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物研究會

海南省文物研究會

海南省文物研究會成立於2006年10月,是一個由公民自願組成、具有學術研究兼文物收藏與鑑定功能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是以文物保護法為依據,宣傳文物知識,傳承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文物保護意識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省文物研究會
  • 成立於:2006年10月
  • 登記證書:瓊社證字第200628號
  • 登記機關:海南省民政廳
簡介,宗旨,業務範圍,收藏規模,發展歷程,資質榮譽,機構人員,

簡介

海南省文物研究會成立於2006年10月,是一家由公民自願組成、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學術性社團。登記證書:瓊社證字第200628號,登記機關:海南省民政廳,業務主管單位: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研究會成立後,轉換思維,挖掘潛在的人才資源,廣泛吸收聘用文博界的老專家、教授,成立了鑑定專業委員會,通過舉辦了鑒寶服務活動,以誠信為本,堅持立足海南本土文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逐步確立收藏領域的領軍地位。

宗旨

研究會宗旨:遵守國家憲法,法律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誠信為本,以文物保護法為依據,宣傳文物知識,傳承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文物保護意識,是具有學術研究兼文物收藏與鑑定功能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

業務範圍

業務範圍:(1)編輯出版報刊雜誌;(2)組織建立文物保護基地;(3).組織文物藏品交流,展覽;(4).藏品鑑定,為民間收藏提供有償服務;(5).組織文物收藏知識培訓。

收藏規模

研究會現有名人字畫玉器瓷器、金銀銅器、黎錦黃花梨家具文房四寶、票據、像章黎族傳統工藝品等藏品八千餘件。研究會以誠信為本,廣交天下藏友,集中智慧,整合資源,共同發展,攜手提升民族收藏意識,提高收藏愛好者的收藏品味,促進收藏活動健康發展,為弘揚民族文化作出積極貢獻。

