀆?大人別忘了,
老佛爺可是給我
寫過墨寶的!”
知縣林相堂張口結舌,半天后才說,“好,我們不再說黃袍一事,只要你把向南一的啞病當場治好,我馬上就放你的祖父和外祖父。”
稔子說,“你先把他們放了,我留在這兒給向南一治病,如果治不好,我今晚就當你的姨太太。”
“好,”知縣高興地說,“韋小姐到底是爽快之人!”
知縣令人把韋鐵和孫逸夫放了,之後把啞巴“向南一”帶上來。稔子從口袋裡拿出一把銀針,給“向南一”作針灸。原來,稔子在外祖父給人作針灸時經常觀摩,後自己又偷偷看了不少針灸醫書,竟把針灸學得爐火純青!
約莫一袋煙功夫後,“向南一”竟開口說話了:“感謝韋小姐相救,啞了十年後我終於又可以開口說話了!”
知縣走過來,右手摁在劍柄上,他笑說,“沒想到韋小姐還有這等本事!佩服!佩服!”
“向南一”躲開知縣,跟稔子說:“我叫向南二,是向南一的孿生兄弟。十年前,我奉一位大人的命令,帶上五個兵丁去把一對春遊的年輕夫婦捉來。那位大人殺害了那個男青年後就把那個女青年霸占。女青年撞牆而死。為了對外有所交待,第二天大人就要我們去捉一個老乞丐當作匪首處決,理由是‘匪首’殺害了那對青年夫婦。為了掩蓋他的罪行,那位大人後來竟叫他的親信把當初參與捕捉青年夫婦的五個兵丁全部秘密殺死,我因曾救過大人一命,他就沒有殺我,而是讓我喝下啞藥,以防我把這事說出去……”
知縣臉色鐵青,拔劍一刀刺進向南二的後心窩,因距離過近,竟
刺了個對穿!
長劍鑲嵌在向南二的脊椎縫裡,知縣拔了一下沒有拔出來,向南二猛地轉過身去,雙眼噴著怒火說:“韋小姐,那對青年男女就是你的父母,殺害你父母的,就是眼前這個狗官!”
說完,向南二以驚人的力氣撲向知縣,將胸前那半截劍刃插到知縣的身上,因知縣有防備,沒有插中要害。知縣用力推開向南二,向南二倒地身亡。
這一幕發生在瞬間,稔子有些反應不過來。知縣以為她嚇呆了,就伸手過來捉。稔子往旁邊一跳,手一揚,只見銀光一閃,兩支毒針嗖嗖飛進了知縣的雙眼裡,一時眼珠破裂,黑色的眼水流了一臉。知縣慘叫一聲,捂著眼睛蹲了下去,口裡喊道:“左右,快給我把這個妖女拿下!”
堂上的兵丁也被嚇呆了,經知縣這一喊,他們才拔刀圍過來。稔子高喊:“你們不要給狗官賣命!我跟你們無冤無仇,我不想傷害你們!”
但兵丁們持刀圍了過來,執行命令是他們的職責。
稔子只好掏出一把針,嘩地朝兵丁撒去,一陣哎喲過後,兵丁們手中的刀劍咣咣啷啷掉到了地上!原來那些針都扎到了兵丁們握刀的右手背上,酸痛使他們暫時無法握住東西!
稔子趁著慌亂,跑出大廳,來到縣衙大院,解下一匹戰馬,翻身騎上,一陣風沖了出去。
兵丁們拔掉手背上的針,仍覺右手酸痛異常,握不住東西,只好用左手拾起地上的刀劍,湧出大廳,騎馬急追。知縣捂著被刺瞎的雙
眼喊:“給我抓活的,我要親自把這妖女一刀刀割碎餵我的狼狗!”
出了縣城後,稔子策馬朝六井村跑去,兵丁們緊追不捨。追到一片黑松林時,眼看就要追上了,稔子急忙從口袋裡掏出一把帶絲線的針,之後使勁朝後一撒!那些針線旋轉著朝後面的戰馬飛去,接著只聽那些疾馳的戰馬一聲長嘶,紛紛撞到松樹上,一些小松樹還被高大的戰馬撞斷了,馬背上的兵丁們被掀翻在地,痛得哎喲亂叫。兵丁們爬起來,覺得蹊蹺,就揉著屁股細細察看,竟發現每匹戰馬的眼瞼上都被絲線縫了個嚴嚴實實!
