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統文化匯

香港傳統文化匯

四大傳統節慶,十分地道香港。參加“香港傳統文化匯",逛小島、游古剎,看小孩打扮成古今人物凌空飄起巡遊,健兒攀包山搶包子……在繽紛熱鬧的氛圍中,體驗這個“亞洲國際都會"富有民間色彩的節日風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傳統文化匯
  • 外文名:Hong Kong Cultural Celebrations
  • 時間:2017年4月19至5月4日 
  • 傳統節慶:天后誕、太平清醮、佛誕和譚公誕
節日簡介,傳統慶典,天后誕,太平清醮,佛誕,譚公誕,

節日簡介

美國“時代周刊”雜誌網站選出來全球十大古怪節日,香港的“長洲太平清醮”亦名列榜上。“長洲太平清醮”是香港獨有的民間慶典,當中有兩個特色慶祝活動,一是“搶包山”,健兒們攀上14米高的巨型包山搶摘平安包;二是飄色會景巡遊,五至六歲色小孩扮演成傳說中的角色或時事人物,站在高高的支架上,神氣活現地在大街小巷穿梭巡遊。“香港傳統文化匯”共包含四個傳統節慶----天后誕長洲太平清醮佛誕譚公誕,讓您一次親歷多個傳統慶典。

傳統慶典

天后誕

在香港這個繁華大都會,漁民的人數漸少,但是海上守護神 ─ 天后仍然廣受擁戴。每年天后誕,香港各區70多座天后廟都有慶祝活動,其中元朗有大型的花炮會景巡遊,西貢的天后古廟則有漁船巡遊。
相傳天后姓林名默,自幼已有預測天氣的異能,在海難中救人無數,過去香港沿海鄉民和漁民多建廟奉祀她,祈求風調雨順,漁獲豐收。
日期:2017年4月19日(農曆三月廿三)
香港傳統文化匯
元朗十八鄉:花炮會景巡遊
鑼鼓喧天,喜氣洋洋!元朗十八鄉天后寶誕會景巡遊有超過50年歷史,是天后誕慶典的重頭戲。近30支來自各鄉鎮的花炮隊伍大張旗鼓,並由舞龍舞獅助陣,在元朗區內巡遊,歷時三小時。此外,還有多個地區及中國小團體參與,沿途帶來“英歌舞”等別具特色的表演。
而巡遊主角之一的花炮,其實就是一座設有天后神位的大型神鑾,寓意富貴吉祥、鴻運當頭。過去天后誕有“搶花炮”的習俗,各村善男爭相搶奪從花炮中爆出的竹籤,勝出者可領炮回村,意味把好運帶回去。由於搶炮易發生衝突,各村如今大多改為“抽花炮”,以抽籤決定各座花炮得主。各村最想抽到的“丁財炮”據說是最靈驗的,村民相信會讓全村丁財兩旺。
來到元朗,您還可以暢遊大樹下天后廟大王古廟八鄉古廟屏山文物徑等,感受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
香港傳統文化匯
西貢大廟灣:賀誕活動
  
跟數千善信一起,在香港最古老的天后廟賀誕!西貢大廟灣的天后廟已有700多年歷史,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在天后誕期間,眾多善信前來參拜進香,除了於正殿供奉天后,也喜歡到側殿“摸龍床”,以增添運氣。在古廟後方,您可以在同樣是香港法定古蹟的西貢大廟灣地堂咀刻石上,了解天后廟的歷史。
香港傳統文化匯
粵劇與竹棚戲台
天后誕前後,水上人家常常會搭棚演戲,以酬謝神恩。竹棚戲台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而香港是少數仍然保留這種臨時戲台特色的地方。竹棚戲台的規模大小不一,可容納的觀眾數量也不同;除了在平地上搭建,也有建在斜坡甚至水上的。
在竹棚裡頭上演的,多是盛行於香港和廣東的粵劇。粵劇在2009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富濃厚地方色彩。來香港參與傳統節慶,別忘了欣賞竹棚戲台與粵劇這兩種傳統藝術之美!