發展歷程

海南省文物研究會成立以來,以誠信為本,堅持立足海南本土文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文物保護法為依據,積極參加社會各界公益活動,得到了廣泛好評,實現了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自籌資金,不斷地拓展業務,逐步走出一條既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又能使自身不斷地發展壯大的道路。
1. 積極回響社科聯號召,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研究會立刻行動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在明珠廣場、樂普生等地舉辦大型義拍活動,幾天籌集數萬元,表達了全體會員的心意。行動之快得到領導的肯定。
2. 2008年10月28、29日,邀請唐山青年書法家張信東先生海口樂普生八樓舉辦書法專題講座,為40多位書法愛好者從筆畫順序、字形結構到偏旁部首,逐一講解,提升了書法的興趣和書法藝術修養;
3. 2008年12月6日、7日,海南省文物研究會張士興會長組團參加深圳市拍賣行有限公司在五洲賓館深圳廳舉辦的2008年藝術品秋季拍賣會。此次拍賣推出398件瓷雜珍玩、391幅名家書畫,其中書畫作品囊括古今,包括張大千齊白石黃君璧黃秋園李可染、黃胄、陸儼少、宋文治、魏紫熙、程十髮、王子武、劉大為、何家英,以及嶺南畫派關山月、黎雄才、楊善深、趙少昂、林墉、楊之光等名家佳作;瓷雜有珍貴的南宋官窯、康熙青花,以及玉石、犀角、沉香、象牙等各類珍稀材質雕琢的佛像、擺件、掛牌、手鍊等。研究會成員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並得到了瓷器泰斗王啟泰先生現場指導、教誨、受益頗深。
4.2009年2月28日,研究會鑑定專業委員會委員王曙光、劉雪冰等二位副會長參加為“慶祝建國六十周年推動海南文化健康發展”。由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海口市委宣傳部,海口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舉辦的海南省第三屆社會科學普及周活動,為市民和藏友鑑定藏品,盛況空前;
5. 2010年,文物研究會積極參加社科聯舉辦的“當代海南論壇”活動, 每月確定一個主題,共撰寫論文二十餘篇,為海南發展尤其是國際旅遊島建設建言獻智;
6.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地區發生7.1級強烈地震,人民民眾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研究會積極回響省民政廳和社科聯的號召,捐款數千元,以實際行動支援災區人民戰勝地震災害,重建美好家園。
7.為加強文化藝術品市場管理與人才培養,逐步培育和規範藝術品市場,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2010年5月15、16、17日,邀請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佟偉老師在海口財富大廈十八樓舉辦了藝術品鑑賞與評估專題講座,共有60多位從事藝術品經營與收藏的人士聆聽了講座,提升了大家收藏的興趣和對藝術品的鑑賞力;
8.2010年6月18-21日,海南省文物研究會張士興等組團參加在廈門市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的第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海峽兩岸文博會是全國唯一以“海峽兩岸”命名並由海峽兩岸共同主辦的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盛會,以“弘揚中華文化、推動兩岸四地文化市場融合”為宗旨,以“適度規模、辦精辦特”為原則,立足海西、突出閩台、涵蓋港澳、面向全國,以中華文化為紐帶,深化兩岸四地文化交流與產業對接,持續培育海西文化會展品牌,拓展海西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研究會和來自海峽兩岸的收藏家廣泛交流,攜手共進,大大提高藝術鑑賞水平。
9.從2008年10月起,研究會對南渡江沿岸的古陶遺址進行保護性的挖掘、整理,與龍塘鎮文彩村達成共同開發的共識,程連仲副會長為開發陶藝雕塑,先後三次進駐文彩村,與窯工同吃同住,利用古人陶坯、陶范和燒制方法,歷時50多天,終於開發出陶藝新雕塑,使得千年古窯煥發光彩。為此,《海口晚報》在2010年3月26日、31日和5月21日用整版分別以《旅德雕塑家的海南夢》、《一場藝術爭奪戰》、《龍塘誕生罕見窯變雕塑》為題,報導了副會長程連仲在千年古窯創作陶藝的經歷和事跡,轟動一時;
