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防洪

淮河防洪

淮河流域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洪水災害頻繁。流域性大洪水常常是乾支流洪水遭遇,平原區洪澇並發。如1931年洪水淹地513餘萬公頃,僅下游地區就死亡7.5萬人,災情極為嚴重。防洪重點是中下游廣大平原區,有淮北平原、里下河、南四湖及沂沭河下游地區,這些地區保護的人口多達1 000萬~2 000萬人,保護的農田都在70萬~150萬公頃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河防洪
  • 外文名:Flood control  of  Huaihe  River
沿革,洪水災害,防洪系統,淮河水系,沂沭泗水系,海堤,防汛調度運用,存在問題與發展前景,

沿革

淮河原是河槽寬深、出路通暢、獨流入海的一條河流,沂河入泗,泗河入淮,淮河於漣水縣雲梯關入海,海潮可上溯到盱眙。歷史上黃河多次南決如淮,尤以1128~1855年間的黃河奪淮入海影響最大。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東京(今開封市)留守杜充於滑縣西南人為決河,使黃河東流奪泗入淮;1194年“河決陽武”,黃河主流奪淮。以後黃河主流沿泗水、汴河、濉水、潁水、渦河入淮河,造成十分嚴重的危害。明萬曆年間潘季馴主持治河,大築堤防,把黃河東出徐州由泗奪淮的主流固定下來,成為下游黃淮入海的惟一河道。直到清鹹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河南銅瓦廂決口改道北行,黃淮再行分開(參見淮河水利史)。黃河長期奪淮打亂了水系,乾支流河道淤積,改變了地形,也有人為蓄水沖沙影響,在淮河、泗河和沂河下游窪地逐步擴展形成了洪澤湖、南四湖和駱馬湖,淮河故道淤積成為今人的廢黃河,淮河失去了入海出路。廢黃河將淮河一個流域分割成淮河和沂沭泗兩個水系,並成為這兩個水系的分水嶺。淮河被迫於1851年改道入長江,沂沭泗河另找入海出路。黃河奪淮加深了淮河流域防洪的複雜性和艱巨性,這是淮河水災不斷的根源之一。1938年花園口黃河南堤被炸開,黃河又一次奪淮9年,豫東、皖北大片上地被淹,破壞了潁河支流和渦河上中游乾支流河道,泥沙淤積破壞了河系。1855年以後的130多年間,流域內發生波及兩省以上的洪水20次,平均6.5年一次,其中1866、1931、1954年3次洪水最大。1949年以前淮河流域沒有水庫或其他蓄洪工程,堤防矮小殘缺,河道防洪能力很小,水患頻繁。

洪水災害

1921年淮河流域罹災嚴重。7月中旬至9月底,淮河幹流長期處於高水位行洪。據魯、豫、皖、蘇4省統計,農田淹沒面積330餘萬公頃,災民766萬餘人,經濟損失2.15億元,為20世紀淮河流域著名的3次大水災之一。1931年災情為20世紀4次全流域性洪災中最嚴雨的水災。全流域有100餘縣受災,513萬公頃農田受淹,2000餘萬災民,22萬人死亡。

防洪系統

1949年以後,貫徹“蓄泄兼籌”的方針,全面規劃、統一治理,開展大規模的治淮建設,淮河防洪列為首要任務,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從山區到平原全面發展。經過治理初步形成了防洪工程系統,效果顯著。