兵丁們驚得合不攏嘴。待他們把馬眼上的絲線拆開後,已耽擱了半個多時辰,無論如何也追不上了,只好騎馬悻悻回去。他們正擔心怎么向知縣交差時,卻傳來訊息說,知縣中了那個妖女的毒針,暴病身亡。
此後,神針稔子和他的祖父、外祖父就在楊梅縣城消失了。只是在
大容山的出米寺里多了兩個老和尚,在旁邊的尼姑庵里多了一名漂亮的小尼姑。小尼姑法號神針。
又過了五年,腐朽的清王朝土崩瓦解。二十歲的神針尼姑在愛的感召下還了俗,之後跟六井村一位姓梁的小伙子乘木船順西
江東下,不知所終……
傳說四
廣東·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牛姆嶺
三嶺山的古稱叫牛姆嶺,傳說因山中安葬著一頭捨己救人的母牛而得名,牛姆墳的殘跡現今還依稀可見。這頭母牛據說是下凡人間的天上草部牛尚書夫人。在牛姆墳的前面有座土坎台,坎台上有幾株古榕香枝鬱郁,翠影重重,樹下的茵茵草地有幾塊大瑩石,民間傳說這幾塊瑩石曾被福祿壽3位仙翁坐過,因此而被人稱作“仙人石”。據傳當時仙翁們審視了坎台四周山水地脈後,深感坎台地理有聚山川之秀氣,接
日月精華之玄妙,故讚嘆曰:“此修仙之地也”。在坎台上他們不經意泄露了天機---“太乙真言”。這“太乙真言”是修仙的天機法語,卻被居於坎台下洞中的白蛇精聽得,因而使其得以修煉成了太乙
金仙雲遊去了。因此當地至今還流傳著一首兒歌:“綠草瑩石古榕風,天份緣至來仙翁;蛇得天機登太乙,坎台空餘白蛇洞。”
傳說五
廣東·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1022年
宋真宗時,丞相寇準遭奸臣丁謂陷害被貶
雷州,當他取道牛母嶺山道前往雷州時,由於丁謂嚴令沿途官民不得接待寇準,無奈寇準只好在牛母嶺道旁的風雨亭中過夜,因此當地百姓至今還流傳著寇準夜裡吟的悲戚之詩:“暮至牛母嶺,夜宿風雨亭,更深陰風冷,時聞犬吠聲”。次日清晨,寇準把途中百姓送給他遮太陽用的榕樹枝種
於亭側的石旁,並向上蒼禱告“準如有負國家,愧對百姓,此樹不長”,接著便提筆在石上書寫“寇準傘榕”4字,以表雷州百姓對其厚愛之謝意。當地百姓為緬懷這位國家賢臣,特在樹旁立碑,上書“丞相榕”3字。不久陷害寇準的丁謂也被宋皇貶往雷州,他亦取道牛母嶺山道前往,當他來到牛母嶺風雨亭前,看見風雨亭竟名為‘寇公亭’,榕樹旁石碑刻著“丞相榕”3字,下側還有首小詩,“山川荒野地,無物獻忠臣,榕樹作把傘,表庶敬賢心”。丁謂見寇準深得民間愛戴,羨慕之至,他也想在
天南史海流芳,於是在其坐過的大石上,叫人刻上“丁謂座石”4字,以為民間也會在此石旁立“丁公石”碑記。豈料民間早已知其乃禍國殃民奸佞之輩,對其恨之入骨,因而在其坐石上刻上“小人石”3字。從此,此石常遭鞋打,此舉叫“打小人”。真是“榕枝有幸稱丞相,石頭無辜成小人”。據說後來百姓也在石旁立一碑,上刻“大石樹下臥,原本並無錯,無辜遭鞋打,皆因丁謂座”。
傳說六
廣東·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鐵門嶺
鐵門嶺坐落在湛江市三嶺
山西南部。其深厚的古韻風騷,精彩的民間傳說,迷人的自然丰姿,令人神往。
鐵門嶺又名飛鷹嶺。民間傳說,它是由