10.2010年3月,文物研究會先後對新坡鎮境風的八仙泉進行考察,初步計畫對這一冬暖夏涼,長年不涸的泉進行開發,以民俗風情、歷史文化內涵為特色和以自然山水為依託的旅遊度假為主線,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相,打造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11.2010年10月28日,文物研究會張士興參加在武漢市武昌白玫瑰大酒店舉辦的武漢文化使者秋季文物藝術品拍賣精品展。這次精品展共徵集涵蓋了字畫、玉器、瓷雜、家具、奇石等4千多件文物藝術品,精品展薈萃了其中二百多件精品。包括清初允禧的巨幅手卷《南巡紀道》圖卷;宋代瓷枕、大明釉里紅、康熙青花等陶瓷精品;更有光緒琺瑯彩天球瓶等重器出現 在展覽會上;炙手可熱的還有和田白玉觀音、黃龍玉石雕等稀世精品;研究會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藏家及單位廣泛交流,提高了鑑賞水平。
12. 2010年11月1日至5日,文物研究會張士興、吳傑參加雲南騰衝為期三天的第十一屆中國雲南騰衝火山熱海文化旅遊節暨首屆中國騰衝翡翠博覽會。騰衝翡翠加工歷史近600年,一直是東南亞重要的翡翠加工貿易集散地,成為歷史上曾經興盛一時的翡翠城,被亞洲珠寶聯合會授予“中國翡翠第一城”稱號。來自國內外珠寶界、新聞界、文藝界、旅遊界等各界名流齊聚邊城,一起鑑賞翡翠、把玩玉石,並感受騰衝的無限魅力;
13.2010年12月28日至31日,文物研究會張士興、吳傑等參加深圳文博宮藝術品博覽會。深圳文博宮,建築氣勢輝煌,特色鮮明,有元明街、明代石坊、清閣、水街以及三百六十行雕塑和建築風格各異的亭榭樓閣,是國內最大的仿古建築群,大開眼界,深受啟發;
14.2011年1月,海南省文物研究會名以會長、秘書長為法人先後成立了:海南省瓊州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海南省當代藝術博物院、海南省黃花黎藝術博物館、海南省黎錦藝術博物館、海南省海撈瓷博物館、海南省黎藥南藥博物館、海南省自然博物館、海南省華僑博物院、海南省民俗博物館等兩院、六館、一中心等九個機構。大大地豐富了文化內涵,為海南國際旅遊島文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推動作用。
15.2011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與記憶”,強調博物館作為人類文明記憶、傳承、創新的重要基地,承擔著記錄過去、反映現代和未來發展的重要職責,並動員公眾一起來探索與發現歷史記憶,共同保護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文物研究會組織張士興、程連仲、吳傑等相關專家對文昌市鋪前鎮的溪北書院和勝利老街的南洋騎樓舉行進行實地考察,提出維修保護方案,得到有關部門的肯定。
16.2011年5月,海南省文物研究會發起、策劃和運作,由中央電視台海口市人民政府主辦,海南省文物研究會和海口市文體局承辦的大型電視活動《尋寶走進海口》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活動,最終有1500位藏家共2000件藏品獲得了參與5月28日上午央視專家在海口市會展中心的海選活動。最終以最具有本土特色的海南黃花黎大供桌奪得海口民間國寶。中央電視台《尋寶》欄目首次來到海南、走進海口,這是海南有史以來舉辦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收藏品集中展示活動,也是海南首次舉辦收藏領域的電視尋寶、鑒寶活動。 此次活動,南海網、海口晚報、海口網、南國都市報、南島晚報、國際旅遊島商報、特區報、直播海南、熱帶播報、海口廣播電台等多家媒體積極參與,先後報導、刊登文章、圖片200餘次,從各個方面宣傳了海南的歷史文化,宣傳了海口的形象,打造了最能代表海口文化的城市名片。
17.2011年6月,文物研究會張士興、黃玉清等組團到歐洲:法國、義大利、希臘、德國、荷蘭、瑞士等國參觀博物館,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的羅浮宮,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始建於1204年,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占地面積(含草坪)約為45公頃,建築物占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在羅浮宮裡面,有三件價值連城的傳世之寶。分別是愛神維納斯雕像、勝利女神像和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畫被稱為“羅浮宮三寶”。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認識。
18. 2011年8月,為提升藝術品鑑定、鑑賞水平,培育藝術品鑑定專業人才、提升我國藝術品鑑評機構專業水準,海南省文物研究會聯合權威機構,組織專家成立了:海南省文化藝術品評估中心。
