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林業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述,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交通運輸,歷史文化,潮州工夫茶,潮州花燈,潮州菜,潮州方言,潮劇,風景名勝,綜述,主要景點,特產美食,
歷史沿革
今湘橋區屬地在秦時屬南海郡地,漢為南海郡揭陽縣地。
東晉鹹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立東官郡,析揭陽地置海陽縣以屬東官郡,湘橋地域屬海陽縣。
義熙九年(413年)分東官郡立義安郡,湘橋地域屬義安郡海陽縣。梁置東揚州,後改稱瀛州,湘橋地域屬瀛州之義安郡。
隋開皇十年(590年)廢義安郡,省海陽縣,在義安郡境置義安縣,湘橋地域屬義安縣。開皇十一年(591年)在義安郡境立潮州。歷唐至清,湘橋地域均屬潮州之海陽縣。
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山東省海陽縣同名,海陽遂改為潮安,湘橋地域屬之。民國19年(1930年)10月,實行分區自治,潮安縣分8區,今湘橋地域屬第一區(中山區)。轄長融、仁賢、里和、艮德、東關、西關、南關、北關8個鎮和南廂、北廂2個鄉,今之意溪鎮其時屬第三區(榮意區)。民國29年(1940年)潮安實行新縣制,把原8個區合併為5個區。今湘橋地域直屬潮安縣政府管轄,有里和鎮、艮德鎮、長仁鎮、東關鎮、西關鎮、南關鎮、北關鎮、南廂鄉、北廂鄉。意溪鎮仍屬第三區。民國35年(1946年)1月,潮安縣裁區縮編,設20個鄉、鎮。今湘橋地域為在城鎮(包括長仁鎮、里和鎮、艮德鎮、東關鎮)之全部及南廂鄉、西廂鄉之部分。此時意溪為獨立之意溪鄉。民國38年(1949年),潮安置8個區,湘橋地域為附城區的全部以及仁和區、榮意區的部分。
新中國成立初期,潮安行政區劃及名稱仍沿襲舊制。1950年,潮安原8個區按順序改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區),今湘橋屬地城區及近郊為第一區;同年7月改為城關鎮,置橋東、西關、南關、北關、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10個辦事處;意溪屬第三區。1953年1月,城關鎮、意溪鎮區以及城關鎮郊的廈寺鄉和宮後村從潮安縣劃出,設立潮安市,同年7月改稱潮州市,為省轄。下轄湯平街道、西湖街道、第三街道、第四街道、第五街道、第六街道、第七街道;今鳳新街道除東埔村屬潮安第二區外,大部屬潮安第一區。1955年5月,潮州市7個街道按地名更改名稱,分別是:湯平、西湖、北馬、太平、南春、橋東街道和意溪鎮。
1956年1月,第六街道(意溪)撤銷街道建制,劃歸潮安縣管轄;潮安縣的沙洲鄉、吉街鄉劃歸潮州市管轄。潮州市轄湯平街道、西湖街道、第三街道、第四街道、第五街道、第七街道。
1958年11月,撤銷潮州市建制,原所轄行政區改設城關鎮人民公社,下轄湘橋、西湖、金山、太平、南春5個管理區。
1959年7月,城關鎮人民公社改為潮州鎮(縣級,隸屬潮安縣)。
1960年9月,潮州鎮5個管理區改稱分社。1976年,潮州鎮5個分社(管理區)分別改稱第一、二、三、四、五街道。
1980年,從潮安縣析出潮州市,恢復潮州市建制,隸屬汕頭地區。轄區為原潮州鎮、潮安縣的鎮郊公社以及意溪公社的下津大隊,磷溪公社的臥石、社光、六畝、黃金塘4個大隊。下轄第一街道、第二街道、第三街道、第四街道、第五街道、城東公社(1981年12月改稱橋東公社)、城西公社。
1983年7月,潮安縣併入潮州市。1984年,潮州市城區7個街道改變名稱:第一街道改稱湘橋街道,第二街道改稱西湖街道,第三街道改稱金山街道,第四街道改稱太平街道,第五街道改稱南春街道,第六街道改稱西新街道,第七街道改稱橋東街道。其中西新街道於同年5月從西湖街道析出成立。1987年1月,城西區改為城西街道。
1989年1月,潮州市歸省直接領導,並享受市(地)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1990年1月,潮州市定為副地級市。
1991年12月,潮州市升格擴大區域,原潮州市的區劃為新設定的湘橋區和新恢復的潮安縣。
湘橋區於1992年4月23日正式掛牌辦公。1992年5月,從潮安縣的楓溪鎮劃出陳橋、鳳山、花園、大新鄉等13個管理區和古巷鎮東埔管理區,設立鳳新街道。至此,湘橋區下轄湘橋、西湖、金山、太平、南春、西新、橋東、城西、鳳新9個街道和意溪1個鎮。
2013年6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潮安縣(2013年7月改為潮安區)的磷溪鎮、官塘鎮、鐵鋪鎮三鎮劃歸潮州市湘橋區管轄。
2017年1月1日,根據《潮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鳳泉湖高新區(潮州經濟開發區)建設和管理若干問題的決定》精神,鐵鋪鎮人財物整體託管鳳泉湖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管理。
行政區劃
1991年12月7日,湘橋區轄原潮州市西湖等8個街道,
意溪鎮及
楓溪鎮、
古巷鎮的部分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潮州市太平路。
2002年,湘橋區轄9個街道(湘橋、西湖、金山、太平、南春、西新、橋東、城西、鳳新)、1個鎮(意溪)。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湘橋區東與饒平縣、汕頭市澄海區交界,西與潮安區、楓溪區相連,南與潮安區、汕頭市澄海區相接,北與潮安區、饒平縣接壤。轄區面積為32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湘橋區地貌北部高,南部低,自北向南傾斜,由山地、丘陵、平原逐漸過渡。
氣候
湘橋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夏長冬短,日照充足。年平均雨量1668.3毫米,年平均氣溫21.7°,年平均日照1996.6小時,春、夏、秋三季盛行東南風,冬季為偏北風,極少霜期。
水文