五台山文殊菩薩的護法神鷹顯化而來。向西翹首仰望,整座山嶺酷似一頭引項
翔空,正在追逐獵物的巨鷹。
鐵門嶺下有一處谷口,又稱鐵門口,是三嶺山南北交通的要衝,也是東西過往咽喉。據傳,漢代的
伏波將軍在平息“二征”叛亂後曾經過此地,他覺得此處地形奇特險要,讚嘆說,“此鐵門也”,於是伏波將軍便在石上寫了副“鐵門通南海,驛道接中原”的對聯。仔細觀查谷口的山水地理,只見兩山緊逼,谷口狹窄,確是一處易守難攻的要塞。雖然其險要程度不能與四川省
劍閣縣北的“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的
劍門關相比,但是鐵門嶺的鐵門口也有“幾夫怒當門,千夫莫能開”之勢,將此嶺稱之“鐵門”,當之無愧。
古時三嶺山風光旖旎,有詩為證:“林森鬱郁樹參天,白鶴搵食山湖邊,牧童放牛青草地,嶺下竹翠石流泉”。三嶺山各處山頭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崩塌?表面是水土流失所至。但據說是明朝
劉伯溫乾的“好事”,民間相傳,當年劉伯溫奉旨查勘山川龍脈,如發現山墳葬著帝王風水之地者,即依旨破之。他從中原一路查至天南的三嶺山,發現此嶺地呈紫氣,天飄
祥雲,認定此地帝王之風水在發,
風水寶地叫西牛望月,屬九五之地穴,面對如此好的風水嶺,
劉伯溫不忍破之,無奈王命在身,不得不為,其時旁邊正好有一牧童在放牛,劉伯溫即上前詢問他:“養牛仔,這牛是生牛呀或是死牛?”牧童看劉伯溫眼未瞎,竟如此問話,不由火了,倒氣地說,“是死牛!”豈料此言正中了劉伯溫的破煞天機,結果西牛地風水給破了。自此三嶺山就開始崩塌了。幸好劉伯溫留下四句咒語:西牛死,白鶴飛,三嶺山,文武地,現在三嶺山北有少林武校,南有海大。真乃文武之地,果中其言。
鐵門嶺西側,有一塊箭平地。據傳,曾是古驛站遺址,梁武帝末年到隋代初年,天南首領冼夫人曾派兵來此滅過山賊,駐過軍旅,並訓令軍隊:“保境安民,軍人天職。”因此三嶺山平靜了幾百年,小小的鐵門口繁榮了好一陣,煞是《
水滸傳》中“快活林”,到處呈現“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的熱鬧場面。
鐵門嶺有一座古怪山頭,叫迷魂嶺,據說,是因誤入其內,很難走出來的緣故而得名,號稱三嶺山的“
塔克拉瑪乾”。民間相傳,又是劉伯溫乾的“好事”,當年劉伯溫壞了三嶺山風水之後取道鐵門嶺北歸復命,怎知到此地遇著山賊,劉伯溫勸其等改正從良,豈料山賊不依,劉伯溫大怒,布下
迷魂陣,將山賊迷死於山中,自始人們稱之迷魂嶺。
傳說七
廣東·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唐貞觀六年,雷州刺史陳
文玉也曾到過三嶺山體察民情,教化啟迪百姓,並留下了“利國事多做,損民事莫為”的名言。
(古代版)民間傳說陳文玉是一位半神半人式的充滿神奇色彩的英雄人物——陳太建年間,古
