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子威

許子威

許子威,湖北應城人。金陵大學農業專修科畢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廣州起義。曾任第四師連指導員、師黨委書記,中共應城縣委軍事部部長,豫鄂邊區行政公署主任。參加了中原突圍。後任陝南獨立游擊支隊政委、桐伯行署主任、中原臨時人民政府交通部部長。建國後,歷任中南軍班委員會農林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處長、華中農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湖北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子威
  • 別名:許恆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應城縣雙橋許家灣
  • 出生日期:1908年1月4日
  • 逝世日期:1989年1月21日
  • 職業:政治家
  • 畢業院校:湖北省立醫科大學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主要成就:鄭州鐵路局黨委書記
  • 性別:男
人生履歷,個人事跡,投筆從戎,參加廣州暴動,創辦訓練班,任公署主席,收容掉隊戰士,修復交通,投身農業,建設新華農,文革受屈,老年生活,

人生履歷

許子威(1908--1989),湖北應城人。1925年考入湖北省立醫科大學,1926年冬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廣州起義。曾任工農紅軍第四師連指導員、師黨委書記。後因病與黨組織暫時失去聯繫,回家休養。1931年至1933年在金陵大學農業專修科學習。抗日戰爭期間,在應城湯池舉辦訓練班,訓練抗日青年,後歷任中共應城縣委軍事部部長,豫鄂邊區行政公署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前)中原行署主席,桐柏行政分署主任,中原臨時人民政府交通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鄭州鐵路局黨委書記、軍代表兼政治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黨組書記、副部長,荊江分洪工程副總指揮,湖北省科協副主席,華中農學院院長,政協湖北省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湖北省顧問委員會常委。
許子威

個人事跡

投筆從戎

許子威1908年1月4日出生在湖北省應城縣雙橋許家灣一個農民家庭,原名許恆,字愷武。7歲開始在雙橋灣附近的許家廟和許氏宗祠讀私塾,12歲到湖北省省立漢口中學讀書。上中學三年級時,父親許雲程去世。雖家境貧寒,但他仍以優良成績於1925年考入湖北省省立醫科大學。
1926年秋,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招生,他隨即進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大隊學習。在學習中他對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和革命綱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很想和共產黨聯繫。長沙“馬日事變”後,蔣介石密令夏斗寅進攻武漢,國民政府決定將軍校學員編入中央獨立師參加武漢保衛戰。他被分配到一個連隊任副班長。中央獨立師在葉挺指揮下,於武昌外圍擊潰敵軍,並乘勝追擊到賀勝橋才宿營。當晚在他放哨時,班長劉鳴鑾來哨位問他,是否曾寫過條子要求加入共產黨?並告訴他,黨組織經過周密調查,同意他的要求,批准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就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戰士,開始了將自己一生奉獻給中國革命的戰鬥歷程。

參加廣州暴動

1927年12月11日凌晨1時,他受命與共產黨員王若冰、連汝瑤、劉玉鱗去處死反動的教導團參謀長朱勉芳。他們在脖子上繫上顯示起義的紅布條,摸入團部,將正在酣睡的朱勉芳捆綁刺死。隨後便就參加了攻打廣州市公安局、第四軍軍部和防守觀音山等一系列戰鬥。12月13日晚,奉命撤離觀音山,部隊匆匆經沙河到花縣待命。在花縣,從廣州撤退下來的教導團和警衛團、工兵營、工人赤衛隊等部隊整編為工農紅軍第四師。許子威由班長提升為排長。1928年三月以前,紅四軍取得了陸豐抗擊敵正規軍、攻打梅隆、汕尾、碣石、甲子及惠來縣城等戰鬥的勝利。在連續戰鬥中,許子威由排長提升為連黨代表。三月以後,徐向前接任師長後,許子威被任命為師黨委書記。1928年秋,許子威受命到香港向廣東省委報告紅四師的情況。他在香港的聯絡站向省委負責人、廣東省委軍事部長匯報了紅四師的情況後,即奉命到上海去向黨中央匯報紅四師的情況。1929年初,許子威到上海的第三天就向中央代表陳東詳細匯報了紅四師的情況,陳東安排他在上海法租界霞飛路的亭子間住下,一面寫紅四師鬥爭的材料,一面學習黨的檔案。許子威要求到中央蘇區工作或到蘇聯學習,但因他當時疾病纏身,十分虛弱,陳東同志解釋並反覆了解了他的家庭情況後,代表黨組織建議他將組織關係留在上海,暫時回家養病,等待黨組織聯繫,於是許子威根據黨的安排回家鄉養病。

