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發布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教育廳等單位關於湖南省高等學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
(湘政辦發〔2000〕22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機關各單位:
省教育廳、省計委、省財政廳、省建設廳、省國土資源廳、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省物價局、省地稅局關於《湖南省高等學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實施意見》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000年六月二十五日
湖南省高等學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實施意見(省教育廳 省計委 省財政廳 省建設廳 省國土資源廳 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 省物價局 省地稅局 二000年六月六日)
檔案全文
為進一步加快高等學校後勤社會化改革步伐,促進我省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快高等學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0〕1號)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字〔2000〕25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改革的要求和原則
1、高校後勤社會化是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在學校後勤領域的具體體現,是高校辦學模式的重大改革。各地各高校必須充分認識高等學校後勤的產業屬性,積極借鑑經濟領域和其他社會領域改革的有益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確保3年左右基本實現我省高校後勤社會化。同時,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要充分估計到各地市場經濟發展水平、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和服務條件等方面的差異,從實際出發,因地因校制宜,積極探索多樣化的高校後勤社會化實現方式。
2、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關係到廣大師生和後勤幹部職工的切身利益,要統籌兼顧各方面的利益。在改革過程中,要自始至終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保持學校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
3、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必須始終堅持為學校教學、科研、師生服務的方向,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係。改革要有利於提高高校後勤服務的質量和管理水平,有利於發展後勤產業,減輕學校負擔,提高學校辦學效益,有利於保證學校的發展和穩定。
4、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實現高校後勤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的根本轉變,更好地為學校教學,科研和師生服務。各種高校後勤服務實體,要與學校、教育行政部門保持必要的責、權、利關係。改革必須堅持“省、市政府統籌主導、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學校參加、社會參與市場引導”的原則。
二、改革的目標和步驟
5、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從2000年開始,用3年左右的時間,把高校後勤從學校事業管理體系中分離出來,建立起社會化的適合高等教育特點與需要的高等學校後勤保障體系。
改革的實施:第一步,到2000年底,各高校的所有後勤經營服務項目、後勤服務經營人員、相應資源及操作運行成建制地從學校事業管理體系中分離出來,組建自主經營、產權明晰、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後勤服務實體,與學校簽訂契約,為學校提供有償服務。第二步,自2000年底至2002年底,在各高校後勤系統規範分離的基礎上,在長沙、湘潭、株洲、衡陽等高校相對集中的城市和其他合適的區域內,按市場經濟的原則,組建若干個跨學校的區域性後勤服務集團,統一承擔本地區範圍內高校的後勤保障工作,實現高校後勤服務集約化、專業化經營。從學校分離出來的後勤服務實體,一般都應通過併入、託管、聯辦、連鎖、股份合作等形式進入區域性的後勤集團。此後,為滿足高校發展的而增建的各類後勤服務設施,一般均應由此類集團統籌建設並管理。
三、改革的內容和基本途徑
6、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教職工生活後勤、基建後勤以及學校管理、教學、科研等服務性的工作,上述工作所涉及的服務項目,應在實行統一歸口於學校後勤經濟實體經營管理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社會化。高校內設的醫院、子校、幼稚園等,也要逐步納入社會化軌道。
改革管理體制。按照事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將學校後勤以校內行業為單位的成建制地從學校事業管理體系中分離出來,組建成為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後勤服務實體(中心或公司),實行企業化管理,通過為學校提供服務獲取報酬。同時,各高校成立精幹高效的後勤評估監督機構,對後勤服務實體的服務價格、質量等經營活動行使監督、檢查、協調、驗收、審核等職責和職能,並承擔純行政管理職能的有關工作。學校與後勤服務實體按照市場運作原則簽訂協定或契約,明確雙方的責、權、利。
改革運行機制。改行政撥款辦法為有償服務制度,逐步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後勤運行機制。有關服務費用,如管理費、綠化費等,學校可參照社會標準,根據契約條款付給後勤服務實體。後勤服務實體實行全成本核算。在實行有償服務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服務項目,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三種價格模式。有關具體收費管理辦法,由省物價局商有關部門另行制定。
