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8年,湖南鷹嘴界自然保護區始建,同年批准建立縣、市級自然保護區。
2001年9月17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湖南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西南部
會同縣中部偏東,
雪峰山山脈西支南段,沅水支流巫水中段,西距會同縣城25公里左右,地理坐標為北緯26度46分-26度59分,東徑109度49分-109度58分。
地貌
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屬回春性侵蝕—構造中低山地貌,山巒疊翠,連綿起伏,奇峰高聳,溪河縱橫,溝谷深邃,形成了千峰萬壑的複雜地形,多見45°以上陡坡和懸崖峭壁。保護區最高海拔938米,最低海拔270米。地層為前寒武紀古老地層,出露岩石以矽質岩和板頁岩為主。區內土壤以紅壤和黃壤為主,土壤土層不厚,但養分含量較高,物理通透性能好,蓄水保肥保土功能強。
氣候
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內平均氣溫13.4℃(海拔900m)-16.6℃(海拔270m)。山下:1月氣溫4.9℃-5.1℃,7月氣溫26.7℃-27.6℃,年較差22.6℃。年極端高溫39.1℃,最低氣溫-8.6℃,≥10℃積溫2900(山上)℃-5090℃,≥0℃的正積溫為3700(山上)℃-6000℃,無霜期山下為303d。區內年降水量允沛,年間變化較小。年降水量1304(海拔281m)m-1603(海拔900m)mm,一年降水集中於4-9月,占全年總降水量的69%,其中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4%(岩頭)-45%(若水),7-9月占25%(岩頭)-24%(若水)。全年降水變率在7%-9%。空氣相對濕度83%,年蒸發量1138.9mm,小於年均降水量。日照時數1462.7h,日照百分率33.0%。雨日176日/a,變化在150d-199d/a之間。年總輻射為424.54千焦耳/cm2。
河流
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水系發達,主要有魯沖溪、九洞溪、燕沖溪等,溪流溝谷狹窄,跌水落差大,水流湍急,各溪流分東西兩側分別注入洞庭湖、
長江水系沅江一級支流
渠水和
巫水。自然保護區氣候四季分明,降雨適中,夏無酷熱,冬少嚴寒,充足的水熱條件和肥沃的土壤,為林木生長發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土壤
鷹嘴界自然保護區土壤只有紅壤和黃壤兩個土類。紅壤在保護區含黃紅壤1個亞類,黃壤土類也只有山地黃壤1個亞類。黃紅壤一般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山地黃壤分布在海拔500m-938m(最高點)。土壤上枯枝落葉層厚3.7cm,A1層厚平均9.1cm,表層顏色從高海拔處往下,依次為棕色(7.5YR4/6)、暗棕(7.5YR3/4)、暗灰棕(YR4/2)、黑色(5YR2/1)。土壤結構一般為A1層團粒,A層粒狀,B層粒狀,C層碎塊狀。B層質地為重壤、輕粘土。土體構型多為A-B-C-D型。土壤容重平均1.25g/cm3。粘粒淋溶而下移較弱,土壤C/N值10.65-11.07,表層有機質含量24.62g/kg-118.16g/kg,平均73.19g/kg,全N1.35g/kg-5.07g/kg。土壤肥力極大多數樣地在I級和Ⅱ級肥力水平,物理通透性能好,具有很強的蓄水保土功能。土壤總孔隙度(Pt)55.74%,毛管水孔隙度(Pc)46.81%,滲透係數K1018.72mm/min,林地土壤一次最大有效貯水量平均為476.75t/平方公里,初滲階段5分鐘末的速度12.13mm/min-48.72mm/min。
面積範圍
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向東南延伸與綏寧縣交界,往北延伸連線洪江市,與南延伸與靖州縣接壤。保護區南北長約20.4公里,東西寬約10.6公里,總面積159平方公里。處於
雲貴高原向
雪峰山傾斜交匯處,東抵牛角界,南至癩子界,西臨美人界,北達山總界。
鷹嘴界國家自然保護區包括團河、
若水、灑溪、
沙溪、岩頭5鄉鎮的18個行政村。按功能分區,劃為核心區、緩衝區和
實驗區三個區域。其中核心區面積6310公頃,占總面積的39.7%。緩衝區2830公頃,占17.8%。實驗區6760公頃,占42.5%。
保護對象
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為保護區的精華,包含了主要的森林群落類型和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等保護對象。核心區禁止人為活動,以使受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有一個不受人為干擾的自然生活環境,保護和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緩衝區位於核心區四周,是核心區和實驗區這之間的緩衝地帶,對核心區起保護和緩衝作用,以擴大和延伸被保護物種的生長和活動區域;實驗區處於核心區、緩衝區外圍,為保護區的經營區,是提供科研教學,生態旅遊、經營管理的地方。