19.2011年10月1日至7日,文物研究會張士興、吳清香、張儀、黃玉清、吳傑、馬寧源、楊長城等一行到甘肅劉家峽國家地質公園、臨夏國拱北、廣河馬家窯和齊家坪玉文化、和政化石博物館、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寺和桑格草原等地參觀學習,領略西域塞上江南風光。桑格草原有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海拔2900米,位於甘肅與青海的交界,並不是想像的那樣碧野千里,一望無際,它處在一條川道之中,一條寬約二十多米的河流從中穿過,腳下是綠油油的草地,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巒。在這裡,那蔚藍的天空,那潔白的如同棉絮一般的雲朵,遠處是白茫茫的雪山,腳下翠綠草地中開著粉紅色小花的無名野草,那清澈見底的歡鬧著向遠方流去的河水,讓人覺得無比清爽的氣候環境,的確讓人流連往返,樂而忘歸,感受大自然的無限魅力。
20.2011年11月6日,文物研究會張士興、許超等參加山東淄博舉辦的《尋寶》城市文化聯誼會。為加強“尋寶”城市之間交流,實現資源共享,促進文化發展,開展藝術品展覽、藝術品交流、藝術品鑑賞培訓等活動,並在適當時機舉辦全國《尋寶》城市藝術品展示和收藏品交流會,這將對發掘當地文化遺產、提高文物收藏與鑑賞水平,促進城市文化事業發展和文化宣傳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尋寶》是中央電視台一檔藝術品收藏領域大型活動節目,節目具有權威的專家資源,涵蓋陶瓷、書畫、玉器、青銅、雜項等文化收藏領域。《尋寶》城市文化聯誼會是由鑒寶專家和收藏代表自發成立的民間組織,有會員四十多名,協會成立之後,將加強各《尋寶》城市之間的聯繫,實現資源共享。
21.2012年3月,海南省文物研究會理事會張士興、吳傑、胡霞、王寶山、馬寧源、胡寧等部分成員和專家實地考察了文昌鋪前鎮斗柄塔。從遠處看,斗柄塔聳立於七星嶺上,造型端莊穩重,踞高挺拔,氣勢雄偉壯觀。走進看,塔被樹木重重包圍,塔門額石匾刻有“斗柄塔”三個字。上款刻“明天啟五年孟冬月建造”,下款刻“清光緒十三年孟重修”。塔呈八角形,共七層,層層收縮遞減,高20多米,占地近百平方,塔頂已不在了,僅存覆盆。塔基四周用青石砌築,塔身用青磚砌造,塔門向西。塔身外部疊澀出檐,檐上面長了一些雜草和幾株野樹,迎風擺動,野樹的根須使一些檐磚脫落,而且盤根錯節的根須還在往塔身滲透,現狀令人堪憂。塔前立有:1986年文昌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2009年海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塊石碑。
據史料記載:斗柄塔建於明朝天啟五上(公元1625年),清朝光緒十三年(公無1887年)重修。塔平面作八角形,共七層,每層有拱門 ,內設螺旋式階梯104級,拾級可登塔頂。塔基圍44.8米,塔身厚3.55米。明代禮部尚書王宏誨(定安人)致仕後,以航標和鎮妖為目的,邀眾並奏請朝遷撥款修建的。因設計符合力學原理,十字對稱通風口,減輕了颱風對塔身的衝擊。因此,始建至今近400年,歷盡滄桑,頂風傲雨,經受無數強颱風及雷電襲擊,依然巍然屹立。斗柄塔是研究海南古塔的發展歷的可貴的實物資料,是海南不可多得的寶貴的文化遺產。研究會正多方聯繫古建築專家,報請相關部門,研究保護方案,制定保護措施,,減少人為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以確保濃縮古代建築精華的斗柄塔的安全。
22. 為推動海南國際旅遊島文化建設,加快文化與旅遊融合,2012年中國(海南)首屆古陶瓷(汝瓷、回流瓷)國際研討會籌備會於3月10日在海口召開。陶瓷的發明,是人類生產發展史和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包容了文化內涵最深、最廣,對中國人的生活影響最大,是最令世人嘆為觀止的物質與精神的融合。籌備會上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河南古陶瓷研究會會長趙青雲就海南首屆古陶瓷研討會意義, 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及秘書長、福建省考古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葉文程教授就成功舉辦海南首屆古陶瓷研討會作了重要講話。旅德雕塑家、畫家、收藏家、歐洲藝術品市場聯絡部部長程連仲,菲律賓華僑、收藏家、東協及港澳台藝術品市場聯絡部主任謝成,古陶瓷鑑賞家、收藏家肖從容,研究會會長張士興等先後發言。《南島晚報》、《海口晚報》、《海口網》、《國際旅遊島商報》、《海口廣播電台》、《南國都市報》等媒體也出席了當天的會議。籌備會決定:2012年中國(海南)首屆古陶瓷(汝瓷、回流瓷)國際研討會訂於9月21日—23日在海口召開。

