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修復,促使受損的或退化的海洋生態系統恢復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生態修復
- 定義:促使受損的或退化的海洋生態系統恢復的過程
海洋生態系統修復一般指本詞條
海洋生態修復,促使受損的或退化的海洋生態系統恢復的過程。
開展大金山島生態修復,增加區域物種豐富度和多樣性,提升海島岸線防災減災能力。實施佘山島領海基點等無居民海島生態修復,建立生態修復與防災減災協同增效的綜合防護體系。(責任單位:市海洋局、市綠化市容局、金山區政府、崇明區政府)(二)實施海岸帶生態修復。基於沿海生態系統連通性,加強陸海統籌,科學實施海岸帶...
三亞灣海洋生態修復工程項目(西島及附近海域)是三亞環農集團環通公司重點建設項目,完工後將有效修復與保護海洋生態系統,提高周邊海域海洋生物多樣性及均勻性,為更多的海洋底棲生物提供食物來源、棲息和繁衍場所,助力海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加快生物棲息地修復工作。同時,能高效地補充漁業資源,實現海洋開發利用與...
2024年12月,上海臨港濱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通過竣工驗收。工程內容 工程內容以生態修復為核心,包括潮間帶18座牡蠣礁、3座濕地泡建造等。其中二標段位於上海最東南角——號稱“東海陽台”的南匯嘴觀海公園外側。社會影響 該項目的建成,將進一步改善臨港海岸帶生態系統質量,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生態減災協同增效、提升...
《海洋生態修復技術指南(試行)》 是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部署,落實自然資源部統一行使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工作職責,提升海洋生態修復科學化水平,規範紅樹林、鹽沼、海草床、海藻場、珊瑚礁、牡蠣礁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以及岸灘、河口、海灣和海島等綜合型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措施與基本要求...
2022年4月1日訊息,由該所牽頭主導編制的我國首個海洋生態系統修復技術標準《海洋生態修復技術指南第2部分:珊瑚礁生態修復》(編號:GB/T41339.2-2022)已獲批發布,定於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2023年6月,海草床生態系統修復技術國家標準《海洋生態修復技術指南第4部分:海草床生態修復》(GB/T 41339.4-2023...
2024年8月15日,自然資源部北海局2024年全國生態日宣傳活動在青島舉行,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首次發布了《2023年北海區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公報》。內容解讀 《公報》顯示,2019年-2023年,自然資源部北海局貫徹落實國家重大規劃部署,強化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全過程監督管理,對北海區海洋生態系統開展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科研創新、修復標準、隊伍建設等方面作出號召。同時發布2023海洋生態修復創新適用技術名錄,確定40項海洋生態修復創新適用技術名錄。此次大會的舉辦地威海南海新區近年來在海洋生態系統保護、推進沙灘平整、海岸線修復、濕地生態修復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恢復鹽地鹼蓬濕地1000餘畝,建成300餘畝鹽生植物種質繁育產學研基地。
2024年8月15日,自然資源部南海局在廣州舉行2024年“全國生態日”主題活動。活動現場,自然資源部南海局首度公開發布《2023 年南海區海洋生態預警監測公報》。內容解讀 《預警監測公報》綜合自然資源部南海局和南海區各級自然資源(海洋)主管部門海洋生態預警監測數據,系統分析、科學評價、全面呈現南海區海洋生態狀況。調...
(一)生態保護。對海岸帶、紅樹林和海域海島等生態系統較為脆弱或生態系統質量優良的自然資源實施保護。(二)修復治理。對紅樹林、海岸線、海岸帶、海域、海島等進行修復治理,提升海島海域岸線的生態功能。(三)能力建設。支持海域、海島監視監管能力建設,海洋生態監測監管能力建設,開展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觀測調查等。
標準實施後可形成規範的海草床生態修復流程,可引導和促進我國海草床生態修復工作科學發展,提升海草床的生態健康水平和功能服務效果,為海草床生態系統修復和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重要支持。制定單位 《海洋生態修復技術指南第4部分:海草床生態修復》國家標準 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牽頭主導制定 。
水域生態修復,亦稱“水域生態恢復”。根據生態學原理,採用有關技術手段對受損、退化或被破壞的水域生態系統進行的部分或全部恢復過程。即生態整合性的恢復和管理過程。主要通過工程、物理、化學、生物和管理等技術,進行重建、改進、修補、更新、再植等。有的沿海國投放人工魚礁修復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漁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發布《海洋生態修復技術指南》、海岸帶生態減災修復系列技術導則11項,制定紅樹林、濱海鹽沼、牡蠣礁等各類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修復技術手冊,形成系統性的修復技術標準體系。強化修復資金支持。2016年以來,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沿海省(區、市)開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主要在對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態受益範圍較...
是我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研究領域起步較早的研究團隊,在海灘、珊瑚礁、紅樹林、海島、河口海灣等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海洋珍稀動物保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礎。科研條件 福建省海洋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立足國際國內前沿,推動學科交叉與集成創新,探討海洋生態系統退化及恢復機制等理論,創新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是一本202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毅。 內容簡介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是中國海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海洋生態災害進行有效預防和治理、有效恢復受到破壞的海洋生態系統、開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需要依賴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以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
《嵊泗縣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體系研究》是2020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瓊、費岳軍。內容簡介 在國家和省、市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嵊泗縣以保護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修復振興舟山漁場為目標,積極開展海洋保護區建設,大力發展海洋牧場,不斷推進海島、海灣、海岸帶整治修復,取得了積極成效,初步建立起了生態和...
