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初六家
- 朝代:清朝初期
- 主要人物1:王時敏、王鑑、王翬
- 主要人物2:王原祁、吳歷、惲格
- 代表作:《雅宜山齋圖》、《夏山圖》
清六家,清六家簡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吳歷,惲格,
清六家
(1592—1680) | 明末清初畫家 | 開創了山水畫的“婁東派”,局清初畫家“四王之首”。 | |
(1598—1677) | 清代著名畫家 | 清初正統派領袖之一。摹古功力深厚,筆法非凡,擅長山水。 | |
(1632—1717) | 清代著名畫家 | 清初畫聖。“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 | |
(1642—1715) | 清代著名畫家 | ||
(1632—1718) | 清代著名畫家 | “氣韻沉鬱,魄力雄傑。”又因其宗教性和特殊經歷而被人關注。 | |
(1633—1690) | 清代著名畫家 | 人稱“寫生畫派”,兼取各家之長,極大的發展了沒骨畫。 |
清六家簡介
王時敏
(1592~1680)明末清初畫家。字遜之,號煙客、西廬老人等。江蘇太倉人。
王錫爵孫。出身明代官宦之家,崇楨初年曾任太常寺卿,所以也被稱為“王奉常”。寄情詩文書畫,家藏曆代法書名畫甚多,反覆觀摩,並曾得到董其昌等人的指點。擅山水,專師黃公望,筆墨含蓄,蒼潤松秀,渾厚清逸,然構圖較少變化。其畫在清代影響極大,王翬、吳歷及其孫王原祁均得其親授。與王鑑、王翬、王原祁並稱“四王”,外加惲壽平、吳歷合稱“清六家”。開創了山水畫的“婁東派”,居清初畫家“四王”之首。有《雅宜山齋圖》、《夏山圖》、《溪山樓觀圖》等傳世。著《西田集》、《西廬畫跋》。
王鑑
(1598~1677)清代著名畫家。字玄照,後改字園照,元照,號湘碧,又號香庵主。江蘇太倉人。王鑑出生於書香門第,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貞曾孫,家藏古今名跡甚富,豐富的家藏,為王鑑學習臨摹歷代名畫真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摹古工力很深,筆法非凡。為“清初六家”之一。
王鑑早年曾經得到過董其昌的親自傳授,他一生的畫業就是沿著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發展,繼續揣摩董源、巨然、吳鎮、黃公望等諸多前輩大家的筆意,仿古吸收並轉化古人的筆墨結構,形成了自己豐富的山水畫語言。王鑑畫的坡石取法黃公望,點苔學吳鎮,用墨學倪瓚。尤其是他的青綠設色山水畫,縝密秀潤,嫵媚明朗,綜合了沈周、文徵明清潤明潔的畫風,清雅的書卷氣躍然紙上,歷來為後人所稱道。
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舉人。後仕至廉州太守,故又稱“王廉州”。王世貞孫。擅長山水,遠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黃公望。運筆出鋒,用墨濃潤,樹木叢郁,後壑深邃,皴法爽朗空靈,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長。間作青綠重色,亦能妍麗融洽。信雲林山水意極綿密。仿山樵山水,仿趙大年《春景》沒骨山水、仿洪谷子設色山水,疏密奇正,純以篆法寫輪廓。仿子久《秋木山色圖》、《仿黃公望煙浮遠岫圖》、摹沈石田山水、仿董源《秋山圖》仿范華設色山水、仿巨然山水,骨重氣輕。其作品大多摹古,信效名家,缺乏獨創,並具有濃厚的復古思想和形式主義畫風。其著述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畫跋》。
王翬
王翬自幼嗜畫,繼承家學,又隨學黃公望畫法的同鄉張珂學畫,很早便表現出非凡的繪畫才能。王翬師從王時敏、王鑑。但他所畫山水不拘於一家,廣采博攬,集唐宋以來諸家之大成,熔南北畫派為一爐。王翬在王時敏、王鑑發展南宗畫派的基礎上,借鑑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較全面地對 山水畫傳統進行整理,形成具有綜合概括性質的法則。王翬將黃公望、王蒙的書法性用筆與巨然、范寬的構圖完美地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華滋渾厚、氣勢勃發的山水畫風格。因而他所畫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靈動。王翬作畫喜好乾筆、濕筆並用,而且多以細筆皴擦,畫面效果比較繁密。曾說“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他早期畫風清麗工秀,晚期則傾向蒼茫渾厚。章法富於變化,水墨與淺絳渲染得法。也有評者指出王翬用筆過於圓熟,某些畫則顯得刻露,墨法少有變化,構圖略感壅塞。
