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立醫科大學

湖北省立醫科大學

湖北醫科大學,創建於1943年,是湖北省唯一創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並延存發展的省屬重點高等學校,也是中國高等醫學院校中的老校(民國時期的22所醫科院校)之一。 經國家教委批准,學校1996年5月更名為湖北醫科大學。湖北醫科大學是湖北省唯一創建於解放前並延續發展的省屬重點高等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北省立醫科大學
  • 創辦時間:1943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
歷史沿革,院校合併,院系調整,學校現狀,

歷史沿革

1906年,張之洞在武昌曇華林左衛城隍廟創辦湖北陸軍軍醫學堂,1909年停辦。又於1913年復建湖北醫學專門學校,後再次因故停辦。
1921年,湖北陸軍軍醫學堂畢業生陳雨蒼從德國學成歸來,奏準北京教育部,獲部分庚子賠款設立湖北醫學專門學校。
1923年,學校更名湖北省立醫科大學(另一說為1924年),並建立實習醫院。
1924年秋,私立中醫專門學校併入。
1926年冬,併入國立武昌中山大學
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組建後因經費問題停辦醫科,師生分別轉入國立同濟大學及國立中山大學醫科。在原址兩湖書院,以實習醫院為基礎,擴充後成立湖北省立醫院。
1938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因日軍轟炸,醫院遷往恩施。
1939年9月,創建附屬護士學校。
1943年5月14日,在醫院院長楊光第協助下,湖北醫學院正式宣告成立,將醫院設為其教學醫院。籌備處主任朱裕璧出任首任院長。
1945年11月,醫院遷回武漢,更名為省立武昌醫院。
1946年2月,湖北省立醫學院遷至兩湖書院原址辦學。
1949年11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簽署命令:湖北省立武昌醫院、湖北省醫學院附屬醫院、湖北省立傳染病院、武昌婦孺醫院、省立結核病院五院合併成立湖北省立人民醫院。1953年更名為湖北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並於1987年9月增加“湖北省人民醫院”名稱。
1949年11月,湖北省立醫學院更名湖北省醫學院。 首任黨委書記、院長由尤洪濤擔任,黨委副書記由韓溫甫擔任。
1953年,學校由教育部主管改為衛生部主管。同年9月12日,更名湖北醫學院。湖北公醫專科學校專修科併入。
1954年7月,學校從兩湖書院舊址遷至武昌千家街。
1955年,中南幹部療養院移交湖北醫學院,並經國家高教部定名為湖北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1957年8月,學校又遷至武昌馬王店、高家灣一帶(現址)。
1960年,在衛生部和四川醫學院(後更名為華西醫科大學)的幫助下,學校建立口腔醫學系,並設立附屬口腔醫院,並於同年進行首次招生。作為學校口腔醫學系的創始人,原四川醫學院口腔系主任夏良才教授任系主任,王益才擔任口腔系與口腔醫院黨委書記。
1961年,中醫系併入湖北中醫學院。
1962年,湖北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在武昌大東門成立並開診,1980年遷至武昌廣埠屯(現址)。
1993年1月,學校更名為湖北醫科大學(校名於1996年獲得教育部批准)。同年,學校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和附屬口腔醫院被衛生部評定為湖北省首批三級甲等醫院。

院校合併

2000年8月2日,學校與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大學,並成為新成立的武漢大學醫學部的主體。附屬第一醫院更名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並繼續保留湖北省人民醫院名稱;附屬第二醫院更名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附屬口腔醫院更名為武漢大學口腔醫院,並繼續保留湖北省口腔醫院名稱。

院系調整

2001年1月,武漢大學推出學科重組方案,將原有的49個學院和直屬系,調整為28個學院,分屬於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部、信息科學和醫學6個學部。採取院係為實體、學部為虛體的管理模式。

學校現狀

2005年9月20日,為了促進學校在醫學領域的各個學院、研究所和附屬醫院之間的協調合作,推動學校在醫學領域的更快發展,武漢大學借鑑海內外部分著名醫學名校經驗,進一步加大對醫學領域的支持力度,將醫學部實體化,下轄8個學院和3個研究所,有3所附屬醫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