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雷祖祠
- 地理位置:雷州半島
- 氣候類型: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8:00-17:00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20元
- 用時參考:2小時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廣東省湛江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沿革,建築格局,民間傳說,參觀指南,交通指南,附近景點,
歷史沿革
雷祖祠歷史悠久,祠內文物十分豐富,有千年石人、乾隆御賜匾額及歷代碑刻30餘通。歷代顯宦名流,騷人墨客,遊覽之餘無不留下感人的詩篇。寇準有詩,東坡有賦,丁謂作記,車鋼題碑,這些詩賦碑刻歷盡人世滄桑至今尚珍藏於洞內,堪稱祖國文物之瑰寶。
雷祖祠神話傳說紛紜,其中千年五人就有一段美麗的傳說:五代後梁開千四年,寇賊符盤容等不輸稅糧,倡亂騷擾,還煽動民族糾紛,鬧得雷州無寧日。鐵差都知司馬陳真,帶領12隻船的兵力,圍剿征討。當時,符孟喜等駐師屆中,因朝廷官兵不熟悉情況,屢戰不勝。後來,除禁虔詩雷祖,並於廟前張榜招兵。次日復戰,陳遠遠望見香祖陳文玉與漢太尉李廣協同陰兵助戰,這場戰鬥果獲大勝,但賊首未擒。至夜,陳真夢見雷祖對其回:“賦來降我,我收在廟前,化為石人。”黎明起規,果見四石人跪於廟庭,其中一個被殺了頭。雷州從此得以太平,陳嘉等拜謝雷祖,並具疏奏聞朝廷,於開平改元乾化二年,朝廷命郡官重建雷祖廟宇,並於雷祖廟西建李太尉廟,塑太尉像,與英山石神列而為三,稱“雷祠三殿”。
唐貞觀年間,南合州境內居有黎、瑤、壯、泉、侗、苗等少數民族。唐王朝為了穩定邊疆,便啟用土著陳文玉出任本州刺史。陳文玉任職期間,精察吏治,巡訪境內,消民疾苦,政教並行,使人民安居樂業,民皆富庶,風俗大變。在施行德政之餘,文玉深感本州乃天南重地,四海有事,兵家必爭,為使黎庶安寧,便大修城池,公款不足則自捐薪俸,不費民財,並具流把古台州改名雷州。雷州之名乃始於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而沿用至今。
雷祖祠自唐貞觀十六年組建,迄今已1350多年了。方誌典籍多有記載,唐代劉們的嶺表錄異人宋代太平查字記入來本方輿覽勝火明末清初的《廣東新語》 , 《於不語》以及當代出版的華夏諸神入《超凡世界》 、 《中國崇拜物》等書部均有記述。
古代聞名於世的“天下四絕”(雷州換鼓、錢塘江潮、廣德埋葬、登州海市)中的“雷州換鼓”就是發生在雷祖詞的民俗事家。雷州換鼓是古代雷州人在雷祖洞內舉行的一種隆重的“條香”儀式。《雷祖志》載:“‘至於……雷車雷鼓等物,各以板囹藏於廟內,令郡民當里役者依樣修造,逢上元日,齊候文武各官送入商致祭,名曰‘開雷’。又辦酒席—官民同樂,組得風調雨順,不然則歲悍年凶,自是有待則應,銀都獲享國泰民安之福”。《廣東新語》云:“六月二十四日,雷州人必供雷鼓以剛雷,詩而得雷公之墨,光瑩如漆,則以治邪覽驚底”“雷公墨”即隕石,古代雷州人稱為“雷公石”或“因留雄”,並當作一種驅邪避災之物,可見古代雷州人把雷公作為一種能造福或降禍於人的強大力量象徵而銘刻於心,所以“秦香”儀式的隆重也不言而喻了。雷州換鼓早已失傳,當代雷州人只能從典籍中窺見一二。
建築格局
唐貞觀十二年正月十五日,正當城工告竣,文武僚屬歡欣巡城之際,文玉卻生兩翅,白日升天。百官見狀,伏地而拜,文玉終年68歲。
為了紀念這一個德政昭彰的地方官,郡民於州城西南五里英榜山立祠以拜,即今之“雷祖祠”。
雷祖祠依山而築,北村南趨,山下是一望無垠的萬頃洋田,其勢極其雄偉壯觀。祠分三進,由山門、正殿、側殿、後殿、東西康、鐘鼓樓、碑廊等建築組成,全部建築沿中軸線布局。順山門青石板台階抬級而上可直通後殿,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是嶺南地區最大的洞堂之一。
山門依屋字三間面寬洞開而開,為硬山頂,硬山潤模式結構。山門對聯:“霹雪開天南一祖,聲名為海北同尊”,是對雷祖降世的美麗傳說及“受職父母邦,德政彰明”的讚譽。
二進為洞的建築主體,分正殿及東、西側殿。正殿前設有拜事,整個建築形制呈“凸”字形排列,依次供奉陳文玉(中)、李太尉(即漢朝的李廣,居左)及英山石神(右),俗稱“雷祠三殿”。正殿面寬進深各三間,硬山頂,四往格梁式梁架結構,舉梁平緩,前檐顧出檐極寬,建築風格獨特,富有地方特色。沿著前增顧可從東側殿直通西側殿,殿前屏風精雕細刻,玲挑剔透,巧奪天工。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民間傳說
南朝陳代,雷祖之父陳鉷來到英山村捕獵,家居土地堂旁,日常往村後烏侖山捕獵。他供奉土地神為財神,家又養有靈異獵狗,獵物頗豐。鉷公年老未有男兒。傳說陳太建二年農曆九月初一,陳鉷帶獵狗往烏侖山打獵,得一巨卵就抱回家。頃刻之間,雷震而出一男孩,即為文玉。後來,烏侖山改名英靈崗,雷祖後裔定居英靈崗東南角山坡,繁衍至今。
參觀指南
交通指南
湛江赤坎汽車站(立交橋側)有發往雷州的大巴、自行選擇計程車或者自駕游。
雷祖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