創辦訓練班

1929年春節前後,回到老家養病的許子威,接到陳東的來信,叫他到荊州城內關帝廟找人接頭,他因病未能趕去,暫時中斷了組織聯繫。
1931年初,許子威在中華大學文學系學習半年後,便被應城縣教育局公費保送到金陵大學農林專科學校學習。在金陵大學學習期間,曾和同學們一起,闖進南京國民政府的大院,呼籲蔣介石接受人民堅決抗日的要求。因此他兩次受到校方警告。1933年夏末,從學校畢業後,到湯池辦農場。
1937年“七·七”事變後,東北、華北的學生不斷流亡到武漢,國共合作抗日的氣氛日濃。10月下旬,共產黨在武漢成立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簡稱“八辦”)。許子威聽說後,就鼓動對國民黨失去信心的李范一先生去“八辦”。李先生與許子威到“八辦”後,見到董必武同志。許子威還單獨向董老匯報了自己是共產黨員和湯池合作社的情況。1937年初冬,經董必武和李范一、石瑛協商,決定由湖北省建設廳提供資金,以準備對抗日本經濟侵略的名義,招收有志抗日的流亡青年,在湯池開辦湖北省合作指導員訓練班。許子威負責對外聯繫和後勤工作。
1938年10月,許子威到“八辦”領回24支德國造駁殼槍,與魯爾英一起組織起湯池抗日游擊大隊。不久,隊伍由魯爾英率領到達京山丁家沖。他則到宜昌向陶鑄和李范一先生匯報。隨後同陶鑄和李范一先生到五戰區鄂豫邊區抗敵工作委員會工作,任政治指導部秘書室主任。其間,經組織決定,許子威開始參加黨的小組生活。約半年後,豫鄂邊區政治指導部被撤銷,許子威告別李范一,與楊學誠等同志回到鄂中。

任公署主席

1939年,鄂中區黨委(又稱豫鄂邊區黨委)派許子威到應城,在黨外任“應抗”副司令兼做縣動員委員會的工作,在黨內任縣委委員兼軍事部長。他剛到“應抗”司令部,就組織一個中隊襲擾了駐紮宋河的日軍。隨後為“應抗”籌集經費。“應抗”在黨的領導下逐步形成戰鬥力,打了幾個有影響的勝仗,一度占領雲夢縣城。
1939年6月,應城縣抗敵游擊隊司令部奉令改為應城縣國民抗敵自衛隊總隊,許子威任總隊長。7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邊區黨委決定以應城縣抗日動員委員會的名義,由陶鑄和許子威召集礦商或其代理人開會,動員各礦商繼續為“應抗”捐獻錢款。9月,曾參加“應抗”的李又唐部勾結頑固派,拒絕我黨派遣的幹部,還陰謀吞併我軍一個支隊,許子威即建議李先念同志消滅李又唐部。在戰鬥打響的當晚,許子威帶一個連的兵力,沿著李又唐部的防線喊話勸降,並指示受降地點。李又唐部三個大隊經他喊話後,一槍未發就歸順了。12月,許子威在參加會議時與日寇遭遇,腿部受傷。但他帶傷與王海山等同志率部隊突圍,衝出了日寇的包圍。
1940年建立鄂豫邊區黨委,許子威調離“應抗”,專門負責邊區憲政促進會的工作。1940年9月1日,邊區黨委在京山八字門召開了第一次軍政代表大會。會上,許子威被推舉為鄂豫邊區軍政聯合辦事處主任。皖南事變後,許子威被邊區人民推選為邊區行政公署主席。他在根據地民主政權的建設中殫精竭力,不僅團結起鄂中愛國力量支持抗戰,還在戰勝自然災荒,保障人民生活及部隊給養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鄂豫邊區行政公署後改組為中原行政公署,許子威任中原行政公署主席。1945年9月,兼任江漢行政公署主任。

