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洋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積極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海洋公益性項目、中國-東協海上合作基金和地方服務等項目,開展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的理論、技術與套用研究,牽頭編制我國海洋生態修復標準技術體系和海洋生態修復規劃,形成了以評價規劃、技術研發與套用為主線的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研究體系,為國家和地方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海洋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
- 主管部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福建省海洋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積極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海洋公益性項目、中國-東協海上合作基金和地方服務等項目,開展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的理論、技術與套用研究,牽頭編制我國海洋生態修復標準技術體系和海洋生態修復規劃,形成了以評價規劃、技術研發與套用為主線的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研究體系,為國家和地方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福建省海洋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積極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海洋公益性項目、中國-東協海上合作基金和地方服務等項目,開展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的理論、技術與套用研究,牽頭編制我國海洋生態修復標準技術體系和海洋生態修復規劃,形成了以...
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 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是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2021年7月23日,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整合建設)被列入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名單.。
蔡鋒,男,漢族,1965年5月生,福建龍海人,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兼任亞太經合組織(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自然資源部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主任、《套用海洋學學報》主編、《Shore & Beach》編委、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保護分委會主任、中國海洋學會...
福建省海洋生物增養殖與高值化利用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包括水產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水產增養殖技術與漁業設施、水產養殖環境與病害防控、水產品深加工與功能性食品開發、水產品質量評價與食用安全控制。研究方向 (1)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 開展重要水生生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遺傳背景分析;從分子、細胞、個體和群體...
開發有效的防治技術,為重要海洋生境和生物資源的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 生源要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 近海碳化學研究及固碳能力評估 ■ 海洋污染鑑別與生物修復技術 ■ 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系統演變 ■ 海洋生態系統安全與生態災害 ■ 海洋生態系統評估與管理技術 ■ 海洋可持續開發利用 ...
2004年,環境工程學科獲批福建省重點學科。2005年3月,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獲科技部批准建設。10月,廈門大學海洋與海岸帶發展研究院成立。2007年,環境科學獲批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同年,獲批設立海洋事務國際碩士專業。學院組建 2011年3月,在原海洋與環境學院的環境學科和生命科學學院的生態...
市級重點實驗室:廈門市海灣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 其他科研平台:“海洋碳匯與未來地球”協同創新中心、廈門大學海洋觀測技術研發中心 科研成果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項目涵蓋973項目、863重大項目、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重大研究計畫課題等;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在...
《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是為提升重點實驗室建設質量,依據《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平台管理辦法(試行)》,對部分重點實驗室進行最佳化整合和更名。2021年7月23日,自然資辦發〔2021〕51號發布通知,公布自然資源部淺層地熱能重點實驗室等42個重點實驗室建設名單。全文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公布重點實驗室建設名單的通知 ...
污染環境修復與生態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Ecological Health, 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由科技部批准依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建設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2003年12月成立。科研條件 本實驗室擁有國內...
三、海洋環境保護技術 開展泉州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及評價、環境變化及其生態效應,包括生態毒理效應,以及關注區域受干擾生態系統的修復技術及示範工程等理論與套用研究,對保護泉州海洋生物多 發展歷史 近海資源生物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依託泉州師範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2008年1月批准籌建本,2012年5月正式...
2000年5月,在原有海洋環境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福建省海洋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由國家和地方聯合共建的“教育部、福建省海洋環境科學聯合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由中科院院士蘇紀蘭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洪華生教授任主任,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25人,其中技術人員3人,管理人員1人。學術委員會由16名專家...
此外,實驗室的一批年輕骨幹隊伍正在健康成長,已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9人,福建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研究領域 實驗室瞄準與全球變化有關的重大科學問題,直面國家對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的重大需求,以多學科交叉為基礎、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台灣海峽及其毗鄰海域為典型研究區域,主攻海洋生物...
實驗室擁有價值上億元的內、外業調查和分析測試設備,初步形成了包括海洋實時原位觀測、錨系觀測、走航觀測、拖曳式觀測取樣、剖面觀測在內的生態環境外業觀測體系。研究方向 實驗室根據自然資源部“兩統一”職責部署,結合原有學科基礎,目前設定近海生態系統關鍵過程與健康評估、深海生態系統觀測與生境保護、極地生物地球...
負責執行實驗室全程的管理工作。“山東省海洋生態環境與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將有效的集成對山東省海洋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技術,並且將這些技術推廣和套用于山東省經濟建設,使得在山東省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熱潮中,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逐漸修復受損的海洋生態環境,建設節能減排的生態經濟區。
援外國際培訓中心等業務科室和教育部、福建省海洋環境科學聯合重點實驗室。本所已取得實驗室資質認定證書,具有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同時擁有海域使用論證資質(乙級)、測繪資質(乙級),在海島海岸帶管理、海洋信息系統、海洋地質、港口工程、海洋水文、海洋環境、海洋化學、海洋生物、海洋生態等領域具有優勢和特色。
1962年5月,中國科學院批准中科院福建分院海洋研究所更名為中科院華東海洋研究所。1965年10月,國家科委批覆,同意將中科院華東海洋研究所移交國家海洋局領導管理。12月,中科院華東分院和國家海洋完成交接,並由國家海洋局決定更名為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5年1月,研究所海洋監測技術中心通過實驗室計量認證擴項評審...
