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傳承與發展,歷史傳說,其他相關,
傳承與發展
台灣常見的醮祭有平安醮、瘟醮與慶成醮三種。平安醮又稱祈安清醮,是醮類中最盛行的一種,其目的在答謝神明的庇護之恩,並祈求境域的平安。瘟醮又稱王醮,是王爺的盛大祭典,主要目的在於禳災祈安,昔日多於瘟疫猖獗時舉行,也就是「逐疫」的儀式。慶成醮又稱福醮,是廟宇宮觀完工後的三年內舉行。
歷史傳說
無論哪一種形式的醮祭,醮壇中除安置四大元帥之外,同時也可見到一尊高度約三尺的大士爺,這尊大士爺造型奇特,頭頂小觀音像,青面獠牙,口吐長舌,面目猙獰相當嚇人,具有鎮壓醮場四方凶神惡煞的作用。
相傳大士爺本是鬼中大王,以前常常潛至人間生食活人,並率領鬼卒擾亂世間百姓的安寧,後來鬼中大王被觀世音菩薩收服,就成為今日鎮壓鬼魔的大士爺,其頭頂觀音像就是表示皈依觀音門下的意思。民間在農曆七月普渡時,供奉牲禮一併祭拜。
在港澳台地區廣泛流行且成為當地重要旅遊項目的太平清醮這一古老的傳統祭祀習俗,同樣大西江的鄉民在自己這片厚重的土壤里營造著自己殷實的家園的同時,也將千百年前的古老傳統悉心保留——道教文化中的“太平清醮”這種中華民族古老祭祀儀式在這裡廣為流傳。太平清醮是一種保平安的“平安醮”,俗名“打醮”或“清醮會”。戰國時宋玉《高唐賦》中提到“醮諸神,禮太乙”,是說舉行盛大的典禮,祭祀諸神,敬奉最高的神明——太乙。而《隋書》中指:“夜中於星辰之下,陳放酒脯、餅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意思所指“醮”就是祭神的意思。大西江“關帝殿”的打醮祭祀娛神民俗活動神秘而又精彩。殿內塑有觀音、如來佛、彌陀佛、關帝等神佛。鄉民在神佛前選出拜神的代表,稱“首士”。“首士”在打醮的大部分儀式中代表鄉民待奉神明。其主要有:發奏上表 開搭閣棚 、進火用齋灶、取水淨壇 、揚幡 、迎神登壇、啟壇建醮 、開台例戲、啟人緣榜 、超幽散醮、送神回位等儀式。以醮祭言,鄉民以影響較大的“關帝殿”神廟為中心,普請境內各種仙、佛、俗神 。常請的有觀音、如來佛、彌陀佛、關帝、城隍、土地等。儀式中常先迎神,即將境內諸廟神像或象徵物請進“關帝殿”神棚內安置,然後按醮儀依次進行。清醮會一般要舉辦三到五天時間,這期間,各種儀式紛呈,通宵達旦的戲劇表演,法師演法,道眾誦經,醮主則依時上香,代表鄉民向神明祈禱。由於太平清醮以清寧地方,消災祈祥為目的,因而它具有很強的民俗性和觀賞性。每有清醮會舉行,便會吸引這一方周圍近百里的人成群結隊的來上香,看熱鬧。就是平日的每月初一、十五,善男信女也雲集於此,素身齋戒,頂禮膜拜,篤信至極,熱鬧非凡。
其他相關
在劉心武的“秦學”研究中,劉心武認為秦可卿乃廢太子之女,是偷偷藏在賈府中的公主,元春告發了她,最終導致了她的自殺。而元春的原型是曹家的一個女子(而且一定是曹雪芹的姐姐),她通過選秀女入了太子府,後入皇宮。最後因告發秦可卿,才得以封貴妃。劉心武認為《紅樓夢》中有多處情節“逗漏”了此真實事件。什麼是“逗漏”呢?按照劉心武之言,“它與透漏還不太一樣,透漏是比較有意識地直接把一個信息傳輸給你;逗漏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它在有的地方稍微點一下,刺激你一下,稍微漏出一點,然後讓你去思索。”①《紅樓夢》第二十九回“打平安醮”事件就成為劉心武提及的重要證據之一,他說:
曹雪芹的《紅樓夢》每句話他都是認真下筆,都有用意的。清虛觀打醮由頭是賈元春,她要賈府去做這件事。在什麼日子做呢?在五月的初一至初三,在端午節前。打什麼醮呢?打平安醮,打醮就是祈福。她顯然是要為某一個人祈求平安,如果是活著的人,她希望他活著平安,如果是死去的人,她希望他的靈魂能得到安息。那么賈元春為什麼要在五月初一到初三安排去清虛觀打醮?我下面說出的這個事情難道又是巧合嗎?查閱所有康熙的兒子的生卒年,我就發現,只有一個人生在陰曆五月,只有一個人生在陰曆的五月初三,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廢太子,就是胤礽。②
劉心武認為“清虛觀打醮”事件“逗漏”出了一大秘密,即元春曾經在太子府,元春告發了廢太子之女——秦可卿後,為了求得內心的安寧,“就私下裡派太監給家裡送銀子去,讓家人給那女嬰的父親打平安醮,以免冤家來糾纏。”也就是說,“打醮”的根本原因在於秦可卿之死,其目的則是為廢太子而“醮”。劉心武的證據就是五月初三這一天是廢太子胤礽的生日。雖然劉心武言之鑿鑿,本人卻推斷不出上述結論。但劉心武既然提出了“賈元春為什麼要在五月初一到初三安排去清虛觀打醮”的疑問,且認為“曹雪芹的《紅樓夢》每句話他都是認真下筆,都有用意的”,筆者對此也有了探究的興趣。下文即對此問題作一探討。
一、《紅樓夢》整體構思中的“打平安醮”
《紅樓夢》雖然是一部奇書,但總之是小說,我們不妨從小說本身的整體構思出發,來考察打平安醮事件有何特別之處。
1、打平安醮與寶黛愛情、賈府盛衰主題
《紅樓夢》主要寫了兩大悲劇,一為以寶、黛、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中心的女兒悲劇;一為以賈府盛衰為代表的家族悲劇。我們不妨以這兩條線索來看“打平安醮”的情節作用。
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萌芽於春天,《紅樓夢》中寫到了他們在美好的春天裡的種種情愫,第二十三回暮春時節,寶黛共讀西廂,兩人真正有了愛情的成分。但緊隨萌動的愛情而來的,不是兩情相悅的喜悅,而是不斷的誤會與糾葛,是愛情悲劇的種種預兆。一直到寶玉挨打之後,二人才進入了愛情平穩發展期。這種糾葛與預兆最初就透過“打平安醮”體現出來。元春通過端午節的禮物,表明了她對林黛玉、薛寶釵二人的看法,毫無疑問,她中意於薛寶釵,因此,她賞賜給薛寶釵的禮物與寶玉同,而黛玉則與探春等同,以至於賈寶玉認為“傳錯”了。通過這個小小的細節,曹雪芹已將寶黛愛情悲劇預示給了我們。清虛觀打醮過程中,張道士的提親將寶玉的婚事正式提出,加劇了賈寶玉林黛玉的心理負擔。也就是在清虛觀,賈寶玉得到了幾乎與史湘雲一模一樣的金麒麟,這更惹得林黛玉大為不高興。
正是端午節禮物、提親以及金麒麟的出現,使得林黛玉與賈寶玉“一個在瀟湘館臨風灑淚,一個在怡紅院對月長吁”,二人的愛情由此進入了誤會、糾葛階段。因此,打平安醮事件推進了寶黛愛情故事情節的展開與發展,在寶黛愛情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周汝昌所論:“清虛觀一個場面,豈是真為了寫寫打醮、看戲等事嗎?完全不是,寫的是寶、黛婚姻大問題。元春的‘旨意’叫打醮,卻引出‘代表人’張道士,要為寶玉提親。結果則寶、黛二人都為此而生了氣,賈母也認真地著了急,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其局勢之嚴重,為通部書所僅有。作者是特筆大書。”③可以說,曹雪芹寫打醮,注意的不是打醮本身,雖然也寫到了賈母出行時的赫赫聲勢,但對於“醮”的具體場面,並未絲毫涉及(“打醮”本身是非常隆重、鬧熱的場面),也可以說,打醮只是一個框架,裡面所裝的東西,才是曹雪芹下筆之重點,也是他寫打醮的根本原因。這個框架裡面,就裝著“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的衝突,裝著寶、黛、釵、雲的情感糾葛,裝著寶黛愛情悲劇的種種預示