太平清醮

長洲太平清醮是香港獨有的民間節慶,歡騰又富地道色彩。在節慶期間,島上居民全情參與,舞龍舞獅鑼
香港傳統文化匯
鼓喧天,熱鬧的程度更勝農曆新年!其中北帝廟一帶的“搶包山 ”比賽和主要街道上的飄色會景巡遊更是必看亮點。
由於獨一無二的包山,長洲太平清醮又稱為“包山節 ”。至於什麼是“醮 ”呢? “醮 ”就是祭祀活動。相傳清朝中葉長洲瘟疫為患,居民向北帝神祈福,請高僧設壇拜祭,並奉北帝神像遊行,疫症才消除。如今,長洲太平清醮不只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因其獨特的色彩,而獲美國《時代周刊》雜誌網站選為“全球十大古怪節日”之一呢!
日期:2017年4月30至5月4日(農曆四月初五至九)
飄色會景巡遊
相傳,飄色源於居民過去扮成神明出巡、驅除鬼神的習俗。如今這個習俗已演變成小孩裝扮成神明或古今人物,站在支架上穿梭大街小巷,營造出“凌空飄然”的效果,乍看之下猶如騰雲駕霧呢!
香港傳統文化匯
搶包山
過去, 北帝廟前會搭建三個掛滿平安包的包山來祭祀,居民相信這些包子能保一家平安,所以醮期後每個氏族都會派人搶包,後來發展為現在的“搶包山”比賽,成為長洲太平清醮的高潮。平安包寓意平安健康,您可以在島上的餅店買到。

佛誕

每年佛誕,全港佛堂寺廟都有禮佛慶典和浴佛法會,其中以大嶼山寶蓮禪寺的活動最盛大。佛誕又稱“浴佛節”,相傳佛祖出生時,天上有九條龍噴下清泉為他沐浴,所以日後佛誕都有這個儀式。如今善信會以香湯沐浴佛身,寓意以佛祖的智慧型,洗滌污濁,淨化心靈。同樣蘊藏禪理的還有賀誕食品蒝荽餅,其味帶甘苦,寓意人生苦盡甘來。
香港傳統文化匯
日期:2017年5月3日(農曆四月初八)
寶蓮禪寺浴佛節
到香港的佛教聖地,赴一趟洗滌心靈之旅!坐落在大嶼山昂坪高原上的寶蓮禪寺,清幽寧靜。對面是聞名的青銅坐佛像天壇大佛,大佛下的展覽廳更供奉著佛祖的舍利子。而鄰近樓高五層的萬佛寶殿,則用作弘法、展示、修行與藏經。佛誕期間,這裡有莊嚴的公眾浴佛儀式,也有變臉及少林功夫表演。

譚公誕

每年譚公誕,香港多座譚公廟都有賀誕活動,其中筲箕灣譚公廟的慶典,規模最大也最有看頭。在這座全港最古老的譚公廟,您可以看到傳統舞龍、醒獅及巡遊表演,熱鬧非常!
譚公與天后一樣,都是海上的守護神。相傳譚公是元朝惠東歸善人(今廣東惠州),12歲得道,便有呼風喚雨、預測天氣及替人治病的能力,所以被漁民奉為神明。走進譚公廟,您會發現譚公的塑像竟是小孩模樣。相傳那是因為他年少得道,練成長生不老之術,即使年屆80仍能保持孩童的容貌。
香港傳統文化匯
日期:2017年5月3日(農曆四月初八)
譚公誕慶典
全港最古老的筲箕灣譚公廟,在譚公誕期間有多項慶祝活動,包括傳統的舞龍丶醒獅及巡遊表演,將您包圍在濃厚的節慶氛圍中。參觀這座有逾百年歷史的譚公廟(2002年依原建築物格式重建),您還可以看到清朝光緒年間的鐵鐘和碑記,以及昔日的木船及龍舟模型;而廟外的巨石,據說是譚公的寶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