收容掉隊戰士

日寇投降後,國民黨軍隊將中原軍區主力部隊及其領導機關層層包圍在以宣化店為中心方圓不足100公里的狹小地區,妄圖一舉全殲。中原軍區決定分三路突圍,當時許子威正患重傷寒,發高燒一個多月,但仍決定帶病隨軍突圍。
1946年6月26日凌晨,中原軍區司令部離開宣化店向千里之外的陝南突圍。許子威和中原行政公署的其他負責同志帶著一個警衛排跟著司令部幹部旅突圍。在突圍過程中,王震同志先後給過許子威三匹馬騎,這些馬傷殘後,王震要把自己的坐騎讓給許子威,許子威說:“將軍豈可無馬。”抱病隨部隊走入陝南。當他看到幹部旅掉隊人員頗多時,就一面與汪才貴組織收容掉隊同志打游擊,一面請幹部旅政委張成台尋找李先念提出建議。李先念得到訊息後,隨即命令汪才貴、許子威以陝南獨立支隊司令、政委的名義收容掉隊人員。汪、許得到命令就在天竺山設立指揮部,開展工作。
1946年八九月間,許子威到了新成立的豫陝軍區四分區(即豫西軍分區)任副政委、副書記。在西陝口一帶打垮了別廷芳的十幾個團,在軍事上打開了局面。同時在建立民主政權、發動民眾、安定社會秩序、調整財政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迅速建立起新的根據地,使四分區成為豫陝軍區與黃河北岸的太行軍區來往的落腳點。
1947年2月,四分區北渡黃河。許子威隨十二縱南下,進入了大別山。隨後到新成立的桐柏解放區,任桐柏行政公署主任。

修復交通

淮海戰役快要結束時,許子威到中原臨時人民政府交通部任部長、鄭州局軍事代表、鐵路局黨委書記。1948年冬,他主動辭去交通部長職務,專任鄭州鐵路局黨委書記兼軍事代表。許子威集中精力抓接管和恢復通車。在修復平漢鐵路過程中,他堅持依靠當地政府,依靠解放軍,依靠人民民眾,依靠全路職工的工作路線,不僅在較短時間內使平漢線全線開通,還在沿線增建了站台和調車股道。

投身農業

1950年,許子威從鄭州鐵路局調任中南農林部副部長兼黨組書記,協助鄧子恢領導中南農林部的工作。在當年召開的鄂、豫、湘、贛、粵、桂六省農林廳長會議上,許子威充分聽取各省同志的意見,比較合理地確定了各省的農林經費。為摸清中南大區的農業生產和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狀況,許子威在6省會議後就率幹部到各地調研,在調研中,為抓緊時間,經過桂林等名勝都不去遊覽。這次調研,使他下決心組建了中南農業科學研究所。

建設新華農

1956年9月,許子威開始擔任華中農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並當選中共湖北省委委員。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培養農業科技人才的工作中。到校之初,他面臨的是從湖南、河南、江西、廣西、廣東等農業院所調來的專業人員思想不穩定的問題。他就提出加強黨委的團結,加強黨員的團結,加強中共與民主黨派的團結,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將農學院建設成重點農學院的目標。

文革受屈

“文革”開始後,許子威被扣上“老右傾”、“走資派”、“黑幫”等若干帽子。他不僅一度被單獨關押,還被迫帶著病體下鄉養豬。就是這樣,他仍然口無怨言,努力把豬養好。直到因腦溢血住院,他才告別了養豬生涯。在他住院期間,不少老同志來看望他,鼓動他去申訴,他都婉拒了。
1976年秋,粉碎了“四人幫”,他的處境開始好轉。當他因病到北京治病時,與李先念同志見了面。老戰友相見,十分親熱,但他仍沒有為自己的工作安排說一句話,以致一位同時在座的老戰友在會面結束後大呼他太老實。但他卻笑說,我不習慣為自己說話。

老年生活

許子威的冤案得以平反後,他此後相繼擔任湖北省政協第四屆委員副主席、省顧問委員會常委,湖北省農學會副會長等職務。1986年12月,湖北省委批准他辭去湖北省顧問委員會常委的請求,他開始了離休生活。他人雖離崗,心卻仍系黨的事業。當他知道五師突圍時的離散人員在政治待遇和生活保障方面有許多遺留問題時,就本著對戰友負責的態度,下鄉作調研,出證明,回來後又執筆給有關領導寫了報告。在他和一些老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許多長期受不公平待遇的五師老戰士迎來了安定的晚年。
為了保存革命鬥爭史料,他不顧自己年老多病,提筆撰寫了幾十萬字的革命回憶錄,這部回憶錄在《湖北文史》上發表後,不少老同志寫信或打電話,詢問這部回憶錄的下半部何時發表,認為他的回憶錄是為五師留下了可貴的史料,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1989年1月21日,許子威因病去世。湖北省委及華農全院師生以隆重的方式為這位襟懷坦白,為革命奉獻了自己畢生精力的老戰士舉行了送別儀式。李先念在給許子威夫人易齊萍的唁函寫道:驚悉許子威同志不幸病逝,十分悲痛。我與子威同志共事多年,合作得很好。他的逝世,使黨失去了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我們失去了一位老戰友。望你節哀。望子女繼承子威同志的遺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