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蛙,蛙科一屬。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地區,有2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浮蛙
- 外文名:O.lima
- 科:蛙科
- 分布區域:東南亞地區
浮蛙,蛙科一屬。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地區,有2種。
浮蛙,蛙科一屬。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地區,有2種。分布範圍中國有1種,即尖舌浮蛙(O.lima),主要分布於熱帶或近熱帶地區各省區。形體特徵中國的浮蛙體形小而肥壯,雄蛙20毫米、雌蛙30毫米左右。頭部小,長寬幾相等,枕部有一...
中文名稱為尖舌浮蛙、浮水蛙或稻田蛙,本蛙種在美國地區相當受歡迎,台灣本地亦曾有少量進口,小巧靈活的身形,突出的雙眼,全長不超過3公分的可愛迷你蛙種。雌蛙體長約30毫米,雄蛙約20毫米左右,體形肥碩;頭小,長寬幾相等;吻短而尖,無吻棱;二鼻孔位背面極相近,眼間距小於上眼瞼之寬;鼓膜不顯而輪廓...
浮蛙屬(Ooeidozyga):蛙科的1屬·體形小,體長20~30毫米;頭小,吻短;舌窄長,後端圓或尖,無缺刻;無犁骨齒;體和後肢肥壯,指、趾端尖出或鈍圓,趾蹼發達·本屬種類少,分布於亞洲南部·中國有尖舌浮蛙和圓舌浮蛙2種,分布於雲南、江西、福建、廣東和廣西.成蛙多棲息在海拔10~580米的池塘、水坑、...
北浮蛙 北浮蛙(學名:Occidozyga borealis)是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動物,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2004)評估為易危VU。分布範圍 中國、印度、不丹,中國為次要分布區,在中國分布範圍為西藏。保護級別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2004)評估為易危VU。
浮蛙是灰色的,身長只有2厘米,常飄浮在水草之間,只露出個頭。一有動靜,就馬上潛水而逃。別看這些蛙身體小,它們是小型害蟲和白蟻的天敵。樹蛙在我國約有十幾種,它們輕盈瘦小,指端有吸盤,善攀登高大的樹幹或矮小的灌木叢,體色和周圍環境一致。分布範圍 蛙類是指青蛙(黑斑蛙)、蟾蜍(俗稱癩蛤蟆)等沒有尾巴...
蛙科蝌蚪為左出水孔型。體形、生態、習性各異。非洲產的巨蛙體長可達30厘米。有水陸兩棲、陸棲、穴居、樹棲、水棲等種類。從平原至高山,從熱帶至寒帶,江湖小溪的水域均有它們的蹤跡。分布 高山蛙、倭蛙兩屬分布於古北界(後者為中國特有屬),浮蛙、岩蛙、扁手蛙3屬見於東洋界。中國的蛙屬大致可分為真蛙、...
高山舌突蛙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無尾目浮蛙科舌突蛙屬。主要分布在西藏。高山舌突蛙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17~20 mm。頭寬大於頭長;吻端鈍圓,略超出下唇,吻棱較明顯;鼻孔略近吻端;鼓膜隱蔽,鼓環尚清晰,其直徑約為眼徑的1/2;瞳孔...
該蛙生活于海拔80~780 m的大型或中型山溪內,溪兩岸植被繁茂,環境陰濕。成蛙白晝蹲在急流處石塊上或瀑布兩側石壁上,發出 “吱、吱、吱” 的連續鳴叫聲,音急而高,稍受驚擾則躍入水中,一般在水中僅停留3~5分鐘又浮於水面。夜間蹲在流溪邊石上或灌木和雜草葉片上。有的雌蛙腹內卵粒已墜入輸卵管內待產。
北英格蛙 北英格蛙(學名:Ingerana borealis)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浮蛙科英格蛙屬的動物。
叉舌蛙科(學名:Dicroglossidae)是兩棲綱、無尾目的一個科。動物學史 Frost et al.(2006)建立了世界兩棲動物生命之樹,系統地研究了世界兩棲動物的分子系統關係框架,特別是亞科和科的關係,藉此,對世界兩棲動物亞科及科的分類進行了大的調整。如保留原叉舌蛙亞科和浮蛙亞科為亞科級,並將這兩個亞科構建...
網紋英格蛙 網紋英格蛙(學名:Ingerana reticulata)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浮蛙科英格蛙屬的動物。
中國四川內江的沼水蛙一次產卵2000-3000粒;受精卵3-4天孵出小蝌蚪,45-60天完成變態。據蔡明章(1979)報導,沼水蛙屬於多次產卵類型,卵群呈片狀,浮於水面,一次產卵2873-4090粒。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 ver 3.1——無危(LC)。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
姬蛙產於印度、斯里蘭卡及東南亞一帶,分布於中國山西、陝西至長江流域和以南地區,棲息於靜水水域及其附近,尤喜稻田、沼澤、池塘等環境草叢中。姬蛙有時與其他蛙類生活在同一地區 。姬蛙主要捕食螞蟻、葉甲、吉丁甲及其他昆蟲。姬蛙繁殖期為每年4-5月,卵成片浮於水面。形態特徵 兩棲綱,無尾目,姬蛙科。體型小...