湘橋區主幹河道韓江自西北向東南斜穿境區。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湘橋區重要礦產資源有“飛天燕”高嶺土(瓷土礦)、花崗岩和黃蠟石等。
林業資源
截至2017年,湘橋區林地面積14741.9公頃,森林覆蓋率50.29%,活立木蓄積量625031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湘橋區常住人口55.0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93.35%,公安戶籍人口47.47萬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6565人(計生口徑,下同),出生率13.83%0,死亡人口3137人,死亡率6.75%,自然增長率7.08%。
經濟
綜述
2017年,湘橋區實現生產總值225.5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6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100.06億元,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121.03億元,增長7.8%。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7%、36.2%、62.1%,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2.0:44.4:53.6.第三產業增加值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5.5%,批發零售業增長14.1%, 住宿餐飲業增長4.1%,金融業增長2.5%,房地產業增長10.2%,其他服務業增長7.7%。全區人均GDP為40987 元,躍上全市平均水平,增長6.3%,按平均匯率折算人均6070.5美元,約為全國的68.7%,全省的50.5%。
2017年,湘橋區三次產業在調整最佳化中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第一、三產業保持平穩增長,第二產業穩中有回,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凸顯,貢獻率比上年提高6.5%,拉動GDP增長4.1%。其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和營利性服務業貢獻大,拉動GDP增長3.5%,建築業、金融業和非營利性服務業有所回落,對CDP增長貢獻減弱。
2017年,湘橋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3%,漲幅同比回落0.2%。八大類商品價格漲跌情況如下:食品菸酒類價格與去年同期持平,衣著類價格下跌0.5%,居住類價格上漲1.8%,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2.7%,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1.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2.2%,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6.2%,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1.1%。另外,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上漲1.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上漲1.7%。
2017年,湘橋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9億元,下降10.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87億元,增長0.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0.95億元,下降3.2%;公共安全支出0.16億元,下降12.1%;教育支出5.07億元,增長1.0%;科學技術支出0.10億元,下降47.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30億元,下降8.6%;醫療衛生支出3.01億元,增長9.1%;節能環保支出0.04億元,增長16.0%;城鄉社區事務支出0.66億元,增長45.6%。
2017年,湘橋區各項稅收總額28.31億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國稅稅收收入11.90億元,增長0.8%,地稅稅收收入16.41億元,增長4.4%。全區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131.63億元,比年初增長2.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餘額93.39億元,增長1.4%,貸款餘額53.45億元,增長11.3%。
2017年,湘橋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20.64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其中,項目投資75.43億元,增長15.0%;房地產開發投資45.21億元,增長7.4%。從產業投資情況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0.96億元,下降40.9%,第二產業29.58億元,增長29.0%,其中工業技改10.37億元,增長47.1%;第三產業90.10億元,增長8.4%。總投資中,基礎設施投資28.66億元,增長41.3%;民間投資90.76億元,增長3.3%;全年新增固定資產70.79億元,同比增長10.5%。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453.08萬平方米,增長52.3%,商品房竣工面積109.58萬平方米,增長384.2%,商品房銷售面積90.60萬平方米,增長35.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0.07萬平方米,下降14.7%。
