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

海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

全民健身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為深入貫徹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貫徹落實國務院《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全面推進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組織實施,更加廣泛地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進一步提高民眾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建設健康海南,制定本實施計畫

全民健身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為深入貫徹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貫徹落實國務院《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全面推進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組織實施,更加廣泛地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進一步提高民眾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建設健康海南,制定本實施計畫。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全面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為抓手,提升全民健身現代治理能力,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高度融合,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人民身心健康水平作為根本目的。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依法治體、確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通過立體構建、整合推進、動態實施,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和產業鏈、生態圈,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在建設健康海南、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增強凝聚力和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獨特作用,為2020年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健身行為更加自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全省各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間公共體育服務更加均衡;全民健身在推動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建設健康海南、美麗海南、幸福海南的重要支撐。
——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全省總人口的50%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基本達到全省總人口的40%以上,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體育鍛鍊活動。
——推進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提高全民健身基礎設施綜合利用水平,為民眾提供更加便利、科學、安全、靈活、無障礙的健身場地設施。全面推進市縣全民健身中心、社區多功能體育運動場建設,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建設布局更加均衡,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提檔升級,實現全省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基本形成。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以上。
——各級體育社會組織更加健全,發展更加繁榮有序。各市縣成立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行業體育協會,單項體育協會項目更加豐富;體育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管理更加科學規範,提供全民健身志願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到2020年全省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占全省總人口的1.5‰。
——全民健身對發展體育產業的推動作用日益顯著,體育產業新型業態基本形成,體育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高於同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在全省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明顯提高,全民體育消費總額達到100億元人民幣。
——民眾體育賽事活動豐富多彩,覆蓋人群更加廣泛,民眾參與度不斷提高。地級市和有條件的市縣有一個以上在全省或全國有影響力的品牌賽事。
——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全面展開,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國民體質監測網路建設進一步完善,定期開展國民體質監測服務。
三、主要任務
(一)繼續加大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建設,滿足民眾健身需求。將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建設納入全省各級政府總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按照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標準,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統籌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健身場地設施,逐步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立公益性體育場館服務標準,完善政府對各類免費、低收費提供公共體育服務場館的補貼制度,探索建立由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的各類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補助機制。倡導場館建設管理運營的PPP、BOT等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小型化、多樣化的體育場館和健身設施,參與公共體育場館設施的運營和管理。著力構建市縣(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全民健身設施網路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
繼續推進市縣全民健身中心、社區多功能運動場、縣級公共體育場建設;將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室建設與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相結合,逐步推進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提檔升級,實現行政村健身設施全覆蓋。