台州城西南五裏白院村有一村民,名日陳鉷,以捕獵為生,家中養有一隻九耳異犬,每次出獵皆卜犬耳,所捕獵物與犬耳所動相應。一日九耳齊動,陳氏日:“今必大獲矣!”便邀其鄰居十餘人,同往州北之烏侖山。山中荊叢密繞,犬自早晨吠至太陽落山,無一獸出。獵人奇之,伐木而視,見獵犬從地里挖出一大卵,陳氏不知為何物,便抱回家中。次早,烏雲密布,雷電交加。陳氏大恐,便置卵於庭中,忽然卵為霹靂所開,跳出一男孩,兩掌有文,左日“雷”,右日“州”。陳氏將男孩稟明州官,官收卵殼寄庫,男孩交陳氏養育,取名陳文玉。文玉聰穎過人,勤學不輟。長大後,功力絕倫,武藝蓋世,文武兼備,屢受薦舉,文玉卻以雙親年老為辭,拒不當官,曾自謂日:“‘侍君不能侍親’,願問寢視善,以樂父母餘年。”陳氏夫婦享年百十有三,相繼歿於唐貞觀二年。文玉為之守墓三載。
(現代版)陳文玉,隋朝古合州(即雷州,在隋朝以前稱為古合州)人。相傳他的父親陳叟,以打獵為生,養著一隻奇特的獵狗,有九隻耳朵。每天一早,觀察狗耳擺動的個數,就能預測當日獵獲的獵物多寡,屢試不爽,靈驗極了。
某天早晨,狗的九耳全動個不停,叟大喜,以為今日的獵運必定特佳。然而卻事與願違,一反常態,終日不獲一獸,心中挺懊喪的。萬般無奈下,卻聽得狗在一叢林中亂吠,並以腳扒地,扒出尺許深。陳叟詫異極了,趕上前去看,發現狗兒扒出的土坑中,出現一大卵,重約十餘斤,驚奇之餘把卵抱回家去了。
沒想到剛往屋裡一擺,霎時雷電大作,房子幾乎就要被擊垮、震塌!叟大驚失色,懷疑是這枚大卵惹的禍,馬上把它移置於中庭。更希奇的事兒發生了!只聽劈哩啪拉一聲巨響,大卵裂開了,裡頭出現一個粉妝玉琢的男嬰,握著雙拳手舞足蹈!陳叟喜出望外,急忙抱出撫養,取名文玉。
長大後的陳文玉,一表人才,英姿勃發。左手掌紋中有一“雷”字,右手有一“州”字。時當
南北朝中原分裂,古合州遠在邊陲,盜賊紛起。他乃就地組織義勇隊保衛家鄉,次第削平、剿滅作亂的流民盜匪,古合州的人民,才得以在歷經水深火熱之後安居樂業。這些都歸功於陳文玉的領導有方。
隋文帝統一
中國之後,陳文玉的功績傳聞於朝廷,文帝就想召他入朝擔任重要職位,但他無心鐘鼎,固辭不就。古合州的百姓合力陳請朝廷,晉封他為本州刺史。按當時律例,仕者不得在自己的出生地任職,他乃破例之人。同時並陳請將古合州改為雷州,以符合陳文玉雙手的掌紋之瑞。
這些請求,朝廷全應允了,雷州即由此定名。文玉自就刺史職位
之後,興利除弊,人民樂業,口碑載道。他又倡議建築雷州城垣(雷
州有新舊二城,即今
海康縣城,相傳舊城是陳所建),以鞏固邊境。
城垣建成時,陳文玉登城巡視一周后,突然半空中祥雲四起,瑞氣千條,異香撲鼻,在隨從侍衛目瞪口呆之際,大白天裡,陳文玉在仙女散花、仙鶴長唳、龍鳳護衛、寶車引路下,騰空而去,不知所終。
此後,雷州人民思之心切,為他建祠祀之,尊之曰“雷祖”。其本意即認為陳有再造雷州之功,而雷州乃因其得名,他即開闢雷州之祖也。
雷祖祠建於雷州城西五里許,山環水繞,
佳境天成。祠甚宏偉,歷來香火鼎盛,至今不衰。相傳甚是靈驗,歷朝均有顯聖,屢被誥封,誠非虛言。他的後裔環繞雷祖祠建屋而居,戶口數千,雷州人稱為“卵陳”,就是因為他們是陳文玉的後代,而陳乃“卵生”也。
陳文玉公之事跡,見於《雷州志乘》,更有《雷祖志》以詳之(二書均存)。雷州無論男女老少,均能津津道之。昔日陳叟獲卵處,其跡至今猶存。現建一亭於其上,以志之。而雷州人,沒有不相信卵生的雷祖是確有其人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