2017年,湘橋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31元,增長5.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61元,增長5.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89元,增長7.9%。
第一產業
2017年,湘橋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36億元,比上年增長5.2%,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51億元,增長5.2%。糧食總播種面積4.44萬畝,其中水稻面積3.32萬畝、番薯0.57萬畝,糧食總產量2.04萬噸,下降4.9%;蔬菜種植面積2.62萬畝,總產量6.31萬噸,增長2.4%;茶葉種植面積0.27萬畝,總產量0.04萬噸,增長257.3%;水果種植面積1.84萬畝,總產量4.1萬噸,增長4.1%;生豬飼養量6.38萬頭,增長16.5%,出欄3.46萬頭,比增8.9%,年末存欄2.92萬頭,增長27.2%。韓金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和綠輝生態農業2家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示範社,全區專業合作社達到75家。
第二產業
2017年,湘橋區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3%。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0.54億元,增長37.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2.57億元,增長6.7%。在完成工業總產值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股份制企業和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分別增長1.5%、6.5%、25.1%、69.4%和11.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下降8.4%;民營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86.91億元,增長48.6%,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81.8%;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29.31億元,增長10.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升10%。
2017年,湘橋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73.18%,比上年提高25.99%;規模以上工業總資產貢獻率14.43%,比上年回落1.24%;資產負債率45.34%,比上年下降0.7%,流動資產周轉次數5.65次;成本費用利潤率3.31%,比上年回落1.4%;全員勞動生產率22.76萬元/人年,比上年提高17.2%;工業產品銷售率99.5%,比上年提高0.2%。實現利潤總額11.06億元,下降0.7%,產品銷售收入345.58億元,比增38.4%。
2017年,湘橋區建築業增加值19.05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29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7.75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18.20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0%;竣工產值23.5億元,增長39.7%。
第三產業
2017年,湘橋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16億元,比上年增長9.8%。限上批發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總額119.93億元,增長7.3%,其中限上批發業商品銷售額91.96億元,增長6.3%,限上零售業商品銷售額27.98億元,增長10.6%。限上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6.17億元,增長15.6%,其中,限上住宿業營業額1.49億元,與上年持平,限上餐飲業營業額4.68億元,增長21.7%。
2017年,湘橋區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中,糧油、食品類下降27.88%,飲料類增長22.72%,菸酒類增長2.2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8.47%,日用品類下降2.4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8.09%,中西藥品類增長16.09%,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5.31%,石油及製品類下降18.53%,化工材料及製品類增長9.77%,汽車類增長13.75%。
2017年,湘橋區外貿進出口總額55618萬美元,同比下降6.3%,其中出口額53523萬美元,下降6.4%,進口額2095萬美元,下降4.8%。全年實際利用外資765萬美元,全年新增外貿進出口權備案企業23家,年末“三資”企業數126家。