嚴格落實新建居住區和社區 “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配建全民健身設施的要求,確保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與住宅區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
因地制宜配建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充分利用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等閒置資源改造建設為健身場地設施,推廣可移動、可拆裝的健身設施。
充分利用現有森林公園、城市公園、公共綠地的空置場地,合理規劃、建設休閒廣場、健身步道、腳踏車騎行道等健身場地設施,配建健身路徑,為民眾提供健身便利;建設覆蓋全省、互聯互通的腳踏車綠道;有條件的收費旅遊景區,要通過完善健身設施建設,探索景區健身設施與社會共享、不同時段交替開放的模式,滿足民眾健身需求。
做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使用、管理與升級換代,確保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正常開放;符合條件的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設施應該向社會開放。各類公共體育設施應當對殘疾人免費開放,並設定明顯標示。
(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提升全民健身活動供給質量。充分利用海南綠色海島、山海俱備、四季溫暖、空氣優良的區域優勢,挖掘地域特色,最佳化項目布局,實施陸、海、空三維同步發展。陸地項目以高爾夫、腳踏車、登山、攀岩、徒步、越野、羽毛球、桌球、足球、籃球、排球、網球等傳統項目為主,創新活動方式,鞏固傳統優勢;海上項目以潛水、游泳、衝浪、帆船帆板、龍舟、漂流、海釣、遊艇、沙灘排球、沙灘足球等展示海南海洋特色的項目為主,打造海南海上運動天堂,使海上運動成為“海洋強省戰略”的有力支撐;空中項目以低空飛行、滑翔傘、熱氣球、動力傘、航空模型、風箏等項目為主,突出消費引領特徵,滿足人們新奇、刺激的身心需求。
大力發展廣場健身操(舞)、太極拳(劍)、健身氣功、瑜伽、健身跑、健步走、舞龍舞獅、竹竿舞、棋牌等民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和民族傳統運動項目;鼓勵開發飛鏢、射箭、電子競技等適合不同人群特點的時尚休閒運動項目;充分發揮文昌“排球之鄉”,陵水、萬寧、澄邁傳統龍舟,萬寧、屯昌、瓊中“全國武術之鄉”等傳統優勢項目的示範引領作用,廣泛開展活動,豐富體育賽事供給。
積極申辦和承辦國內外高水平體育賽事,開發體育賽事資源,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賽事。繼續辦好“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腳踏車賽”、“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海南高爾夫球公開賽”、“海南國際馬拉松賽”、“海南省全民健身運動會”等賽事活動,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和重點企業發展。結合全民健身日、傳統節假日等,開展有針對性的全民健身活動。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舉辦各類民眾性體育活動和比賽。開展海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掘和保護工作,鼓勵各地結合地域特點和文化傳統,大力發展民眾基礎深厚、特色鮮明的傳統體育,組織和舉辦豐富多樣的體現海南全民健身特色、代表海南全民健身形象的精品賽事活動,推動集中性的民眾體育活動和常態化的全民健身活動有機結合,吸引民眾廣泛參與。
(三)完善體育社會組織建設,激發全民健身活力。建立和完善全省各級體育總會和各類體育社會組織建設,提高體育社會組織的運作能力和水平,不斷推動體育社會組織社會化、實體化、法制化建設進程。加強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建設,發揮網路型、社交型等新型體育社會組織的作用,培育、扶持各種形態的體育健身俱樂部,形成依託健身場地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健身活動的組織發展形態。推進體育社會組織品牌化發展,形成架構清晰、類型多樣、服務多元、競爭有序的現代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新格局。發揮全省體育社會組織提供專業指導服務方面的優勢,帶動市縣定期舉辦全民健身活動;建立和完善體育社會組織激勵制度,激發體育社會組織帶動全民健身的熱情,提高大眾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積極性。
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管理,多種形式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培訓、健身技能培訓,做好社會體育指導員提供全民健身志願服務保障工作。
(四)營造全民健身文化氛圍、創新全民健身理念。提高全社會對體育健身價值的認識,以舉辦品牌體育賽事活動為抓手,宣傳推廣海南傳統體育文化,弘揚體育精神,營造全民健身體育氛圍;宣傳推廣體育健身對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營造以參與體育健身、擁有強健體魄為榮的社會輿論氛圍,形成愛鍛鍊、多鍛鍊、會鍛鍊、重規則、講誠信、爭貢獻、樂分享的良好社會風尚。
(五)發揮市縣特色,建設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示範區。依據國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標準,制定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示範區建設標準和評審獎勵辦法,鼓勵市縣發揮地方特色,結合實際創建全民健身特色市縣、特色小鎮、體育生活化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推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示範區建設。
採取多種合作模式,多方籌集資金建設功能齊全的文化體育廣場、體育館、游泳館、體育場等健身場地和健身設施;因地制宜建設健身步道、騎行道、棧道等各類主題特色步道,為民眾健身提供就近方便的健身活動場地。
因地制宜引進高水平賽事,帶動當地全民健身運動開展。重點支持文昌等傳統體育之鄉探索建設與傳統體育項目密切融合、特色突出的示範區;重點支持陵水等市縣探索建設與旅遊和遊客融合互動的示範區。積極探索針對“候鳥”人群開展有特色的健身活動。支持全民健身行業的重點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多種形式兼併重組,整合全民健身產業鏈。
(六)推動全民健身科技創新,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發揮科技在全民健身創新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搭建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全域共享、互聯互通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台。鼓勵創設能夠引導、迎合民眾健身消費需求的各種多媒體服務終端。推進體育資源數位化,建設體系完整、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全民健身資源資料庫。大力推動線上品牌賽事活動,擴大項目群體參與空間與範圍,使線上線下傳統賽事活動有機融合、相互促進。
依託全省各級全民健身中心,設立國民體質監測站點,配備國民體質監測設施、設備及必要的流動監測車輛;推動國民體質監測工作與全省各級衛生服務站點建設相結合,為民眾提供高效、便捷、有效的科學健身指導服務。
