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江蘇省淮安市西南部,利用洪澤湖加建控制工程而形成的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澤湖水庫
- 外文名:Hongzehu Reservoir
- 作用:防洪、灌溉、航運、供水等
- 水庫位置:江蘇省洪澤縣城西部
位於江蘇省淮安市西南部,利用洪澤湖加建控制工程而形成的水庫。
位於江蘇省淮安市西南部,利用洪澤湖加建控制工程而形成的水庫。...... 位於江蘇省淮安市西南部,利用洪澤湖加建控制工程而形成的水庫。[1] 中文名 洪澤湖水庫 ...
洪澤湖水庫管理工程調度 隨著洪澤湖工程設施的不斷配套和完善,加上入江水道排洪標準擴大到12000m³/s,分淮入沂工程的實施以及江蘇省南水北調工程初具規模,實現了...
①防洪、除澇、工農業供水等綜合利用水庫,如中國江蘇省的洪澤湖水庫。它既是滯蓄淮河洪水、削減淮河洪峰、保護下游防洪安全的樞紐,又是調蓄淮河徑流和北調的長江水...
高家堰原名洪澤湖大堤。明嘉靖中始見記載,當時系指今江蘇省淮陰縣高堰村附近的一段淮河堤防(明萬曆年間成書的《河防一覽》等書認為系東漢陳登創建),是2000多...
這時的洪澤湖不僅起著淮河防洪作用,而且變成了攔蓄淮水與濟運治黃聯繫起來了。使洪澤湖開始成為淮河下游的一個大型水庫。清代黃淮下游入海水道淤墊嚴重,黃水從清...
通過加高高家堰堤防,形成洪澤湖水庫,逼使淮河清水出清口,黃淮合流達到了刷深黃河的目的。經過數十年的努力,黃河由金元以來多支漫流入淮的局面一變而為獨流入海...
洪澤湖水庫和裏運河大堤是保護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區2萬平方公裡面積的重要防洪屏障,其防洪作用是:(1)洪澤湖有巨大的蓄洪調節能力,總庫容131億立方米,濱湖圩區破圩...
明代大力治黃,採用"束水攻沙",固定黃河流路,修建高家堰,形成洪澤湖水庫,"蓄清御黃"保證漕運。這些措施對明清的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但也為淮河水系...
使洪澤湖開始成為淮河下游的一個大型水庫。清代黃淮下游入海水道淤墊嚴重,黃水從清口倒灌洪澤湖。康熙十五年(1676年),淮河河身由原深6~13米淤淺到1~3米。...
潘季馴時,加高高家堰,形成綿亘數十里的洪澤湖大堤和20世紀以前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人工洪澤湖水庫,用以調蓄淮河來水,以清口作為出水口沖刷黃河河槽內的泥沙,“蓄...
明萬曆間,總理河道潘季馴建洪澤湖水庫,創“束水攻沙”、“以水治水”世界領先的治理多沙河流理論,並付諸實踐,獲得成功。此後,黃河安流,運道暢通,達到“流連數...
潘季馴治水,把黃、淮、運當成一盤棋,提出了規劃性措施,對淮河洪水採取調蓄辦法,大修高家堰,築成洪澤湖水庫攔蓄淮河洪水。對黃淮合流的河道淤積,提出逼淮河清水...
陳潘二公祠是明、清兩代為祭祀明代兩個治水名臣建立的祠堂,分別是清江浦的開鑿者陳瑄和洪澤湖水庫的建設者潘季馴,陳潘二公祠是陳瑄、潘季馴的合祀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