動物 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據初步調查,區內有脊椎動物226種,隸屬於30目75科。其哺乳綱有32種,隸屬7目16科;鳥綱99種,隸屬13目33科;爬行綱24種,隸屬3目10科;兩棲綱12種,隸屬2目5科;魚綱59種,隸屬5目11科。
根據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張榮祖1999年《中國地理》中的劃分,鷹嘴界自然保護區屬於東洋界華中區,橫跨東部平原亞區和西部山地高原亞區。在動物組成中,東洋界占54.9%。在東洋界物種中,華中-華南種類占39.3%,西南-華中-華南種類占60.7%。
根據國家1988年公布的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屬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保護動物有25種,其中國家1級保護的4種,國家2級保護的21種。
根據湖南省2002年公布的《湖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保護區屬於湖南省省級重點保護的動物有114種。
植物
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為中亞熱帶東部濕潤性常綠闊葉林帶的三峽武陵山雪峰山森林區雪峰山南部低山丘陵森林亞區,對應於植被區劃為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植物亞區的華中區和華南區交匯地帶。在湖南植被的區劃中為湘西山地植被區的雪峰山南部山地植被小區。根據《中國植被的分類原則》,保護區的森林植被類型有8個植被型,33個植物群系。常綠闊葉林植被型為保護區的地帶性森林植被,包括16個群系,其中以典型常綠闊葉林栲類、潤楠類和杜英類為主。這16個群系構成保護區的植被結構的基本格局,結構穩定,生態服務功能強。常綠落葉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為組成保護區植被的輔助類型,在演替軌跡上,處於順向演替階段。硬葉常綠闊葉林、沼澤、水生植被類型只在特別的小生境中出現,為生態頂極。森林植物主要由殼斗科、樟科、山茶科、杜英科、山礬科中的一些種類組成。森林群落建群種多見於
栲、
青岡、
櫟、石櫟、楨楠、潤楠、杜英、猴歡喜、木荷、楊梅、楓香、櫸木、剛竹、箬竹等屬中的一些種,草本建群種見於芒萁、白茅、五節芒、苦草、竹葉眼子菜等屬中的一些種。
植被呈鑲嵌狀分布格局,垂直分布規律不明顯(因海拔不太高)。
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被為天然林。在廬沖、坳腳均保存著結構完整的天然林,原生性很強;在盛儲保存著結構良好的天然次生林。
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種類216科860屬1798種,其中蕨類植物38科85屬226種;裸子植物9科18屬26種;被子植物169科757屬1546種。蕨類植物歸納為9個分布區類型。種子植物含15個分布區類型,以東亞分布、中國特有分布、東亞-北美間斷分布、泛熱帶分布、熱帶亞洲分布占重要地位。植被具有華中、華南、華東和滇黔桂植物區系過渡交匯,區系種類豐富而古老,熱帶起源特徵明顯,特有成份含量高,頻危物種保護好等特點。
根據1999年8月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植物雜誌,1999-5),確定該區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5種,其中1級保護5種,2級保護18種,屬、科以上保護的有一個全屬一個全科計22種。
屬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植物有
銀杏、
紅豆杉、
南方紅豆杉、
蓴菜、
伯樂樹(鐘萼木)。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蓖子三尖杉、
鵝掌楸、厚朴、
凹葉厚朴、樟樹、閩楠、
楨楠、
金蕎麥、任木、
野大豆、紅豆樹、花櫚木、大葉櫸、喜樹、傘花木、香果樹、普通野生稻、中華結縷草18種,有國家重點保護屬黃連(含1種)和重點保護科蘭科(21種)。保護區共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5種。
昆蟲資源