4-7月為繁殖盛期,卵產於水田、水塘內或水溝之緩流處,卵呈團,浮於水面。每個卵膠囊內有卵1-4粒,每一卵群有卵囊200個左右,共產卵300-586粒。蝌蚪底棲,多分散活動,8月開始變態,變態完成的幼蛙營陸犧生活。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無...
通常,的的喀喀湖池蟾是在靠近湖底的深水中發現的,尤其是成年蛙。僅在湖的淺水區發現了幼蛙。在同一地理範圍內除生活在的的喀喀湖中的指名亞種外,還存在有4個亞種,但在稍微不同的棲息地中生存。溪邊亞種和隱紋亞種生活在流入的的喀喀湖的河流中,埃氏亞種和潟湖亞種則分布在的的喀喀湖盆地的小潟湖裡。
倭蛙(學名:Nanorana pleskei)為叉舌蛙科倭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四川、甘肅、青海等地,常棲息於高原沼澤地帶的水坑、水塘以及水溝、小溪及其附近。該物種活動較為緩慢,白天多隱藏於草叢中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3000至4500米。形態特徵 鼓膜小或鼓環清晰;指、趾關節下瘤不顯;背面有鑲淺色邊緣...
除上述4個類型外,有的類群(如尖舌浮蛙Occidozyga lima)無唇齒和唇乳突,而出水孔位於體左側,可稱為無唇齒左孔型。蝌蚪先長出後肢芽,前肢於早期就開始在鰓蓋腔內或附近部位發育,變態盛期時才伸出體外。在變態期內尾和鰓萎縮以至消失,呼吸和消化器官的改組尤為突出。內在結構 心臟:有二個心房和一個心室,...
玻璃蛙 玻璃蛙分類:瞻星蛙科 Centrolenidae,小附蛙屬 Centrolenella 學名:Centrolenella valerioi Dunn, 1931 外型特徵:體長2-3公分,小而纖細,眼睛大而突出,瞳孔水平。腹面的皮膚透明,可看到內部器官,所以稱之為玻璃蛙。具有修長的四肢、發達的吸盤,使他成為攀爬高手。生態習性:卵成小堆產於溪流旁的...
多行動緩慢笨拙,不善游泳,多數時間作匍匐爬行,但在有危險的時候也會小步短距離小跳(也有例外,如蟾蜍類中的雨蛙科、樹蛙科、叢蛙科比蛙類善跳而且靈活,滑趾蟾蜍類則可以像蛙類一樣跳躍)。環境特點 1.生活在泥土中或棲居在石下或草間,夜出覓食。2.棲息於潮濕草叢,夜間或雨後常見。捕食多種有害昆蟲和...
雄蛙先進入產卵場,黃昏時開始鳴叫,雌蛙遁聲陸續而至;兩性抱對為腋胸部位。常在黎明前產卵,產卵完畢雌、雄蛙即分離。卵主要產於靜水域的淺水處,水深多為5-30厘米,深達50厘米以上者未見卵群,也有少數產卵於河流、山溪或泉水溝的緩流處。初產的團狀卵群沉沒於水下,經數小時後才浮於水面;卵群含卵量隨...
小湍蛙、綠點湍蛙、武夷湍蛙、北小岩蛙、劉氏小岩蛙、網紋小岩蛙、西藏小岩蛙、高山倭蛙、倭蛙、腹斑倭蛙、尖舌浮蛙、圓舌浮蛙、緬北棘蛙、大吉嶺棘蛙、棘腹蛙、錯那棘蛙、小棘蛙、眼斑棘蛙、九龍棘蛙、棘臂蛙、劉氏棘蛙、花棘蛙、尼泊爾棘蛙、合江棘蛙、側棘蛙、棘胸蛙、雙團棘胸蛙、...
該種為蛙類中蝌蚪與成體相差最大的一種。蝌蚪大小是成年蛙的3-4倍,長度一般為22-25厘米。棲息於池塘內、湖、潟湖及小溪旁的靜水池中,主要為水流停滯且植被豐富的水域,周圍環繞森林、草原或稀樹草原。繁殖季節似乎和突然降雨和氣溫變化有關。雌蟾蜍會把卵產在水生植物旁並孵化出蝌蚪。卵呈綠色泡沫狀,孵出的...
科: 姬蛙科 Microhylidae 屬: 姬蛙屬 Microhyla 種: 花姬蛙 M. pulchra 產地與分布 產於中國中部,南部和西南部、香港、澳門、泰國至少南至巴蜀府(或許到達春蓬府),寮國、高棉和越南。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甘肅、貴州、雲南等地,常生活於水坑及水窪附近。
氣蛤蟆,是姬蛙科狹口蛙屬動物。頭的寬度大於長度,口狹小,吻短而圓。鼓膜不明顯。前肢細,後肢粗,蹼不發達。皮膚光滑,背部呈橄欖棕色,常有不規則的黑色斑點或花紋,腹部肉色。雄性具咽部單內聲囊。皮膚厚,富有腺體,有利於穴居防禦乾旱;雄蛙腹麵皮膚多有厚的皮膚腺。後肢粗短,跖突發達,適應於掘土穴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