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是指1932年7月到10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湖北、湖南兩省邊界的洪湖蘇區軍民反擊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的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洪湖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
- 發生時間:1932年7月 至 1932年10月
- 地點:洪湖地區
- 參戰方:洪湖紅軍;國民黨軍
- 結果:紅三軍損失慘重,根據地喪失殆盡
洪湖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是指1932年7月到10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湖北、湖南兩省邊界的洪湖蘇區軍民反擊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的作戰。
1930年11月,蔣介石命令國民黨軍第十軍軍長徐源泉指揮4個師又7個旅的兵力,以洪湖地區為重點,分3期對湘鄂西根據地進行“圍剿”。從1930年11月至1932年5月,湘鄂西蘇區紅軍在周逸群、段德昌等領導下,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三次“圍剿”...
洪湖革命根據地反“清剿”是指1929年8月~11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洪湖地區紅軍反對國民黨軍“清剿”的作戰。事件背景 1929年2月,中共鄂西特委在白露湖畔的沙崗舉行擴大會議,總結以往鬥爭經驗,傳達中央“六大”決議,決定...
洪湖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北省洪湖地區創建的革命根據地,屬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1928年1月初,賀龍、周逸群按照中共中央決定,前往湘鄂西組織工農武裝,開展游擊戰爭。下旬,在監利縣境內與賀錦齋、吳仙洲等領導的...
但當時的蔣介石卻對日本妥協投降,實行“安內攘外”的反動政策,對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各個蘇區根據地發動多次反革命“圍剿”,洪湖革命根據地就是在他發動的第四次反革命“圍剿”中失陷的。在上海進行反革命的逮捕、屠殺,許多共產黨人和...
紀念館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時期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領導廣大人民建立的,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為緬懷這些豐功偉績的先烈,197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在洪湖興建洪湖湘鄂西蘇區革命...
1932年秋,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領導,紅軍未能粉碎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退出洪湖革命根據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又稱湘鄂西蘇區,是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三大蘇區之一,是中國革命輝煌的一頁。這片紅土地,不僅有無數英烈...
1931年3月,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員;6月,任中共湘鄂西臨時省委委員並擔任常委宣傳部長,同時參與領導洪湖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後與段德昌率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第九師(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六軍改編)在潛江、荊門轉戰,取得勝利。7月至...
1932年1—3月,紅三軍向襄河以北地區發動攻勢,共殲國民黨軍2個旅又1個團另6個營,鞏固和擴大了洪湖革命根據地。7月,國民黨軍集中10多萬人的兵力,對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夏曦積極執行“左...
洪湖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前夕,正值紅二軍團主力遠離根據地進行南征。中共湘鄂西特委及時將地方游擊隊集中組建成江左軍和江右軍,並充分動員根據地民眾武裝,利用洪湖地區複雜地形,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同時將紅二軍團和一部傷病員和...
洪湖革命根據地第三次反“圍剿”是指1931年9月~12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湖北、湖南兩省邊界的洪湖蘇區軍民反擊國民黨軍第三次“圍剿”的作戰。1931年9月初,國民黨軍第10軍軍長、湘鄂川邊區“清鄉”督辦徐源泉,利用洪湖蘇區遭受嚴重...
洪湖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是指1931年3月~6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湖北、湖南兩省邊界的洪湖革命根據地軍民反擊國民黨軍第二次“圍剿”的作戰。為了打破敵之"圍剿",以周逸群為代理書記的中共湘鄂西特委決定組織洪湖蘇區江南、江北...
南安縣蘇維埃工農政府舊址——黃茶院 。1932年7月,蔣介石調集30萬軍隊對洪湖革命根據地進第四次瘋狂“圍剿”,洪湖革命根據地喪失。紅三軍獨立師一部由政委盧冬生率領,途經當陽,與荊當遠獨立團會合,在當陽廟前進行整編,獨立團編...
紅三軍在洪湖和荊(門)當(陽)遠(安)地區分兵抵抗。由於敵人兵力過於強大,加上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的錯誤指揮,導致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失利,紅軍被迫轉移。1932年秋,劉繼漢所在部隊撤離洪湖革命根據地,向襄北大洪山區轉移。大洪山區...
全軍共有人和槍5000左右,在地方黨配合下,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含洪湖革命根據地)。1932年7月,蔣介石調集10萬人的軍隊,對洪湖革命根據地進行第四次“圍剿”。10月,紅3軍被迫退出洪湖地區,北上大洪山,繼轉至湘鄂邊地區。193...