資質榮譽

一、2009年4月6日,由研究會策劃,理事張野波主編,劉峰綜攝影,翻譯的中英文對照,以南洋數十個國家的文獻資料和上千幅圖片,再現上至漢唐,跨越兩千年的海上“絲綢之路”,將華夏文明灑遍南洋的:《遺留南洋之中國古代瓷器》一書出版,並向海內外發行。
二、2010年1月,海南省文物研究會會長張士興的《淺議海南歷史文化遺產資源旅遊開發與利用》一文, 入選《國家戰略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文集、多篇論文入選《當代海南論壇文集》等論文集。
三、2010年10月,海南省文物研究會副秘書長吳傑,十多篇論文入選《海南省社科類社團秘書長培訓暨社團工作研討會文集》、《文化體制改革與海南文化發展論文集》、《當代海南論壇文集》等論文集。
四、2010年12月,文物研究會被社科聯評選為2008——2009年度“先進社團”。
五、2010年12月,海南省文物研究會副秘書長吳傑被評選為2008——2009年度“先進工作者”。
六、2010年12月28日,《中國商報》收藏版以“願廣交天下藏友”為題,用四分之一版幅,介紹了海南省文物研究會;
七、2010年7月,文物研究會風采在海南省民間組織管理局機關刊物《社會組織》第九期“先進組織風采系列”展示;
八、2010年12月,文物研究會10篇論文入選《2010當代海南論壇文集》;
九、2011年5月,文物研究會榮獲海口市政府表彰:承辦《尋寶走進海口》資助單位;
十、2011年7月,文物研究會榮獲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首屆社會科學活動月”資助單位;
十一、2011年12月6日,中國商報第四版全版介紹海南省文物研究會及收藏品部分精品;
十二、2012年4月,文物研究會數篇論文入選《2011當代海南論壇文集》。

機構人員

研究會設有: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副秘書長、主任、常務理事、理事和會員,共120多人。業務權威機構:鑑定專業委員會,設有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和委員,其中有文化部市場評估委員會委員、國博鑑定中心、國家古陶瓷研究所等專家9人 。對外設有歐洲市場聯絡部(以德國為中心)、南洋市場聯絡部(以馬來西亞為中心)、東協及港澳台藝術品聯絡部等負責海外藝術品回流及藝術品交易相關事宜。
(1)理事會: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審議和批准年度工作計畫,選舉或罷免會長、副會長,討論和決定發展中的其他重要事項;
(2)鑑定專業委員會:利用傳統和現代科學技術分析相結合的鑑定方法,力求準確、科學地鑑定藏品的真偽、年代、作用、市場參考價值,提供文物法規的資訊和文物修復等相關服務。
(3)辦公室:制定工作方案,督促和檢查年度工作計畫的實施,負責組織、指導業務培訓,管理社團的資料、印章,會議的安排、新會員的吸收、人力、物力的調配。
(4)財務部:編制會計報表及相關收支統計報表,管理所有活動的各項開支,記賬,負責交納各種費用,對資金、成本、費用實行巨觀管理。
(5)外聯部:負責海外藝術品的回流和交易,對外各項活動的組織和策劃,是研究會對外交流的視窗和平台。現有:歐洲藝術品市場聯絡部(以德國為中心)、南洋藝術品市場聯絡部(以馬來西亞為中心)和東協及港澳台藝術品市場聯絡部。
(6)宣傳部:研究會各類活動的文字及圖片宣傳,網站的維護、管理,研究會活動日曆、圖片、攝影、攝像、題詞、新聞報導等的收集、整理、記載和存檔,與新聞媒體聯繫,自辦刊物、工作簡報、活動通訊、活動剪影的編輯、製作。
研究會團隊 
會長:張士興
副會長:程連仲、王曙光、劉雪冰、肖從容、馬寧源、王寶山
秘書長:梁如雲
副秘書長:吳傑、胡 霞、楊長城
常務理事:謝成(學名謝章傑)、劉峰綜、孔勁録、許超
理事:楊增元、危桂華、許 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