淮河水系

流域面積約19萬公頃,上游已修建水庫3000多座;其中大型水庫18座,總庫容142億立方米,防洪庫容42億立方米。淮河水庫主要控制支流洪水,但對於幹流防洪有一定作用,如洪汝河宿鴨湖水庫、史河梅山水庫和淠河響洪甸水庫,當淮河幹流發生洪水時可以蓄洪錯峰。支流一般在丘陵區以下設有堤防。淮河中游正陽關是洪水匯集之處,正陽關以上流域面積8.9萬平方公里,占中渡站(洪澤湖出口)而積15.8萬平方公里的58%,洪量最占64%左右。正陽關以下淮河左岸為防洪重點保護區淮北平原。1954年特大洪水,7月1~29日中渡以上降雨788億立方米,正陽關流量12700立方米立方米/秒,洪澤湖最大入湖流量為15800立方米立方米/秒,正陽關和中渡30天洪水量分別為327億立方米和513億立方米。1955年後,淮河防洪規劃正陽關以下按1954年型洪水標準設防。為控制淮河幹流洪水,利用沿淮的湖泊窪地,建設了正陽關以上濛窪、城東湖、城西湖和以下的瓦埠湖4個蓄洪區,防洪庫容65億立方米,開闢濛河分洪道和18個行洪區,行洪區行洪流量占淮河幹流流量的20%~40%。增修加固正陽關以下至下草灣的淮北大堤,建淮南市和蚌埠市圈堤,保護70萬公頃農田、津浦鐵路、京九鐵路、淮南煤礦及電廠的安全。加上退堤、切灘和泊崗以下淮河裁彎等河道整治措施,正陽天以下泄洪能力從1949年以前的不足6000立方米立方米/秒提高到10000立方米立方米/秒,渦河口以下為13000立方米立方米/秒,防洪標準接近50年一遇。淮河北岸為平原區,各支流都有排澇防洪任務,採取疏浚河道、培修堤防,並在洪汝河、沙潁河和奎濉河上建窪地蓄洪工程5處,總容積7.71億立方米。開挖茨淮和懷洪兩條新河,再分泄潁河和淮河洪水2000立方米立方米/秒,減輕潁河和淮河幹流的洪水負擔,改善了淮北地區的防洪排澇條件。
1954年洪水與1931年洪水相類似,但由於治淮初期防洪工程發揮作用,保護了鐵路、工礦和城市安全,特別是洪澤湖和裏運河大堤安全,使里下河地區避免了1931年那樣的滅頂之災。1982年和1991年淮河發生中等洪水,經過淮河防洪工程體系的蓄泄調節,無一處潰決。1995年採用了先進的通信、計算機網路技術,建成了淮河防洪調度系統,可快速、準確地為防汛部門決策提供各類防汛信息、洪水預報和調度方案。
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已開工建設,計畫於2005年完工,在淮河幹流中游增加蓄洪庫容20億~30億立方米,將使中游主要保護區保護標準提高到100年一遇。
洪澤湖水庫和裏運河大堤是保護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區2萬平方公裡面積的重要防洪屏障,其防洪作用是:(1)洪澤湖有巨大的蓄洪調節能力,總庫容131億立方米,濱湖圩區破圩蓄洪時,最大庫容169億立方米。(2)三河閘以下入江水道在高郵湖西面裁彎縮短入江路線,入江口的萬福、芒稻、太平、金灣4座節制閘排洪能力達12000立方米立方米/秒。(3)高良澗往東排洪輸水兼用的灌溉總渠於扁擔港入海,泄洪800立方米立方米/秒,連同廢黃河總入海流量1000立方米立方米/秒。(4)淮沭新河相機分泄淮河洪水,經新沂河入海,設計最大分洪3000立方米立方米/秒。(5)加固裏運河大堤,廢除歸海五壩。不計相機分洪的流量,淮河下游入江入海排洪流量由不足8000立方米立方米/秒提高到13000立方米立方米/秒,出路大有改善,重要堤防防洪標準大於50年一遇。
入海水道工程於2003年完工,近期泄洪量2270立方米立方米/秒,使淮河下游主要保護區防洪標準提高到100年一遇以上。