改革勞動人事用人制度。原屬學校編制的後勤員工可按轉制範圍成建制規範分離,實行公開招聘、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競爭上崗。在轉制期間,原屬學校編制的後勤服務實體員工工齡連續計算,保留檔案工資和勞動關係,並繼續按國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工資政策,將增資部分計入檔案工資。達到退休年齡後,按國家、省有關規定妥善安置。改制前未列入編制員工和改制後的新進員工,其工資福利、保險等按有關規定辦理。
改革財務管理制度。後勤服務實體要按照企業會計核算方法和財務管理模式運行,執行國家頒發的企業會計制度,加強成本核算和投入產出分析、考核、評價,嚴格執行價格政策,保證同類口徑服務收費不高於社會行業標準。
理順產權關係。按照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對現有後勤方面的固定資產要及時清查、核實和進行產權登記,明晰產權關係,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學校對後勤資產可有償轉讓或委託、租賃給後勤服務實體管理。後勤服務實體通過提取固定資產折舊費和維修費,用於經營期間的國有資產的維修和更新,以確保國有資產在使用年限內的保值或效用。同時,積極探索和建立後勤資產多元化的投入和管理機制。
改革分配製度。根據崗位職責、貢獻大小、技能高低、勞動強度和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逐步實行企業自主分配的效益工資制,建立以效益高低定分配、以服務優劣定等級、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績效掛鈎的分配激勵機制。
7、要依靠並充分利用高校現有的後勤資源。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應主要通過對現有高校後勤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改制重組、資源共享來實現。在此基礎上,要大力採取“內聯外引、集約經營”的方針,進行校際聯合,或引進社會力量和資金,為學校提供和承擔後勤服務。
8、加快學生公寓的開發建設與管理機制的轉變。今後新建學生宿舍,應主要依靠社會力量投資,並按社會化的機構進行經營、管理。有條件的城市可根據高校的需要,在高校集中的區域附近組織建設包括學生公寓、學生食堂在內的學生生活區,供高校租用。
9、後勤服務實體有能力承擔的服務項目,如餐飲、修繕、車隊、接待、校園衛生、綠化管理、房產管理、商業網點、部分物資及設備的採購供應等,應主要由後勤服務實體承擔。同時,要引進社會相關企業承辦後勤服務項目,通過有序競爭,提高服務質量。對於社會能夠承擔,後勤服務實體不能承擔或形不成規模效益的後勤服務項目,如供水、供電、供氣、通訊、收發等服務項目以及生活用品採購等,凡有條件的地方,到2002年,均應以合適的方式,交由統一組建後的後勤服務集團或社會上相應的行業部門經營管理。
四、改革的扶持政策
10、各級政府要把屬地內的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納入本地區綜合改革和巨觀調控之中,並將其後勤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發展規劃,給予大力支持。高等學校新增建的學生、教師公寓及其他後勤服務設施項目,有關部門對其立項、規劃、報建等手續應按照從快從簡的原則予以審批,並減免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人防易地建設費、新牆體材料發展基金、城市水電增容等費用。需另徵用土地的,比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政策劃撥。在校外建設並為學校提供服務的後勤設施,享受校內同類建設項目相同的優惠政策。
11、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過程中成立的各類高校後勤服務實體及其為學校教學、科研和師生生活所提供的服務項目,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財稅字〔2000〕25號檔案享受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對企業和社會力量用於建設校舍及其他後勤服務設施的捐款,按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對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項目所需的銀行貸款,金融部門應給予積極支持。
12、目前高校供水、供電、供氣、地下管道及食堂、浴室等後勤基礎設施嚴重陳舊、老化,必須加快維修改造,所需資金,按財政隸屬關係,分別由各級財政安排必要的資金補助。同時對分離出來的服務實體,學校應繼續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以往學校用於後勤方面的經費補貼可逐年遞減。
五、改革的組織領導
13、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高校所在地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及時協調解決改革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確保改革順利進行。為加快推進我省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省政府已建立了湖南省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省教育廳要負責牽頭抓好全省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工作的組織實施。各市、州也要抽調得力幹部,系統規劃和組織實施本地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工作。
14.各高校要發揮後勤社會化改革的主體作用。學校黨委和行政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牢固樹立全局意識,按照改革的要求和政策,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統籌規劃、精心組織、積極推進後勤社會化改革。對教職工特別是後勤職工要進行廣泛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傳動員,使廣大師生員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積極參與和支持後勤社會化改革。
各高校後勤部門要轉變觀念,積極配合和參與後勤社會化改革,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競爭能力。要切實加強後勤職工隊伍的建設,採取多種方式,培養一支思想素質好、會管理、懂經營、有技術的後勤隊伍、造就一批後勤經營管理的企業家,為實現後勤社會化提供高素質的人才保證。同時要加強後勤基礎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運用現代管理手段,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15、中等職業學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可參照本實施意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