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體制
洪澤湖的調度運用由江蘇省水利廳直接掌握,各項工程按省制定的調度計畫及指令進行操作運用。洪澤湖的堤防、涵閘、船閘、水電站等各項工程,根據工程的重要性及受益範圍分別由省、市、縣設定專業管理機構進行管理。由江蘇省水利廳直接管理的工程有三河閘、三河船閘、洪澤湖大堤高良澗以南25.1km堤段(屬江蘇省三河閘管理處);二河閘(屬江蘇省淮沭河管理處)、高良澗進水閘(屬江蘇省灌溉總渠管理處)。高良澗水電站與洪金涵洞由淮陰市水利局管理;洪澤湖大堤高良澗以北段按縣界分屬洪澤縣與淮陰縣管理;周橋涵洞由洪澤縣管理;堆頭涵洞由盱眙縣管理;高良澗船閘由交通部門管理。
工程維修
洪澤湖大堤是淮河下游地區的安全螢幕障。1949年後,曾先後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加固工程:①1951年8月至1955年底進行了舊直立條石牆局部拆修。②1965年7月22日,蔣壩二帝宮堤舊直立條石牆倒塌40多米,1965年12~1969年10月拆除高良澗至蔣壩段舊直立條石牆,新建斜坡式塊石護坡及放浪林台,總長23.67km。③1967年8月~1979年6月,對高良澗至蔣壩段進行了抗震加固,對於水坡建後戧,總長20km。④1991年10月~1997年6月,再次對洪澤湖大堤進行全面加固,計有7段,長16km。
三河閘曾進行了3次較大規模的加固工程:①1968年10月~1970年2月進行了較全面加固,主要工程項目有:消力池底板加固、新增建新工作橋、閘墩接長、增加檢修門、閘門加固、加做上游引河及堤防的擋浪牆、接長上下游砌石護坡等。②1976~1978年對工作橋排架立柱和門墩進行了抗震加固。③1992年2月~1994年7月進行全面加固,全部63孔更新為鋼閘門,消力池底板加厚,公路橋加寬,工作橋裂縫處理及塗料保護,閘下游北岸減載和護砌等。
高良澗進水閘在前4次大修、改造和加固的基礎上,於1993年底~1995年6月又加做了閘身抗震撐梁、更換鋼閘門、加寬公路橋等。周橋涵洞、洪金涵洞、三河船閘等涵閘工程也再次進行了加固整修。
二河閘為淮河入海水道起點,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已於1998年10月開工,2003年完成後,洪澤湖防洪標準可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工程調度
隨著洪澤湖工程設施的不斷配套和完善,加上入江水道排洪標準擴大到12000m/s,分淮入沂工程的實施以及江蘇省南水北調工程初具規模,實現了江淮沂沭泗跨流域調度,從而擴大了洪澤湖的調度範圍和內容,提高了調節的幅度與效率,更充分地發揮了工程的綜合效益。具體調度是:①當汛期淮河發生一般洪水時,除有關地區需要從二河閘、高良澗進水閘供水外,洪水均由三河閘進入江水道下泄,控制湖水位在汛期限制水位以下。當發生較大洪水時,灌溉總渠服從排洪需要;若沂沭河無洪水遭遇,可通過二河閘分淮入沂泄洪入海。洪澤湖水位超過145m時,視當時雨情、水情破圍堤,運用濱湖圩區分滯洪,按現有工程狀況,洪澤湖的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②發生旱情時,洪澤湖通過合理調度,分別向徐州、淮陰、宿遷、連雲港等市供水,同時維持京杭運河的通航。當蓄水不足,而沂河有來水時可引沂濟淮,還可由江水北調工程抽引長江水補給。
工程效益
1931年淮河大水時,裏運河堤歸海三壩開放後,又決口26處,里下河地區盡成澤國。1954年出現與1931年相似的特大洪水,經調蓄、調度及採取緊急搶險措施後,安全度汛,里下河地區農業獲得了豐收。因此該水庫是淮河下游200萬hm耕地、2000萬人口的防洪屏障。淮水北調後,促進了淮北農業大面積旱改水,實灌面積達106.7萬hm,並改善水庫周邊18.7萬hm耕地的灌排條件,農業產量較建庫前成倍增長,並為城鎮工業與生活用水提供了水源,保證了淮河中下游全年通航,溝通了淮河與京杭運河、長江的航運,水產也得到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