圓滿完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重點改革任務,木蘭溪治理、生態保護補償等39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向全國複製推廣,河湖長制、林長制全面推行,生態文明指數全國第一。持續打好藍天、碧水、碧海、淨土保衛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有力有效,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均為優秀。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
12.農業部畜禽遺傳資源與繁殖重點實驗室:主要開展豬、牛、羊、雞等畜禽品種基因組作圖及分子標記輔助育種,轉基因育種家畜胚胎工程,胚胎髮育過程與分子調控機理等研究。13.農業部淡水漁業與種質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主要開展漁業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海水養殖生態調控與環境修復、海水健康養殖以及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等研究...
1999/09 – 2002/07,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碩士 1993/09 – 1997/07, 青島大學,化學系,學士 承擔項目情況 國家基金委-山東省聯合基金項目:“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海洋富營養化與有害藻華,2014.07–2016.12,在研、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Amoebophrya在我國近海...
本專業設有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海洋生態動力學重點實驗室,還擁有2個大型的專業教學實驗室和浮游生態學、底棲生態學、生態毒理學、環境工程學、生態工程學等5個研究室。研究方向:本學科的主要研究領域有五個,即海洋生態動力學、海洋生態毒理學、海洋生物監測與生物修復、海洋環境生態學、海洋資源生態學。本科...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研究中心成立於2007年12月,由2個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海洋生態環境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活性物質重點實驗室)、2個青島市重點實驗室(海洋天然產物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現代分析技術及中藥標準化重點實驗室)組成。學科領域包括: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和海洋生態學。研究方向...
現任實驗室主任為俞志明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為秦大河院士。生態科學 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 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一個優勢學科,具有 50 多年的發展歷史,為我國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的發展做出了許多開創性和奠基性的貢獻。本重點實驗室是在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研究室和海洋環境科學研究室基礎上組建的,...
此外,實驗室將研究關於有毒化學品污染、水體缺氧、生物毒素、水生病源菌等複雜環境問題,還將致力於污染監察科技研究、海洋生態系統影響研究、風險評估以及污染控制與生物修復。實驗室將與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合作。V...
河北省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 依託單位 河北省水產研究所 地 址 秦皇島市海港區民族路 182 號 研究方向 實驗室確立了海洋漁業資源與生態系統管理、養殖容納量與生態最佳化模式、養殖病害防治與環境修復技術研究、養殖種質改良技術研究和海洋產物資源利用技術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包括海洋生物資源、漁業資源與生態方面的...
已初步完成教師隊伍、學生培養、實驗室和科研平台等方面的初步整合,並預計於2017-2018學年內實現教學資源的完全整合,並促進跨系的學科專業之間深度融合。海洋學院的建立是為了回響“一帶一路”倡議和對接建設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積極融入福建省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和“海上福州”建設藍圖。因此,學院在“...
2021年7月23日,被列入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名單。2023年5月24日,自然資源部渤海生態預警與保護修復重點實驗室在自然資源部北海局舉行揭牌儀式。研究方向 實驗室總體定位於渤海生態預警與保護修復領域的套用基礎研究,聚焦海洋自然資源“兩統一”,圍繞海洋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以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為...
水利部水工程生態效應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於2011年通過專家評審,水利部以水國科【2011】677號文《關於發布水利部重點實驗室評審認定結果的通知》,認定本實驗室為重點實驗室,可正式掛牌運行。實驗室簡介 水利部水工程生態效應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依託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本實驗室以水利工程建設相關的...
圓滿完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重點改革任務,木蘭溪治理、生態保護補償等39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向全國複製推廣,河湖長制、林長制全面推行,生態文明指數全國第一。持續打好藍天、碧水、碧海、淨土保衛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有力有效,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均為優秀。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
省部級科研平台:福建省海島資源生態監測與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據2024年2月中心官網數據,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參與編制了《全國生態島礁工程“十三五”規劃》《全國海島保護工作“十三五”規劃》《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國家級規劃。提出了無居民海島按照“...
[3]2015-2017:廈門海域魚類生物群落的演替研究(福建省海洋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201504030006,主持)[4]2014-2016:廈門海域重要經濟魚類特徵及其長期變化研究(福建省海洋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ZK2014001,主持)[5]2014-2015:促進福建省海洋產業發展研究(福建省發改委項目,參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