海洋生態與環境修復研究所是針對國際海洋科學的發展趨勢和國家需求,於2009年7月成立的。本研究所主要關注海洋生態系統關鍵生物生產過程,海洋環境演變及其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受損海洋環境修復等領域,開展中國近海浮游植物、浮遊動物及海洋微生物種類組成與數量變動,海洋污染對近海環境質量的影響及其生態效應,近海富...
第二十條 國務院和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保護紅樹林、珊瑚礁、濱海濕地、海島、海灣、入海河口、重要漁業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態系統,珍稀、瀕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區域及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海洋自然歷史遺蹟和自然景觀。對具有重要經濟、社會價值的已...
牡蠣礁生態修復是通過建設牡蠣礁來修復受到破壞的海洋生態系統,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牡蠣礁 牡蠣礁指由大量牡蠣固著生長於硬底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種生物礁系統,它廣泛分布於溫帶河口和濱海區。牡蠣礁的修復主要通過結合防浪堤設定專用礁體以及利用牡蠣殼礁體兩種方式實現。牡蠣礁功能 牡蠣礁在淨化水體、提供棲息生境、促進...
部分重點海灣健康狀態不佳,杭州灣生態系統總體評價為不健康狀態,樂清灣生態系統總體評價為亞健康狀態。三是海洋生態環境風險隱患依然不容忽視。海洋生態系統一體化保護修復不足,濱海濕地等生態空間擠占較為嚴重,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有待提升。海洋捕撈強度仍然過大,海域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夠,互花米草等外來物種入侵...
1.3.1海洋保護區建設6 1.3.2漁業資源恢復7 1.3.3海洋生態修復9 參考文獻11 第2章區域環境與社會經濟概況14 2.1自然環境14 2.1.1地理位置14 2.1.2氣候與氣象狀況14 2.1.3海水水質15 2.1.4海洋生物15 2.2資源環境16 2.2.1旅遊資源16 2.2.2岸線及海島資源19 2.2.3...
本書列舉了近年來國內外海洋生態恢復實例進行分析說明,更有助於為沿海地區開展海洋生態恢復提供參考。本書可供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開展海洋生態恢復的工作者學習使用。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基本概念與內涵 1.1.1 退化生態系統 1.1.2 生態恢復 1.2 生態恢復研究概況 1.2.1 生態恢復研究概況 1.2.2 海洋生態...
第十七條 長島試驗區管理機構應當綜合考慮海洋生態保護要求、海域資源狀況和養殖污染狀況等因素,兼顧當地居民生產生活,嚴格控制近海養殖密度和養殖面積,逐步清理陸基養殖設施。鼓勵科學建設海洋牧場和人工魚礁群,發展生態漁業,適時增殖放流,開展海洋生物種群資源恢復,保護和修復海洋生態系統。第十八條 長島試驗區管理...
第四條 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海洋環境的監督管理,負責全國防治陸源污染物、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設項目(以下稱工程建設項目)、海洋傾倒廢棄物對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指導、協調和監督全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海洋保護和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負責全國海洋生態、海域海岸線...
更加注重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著力構建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恢復修復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強化海洋生態監測監管,提升海洋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三是有效應對海洋突發環境事件和生態災害,加強海洋環境風險源頭防範,全面摸排重大海洋環境風險源,構建分區分類的海洋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加強應急回響能力建設;四是堅持綜合治理...
第三章 生態保護 第十三條 市、沿海區(市)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和修復濱海濕地、海島、海灣、入海河口、海草床、重要漁業水域等典型性海洋生態系統,提升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市、沿海區(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候鳥遷徙路徑棲息地保護,促進海洋生物資源恢復和多樣性保護,嚴格控制海洋外來物種入侵,保護海域...
2.海洋生態系統修復 以自然恢復為主,恢復修復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加強入海河口、海灣、濱海濕地與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生態系統修復和海岸線、砂質岸灘等整治修復。優先行動 9: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全面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最佳化自然保護地布局,高質量建設國家...
以遷飛鳥類為紐帶,開展生態廊道沿線海島國際合作和調查研究。3.修復海島生態系統 開展海島生態系統受損狀況調查與評估,推進生態受損海島的修復。實施珊瑚礁、紅樹林、海草(藻)床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修復,支持海島周邊漁業資源養護,開展海島重要自然和歷史人文遺蹟保護。開展鳥類棲息地保護;優先選擇鄉土物種,推進植被恢復...
(生態環境部牽頭,各相關部門參與)(十六)強化科技支撐和資金保障 統籌行業領域優勢科技支撐力量,將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重大科技需求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沿海省市重大科技項目等實施聯合科技攻關,加強近岸海域污染源解析與管控、流域入海總氮負荷削減、受損海洋生態系統修復、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與管理信息化等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