打平安醮事件不但預示著寶黛愛情悲劇,還預示著賈府盛衰。在“打醮”之前,《紅樓夢》已經為我們展現了賈府“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盛景,因此,“打醮”的回目為“享福人福深還禱福”,誰是“享福人”呢?既可以是元春,又可以是賈母,她們是賈府地位最高者,而元春更是賈府地位的象徵,也是賈府地位的庇護者。在元春省親中,曹雪芹通過元春點戲,將元春命運、賈府之敗等已作了預示。曹雪芹又借打醮一事,通過神前所拈之戲《白蛇傳》、《滿床笏》、《南柯夢》暗示了賈府由興起到極盛而終於敗落的過程。盛為福,衰為禍,“享福人福深還禱福”,福中伏禍,正是曹雪芹之用意。
2、打平安醮與《紅樓夢》中的季節、節氣描寫
《紅樓夢》中某些章回的時序有些紊亂,但大體而言,春夏秋冬的季節感還是較為鮮明的。晚清的解韜曾曰:“四時之景,冬景最易寫,秋景次之,春則易寫而難工,最難者為夏景。《紅樓》一書,四景皆備,且各時復分初、盛、末三節,無不逼肖,舉不勝舉,細心者一鑒即得之。”④雖然“四景皆備”,但《紅樓夢》寫得最多的還是春秋之景,寫的最少的恰是夏景。就前八十回而言,作者在敘事上雖然寫到了幾個夏日,但真正具備“初、盛、末三節”之景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賈府打平安醮的這個夏日。這個夏日與春日的銜接是非常自然。在此之前,作者寫了在三月中旬美好的春光中,寶黛共讀西廂,二人有了萌動的愛情(第二十三回)。四月二十六日芒種節,大觀園女兒們舉行了盛大的踐花神活動(第二十七回)。芒種節一過,春天真正結束,自然過渡到了夏日。距芒種節最近的無疑是五月端午,元春賞賜給賈府端午節禮物,順便交待了打平安醮一事(第二十八回)。接下來,就具體寫到了打平安醮事件(第二十九回)。“打平安醮”與“寶玉挨打”,是賈府在這個夏日裡的兩件大事,在寶黛愛情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情節樞紐作用。它們是曹雪芹在“最難”寫的季節——夏日,安排的“重頭戲”。
曹雪芹對傳統的節氣也非常留意。在我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一年中的大多數時間是平淡的,節日則顯得分外熱鬧與喜慶。《紅樓夢》作為一部人情小說,其中描繪的生活是貴族之家日常生活的集中與濃縮,節氣自然成為作者安排情節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時間背景。我國的傳統節氣最重要的無疑是春節(含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這三個節氣在《紅樓夢》中都得以重點體現。⑤春節集中描寫了元妃省親,端午節則主要寫了打平安醮以及由此引發的寶黛之間的種種糾葛,中秋節則寫了呈現衰敗跡象的賈府過節的情景。這種節氣與《紅樓夢》的主題相連,元宵節是賈家的極盛時期,是甄家敗亡的日子,也是賈家真正“家亡人散”的日子;在元妃省親的這個元宵節(興)——元宵節(亡)的發展過程中,八月中秋節呈現的是賈府的衰敗氣象,因此在第七十五至七十六回重點加以敷演。而五月端午節還延續著極盛的光景,作者則在此時暗示了賈府的衰敗與寶黛愛情悲劇,這種暗示就伏筆於打平安醮事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