(七)重視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人才隊伍的互聯互通。創新全民健身人才培養機制,充分發揮“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海南省體育行業職業技能鑑定站”及各類培訓機構的作用,支持全省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人群體育協會、行業體育協會、單項體育協會開展全民健身人才培訓。將全民健身與文化、衛生、醫療、職業技能、信息化管理等相關部門的人才培訓相銜接,暢通人才培養渠道。加強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人才隊伍的互聯互通,形成全民健身與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工作的良性互動。建立全民健身人才資料庫,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科研工作。加強對體育經紀人和賽事活動策劃、組織、推廣、中介與市場開發人員的培訓工作,促進賽事活動的專業化、規範化、市場化發展。
(八)發揮全民健身多元功能,促進多產業融合發展。發揮全民健身在健康海南建設中的引領作用以及在促進醫療衛生、素質教育、文化繁榮、社會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團結、健身消費等方面的基礎作用,促進全民健身與教育、文化、衛生、養老、旅遊等事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對發展體育產業的動力源作用,擴大與全民健身相關的健身休閒、競賽表演、場館服務、健身培訓和體育產品銷售等體育產業門類規模,使健身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所占比重大幅提升。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等技術,開拓全民健身產品製造領域和消費市場,使全民健身消費在居民消費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斷提升,使以全民健身為依託的體育產業成為“十三五”時期我省十二個重點產業的重要一極,為我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的動力。
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機遇,搭建全民健身國際交流平台,加強海南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人民之間的健身、養身互動交流。
(九)調整全民健身發展結構,確保重點人群健身。將青少年作為實施全民健身計畫的重點人群,加強對在校學生的體育教育,將提高青少年的體育素養和養成健康行為方式作為學校教育重要內容。切實保障中國小體育課課時,課餘時間學校體育場館向學生開放,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結合校醫室建設,定期對所有在校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將學生日常參加體育活動情況、體育運動能力、體質健康狀況等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指標,納入學校體育工作考核體系;全面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積極舉辦青少年品牌體育賽事,著力培養青少年體育愛好和運動興趣,使在校青少年每人至少掌握2項體育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體育健身的良好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
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社區體育設施的功能銜接,提高使用率;支持社區利用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場所組織開展適合中老年人的體育健身活動,為中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學指導。廣泛開展職工、婦女、幼兒體育,推進外來務工人員、外來遊客和候鳥人群納入屬地供給體系,為其提供公共體育服務。加大殘疾人、社會矯正人員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務供給,完善各類公共體育設施的無障礙條件,使其享受更多社會關愛,在融入社會方面增加獲得感和滿足感。
按照《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加快推進足球訓練基地建設,調動各方力量建設小型、多樣的足球運動場地,加大足球場地供給。支持開展形式多樣的民間足球活動,辦好“我愛足球”、“誰是球王”等足球傳統賽事活動,鼓勵舉辦不同級別的足球賽事,弘揚足球文化,擴大足球人口,使其成為民眾普遍參與的運動項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加強全省各級政府對全民健身事業的領導,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兩大目標,完善《海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領導協調機制,把全民健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認真做好全民健身政策制度設計,制定工作計畫、明確部門責任、落實工作任務,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民眾滿意”的公共體育發展新格局。
(二)加大資金投入與管理,健全全民健身財政保障機制。市縣政府應承擔起全民健身的主體責任,健全完善全民健身財政保障機制。將全民健身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全民健身的投入。嚴格按照國家要求,安排一定比例的體育彩票公益金用於全民健身事業。進一步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重點向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傾斜。著力支持農村和城市社區基層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設,保障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全民健身服務。進一步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建立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全民健身。制定政府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目錄、辦法及實施細則。落實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社會力量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於全民健身的公益事業捐贈可在計算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時,依法從其應納稅額中扣除。加強對公共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和審計。
(三)完善政策與制度保障。出台《海南省全民健身先進單位和個人評選表彰辦法》,對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研究制定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體育社會組織建設、賽事活動舉辦、科學健身指導等配套政策和管理辦法,使全民健身各項工作任務通過政策、制度的保障得以有效落實。
(四)嚴格過程監管與績效評估。市縣政府要同步制定本級《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加強對實施情況的監督和評估。根據國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定期開展第三方評估和社會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作為政府年度民生實事考核評價指標內容之一,作為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園創建評價標準。完善全民健身服務質量監測體系,建立民眾、媒體等多方評價監督反饋機制,定期向社會發布《全民健身發展狀況評估報告》。建立全民健身年度評估檢查制度,2020年對本級《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將評估報告報上一級體育主管部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