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藝術特色
他們在藝術思想上的共同特點是
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筆法視為最高標準,這種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認可和提倡,因此被尊為“
正宗”。“
四王”以山水畫為主,繪畫具有“中和”之美,能使人消除偏激
浮躁之氣,涵養一顆平和仁愛之心,而這一形式離不開精深的筆墨造詣。各自畫風略有區別,又以師承關係,分為“
婁東”與“虞山”兩派,影響了後代三百餘年。
畫家簡介
王時敏(1592年-1680年),
江蘇太倉(今屬江蘇)人。字
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
王錫爵孫。出身明代
官宦之家,崇楨初年曾任
太常寺卿,所以也被稱為“王奉常”。工詩文書畫,尤擅畫山水,少時學
董其昌,並
臨摹家藏宋、元名跡,以
黃公望為宗;筆墨蒼潤松秀,而丘壑少變化,多模擬之作。
王翬、
吳歷出其門下,孫
王原祁得其指授。後人把他與
王鑑、王翬、王原祁合稱“
四王”,加上吳歷、
惲壽平,亦稱“
清六家”。開創了山水畫的“
婁東派”,居清初畫家“四王”之首。兼工
隸書,能詩文。作品有《西田集》、《西廬畫跋》、《浮嵐暖翬圖》等。
《浮嵐暖翬圖》王鑑
王鑑(1598年一1677年),中國明末清初畫家。字元照、圓照,號湘碧、染香庵主。江蘇太倉人。
王世貞孫,家富收藏,曾任廉州知府,人稱王廉州。擅山水,師法
董源、
巨然、
黃公望、
王蒙,又常與
王時敏相互切磋,加以發展、變化而自成一格。其畫善用中鋒尖筆,披麻間解索皴畫山石,
皴法細密,墨色濃潤清逸。亦能畫
青綠山水,烘染得法,研麗融洽,意趣簡淡。
王鑑的山水畫在清代影響很大,與王時敏、
王翬、
王原祁、
惲壽平、
吳歷齊名,並稱
四王吳惲或
清初六家,成為畫壇
正宗。有《夢境圖》、《秋林山色圖》、《
秋山圖》等傳世。著《染香庵集》、《染香庵畫跋》。
王翬[huī]
王翬(1632年一1717年),清代畫家。字
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
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祖上五世均善畫,父王雲客專畫山水,畫風秀雅。王翬自幼受家庭影響,喜愛繪畫,先拜同里
張珂為師,專摹元代
黃公望的山水畫。後受王鑑賞識,被其收為弟子,教他讀書和學習書法。又從師
王時敏。後與王時敏、王鑑、王原祁合稱為四王,再加
吳歷、
惲壽平又稱
清初六家。其山水畫雖以臨古入手,但並非專摹一家,
王維的
雪景、
李成的
寒林、
董源的平巒遠渚、
巨然的
秋山蕭寺、
王詵的漁村小雪、
米氏父子的雲山煙雨以及元代黃公望、吳鎮、
王蒙、
倪瓚的作品,都是他摹繪的對象。他不但於傳統技法有很深的功底,而且他能融會貫通,合眾長於一手。但又不完全為成法所束縛,比較注重寫生。他貫通諸家,以南宋筆墨,運北宋丘壑,創造出秀潤多姿的風格和面貌。
王原祁(1642年-1715年),字茂京,號麓台、石師道人,被稱為清初“
四王”之一,是名畫家
王時敏的孫子。從小
摹習宋元名家真跡,一生拜倒在古人腳下,是當時公認的摹古高手。峰巒布局,山石樹木用筆,無不出於
黃公望,內容空泛,缺少生意。但筆墨純熟,有一種瀟灑之美。
生平介紹
王時敏
字遜之,號煙客、懦齋、西田主人、西田遺老、西田老人、偶諧道人、歸村老農、稻香庵、西廬老人,江蘇太倉人,錫爵孫。明萬曆二十九年進上,崇禎初以蔭仕至
太常寺少卿,人稱“王奉常”。入清不仕而歸隱。
淹雅博物,工詩文,善書,行楷得自《
枯樹賦》,
隸書追秦、漢,榜書八分為近代第一。家藏書畫甚富,遍摹宋、元諸家名跡,嘗擇古蹟中法備氣至者二十四幅,為
縮本,裝成巨冊,以供模楷。更因幼年在
董其昌指導下臨習古畫,加之氣質和性格因素,作畫唯以自然景象為最高準則,強調“一樹一石,皆有原本”。
王時敏《江亭秋色》王鑑
明末清初著名畫家。
江蘇太倉人。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舉人,後仕至廉州