沂沭泗水系

流域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黃河北徙以後沒有整治,每遇暴雨,沂沭泗三河洪水分別在南四湖地區、隴海鐵路兩側連成一片,相互侵擾為害。1949年初,山東、江蘇兩省首先採取調整水系、洪澇分治、開挖新河、築堤束水、漫灘行洪等措施進行治理。上游山東省在沭河左岸大官莊辟開馬陵山,開挖新沭河東流於臨洪口入海;在沂河左岸彭家道口至大官莊開挖分沂入沭洪道。下游江蘇省在駱馬湖嶂山切嶺出口處往東開挖新沂河,於灌河口入海。兩省工程均於1953年初步完成,為解決洪水出路奠定了基礎。1957年沂沭泗水系遭遇特大洪水,南四湖30天洪水總量114億立方米(相當於90年一遇)。沂河臨沂站流量15400立方米立方米/秒。20世紀70年代初,再次研究沂沭泗水系防洪規劃,肯定上述防洪規劃指導思想,但認為防洪標準需進一步提高,沂沭河洪水儘量就近經新沭河東調入海,騰出駱馬湖接納南四湖下泄的洪水,經新沂河入海,簡稱沂沭泗河洪水“東調南下”工程。水系主要防洪工程有:上游修建山谷水庫,擴大分沂入沭河和新沭河,在沂河劉家道口和沭河大官莊建閘控制,沂河、沭河洪水大部東調入海;疏浚韓莊運河和中運河,擴大新沂河,改善南四湖和駱馬湖蓄洪工程。上游已建水庫2000多座,其中大型水庫18座,總庫容二47億立方米,防洪庫容14億立方米。南四湖、駱馬湖總容量分別約為54億立方米和19億立方米,防洪庫容分別為38億立方米和11.5億立方米。新沭河、新沂河現在能分別泄洪5000立方米立方米/秒和7000立方米立方米/秒,為1949年前了的12倍多,沂沭泗地區防洪標準達到10~20年一遇。1974年沂沭河上游發生大颱風暴雨,沂河臨沂站還原後洪峰流量為13900立方米立方米/秒,沭河大官莊還原後洪峰流最為11100立方米立方米/秒,新沭河大官莊向東分洪4250立方米立方米/秒;南四湖和駱馬湖蓄洪後,新沂河沭陽流量6900立方米立方米/秒,超過設計流量900立方米立方米/秒,下游重要堤防未決口,黃墩湖沒有滯洪,保證了沂沭河下游地區的安全,防洪工程初見成效。1998年建成沂沭泗防洪信息服務系統,可快速為決策者提供服務。
“東調南下”工程一期已完成,二期計畫於2005年後完成,將使沂沭泗河中下游達到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

海堤

東部濱海地區地勢平坦,沙土海岸易受海潮侵襲,淹沒村莊,毀損莊稼。史書記載,早在北齊天寶元年(公元500年)在海州(今江蘇省灌雲縣)東築堰,“外御鹹潮,內引淡水”。以後歷年都有修築,較為著名的有唐朝李承所築捍海堰,在此基礎上宋朝天聖年間(1023~1032年)興化縣令范仲淹延長加固,北起阜寧南迄海安縣的范公堤,堤線大致沿現今的串場河西岸。由於蘇北海岸線不斷淤積延伸,1949年後,沿新海岸線全部修築了新海堤,並在一些河流入海口建閘,解決了擋潮御鹵與排泄洪澇的矛盾。經過不斷加固,海堤有效地保護了沿海地區以及連雲港等城市的安全。

防汛調度運用

(1)淮河幹流。充分利用河道行洪,運用行洪區分洪,擴大河道泄洪能力;運用水庫、湖泊和蓄洪區蓄洪,控制河道的水位流量。濛窪和城東湖按規定水位運用。正陽關達到設計洪水位,淮北大堤緊張時啟用城西湖蓄洪。洪澤湖蓄水達到規定水位時,在濱湖圩區滯洪。(2)沂沭泗水系。南四湖水小、下游水大時,南四湖控制下泄或關閘。南四湖水大、下游水小時,南四湖下泄不控制;南四湖水位超過保證水位時,濱湖窪地滯洪,韓莊運河參加泄洪,在不影響徐州工礦城市安全條件下,藺家壩閘參加泄洪,新沂河加大排洪,駱馬湖蓄洪。駱馬湖水位達到保證水位,仍有上漲趨勢時,黃墩湖滯洪。濛窪、城西湖運用,洪澤湖周邊破圩滯洪,以及淮河和沂沭泗河防禦特大洪水的調度,均需報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批准。

存在問題與發展前景

淮河流域防洪存在問題有:初步建成的防洪工程體系僅能防禦普通洪水,標準不高,淮河中游控制工程目前尚未建成,超過1954年的洪水尚不能防禦,下游入海山路還未完全打開;沂沭泗河“東調南下”工程沒有完成;一些防洪水庫尚未建設,重要支流沒有治理;行蓄洪區的頻繁使用與區內居民生活、生產存在矛盾;病險工程多;平原窪地排水困難;非工程措施比較薄弱,超標準洪水防範辦法不落實。因此,應加快淮河流域防洪工程建設進度,按規劃擴大河道泄洪能力,增修水庫和洪水控制工程,擴大入海出路。加快支流治理,搞好行蓄洪區安全建設並對行蓄洪區進行調整,完善非工程措施,建立標準比較高的和比較完備的防洪減災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