2017年,湘橋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5.86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全年郵政業務總量7.01億元,增長33.0%,通信業務總量16.20億元,增長68.1%。
2017年,湘橋區累計接待海內外遊客337萬人次,比增19.71%,旅遊總收入40億元,比增17.64%,全區旅遊市場秩序良好,無出現旅遊安全事故和重大旅遊質量投訴。截至2017年底,古城對外開放的“非遺”等文化展館已達數十家,茶館20多家,客棧29家。
社會事業
科學技述
截至2017年末,湘橋區專業技術人員15656人,增長1.4%,其中高級技術職稱564人,中級技術職稱3897人,初級技術職稱1195人。全年規模上工業R&D經費支出合計197641萬元,增長63.5%(初步)。全年立項科技項目13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項,省級2項,市級10項;專利申請872項,發明申請45項,PCT申請2項,專利申請授權量71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年末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共3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3家,高新技術企業18家。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湘橋區擁有各類學校(不含非學歷培訓)242所,其中幼稚園140所,國小76所,完全中學1所,普通高中2所,國中15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成人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5所,十二年一貫制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總數為59022人,其中普高5020人,職校187人,國中14658人,國小39094人,特殊教育學校63人,幼稚園在園幼兒21712人。全區共有教職工4178人(含民校),幼兒教師2135人,我區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學歷已整體達標,其中國中本科以上達標率80.19%、國小本科以上達標率45.33%,均已超過“創現”標準。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湘橋區擁有國家二級文化館1個、國家三級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17.66千冊,其中少兒文獻3千冊,文化站特級站1個、一級站1個、二級站5個、三級站5個,農家書屋(社區書屋)172家。全區現有“非遺”保護項目15個,“非遺”傳承基地3個,“非遺”傳承人62名,民間文學“潮州講古”、傳統手工技藝“潮州玉雕”兩個項目列入湘橋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也列入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湘橋區共有各類衛生事業機構389個,其中綜合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個,各類門診部、所174個,專科防治站1個,衛生防疫站197個,衛生機構擁有床位559張,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260人,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46人,註冊護士315人。2017全區免疫規劃疫苗各苗接種率均在95%以上,全年門診量180.95萬人次。
體育事業
2017年,湘橋區體育健兒參加了2017年市運會,31支代表隊、415名運動員參加十八大項的角逐,少年組團體獲得團體第二名成年組獲團體第三名。城基中學學子勇奪世界教育機器人大賽(WER)2017賽季世界錦標賽國中組的亞軍,實現歷史性突破;在第17屆廣東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意溪中學分別獲得VEX機器人工程挑戰賽高中組冠軍和機器人創意比賽國中組二等獎,並代表廣東省參加國賽,這也是潮州第一支在該賽事沖入全國賽的隊伍。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湘橋區有鎮辦敬老院3所,擁有養老床位數為2431個。在冊低保對象共1792戶,3737人,低保率占全區戶籍人口的0.8%。特困供養對象386人。共有各類優撫對象2836人,其中參戰人員1163人。
2017年,湘橋區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扶貧戶1427戶,2750人。其中,低保貧困戶1054戶,2264人,占全區農村低保戶58.8%,占全區農村低保人數60.6%。列入扶貧戶的五保貧困戶318戶,319人,占全區五保戶82.6%、占全區五保人數82.6%,一般貧困戶(即不享受低保、五保待遇)55戶167人。
2017年,湘橋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91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731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人數2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3.26%以上。組織創業培訓8個班次,培訓人員235人,組織勞動力技能晉升培訓803人。
截至2017年末,湘橋區參加城鄉養老保險參保146492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74099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3668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72318人,參加失業保險54688人,參加工傷保險59182人,參加生育保險54465人。