太守,故稱“王廉州”。王鑑出生於書香門第,為明代著名文人
王世貞曾孫,家藏古今名跡甚富,豐富的家藏,為王鑑學習
臨摹歷代名畫真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摹古工力很深,筆法非凡,擅長山水。與
王時敏、
王翬、
王原祁、
惲壽平、
吳歷齊名,並稱
四王吳惲或
清初六家,成為畫壇
正宗。為“清初六家”之一。
王鑑《秋林遠岫圖》王鑑出生於書香門第,豐富的家藏,為王鑑學習臨摹歷代名畫真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王鑑早年曾經得到過
董其昌的親自傳授,他一生的畫業就是沿著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發展,繼續揣摩
董源、
巨然、吳鎮、
黃公望等諸多前輩大家的筆意,
仿古吸收並轉化古人的筆墨結構,形成了自己豐富的山水畫語言。王鑑畫的坡石取法黃公望,
點苔學吳鎮,用墨學
倪瓚。尤其是他的青綠設色山水畫,縝密秀潤,嫵媚明朗,綜合了
沈周、
文徵明清潤明潔的畫風,清雅的書卷氣躍然紙上,歷來為後人所稱道。
擅長山水,遠法董(源)、巨(然),近宗
王蒙、黃公望。運筆出鋒,用墨濃潤,樹木叢郁,後壑深邃,
皴法爽朗空靈,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長。間作青綠重色,亦能妍麗融洽。信雲林山水意極綿密。仿山樵山水,仿趙大年《春景》
沒骨山水、仿
洪谷子設色山水,疏密奇正,純以
篆法寫輪廓。仿子久《秋木山色圖》、《仿
黃公望煙浮遠岫圖》、摹
沈石田山水、仿
董源《
秋山圖》仿
范華設色山水、仿
巨然山水,骨重氣輕。其作品大多摹古,信效名家,缺乏獨創,並具有濃厚的復古思想和形式主義畫風。
清代著名畫家。被稱為清初畫聖。祖父王載仕、父親王豢龍均善繪畫。王翬自幼嗜畫,繼承家學,又隨學黃公望畫法的同鄉
張珂學畫,很早便表現出非凡的繪畫才能。王翬師從
王時敏、
王鑑。但他所畫山水不拘於一家,廣采博攬,集唐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來諸家之大成,熔南北畫派為一爐。王勵在王時敏、王鑑發展南宗畫派的基礎上,借鑑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較全面地對山水畫傳統進行整理,形成具有綜合概括性質的法則。
王翬將
黃公望、
王蒙的書法性用筆與
巨然、
范寬的構圖完美地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華滋渾厚、氣勢勃發的山水畫風格。因而他所畫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靈動。王翬作畫喜好
乾筆、
濕筆並用,而且多以
細筆皴擦,畫面效果比較繁密。曾說“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
王翬作品他早期畫風清麗工秀,晚期則傾向蒼茫渾厚。章法富於變化,水墨與
淺絳渲染得法。也有評者指出王翬用筆過於圓熟,某些畫則顯得刻露,
墨法少有變化,構圖略感壅塞。王翬與
王時敏、
王鑑、
王原祁被並稱為“
四王”,加上
吳歷、
惲壽平合稱“
清初六家”或“四王吳惲”。其畫筆墨功底深厚,長於摹古,幾可亂真,但又能不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寫生意趣,構圖多變,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調明快。在四王中比較突出。其畫在清代極負盛名,康熙三十年奉詔繪製《
康熙南巡圖》,3年完成,受到康熙皇帝御賜“
山水清暉”四字獎勵。被視為畫之
正宗,追隨者甚眾,因他為常熟人,常熟有
虞山,故後人將其稱為
虞山派。
從小好學,讀書能過目成誦。十五歲時考中秀才,二十歲正式跟祖父學畫。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他考中舉人,次年又中進士。四十歲以後擔任了順天鄉試同考官,後來又在河北任縣做過四年知縣。四十五歲時,到北京,在
