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道情形式簡單,一般都是藝人自拍自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道情
- 類型:傳統曲樂
浙江道情形式簡單,一般都是藝人自拍自唱。
浙江道情形式簡單,一般都是藝人自拍自唱。浙江道情唱者左手握兩塊竹板,並用手肘部抱著一頭繃著薄豬油皮的竹筒,一邊用指敲筒和以竹擊節,一邊唱曲。有單人唱,也有雙人唱。一人唱詞句,一人接尾字唱幫腔,並用“哩啦哩”幫腔,給唱者歇...
金華道情,又稱“唱新聞”、“漁鼓”、“說古文”、“勸世文”,是浙江省的傳統曲藝之一。金華道情與杭州小鑼書、溫州鼓詞、寧波走書、紹興蓮花落合稱為浙江省五大地方曲種。金華道情表演形式為一人採用當地方音,懷抱漁鼓,手持簡板,自行伴奏說唱,以唱為主,間有說白,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代表曲目有《黃金記》...
台州道情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流行於浙江台州,代表作品是《王金滿大鬧台州府》。簡介 台州道情源於宋代,盛於清末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通常為單人表演,演唱時,藝人左臂懷抱道情筒,左手夾持響板,上下兩片相擊,右手三指在道情筒下端皮摸處叩擊鼓面,邊唱邊擊,其節奏隨演唱故事情節而波瀾起伏,抑揚頓挫。題...
紹興蓮花落、金華道情、寧波走書、溫州鼓詞。 紹興蓮花落為紹興主要地方曲藝,流行於紹興、上虞、餘姚、慈谿、蕭山、杭州一帶。因其獨具風格,有別與其它地區所流傳之蓮花落,故名。並與寧波走書、金華道情、溫州鼓詞並稱為浙江四大曲種。紹興蓮花落 相傳紹興蓮花落始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當時有綽號稱“長手...
金華道情---又叫唱新聞、勸世文。它與杭州小鑼書、溫州鼓詞、寧波走書、紹興蓮花落合稱為浙江省五大地方曲種。從明朝至解放後的五六十年代,一直是金華民間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它是一人多角色坐唱式單擋說唱藝術。唱一段加幾句說表,配上簡單的動作,即所謂“藝人一台戲,演文演武我自己”。伴奏樂器極為簡單...
金華道情(東陽市)中國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
著者簡介: 釋興宏(1758-1838),號卍香,浙江紹興人。清中期浙東名僧,西園吟社成員。七歲出家鑑湖之興教禪院,歷主平陽、開元諸叢林,後退居小雲棲寺。今存《懶雲樓詩集》、《懶雲樓詩草》等。詩文尋蹤 《鳥窠和尚贊》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納麻衣稱道情。曾結草庵倚碧樹,天涯知有鳥窠名。作者:唐代白居易 ...
河南道情又稱墜子嗡,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流行於河南東南部。由曲藝漁鼓、道情和墜子相結合,並吸收了秧歌和花鼓的曲調於辛亥革命後形成為戲曲。最初只有雙人對口唱,類似二人轉的形式,後漸演出大戲。曲調有慢板、二八、流水、裁板、垛子等,唱二八和流水板時,多重句。曲牌有[一串鈴]、[小桃紅]、[倒脫...
太康道情戲是河南省太康縣的戲曲劇種之一。道情戲源於道教樂歌。因道士唱樂歌時配以魚皮筒鼓伴奏,故古時稱“魚鼓道情”,俗稱“道情筒子”。明清之際在皖北地區流行,和阜陽一帶民間小調“鶯歌柳”融合後,形成曲藝說唱藝術。當時的演唱只限於單口說唱,伴奏也只有便於攜帶的魚鼓和簡板。發展歷程 清代後期,約在1860年...
慶元(今浙江鄞縣)人。先以路吏轉首領官,後曾為桐廬典史,至正初遷為崑山幕僚。因仕途不得意,晚歲久居西湖,以山水聲色自娛。他與馬致遠、盧摯、貫雲石等詞曲唱和,尊馬致遠為先輩。一生專力寫散曲,尤致力於小令,是元代後期最負盛名的散曲家之一。今存小令855首,套曲9套,在元代散曲作家中數量之多首屈一...
賣技又稱唱排街,是流傳於浙江省南部地區飛雲江以南的萬全平原一帶,以口頭演唱為表演形式的一種地方傳統曲藝形式。它屬於道情的一種,演唱形式同溫州道情。賣技藝人俗稱技郎或賣技先生,大多是接受了一定文化教育的農民。技郎手提燈籠走村串戶表演。唱詞以七字句為主,方言押韻,無白口,不用樂器伴奏,音調拖音長...
葉英盛,男,1947年6月16日出生,浙江省義烏市佛堂鎮下葉村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金華道情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幼年父母雙亡,為生計所迫,11歲就走上學藝賣藝演唱道情的藝術生涯,曾得到老藝人葉英美的關愛和指點,由於勤學聰慧,很快走紅浙中一帶,成為享有盛名的民間藝人,道情藝術的代表人物。葉英盛...
溫州蓮花用永嘉方言演唱,傳唱內容大多為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演唱時音樂節奏感強,具有較強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價值。2008年6月7日,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永嘉縣聯合申報的溫州蓮花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序號Ⅴ—84。歷史淵源 溫州蓮花形成於清末,由溫州道情演變而成的曲種,其中有隻...
朱順根,男,1942年12月出生,金華道情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朱順根與金華道情結下終身緣,他從小得病一眼盲,15歲拜夏雲登為師學藝。18歲開始,一直從事民間說唱活動,在金華地區足跡遍及每個縣市、鄉鎮,由於聲名遠揚,經常受邀赴江西、安微及浙江省衢州、杭州、麗水等地獻藝,深得民間大眾歡迎和喜愛,中年之後,...
高機與吳三春是浙江省溫州市的地方民間傳說故事。20世紀50年代中期,溫州曾出現一陣“高機與吳三春”熱。這個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先在故事的主人翁高機的家鄉蒼南縣流傳,隨後通過山歌、道情、花鼓、漁鼓、溫州鼓詞、布袋戲等不同的形式在浙西南一帶的民間廣為傳唱。還被編寫成越劇、甌劇、婺劇等戲劇和連環畫、章...
義烏花鼓俗稱打花鼓,是浙江義烏主要的傳統曲藝曲種之一,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並被收入《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一般七字一句。花鼓說唱曲目分“攤頭”和“正本”。“攤頭”多為警世勸善的短篇和諷刺逗笑小品,“正本”說唱家庭小戲、愛情故事及地方新聞軼事,以故事居多。情節完整的傳統曲目,解放前頗受歡迎。
浙江道情古樹吐翠——我市曲藝代表隊載譽而歸 漁鼓簡板話道情——訪龍游縣民間藝人袁耀明 漁鼓阿樂 真誠道真情——訪道情藝人袁耀明 莊稼漢口中道情若懸河 略論衢州灘簧的淵源及其音樂特色 第九章 人物 第一節 傳記 姜儒旺 徐書人 祝新元 方道定 謝春喜 袁土生 蔡阿永 毛聚友 許彩根 汪蓮美 第二節 藝人簡介...
《高機與吳三春》是越劇古裝劇,由湯學楚於1954年根據浙江台州道情《高郎織綢》新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保護 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高機遇吳三春》,是越劇古裝劇。2009年,《高機與吳三春》傳說由浙江省政府公布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劇情 劇中寫的是浙江平陽縣青年織綢師傅高機,受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