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位於
澂江縣東南部,距縣城23公里,東鄰
宜良縣,南接
華寧縣,西瀕
撫仙湖,北接右所、
九村鎮。因撫仙湖水由此經海口河流入
南盤江,故名“海口”。全鎮最低海拔1328米,最高海拔2100米。全鎮東西寬7.5公里,南北長19.5公里,有湖岸線8公里,所轄面積為102.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1524畝,其中
水田1926畝,
山地8598畝,境內最高海拔2183米,最低海拔1328米,為全縣海拔最低點。海口鎮除海口小
三角洲外均是山區,境內山峰起伏、溝壑縱橫、連綿不斷,階梯狀地貌東低北高,形成了冷涼山區、和溫熱河谷的
立體氣候,山嶺上
森林茂密覆蓋較好,全鎮氣候及自然條件差異較大,境內有清水河和南盤江繞境而過,澄華公路沿湖通過,是連線澄江、華寧、
江川的主要通道。山區水利條件較差,稻穀以永和、海口為主,山區以種植旱地作物為主。主產包穀、小麥、蕎子、豆類、烤菸、菜子為主,松園、新村發展了
柑桔產業,海口、新村發展了蔬菜種植,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有利條件。
概述
海口鎮位於雲南省澂江縣東南部,撫仙湖畔山麓湖盆和山地。東鄰宜良縣,南接華寧縣,西瀕撫仙湖,北接右所鎮、九村鎮。東西長約19.5千米,南北寬約7.5千米,面積102平方千米,人口1.11萬人(2006年),有漢、彝、苗三種民族。轄海口、新村、松元、永和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海口,距縣城23千米。全鎮山多平地少,最低海拔1328米,最高海拔2100米。呈(貢)華(寧)公路過境。海口河、石門村河入撫仙湖,南盤江過境。
沿革
因撫仙湖水由此經海口河流入南盤江,故名“海口”。民國時期為清平、鼎新鄉,1950年為第三區,右所區所轄,1958年成立松園公社,1963年與九村公社合併為東山公社,1976年又分為新村、九村兩個公社。1983年設區建鄉後,以駐地新村命名新村區,1985年區政府由新村遷駐海口大橋,仍稱“新村區”。1988年1月24日撤區建鄉後,命名海口鄉。1996年,轄區西北接右所鎮平壩,與九村鄉相連,東臨南盤江與宜良縣竹山隔江相望,南接華寧縣青龍街,面積102.7平方千米,人口10254人,轄海口、新村、永和、松園4個辦事處,43個自然村,37個農業生產合作社,鄉駐地撫仙湖東岸海口。1997年撤鄉設鎮。2002年,面積102.7平方千米,轄4個村委會,總人口10754人,其中苗族、彝族占22.8%。
郵編
652500
2008年代碼
530422105:~201海口村 ~202新村村 ~203松元村 ~204永和村
所轄地區
海口村公所:半山半壩半湖區,位於海口鄉南,東南面與華寧縣青龍接壤,西面緊連撫仙湖,人口3608人。下轄 大橋村(海晏橋)、海口村(1-2-3)組、蒿枝箐、苦子箐、大山村、黃秧地、熱水塘、上紅坡、下紅坡、小陷塘、官莊、矣馬村、馬吃水13個自然村。
新村村公所:山區,位於海口北,人口1965人。下轄新村、羅哩山、羅家松園、陽菌、馬桑塘、花山、三岔箐、大松園、馬場、渾水塘、谷堆山、大陷塘12個自然村。
永和村公所:山區,位於海口東北,地處南盤江東岸,人口1396人。下轄永和村、桃園、羅碧、永和小村、外浪塘、水尾、甸朵、黃栗山8個自然村。
松園村公所:山區,位於海口東北,人口2757人,其中彝族1922人,苗族246人,漢族589人。下轄石龍、松子園、大塘子、草格村、水箐、山頭、打營盤、海口河、關地、石門村10個自然村。
人口民族
全鎮下轄4個村委會,總人口總人口11354人,其中男5532 人,女5440人;少數民族人口2972人,占總人口的 4.2 %。這裡居住著漢、彝、苗三種民族。多年來各民族兄弟和睦相處,凝結了兄弟般的情誼,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每年的農曆初三是
苗族傳統的“採花山”民俗活動,農曆六月二十四是
彝族的“
火把節”民俗活動。這些民俗活動每年的活動都要吸引數萬來自各方的連同他們的“跳羅”、“
太平花鼓”、“草獅子”、“
鬥牛”、“
摔交”等節目已成為海口鎮
民族文化品牌、賓客。受到各級政府的關注和重視,同時深受其他民族兄弟的喜愛。
經濟建設
旅遊資源
海口鎮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這裡有美麗的自然景觀、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地形地貌:聞名於世的澄江“寒武紀古生物化石群”就坐落於海口鎮新村村委會
帽天山,2001年3月被批准為
國家地質公園。在海口鎮風光綺麗的10公里海岸線上不僅有保存完好的湖岸風貌,還有源源不斷的熱水資源,位於撫仙湖邊的熱水塘有地下
溫泉數口,溫泉散布在湖中及岸邊,常年水溫58℃,流量0.08立方米/秒,水中含有多種礦物元素,近年來溫泉周圍建起了撫仙湖溫泉培訓中心,中心設有各種中高檔客房,有天然溫泉游泳館和
KTV包房、餐廳,中心內樹木蒼翠,百花盛開、是旅遊、會議、休閒度假的好去處;撫仙湖唯一的出水口清水河流經海口鎮,清水河年平均水流量為4.5?6.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9立方米/秒,距海口300米處還有一座始建於
明朝的牛舌壩和梅子壩,以及
清朝、
民國年間又重修的“海晏橋”,沿清水河而下是觀音堂峽谷,此峽谷石碧乾仞,箐深林密,河上有6座梯級電站,河水流入南盤江,匯合於
珠江、流入
南海。
當前,省政府提出把撫仙湖建成"雲南一流、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旅遊精品,並著力打造“七大片區”,建設“十個旅遊精品”,發展環湖旅遊文化產業。作為“七大片區”之一的海口溫泉度假區和“十個旅遊精品”之一的海口水城正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