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醮

清醮

“醮”,古時為祭神的意思。其原始目的是古代農民百姓對上天神佛的庇護表示感謝,或祈求平安而舉行的隆重祭典,是一種人與鬼溝通的儀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醮
  • 拼音:qīng jiào 
  • 注音:ㄧㄥ ㄐㄧㄠˋ
  • 出處:《廿載繁華夢》
詞語釋義,詞語解釋,

詞語釋義

qīng jiào ㄑㄧㄥ ㄐㄧㄠˋ
清醮

詞語解釋

在浙江雲和,清醮又叫“開光清醮”、“保全清醮”,一般指道士設壇在廟宇祈求一方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分為佛教和道教,佛教的堂號一般為“無為大法師”,道教的堂號一般為“靈寶仙壇”。有一年一次、一年二次,也有三、五年一次。主要形式有:建壇、煉火進表、恭請諸神、誦經懺悔、超度亡靈、造船送船、飄放花燈等,最後還要挨家挨戶分送靈符,消災祈福,以保全境家家平安。其中煉火和造船送船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煉火一般用5-13蘿松炭焚燒,道士帶領“火兵”脫光鞋,襪赤腳在火堆上行走、跳舞、翻跟斗等,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懼怕困苦、赴湯蹈火與大自然搏鬥的頑強精神。造船送船則是人們用稻草紮成小船和船公、船婆,居民丟進紅包、錢幣、道士把鬼魅惡煞請上船,送出村子,以保地方安寧。而造船送船最吸引人的是對歌,只要在場的人都可以唱,一般最會唱的要屬道士,這山歌也成了民間文學寶庫中一支燦爛的鮮花。雲和人大多數信奉神佛,為當地傳說升天成佛的人建造殿宇,掃壇焚香。因此雲和醮事活動經久不衰。醮事活動中有嗩吶、鑼鼓等多種樂器的伴奏,有剪紙、山歌、舞蹈等多種藝術的融合,是一門有較高綜合性的藝術,是單項文化藝術所無法比擬的。醮祭從娛神轉為娛人,醮事活動中的煉火、送船、對歌,氣氛熱烈。
古考: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我只道這玉天仙離了碧霄,原來是可意種來清醮。” 明 湯顯祖 呂碩園 《還魂記·魂游》:“這等呵,清醮壇上今夜好,敢將香火助真仙。”《廿載繁華夢》第六回:“果然到了次日,就著人擇定九月廿五日起建十來天清醮,府里上上下下,都到 長壽寺 做好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