環境保護
2017年,湘橋區造林面積0.06萬公頃,年末全區森林面積1.05萬公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0.31萬公頃。全區現有鎮級森林公園1個。
交通運輸
2017年,湘橋區貨物運輸量1361萬噸,增長8.0%;貨物周轉量22.30億噸公里,增長8.1%;客運量265萬人,增長6.1%;旅客周轉量6.92億人公里,增長8.4%。
歷史文化
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說法。廣義上說,工夫茶指以烏龍茶類為沖泡茶種;狹義上說,指講究水、火、茶葉、茶具、沖法和品嘗的茶藝。從“茶道”上考究,潮州有一套獨特的小巧工夫茶具,講究“高沖低灑”、“刮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一套沖泡手藝和謙恭禮讓的茶禮。但這還是小工夫,大工夫則指那些除此以外的更加講究的包含有哲理、宗教、思想修養和文學藝術等豐富內涵的茶道。因此,潮州工夫茶不論從源流,還是對茶道的研究上,都是具有獨特的風味和格調,堪稱“中國茶道”的集中體現者。
潮州花燈
元宵張燈風俗起源很上。潮州素有元宵鬧
花燈的民俗,紗燈(花燈)是節目裡耀眼的明珠。紗燈分“企燈”和“活燈”企燈把人物、亭台數閣固定在燈屏上,活燈則安裝上不同的機關,使人物的頭與手能轉動,以至全螢幕走動。紗燈的特色是:工藝細緻,造型美觀,比例準確,舉手投足,極富舞蹈動感;物飾華麗,一折一皺,皆自然灑脫,栩栩如生。
潮州菜
在許多研究中國飲食文化的學者眼裡,
潮州菜在飲食王國之中,只是蕞爾小邦,一般只把它歸入粵菜系統。但通行粵菜不能包括潮州菜的特點。地道的潮州菜,在客人入座後,宴席中間和結束之前,要上四五道茶。這是潮州菜的一大特色,粵菜所無。把潮州菜與粵菜放到一起比較,它的特色還是十分明顯的。
其一,粵菜用料甚廣,河海魚鮮,禽畜野味,幾乎無所不用;潮州菜用料雖然參差似之,但偏重魚鮮,配以禽畜,野味常用者,蛙鱉而已。
其二,粵菜風味偏重清、鮮、滑、爽,潮菜也參差似之,而相比之下,潮菜風味,更加清淡鮮美。
其三,潮州菜注重佐食調料,調料的品種和使用的講究,遠遠超過粵菜。
其四,潮菜筵席必用小吃配搭,這又與粵菜有別。
潮州方言
潮州方言,即
潮州話,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
閩南語系。它的辭彙豐富,幽默生動,富有極強的表現力,並保存著很多古漢語的成份,因而為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所重視。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
潮州字典》,以及《潮語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語言的專著潮州話。潮州人的方言,古樸典雅,辭彙豐富,語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詞古義多,語言生動又富幽默感。對潮州人來說,潮州話是維繫感情的紐帶,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異域他鄉。鄉音相同,勝似“自己人”。
潮劇
潮劇從誕生歷經明、清、民國和“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前夕各個不同時期的演變,以及解放後改革發展和各種運動的衝擊,在曲折的道路上生存發展,既有繁榮的黃金時期,也有困難的年代。由於潮劇深深地植根於潮州這片文化沃土,因而得以頑強地生存,並成為有一定影響的地方戲曲劇種,後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保護。潮劇的歷史,是伴隨著農村文化生活貧乏和民俗活動需求而發展的,因而在長期的活動中形成二大功能,一是觀賞性(娛樂性),是滿足民眾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形式,其內容對社會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一是儀式性,是民俗活動中一項重要儀式,如游神賽會戲、喜慶祝福戲等,並產生了“五福連”、“六國封相”等一類劇目。
風景名勝
綜述
主要景點
鳳凰洲公園
鳳凰洲公園位於韓江大橋下沙洲頭,興建於1999年。公園景觀是潮州八大勝景之一“鳳凰時雨”所在地。相傳古時鳳凰山上的鳳凰,慕潮州府城“三山一水”景色,常到這江心綠色的沙洲棲息、遊玩。明代隆慶二年(1568年)潮州知府侯必登曾多次遊覽沙洲,贊其景色清靜幽雅,認為這裡是傳說中鳳凰棲息之所,絕非老鴉投林之處,遂把原名的“老鴉洲”改稱為“鳳凰洲”,井築建一座十餘高的石台,命名為“鳳凰台”。
涵碧樓
涵碧樓位於潮州西湖公園湖畔上,在近代歷史上的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中,周恩來、周逸群等曾駐紮於此。1925年10月第一次東征時,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曾住在潮州,那時他以“左”派面目出現,時常早起來此,手捧中正劍,高聲朗讀孫中山總理遺囑。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軍轉戰人粵,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郭沫若等領導人,9月23日進人潮州,至30日撤退,前後共七日,史稱“潮州七日紅”。樓前被稱為英雄樹的木棉據說已有400多年的樹齡。
北閣佛燈
北閣景區與北閣佛燈北閣是金山東面的一組樓閣的總稱。這裡地理位置獨特,古城牆在此攬繞金山,亭台樓閣高低錯落,曲徑幽深。凳臨北閣,北堤上“鱷渡秋風”,隔江相望的“韓詞橡木”,韓江下游的“湘橋春漲”,“鳳凰時雨”諸多勝景歷歷在目,北閣景區,闢建於宋,形成於明,歷代均有興廢。
特產美食
湘橋區土特產有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州小食和橄欖、金佛手、黃皮、雜交豬、茶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