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昆蟲16目159科730種,其中鱗翅目39科292種,占總數的40.0%,鞘翅目昆蟲32科153種,占總數21.0%,其餘14個目87科共285種,占39.0%。昆蟲區系具種類繁多,但不造成災害,天敵昆蟲豐富,觀賞昆蟲多,國家級保護昆蟲多等特點。國家保護昆蟲有9種,種類為彩臂金龜.(二級保護),威步甲,松麗叩甲,紅腹麗叩甲,雙叉犀金龜,中國寬尾鳳蝶,寬尾鳳蝶白斑型,赭環蝶,中華蜜蜂。保護區昆蟲區劃屬於東洋界的江南亞熱帶稻茶區範疇,區系框架以東洋界成份占優勢,為64.2 %,古北界10.6%,廣布種25.2%。多南北種類交錯共存。
大型菌類資源
經考察,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有大型真菌186種,隸屬4綱36科55屬。其中能食用菌類55種,毒菌和有毒類20餘種。4個綱中,核菌綱有2科7種,盤菌綱4科15種,層擔子菌綱25科153種。腹菌綱5科9種。36個科中,比較大的科有
盤菌科、
多孔菌科、
紅菇科、
側耳科、
白蘑科。珍貴的藥用大型菌有靈芝,茯芩;經濟價值較高的野生食用菌有尖頂羊肚菌,紅汁乳菇,綠頭菌,密環菌,棘托竹蓀;主要毒菌有亞稀褶黑菇,白毒傘,毒傘,豹斑毒傘,花褶傘。
管理狀況
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屆縣委、縣政府對保護區的建設高度重視,自1998年建立保護區以來,投入建設經費300多萬元,改造修建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分站5個,在臨近村莊和交通要道共設立固定宣傳牌、指示牌36座,在核心區界線上埋設界樁近500個,維修坳腳、矽溪、
小江、吊塘、魯沖溪等公路35公里;投入補償償資金100多萬元,對核心區進行了補償,使保護區的道路等基礎建設得到有效改善,林農利益得到基本保障,有力地促進了保護區的健康發展。
旅遊資源
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幽靜多變、美麗豐富的森林景觀:在坳腳、楠木、光福沖交接處,保存有完整成熟的天然林,面積約8km
2。區內古樹參天,樹木依種而聚,千姿百態,紅葉點綴,野果飄香,處處奇觀異景,山山綠樹成蔭。盛儲至團河,分布有約12km
2面積的天然次生林,樹體千姿百態,樹種混雜,色彩斑闌,河流中九曲十回,有送水、有潛流,山上層狀地貌發育,奇峰怪石林立。排子口的紅豆杉林,珍稀罕見。
區內有雄偉壯觀、變化多端的地貌景觀:上述坳腳、楠木、光福林區山頂部,由癩子岩至童子岩,沿山脊1.5km,山背狹窄,杜鵑密布,沿途多處懸崖絕壁,山峰邊坡怪石突兀。沿途經過奶頭山、癩子岩、棋盤岩、鎮山柱至童子岩。行途左望有鴨子岩、五柱岩、觀音岩隔谷相望,形態栩栩如生;右望見“松濤”白雲,迎客松,沿途杜鵑花引人入勝。還有魯沖景區的瀑布、絕壁、石柱和洞穴,九洞景區的迭水、怪石、深潭更是秀麗而壯觀。
保護區是豐富多姿的森林景觀的聚集地,古樹、奇花、百鳥的大本營;絕壁、怪石、奇峰、飛瀑、溶洞、小溪容於其內,是森林景觀和地貌景觀相融的獨特區域。
生態地位
湖南鷹嘴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天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是目前在湖南省獨有的保存最為完好的低海拔森林生態系統,是中國中亞熱帶地區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動植物王國之一。
鷹嘴界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在地球的同
緯度地區,大多為沙漠所覆蓋,唯亞洲東部保存著綠色,鷹嘴界自然保護區就是其中的精華。但鷹嘴界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也是在特殊的矽質岩乾旱、瘠薄環境下形成和保存下來的,自我調節恢復的功能較為脆弱,生態環境和資源一旦破壞,即難以恢復。鷹嘴界自然保護區位於
沅江上游,區內保存完好的天然林,具有重要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是洞庭湖流域沅江水系生態平衡的支柱,對長江中下游生態環境的改善有著重要的作用。
鷹嘴界自然保護區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保護區生態系統、植物群落類型豐富,是重要的物種基因庫。為研究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森林生態系統發生、發展及演替規律,及研究中亞熱帶中部地帶種群消長、群落的演替,特別是珍稀、瀕危保護物種的生物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及其消長變化提供了極好的現場。保護區內矽質岩中發育著許多的洞穴,這些洞穴在科技文獻中還未有記錄,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