保和殿接受康熙“
試策”的考查,以科員用。次年,升為刑部
給事中,後又調
禮部掌印,又奉命改任
右春坊中允,入直
南書房,歷任
侍講侍讀學士,太子府
詹事,
經筵講官,直到擔任戶部左侍郎,因此被稱為“王司農”。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王原祁病故於北京官舍,終年七十四歲。遺體歸葬故鄉太倉。王原祁的藝術成就主要在山水畫,給他以啟發和教導最多的是
王時敏、
王鑑和他的三叔父
王撰(異公)。王時敏曾親手繪製《仿
李成以下宋元名家山水冊》供他學習,並把家藏曆代名家
董源、李成、
范寬、
黃公望、
王蒙、
沈周等的名跡,給他
臨摹、研究。
王原祁山水作品選王原祁的作品,基本上是模古。他特別推崇黃公望,認為自己已經得到了黃公望的“腳汗氣”,引以為榮,心摹手追,務求逼似卻缺乏創造性。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他的深厚的筆墨功力。他曾在一幅《秋山晴爽圖卷》上自題“筆端金剛杵”,意思是說,他的筆力沉雄,氣貫紙背,光氣發越。當時有人記述了親睹王原祁的作畫過程:
從早晨開始,先展開紙,審顧良久。下筆以淡墨略分輪廓,既而精辨林壑之概,立峰石層折,樹木株乾。每下一筆,必定審顧反覆。天已黃昏,便擱筆休息。到第二天,取前卷稍加皴染,用淡
赭石加入
藤黃少許,渲染山石,然後用一個小熨斗貯微火把畫熨乾,再以墨筆乾擦石骨,疏點木葉。然後再以墨綠水,疏疏緩緩渲染出陰陽向背,再用熨斗熨乾,再勾再勒,再染再點,自淡及濃,自疏而密,經過半個月才完全畫成。
這種多層次的勾皴渲染,有骨有肉,渾然一氣,富有厚重之美,是
王原祁對
黃公望、
倪瓚、吳鎮、
董其昌諸家畫法的兼容並蓄而發展出來的。清代不少人高度評價他的筆墨技巧,有的贊他“熟不甜,生不澀,淡而厚,實而清”。有的說他“氣味醇深,元氣淋漓,高出諸家之上”。
桐城派名詩人
姚鼐曾寫過一首《題麓台山水》,描述王原祁山水畫布局造意奇崛,而感到“此圖於我情獨親”。這表明王原祁山水畫具有可以“臥遊”的特點,是符合當時一般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的。
王原祁著有理論著作《
雨窗漫筆》、《
麓台題畫稿》。其中對於作畫構圖的開合起伏,筆墨設色等技法的論述,多為長期藝術實踐的經驗體會。屬於藝術規律,頗有價值。但是他承襲了董其昌的文人畫正統觀念,把明末的
浙派說成“惡派”,又貶低當時富於創新精神的
石濤、
龔賢等,反映出他的復古保守思想和宗派門戶之見。
四王畫集
“
四王”畫與
婁東畫派 明清之際,太倉畫家輩出,逐步形成了以
王時敏為首的“四王”畫,以
王原祁為首的“婁東畫派”,在畫壇上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婁東畫派幾乎統治了整個清代畫壇,成為清代的正統畫派。而“四王”畫至今依然為海內外不少藝術家推崇,學習者、研究者大有人在。
作品
王時敏作品
王時敏傳世作品有崇禎十年(1637年)作《雲谷喬松圖》軸,現藏
瀋陽故宮博物院;
順治十八年(1661年)作《山水圖》軸、康熙四年(1665年)作《仿
王蒙山水圖》軸現藏
上海博物館;二年(1663年)作《落木寒泉圖》軸藏故宮博物院;三年作《擬
黃公望山水圖》軸藏
廣東省博物館;八年(1669年)作《夏山飛瀑圖》軸藏
南京博物院;九年作《
雲峰樹色圖》軸、十四年(1675年)作《山樓客話圖》軸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仿古山水圖冊》藏常熟市博物館。著有《王煙客全集》等。
王鑑作品
王鑑代表作有《長松仙館圖》、《仿巨然山水》、《仿王蒙秋山圖》等。著有《染香庵集》、《
染香庵畫跋》等。傳世畫跡有《虞山十景圖》、《夢境圖》等。
王鑑作品 王翬作品
王原祁作品
王原祁代表作品有墨筆《仿
巨然萬山雲起圖》、《仿洪谷子山水》、《仿
黃公望山水》、《仿房山青綠山水》、《畫中有詩圖》、《仿黃公望秋山圖》、《草堂煙樹圖》、《雲山無盡圖》、《夏山旭照圖》、《江山清霽圖》、《林壑充泉圖》、《
雲山圖》、《平林罨翠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