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報告

《淮北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報告》是淮北市人民政府在淮北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所作的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北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報告
  • 地區:淮北市
  • 類型:政府報告
  • 年份:2011年
一、開局之年: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各種矛盾集中凸顯的一年。面對巨觀政策趨緊和城市轉型雙重考驗,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轉型發展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主動力,以“大投入、大招商、大建設、大發展”為主抓手,著力保增長調結構,打基礎增後勁,惠民生促和諧,勝利完成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0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財政收入90億元,增長28.6%;固定資產投資445億元,增長3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0億元,增長1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8億元,增長18%;進出口總額2.4億美元,增長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0元,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6380元,增長19.5%。全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出現新變化、呈現新亮點。
一是質量效益大幅提高。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5家,總數達到524家;新增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123家,增長1.5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雙雙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利稅再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分別達到1147億元、1430億元和138億元,總量、增幅均排名全省前六位;工業產品銷售率位居全省第一,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創歷史新高。產業結構逐步最佳化,煤電和非煤電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250億元、170億元,增長5%和39%,非煤電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縣區經濟快速崛起,縣區和市開發區實現生產總值341億元,均增長18%以上,占全市總量的60.9%。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工業總產值增速居全省第2位。
二是動力活力明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級新產品20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3位;龍波電氣、天地人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我市躋身“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行列。紮實開展“招商引資推進年”活動,加強經濟合作與交流,與巴西克里西烏馬市達成友好城市意向,與美國阿罕布拉市簽署了友好交流城市協定,成功舉辦第二屆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市長會議。第六屆中國(淮北)煤礦機械博覽會成果豐碩。全年累計引進內資375億元,增長33.5%;實際利用外資2.8億美元,增長46%。引進國內500強企業2家,引進億元以上企業30家。著力推動全民創業,加快發展非公經濟,全市新增私營企業1299戶、個體工商戶5228戶,非公經濟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擴權強鎮試點改革全面推進,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清理規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三是後勁潛力正在積蓄。著力擴大有效投入,全市新建、續建重大項目225個,其中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33個,完成工業投資265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60%。思朗食品、中臣型鋼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袁店一井、袁店二井、楊柳、青東4對礦井建成投產,全省首座110千伏智慧型變電站建成,大唐虎山電廠、中利電廠二期、國購城市綜合體等130個項目開工建設,翔宇物流、淮北汽車城二期等商貿物流項目建成運營。平山電廠項目歷經8年終獲國家發改委核准建設,淮水北調工程通過水利部專家評審。
四是載體平台逐步夯實。搶抓機遇,適時啟動市開發區新區建設。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的市開發區新區獲得省政府批准,累計完成投入11.3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2億多元。4個月時間全面完成1674戶徵收工作,89棟安置房主體工程施工過半。一期5.26平方公里“九通一平”加速推進,梧桐大橋、吉山路大橋開工建設,二期14.74平方公里建設已經啟動。市開發區龍湖項目區投入2億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進項目36個。臨渙工業園高起點編制了園區空間發展規劃和產業規劃,構建了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考伯斯等下游產業項目正在積極洽談推進。縣、區開發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6.5億元,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理士工業園、徽鋼銅業、寶博合成革等一批項目落戶,鳳凰山工業園獲“全國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稱號。
五是創城水平顯著提升。去年是創城工作重視程度最高、資金投入最大、民眾受益最多、社會參與最廣的一年,全年累計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18億元,我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獎”和“第二屆全省文明城市”。投入3億多元,完成75個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投資4170萬元,建成桓譚公園、時代公園“清風苑”;投資1030萬元,實施道路、公園、廣場綠化,人居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投資6億多元,淮海東路、沱河路等15條骨幹路網開工建設,方安路、古城東路、惠苑東路、南湖路北段建成通車,梧桐北路、宿丁路全面改造完成;投資4369萬元,鋪設人行道15.2萬平方米,人民路、相山路等10餘條主幹道全部改造為瀝青路面;投資1796萬元,鋪設供水、供氣管網41.8公里,城市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積極推行社區“格線化”管理,加強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實施城市亮化工程,開展文明交通行動,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大力弘揚“燃燒自己、溫暖他人”的煤城精神,姚勇等72名同志入選“中國好人榜”,市民素質進一步提高。成功舉辦“激情廣場·愛國歌曲大家唱”大型歌詠活動、“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人民日報》等11家主流媒體對我市進行集中宣傳,淮北的知名度、影響力大大提升。
六是城鄉統籌步伐加快。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市財政“三農”支出8億元,增長10%。紮實開展“小麥千斤市”創建活動,實施玉米振興計畫,累計投入抗旱資金2億元,大旱之年糧食生產實現“八連豐”,總產達126萬噸。不斷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土地流轉面積3.4萬畝,新增設施蔬菜面積1.7萬畝,擴建標準化養殖小區(場)35家,新增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662家。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範圍擴大到“一區兩辦十鎮”,建成、在建集中居住區52個。重點支持城鎮和集中居住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2個。完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9813.5萬元,王引河下段、懈河窪地治理、華家湖水庫防滲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改造縣鄉村道路116公里。農村清潔工程連續兩年全省領先。
七是民生工作成效顯著。民生工程全部完成年度任務,累計投入18.4億元。生活保障類項目擴面提標。率先在全省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五保供養標準,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246元提高到29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1260元,五保集中供養標準從每人每年1900元提高到3500元,5.3萬名農村低保戶和五保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補助標準由每人2.3萬元增加到4.5萬元。3400套廉租住房和7000套公共租賃住房開工建設。教育培訓類項目有序開展。落實義務教育保障經費1.6億元,惠及25.9萬名學生。新增職業技能教育資助項目,由市財政投入1200多萬元,對我市職業學校淮北籍學生每人每年資助1000元。資助高校、中職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4萬名,加固重建校舍29.3萬平方米。醫療衛生工程紮實推進。城鄉居民醫療保障覆蓋率超過95%,122萬人參加新農合、52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完成免費婚檢3.5萬人,補助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1.6萬人,免疫規劃接種率達到90%以上。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類工程全面完成。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項目270個,解決了7.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15座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工程全部竣工。農村文化建設類項目力度加大。150個農家書屋、4所鄉鎮綜合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全面實施。在全國城市分類優勢排行榜中,我市居民幸福感指數位居全省之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