王原祁
(1642~1715)清代著名畫家。字茂京,號麓台,一號石師道人。康熙年間中進士,曾為宮廷作畫並鑑定古畫。他是江蘇人太倉人,著名畫家王時敏的孫子,並與王時敏、王鑑和王翬合稱清代早期“四王”。在“四王”中,王原祁年紀最小,但成就最高。王原祁曾擔任戶部左侍郎職位,人稱王司農。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時,任書畫譜館總裁,與孫岳頒、宋駿業、王銓等人共同編寫大型書畫書籍《佩文齋書畫譜》100卷,用3年完成。對書畫愛好者,提供了珍貴而全面的資料,這本畫譜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第一部寶典。王原祁因為很受康熙皇帝賞識,所以學生很多,逐漸形成一支獨立的畫派。
在繪畫方面他得到祖父和王鑑的傳授,喜歡臨摹五代至元代時期(公元907年~公元1368年)的繪畫名作,繪畫風格主要受元代(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黃公望影響。在技巧方面,他作畫時喜歡用乾筆,先用筆,後用墨,由淡向濃反覆暈染,由疏向密,反覆皴擦,乾濕並用,畫面顯得渾然一體。除了會畫畫,他還編寫畫論,比較著名的有:《雨窗漫筆》和《麓台題畫稿》。王原祁還擅長做詩,作品有《罨畫樓集》3卷。
吳歷
(1632~1718)本名啟歷,號漁山,江蘇常熟人。一生布衣,青少年時家境沒落,以賣畫為生,中年時信奉天主教,50歲到澳門,入教修道,51歲成為天主教的司鐸,晚年生活清苦,病死上海。吳歷與“四王”、惲壽平並稱“清初六大家”。雖然他社會地位較低,但卻不俯仰權勢、人品、畫品都很高,秦祖永評述:“此老高懷絕谷,獨來獨往,不肯一筆寄人籬下。觀其氣韻沉鬱,魄力雄傑,自足俯視諸家,另樹一幟。”
藝術特色吳歷早年曾跟王鑑學畫,同時做王時敏的學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鑑作風,皴染工細,清潤秀麗。中年時期,在遍臨宋元諸家基礎上,著重吸取王蒙和吳鎮之長,形成自己風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較真實,安置得宜,還富有遠近感,用筆沉著謹嚴,善用重墨,積墨,山石富有立體感,風格渾樸厚潤。如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湖天春色圖軸》作於45歲,是他中年時的代表佳作。平遠景色 中,近 、中、遠三處柳樹漸,吳歷還善畫竹石,取法吳鎮,亦具自己特色。如《竹石圖軸》竹枝挺勁,枝葉全用濃墨,不取濃淡相間畫法,顯得更加雄渾蒼勁。
市場價格吳歷中年信奉天主教,50歲去澳門入教修道,致力於宗教活動。故50至70歲這一階段作品甚少,70歲以後的晚期作品,雖筆墨更趨蒼勁凝鍊,渾重拙樸,但在當時作品價格不及他中年時期。以至晚年生活清苦。
現今吳歷作品流入歐美及港台市場的已不多,價格抬得較高,如1989年紐約佳士得公司拍賣的《古木竹石山水冊》(32.5* 22.5公分)就達到35.2萬美元的高價。
惲格
(1633~1690)清代著名畫家。字壽平,又字正叔,別號南天,一號白雲外史、雲溪外史、東園客、巢楓客、草衣生、橫山樵者。江蘇武進人。與“四王”、吳歷並稱“清初六大家”。其父惲日初詩文杰出,為“復社”中人。叔父惲向(道生)為著名山水畫家,自創一派。受門第書香薰陶。惲壽平少年曆經戰亂流離,與父惲日初先留寺為僧,後回故鄉隱居不仕,過著終生布衣的生活。
惲壽平為“清初六大家”之一。他悲歡離合的少年經歷,對其成年後的繪畫成就起著重要的作用。他的性格不像石濤、八大兩位朱氏後裔寄畫於恨,而是淡泊其志,雅逸其畫。藝術上,惲壽平最初從父親學習詩文,從叔父學畫,又在山水畫上師王蒙、倪瓚等元四家及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等人;花鳥兼學黃筌、徐熙;書法兼褚遂良、米芾,融會貫通,自成格數。
惲壽平是清朝初期最享盛名的花鳥畫家。其畫作多寫生,人稱“寫生正派”;更以徐崇嗣為宗,兼取各家之長,極大的發展了沒骨畫。所畫花卉,很少勾勒,以水墨著色渲染,用筆含蓄,畫法工整,明麗簡潔,天趣盎然。惲壽平的藝術創作,有自己獨創的藝術見解,他在《南田畫跋》宣稱:“俗人論畫,皆以設色為易,豈不知渲染極難”。又說:“宋法刻畫而無變化,本由於刻畫,妙在相參而無礙,習之者視為岐而二之,此世人迷境……”。這是說宋畫工整,元畫寫意,二者應相參才能入妙。還說:“十日一水,五日一石,造化之理。至靜至深……作畫尤須入古人法度中,縱橫恣肆方能脫落時徑,洗髮新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