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腳柳鶯(學名:Phylloscopus tenellipes):體長105-120毫米,屬小型鳥類。上體大致呈橄欖褐色;頭、肩、背褐色,染以橄欖色;翅和尾黑褐色;腰、尾上覆羽、尾羽等的羽緣黃褐色;翅黑褐色,中覆羽羽尖和大覆羽羽尖濃皮黃色,形成兩道翅上翼斑;自鼻孔至後枕部的眉紋呈鮮皮黃白色;貫眼紋黑褐色;耳上覆羽皮黃色和黑褐兩色相混合。下體污白色;腹和尾下覆羽染以黃或皮黃色;兩脅和胸的顏色較深;翅下覆羽和腋羽亦呈皮黃色。虹膜暗褐色;上嘴暗褐色,下嘴大部呈褐色,基部較淡;跗蹠和趾肉色。
主要棲息于海拔1700米以下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常單只、成對或結成小群活動。性活潑,行動敏捷,常在樹枝間跳來跳去。每天開始活動時間較早,常在天剛亮,太陽未出山之前開始活動。食物以昆蟲為食。分布於中國、俄羅斯、朝鮮、日本,越冬於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世界,中國,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灰腳柳鶯雌雄羽色相似。上體橄欖褐色或橄欖綠褐色,腰和尾下覆羽沾棕褐色或銹褐色。眉紋黃白色,細長而顯著從嘴基一直到後頸,沿眉紋下有一寬的暗橄欖綠色貫眼紋,自眼先經眼直達頭後。兩翅褐色或暗褐色,外翈羽緣橄欖綠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先黃白色或淡皮黃白色,形成兩道翅斑,前道翅斑有時不甚明顯,翼緣亮黃色。尾褐色或黑褐色,外翈羽緣棕橄欖色,外側尾羽內翈具窄的淡黃白色或灰白色羽緣。頦、喉、胸、腹白色或灰白色,腹微沾淡黃色,肛周和尾下覆羽黃色或皮黃色。兩脅淡黃色沾褐色或為淡黃綠色,腋羽黃色或皮黃色。翅下覆羽白色,有時沾黃色。經過夏季磨損的舊羽翅斑變的不甚明顯,有一道翅斑幾乎消失,下體亦變的較灰白。而 秋季換上的新羽上體沾更多銹色,眉紋和下體沾赭色,兩道翅斑較明顯。第二枚初級飛羽長度在第六枚與第七枚之間或等於第六枚或第七枚,偶爾在第七枚和第八枚之間。
幼鳥第一年秋羽和成鳥相似,但上體較綠,下體較白,尾下覆羽較黃。
大小量度:體重13克,♀10克;體長♂111-123毫米,♀110-119毫米;嘴峰♂9-12毫米,♀9-11毫米;翅♂61-65毫米,♀57.5-60.5毫米;尾♂48-54.5毫米,♀45-49毫米;跗蹠♂20-21毫米,♀19.5-20.5毫米。(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1700米以下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通常生活於密林深處中,尤其是沿河兩岸的森林中較常見,常沿林中河谷和溪流分布。有時亦見於平原園林及丘陵灌叢之中。
生活習性
常單只、成對或結成小群活動。性活潑,行動敏捷,常在樹枝間跳來跳去。每天開始活動時間較早,常在天剛亮,太陽未出山之前開始活動。食物以昆蟲為食,包括有尺蠖蛾幼蟲、枯葉蛾幼蟲、落葉蛾幼蟲等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昆蟲的幼蟲和成蟲。
繁殖期間雄鳥常站在高大喬木的頂枝上鳴叫,鳴聲高亢,似“tic-tic…”聲。叫聲短而高音調的金屬“tink”聲。
分布範圍
世界
原產地:高棉、中國、日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俄羅斯聯邦(東亞區)、泰國、越南。
中國
雲南(景洪、蒙自)(旅鳥)、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赤峰)、黑龍江(大興安嶺、小興安嶺的帽兒山、玉泉、朗鄉、依蘭)、吉林(長白山、延邊、通化、渾江、吉林)、遼寧(丹東、大連、營口、莊河、蓋縣、朝陽)、北京、山東(夏候鳥),遷徙經遼寧中部、河北和中國東部沿海各省以及香港和海南。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繁殖于山地的針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營巢於森林中河谷和溪流沿岸土崖或樹根下,也在倒木洞穴和岸邊沿坡洞坑中營巢,多在陰暗、潮濕和有苔蘚的溪邊土崖洞中營巢。營巢主要由雌鳥承擔,雄鳥多在巢的附近樹上鳴叫,常常從清晨到晚上叫個不停,僅偶爾參與營巢活動,每個巢約需一周即可完成。巢的形狀依營巢的環境而異,如營巢洞較小,則常常利用天然洞壁作巢壁,但多數巢都呈球形或杯形,側面開口。巢材主要為苔蘚,混雜些草本植物的根、莖、枝和葉,內墊有獸毛。巢的大小:外徑9.5-11.5厘米,內徑4-6厘米,高10-12厘米,深6-6.8厘米,巢的出入口徑4-5厘米。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1年繁殖1次,每天產1枚卵。每窩產卵4-6枚。卵呈乳白色,光滑無斑。卵為橢圓形。卵重1.5-2.3克,大小為14-17毫米×11.6-12.3毫米,卵產滿後即開始孵卵,孵卵期(15±1)天。雛鳥為晚成鳥,雙親共同育雛。
剛孵出的雛鳥全身幾乎裸露無羽,僅頭的枕部、肩部和背部中線具6毫米左右的絨羽。體呈肉黃色。嘴淡肉紅色,嘴角蠟黃色,口腔杏黃色。嘴具卵齒。眼泡特大未裂開。爪為淡肉紅色。雛鳥生長極為迅速,剛孵出時體重僅1.1克,體長31毫米。雛鳥孵出第2天,體重達2.1克,幾乎增加了一倍。雛鳥留巢期13-15天。雛鳥出飛多在15:00-17:00。出飛前雌鳥常在巢外啄食鳴叫,引雛鳥出巢。剛能出飛的幼鳥尚不能遠飛,即由親鳥帶領在巢區活動,2-3天后,可離巢稍遠之林緣或林下較密的林中活動。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